還原歷史真相:那些年騙過我們的名人典故你知道多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一些名著小說不僅取得文化藝術的成就,同事巨作也留下了諸多精彩與文化享受。

但是畢竟是一本小說而不是史書,由於歷史上形成的尊崇慣性,諸多小說名著故事中存在明顯諸多的虛構情節也比較正常。

你可知否,有很多歷史典故是小說作者借歷史真實故事為素材而「張冠李戴」、「嫁接杜撰」來的,今天就來一一細數,不足之處請大家留言補充:

1、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發生在赤壁之戰時,並將其歸功於諸葛亮,而史實上的「草船借箭」的發明者應屬於孫權。

史實還原: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率領號稱四十萬大軍攻破孫權江西營,俘獲都督公孫陽。

孫權帶領七萬大軍來迎戰,曹軍水兵攻水上孫吳陣地,渡到一個沙洲上,被孫權包圍,喪師數千人。

曹操受挫,堅壁不出。

孫權親自坐船挑戰,觀看曹軍大營。

曹操領弓箭手放箭,萬箭齊發矢如雨下,不多時孫權軍船上就射滿了箭,船體傾斜,快要翻船。

孫權把戰船掉過頭來,以另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鼓樂齊鳴而返。

孫權的膽略和勇氣,使得曹操非常佩服,不禁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2、「一球成名」的高俅沒有那麼可惡

說到高俅,就得說《水滸》。

沒有高俅發跡,就不會有水滸之亂。

說到高俅,就不得不說宋徽宗。

趙佶身為國君,卻沉溺書畫而不問朝政。

高俅不學無術,卻成為一殿之帥,荒唐可笑。

看過《水滸》之人,對高俅很有意見,簡直達到仇恨程度。

他逼得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背井離鄉,把另一位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弄得家破人亡,時時出奸計與梁山好漢作對,最後還陷害宋江等人。

一朝得勢,倒行逆施,讓人飲其血、啖其肉、寢其皮,都不足以解其恨。

史書還原:高俅原是蘇軾小史,為人乖巧,精通刀筆,也就是小秘書一類角色。

蘇軾乃一代文豪,能給他當秘書之人,至少文學功夫應該不差。

古文獻說他「能筆札」,想是不假。

《宋史》並沒有為高俅立傳。

從他所任太尉等重要職務來推測,高俅縱使是個弄臣,至少也不是劣跡昭著之輩。

從歷史文獻來看,幾乎沒有高俅做惡之證,這就讓人想到高俅在歷史上與文學作品中不盡相同,應該是大異其趣,不能作為歷史來看待。

3、三英戰呂布

《三國演義》中的「三英」即指劉備、關羽、張飛哥仨,實際上呂布是被孫堅所打敗。

史實還原: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卓的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人也未曾參加,再說那時他們三人只是兵長,根本也就沒有資格且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呂布實為孫堅所擊退。

據《後漢書·董卓列傳》記載:「孫堅收合散卒,進屯梁縣之陽人。

卓遣將胡軫、呂布攻之。

布與軫不相能,軍中自驚恐,士卒散亂。

堅追擊之,軫、布敗走。

」「堅進洛陽宣陽城門,更擊呂布,布復破走。

」從中看出:呂布曾經兩敗於孫堅。

4、還原歷史上真實的秦檜

提起秦檜這個名字,人們想到最多的詞一定是奸臣、賣國賊,殘害忠良的小人,應是歸於《說岳全傳》的功勞。

然而,歷史定論尚有值得商榷之處,秦檜其實一直被歷史曲解和冤枉了。

行軍打仗不是說書唱戲,是要用實力說話的。

秦檜成為賣國賊,主要是他力主與金議和。

從當時形勢來看,南宋並沒有收復北方領土的實力,金國也沒有盡占江南的野心,和議應該是雙方最佳的選擇,力主議和應該是適應當時形勢的一種明智之舉。

據《二十四史札記》記載,秦檜在反對議和36人之中,而且金人慾立張邦昌為傀儡皇帝時,秦檜堅決反對,並「進狀爭之」,足以看出秦檜對大宋皇帝的忠心。

《金書》記載,岳飛戰功也僅郾城一役而已,其餘均屬演義。

既然一定要樹立岳飛的形象,那麼就只有極盡所能的貶低秦檜了。

既然一定要和議,那麼兵權就必須收回,否則就會生出禍端。

岳飛不想放下兵權,被殺也在情理之中。

5、氣死周瑜

《三國演義》中將其歸功於諸葛亮的智慧,實際上周瑜本身英年早逝,沒諸葛亮什麼事。

史實還原:蘇軾詩詞描述:「遙想公瑾當年...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個少年英才,怎麼可能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呢?三國志正史描述周瑜是一個氣度恢弘的人,可惜操勞病死,英年早逝。

《三國志》記載:「數陵侮瑜。

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

普後自敬服而敬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

」又同傳有蔣干「稱瑜雅量高致,恐不久為人臣耳」,「瑜威聲遠著,故曹公、劉備咸欲疑譖之」。

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6、陳世美不是負心郎

《鍘美案》,一段流傳了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一部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戲曲劇目。

在該劇中,陳世美欺君罔上,拋父棄母,殺妻滅子,最終為正義的化身包拯所正法,永遠釘在了道德的恥辱柱上。

陳世美成了一個符號,他代表了薄倖負心之人。

毫無疑問,忘恩負義的陳世美與忠貞不移的秦香蓮幾乎已經成了國人愛情生活的參照與是非標準。

只是現在人們發現,《鍘美案》在歷史上是真有其人,卻無其事。

陳世美的原型就是陳熟美,他既沒當過駙馬,也沒殺妻滅子,而且為官清廉,何況陳世美是明末清初人,又如何讓宋代的包拯給鍘?我們無需為陳世美翻案,因為它只不過是虛構的人物而已,因為陳熟美一生磊落,無案可翻。

7、斬顏良誅文丑

斬顏良確是關羽所為,但誅文丑實際是夏侯惇部屬所為。

史實還原:顏良,河北名將。

建安四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準備攻許。

建安五年,兵進黎陽,遣顏良攻白馬。

曹操北救,以荀攸計分兵渡河,引袁紹西應,自率輕兵掩襲白馬,顏良倉猝逆戰,遂被關羽擊斬。

文丑,河北名將。

建安四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準備攻許。

建安五年,袁紹渡河兵至延津,使文丑與守軍挑戰,曹操以輜重就道餌敵,文丑兵亂,遂被操擊破,死於亂軍。

當時守延津的真是夏侯惇。

而且夏侯惇和從弟夏侯淵擊敗張郃,轉戰烏桓所以讓官渡之戰的勝利女神轉向曹操。

8、《包青天》讓龐籍(龐太師)蒙冤

一些以北宋宮廷鬥爭為題材的戲劇、文學等作品,尤其在《包青天》中,都有一位「龐太師」作為包拯的對立面出現。

在朝中一手遮天,欺壓朝臣,敗壞朝綱,皇帝也要禮讓三分。

史實還原:龐籍曾出任宰相,執法如山,清正廉明,政績卓著,是一位清官,被譽為「天子御史」。

他不僅是韓琦、范仲淹等人的好友,而且是司馬光、狄青等人的恩師。

從歷史事跡來看,龐籍怎麼都不像那個老奸巨滑靠著女兒往上爬的奸臣,而是一個忠臣。

可以說,包拯根本無法與龐籍相提並論,任開封知府只有幾年,後一直任監察御史,到快退休時才封了個副宰相銜,可以說是一生不得重用。

然而,龐籍莫名其妙的就背上了奸臣的罪名,真是冤枉透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九大「張冠李戴」

一部《三國演義》巨作留下了諸多精彩與文化享受,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一本小說而不是史書,由於歷史上形成的尊崇慣性而存在明顯的尊劉貶曹抑孫傾向,故事中存在明顯諸多的虛構情節也比較正常。你可知否,其...

《三國》中被誤讀的幾個歷史人物

世人熱捧的三國故事,主要來自演義。本文盡力溯本清源,呈現一個個豐富而細膩的歷史人物。1、關羽 一介武夫 剛愎自用從「溫酒斬華雄」的豪邁到「千里走單騎」的忠義,從遍布世界的關帝廟到香港影視劇里警察...

在寫到關羽之死時,羅貫中一定是痛哭流涕的

小時候看《三國演義》,一直有一個疑問在心頭,那就是:弱小的孫吳,是怎麼與曹魏、蜀漢三足鼎立的?確實,縱觀《三國演義》全書,你會覺得不管是曹魏還是蜀漢,都是猛將如雲、良謀如雨,可是孫吳,卻是一片...

盤點三國24位名將排名:猛人輩出的年代!(2)

第十一名:夏侯惇獨目蒼狼,冷漠的眼神,不羈的挑釁,以麒麟牙為武器的高速攻擊,魏國的軍神,曹操帳下最驍悍的一員大將,綽號「盲夏侯」。以性格剛烈有勇氣而出名,少習槍棒,武藝過人,14歲時,跟從老師學...

10個細節,看你是否真的讀懂三國

1、建安七年,劉備與夏侯惇率領軍隊在博望坡開戰。兩軍相持了很久,有一天劉備放火燒了自家的營帳假裝逃跑,並在路旁埋伏了軍隊。夏侯惇不知有詐,率兵就追,反而被伏兵攻擊。這場博望坡之戰的導演是劉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