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今天,捧起一本好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讀書,讓人心靈充盈,蕙心蘭質。

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只要不將書丟掉,一切就都不會丟掉。

時值暑期,你有沒有捧起一本書,在書中體味溫暖與感動……今天,就讓我們隨幾篇名家談讀書的文章,一起尋找讀書的方法,感受讀書的意義……

讀書的魅力

《我的讀書經驗》

(節選)文 / 馮友蘭

我今年八十七歲了,從七歲上學起就讀書,其間基本上沒有間斷,不能說對於讀書沒有一點經驗。

我所讀的書,大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別是哲。

我的經驗總結起來有四點:一精其選,二解其言,三知其意,四明其理。

先說第一點。

古今中外,積累起來的書真是多極了,真是浩如煙海,但是書雖多,有永久價值的還是少數。

可以把書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要精讀的,第二類是可以泛讀的,第三類是僅供翻閱的。

所謂精讀,是說要認真地讀,扎紮實實地一個字一個字地讀。

所謂泛讀,就是可以粗枝大葉地讀,只要知道它大概說的是什麼就行了。

所謂翻閱,就是說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不要一句話一句話地讀,也不要一頁頁地讀。

就像看報紙一樣,隨手一翻,看看大字標題,覺得有興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沒有興趣的地方就隨手翻過。

怎樣知道哪些書是值得精讀的呢?對於這個問題不必發愁。

自古以來,已經有一位最公正的評選家,有許多推薦者向它推薦好書。

這個選家就是時間,這些推薦者就是群眾。

歷來的群眾,把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書,推薦給時間。

時間照著他們的推薦,將那些沒有永久價值的書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永久價值的書流傳下來。

從古以來流傳下來的書,都是經過歷來群眾的推薦,經過時間的選擇,流傳了下來的。

二解其言,攻破語言文字關。

我所說的解其言,就是要攻破這一道語言文字關。

當然在攻這道關的時候,要先做許多準備,用許多工具,如字典和詞典等工具書之類。

這是當然的事,這裡就不多談了。

三知其意,得其「弦外音,味外味」,在文字外體會其精神實質。

從前人說,讀書要注意字裡行間,又說讀詩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

這都是說要在文字以外體會它的精神實質。

這就是知其意。

司馬遷說過:「好學深思之士,心知其意。

」意是離不開語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語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達出來的。

如果僅只局限於語言文字,死抓住語言文字不放,那就成為死讀書了。

死讀書的人就是書呆子。

語言文字是幫助了解書的意思的拐棍。

既然知道了那個意思以後,最好扔了拐棍。

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得意忘言」。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過河拆橋是不道德的事。

但是,在讀書中,就是要過河拆橋。

四明其理,只有達到「六經注我」,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經」。

會讀書的人能把死書讀活,不會讀書的人能把活書讀死。

把死書讀活,就能把書為我所用,把活書讀死,就是把我為書所用。

能夠用書而不為書所用,讀書就算讀到家了。

從前有人說過「六經注我,我注六經」。

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觀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為參考,這就是「六經注我」。

不明白那些客觀的道理,甚而至於沒有得古人所有的意,而只在語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經」。

只有達到「六經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經」。

《做一個真正的讀者》

(節選)文/周國平

讀者是一個美好的身份。

每個人在一生中會有各種其他的身份,例如學生、教師、作家、工程師、企業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時也是一個讀者,這個人或許會存在著某種缺陷。

一個不是讀者的學生,不管他考試成績多麼優秀,本質上不是一個優秀的人才。

一個不是讀者的作家,我們有理由懷疑他作為作家的資格。

在很大程度上,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書籍的形式保存,而讀書就是享用這些成果並把它們據為己有的過程。

做一個讀者,就是加入到人類精神文明的傳統中去,做一個文明人。

在某種意義上,一個民族的精神素質取決於人口中高趣味讀者的比例。

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人物,在他們眾所周知的聲譽背後,往往有一個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終身讀者,即一輩子愛讀書的人。

然而,一個人並不是隨便讀點什麼就可以稱作讀者的。

在我看來,一個真正的讀者應該具備以下特徵——

第一,養成了讀書的癖好。

讀書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幾天不讀書就寢食不安,自慚形穢。

如果你必須強迫自己才能讀幾頁書,你就還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讀者。

當然,這種情形決非刻意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是品嘗到了閱讀的快樂之後的必然結果。

每個人天性中都蘊涵著好奇心和求知慾,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發現和領略閱讀的快樂。

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讀書趣味。

世上書籍如汪洋大海,再熱衷的書迷也不可能窮盡,只能嘗其一瓢,區別在於嘗哪一瓢。

讀書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歡讀什麼書,不論範圍是寬是窄,都應該有自己的選擇,體現了自己的個性和興趣。

其實,形成個人趣味與養成讀書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為找到和預感到書中的知己,才會鍥而不捨,欲罷不能。

沒有自己的趣味,僅憑道聽途說東瞧瞧,西翻翻,連興趣也談不上,遑論癖好。

第三,有較高的讀書品位

一個真正的讀者具備基本的判斷力和鑑賞力,仿佛擁有一種內在的嗅覺,能夠嗅出一本書的優劣,本能地拒斥劣書,傾心好書。

這種能力部分來自閱讀的經驗,更多地源自一個人靈魂的品質。

當然,靈魂的品質是可以不斷提高的,讀好書也是提高的途徑,二者之間有一種良性循環的關係。

一開始就給自己確立一個標準,每讀一本書,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穫,能夠進一步開啟你的心智。

只要堅持這個標準,靈魂的品質和對書的判斷力就自然會同步得到提高。

一旦你的靈魂足夠豐富和深刻,你就會發現,你已經上升到了一種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貧乏和淺薄的書了。

能否成為一個真正的讀者,青少年時期是關鍵。

經驗證明,一個人倘若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則必定終身受用。

每個人對未來都有種種美好的理想,在你們的人生藍圖中千萬不要遺漏了這一種理想,就是立志做一個真正的讀者,一個終身讀者。

名人說讀書

書在手頭,不管它是什麼,總要拿來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讀幾頁內容。

這種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壞書的欺騙,還有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增長知識等好處。

—— 魯迅

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

——葉聖陶

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

一人讀書的目的並不是要「改進心智」,因為當他開始想要改進心智的時候,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凈盡了。

——林語堂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我這一輩子讀到的中外的文藝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從讀書中我還得到了做人處世的「獨立思考」的大道理,這都是從「修身」課本中所得不到的。

—— 冰心

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

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楊絳

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

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

人類之所以能進步,靠的就是能讀書又寫書的本領。

——季羨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讀書的好處

優秀的圖書會使我們獲益匪淺,那是高級腦力勞動的結晶。書是一個時代文化的載體。所謂的大學教育,其實就是讀書——閱讀那些被大多數學者公認為是迄今為止最能代表科學文化水平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