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深閱讀」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腹有詩書氣自華」,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關於閱讀的話題再次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

當下,很多人有在網上讀書的習慣,一種一目十行的快速化、碎片化的閱讀方式逐漸流行起來,這被稱為淺閱讀;與之相對的傳統精讀方式則被稱為深閱讀。

與淺閱讀相比,深閱讀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閱讀後的收穫則是淺閱讀無法相比的。

市民是如何看待淺閱讀與深閱讀的?專家又推薦哪種閱讀方式?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淺閱讀與深閱讀——各有各的說法

上周五,記者來到新華書店走訪。

記者現場看到,雖然還沒有到周末,店內看書、選書的市民仍有不少,許多人席地而坐,手捧一本書就入迷地看了起來。

哲學國學類、檔案揭秘類、書法藝術類、職稱考試類等每一種類型的書架前都能看到專注閱讀的身影。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周末及暑假時,在店內看書的人會更多。

記者採訪了正在翻閱一本會計考試類書籍的市民小楊。

小楊表示,自己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今年即將畢業,正在找工作,就想多考幾個證書來增加自己求職時的資本。

小楊認為,現在生活節奏這麼快,漫無目的地看書是揮霍時間,如果有需要知道的相關知識用手機上網搜索瀏覽一下即可,不必仔細地去翻找相關的紙質書籍。

他說,自己平時在網上看新聞、搜知識,幾乎都是一掃而過、一目十行。

另一位市民周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表達了不同的觀點。

記者了解到,周先生今年七十九歲,是一名音樂教育工作者。

周大爺說,功利性、有目的的快速閱讀雖然能給人帶來各種現實的好處,如查找知識、應付考試等,但非功利性的、深層次閱讀才能真正給人帶來心靈的慰籍和收穫,將人帶入一種更深層次的意境中。

他說,網上閱讀難免會斷章取義,且網上內容繁雜,令人眼花繚亂;而真正的經典作品卻歷經數百年、上千年而不衰。

他認為,只有放下浮躁功利的心,潛心去研讀經典讀物,才能感受到讀書的益處。

周先生告訴記者,自己雖然年近八十,但仍然堅持著讀書的習慣,只不過由於體力和精力的原因,讀書的量比不上年輕時候。

「精讀的好處是哪怕只有一點點收穫,也會受益終身」,他表示,「不管是從事哪個行業的人,多讀點書總是沒有壞處的。

每到節假日,孩子們擠滿圖書館

引導下的深閱讀會帶來更多收益

記者來到市少兒圖書館了解情況,該館活動科負責人劉俊告訴記者,該館周末時的借閱量可以達到平時的數倍,從中可以反映出學業壓力對孩子們閱讀量的影響。

據介紹,每逢周六周日,該館僅兒童文學室一天的借還量就可以達到2000餘本,全館的借還量則可以達到5000餘本左右;而平時僅約為這一數字的四分之一左右。

劉俊介紹,平時來借書還書的孩子幾乎很少見,大多是由家長前來代勞,而周末則截然不同,各個圖書室不但要增設借閱窗口,每個窗口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也比平時大許多。

前來借書還書的小讀者絡繹不絕,有些孩子被家長送來選書、讀書,在館內一呆就是半天時間。

寒暑假時,館內的讀書室內,幾乎每天都能見到滿滿一屋子的小讀者。

劉俊說,從小讀者們就讀的年級也可以看出學業壓力對他們閱讀量的影響,前來借書讀書的一般以學習任務較輕的小學生為主,初中生很少見,甚至連面臨著小升初壓力的六年級小學生也很少見。

據劉俊介紹,孩子們喜歡借閱的書目具有明顯的特徵:平時是少兒圖書、魔幻小說類最受歡迎,而寒暑假時借閱「四大名著」等經典讀物的孩子就會猛增。

據了解,目前最受孩子們歡迎的圖書有笑貓日記系列、淘氣包馬小跳系列等少兒圖書,也有《查理九世》《哈利波特》等帶著魔幻、推理色彩的小說,另外也有不少小讀者青睞《青銅葵花》等少兒文藝作品。

「這一類書往往剛放到書架上就被借走了,十分搶手,有些新書半個月就被翻成舊書了。

」劉俊說,孩子們平時讀書一般是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寒暑假讀名著則多是出自老師的要求,因為相關的知識在升學考試占有一定的比例。

從還書的時間上可以看出,孩子們讀名著的時間一般比較長,而讀他們喜歡的少兒圖書類則非常快,可以達到一天一本甚至是一天兩本的閱讀速度。

劉俊認為,不管是經典名著,還是少兒讀物,對孩子們來說,都需要在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下深閱讀,才能有更多收益。

兩種閱讀方式不可偏廢

以深閱讀為主

專家們是如何看待深閱讀與淺閱讀的呢?記者採訪了市文聯副主席、作家嚴蘇。

嚴蘇表示,自己平時的閱讀以深閱讀為主,即精讀紙質的經典文學作品,但網絡文學也會讀一些。

他表示,網絡文學中也會有好的東西,它的流行與傳播自有它的道理;但對於一個想學有所成、讀有所獲的人來說,網絡作品只需要瀏覽略讀,且閱讀時要有選擇性。

因為傳統作家幾年時間只能寫幾十萬字,網絡作家在同樣的時間內能「生產」上千萬字,如果用深閱讀的方式去一一讀完,幾乎是不可能的。

嚴蘇說,即使是值得深閱讀的經典文學作品,閱讀的時候也需要有選擇性。

因為人的一生很短暫,能夠閱讀尤其是深閱讀的書的數量十分有限,所以必須要強調讀好書。

所謂的好書,就文學領域來說,一般是指流傳已久的中外文學名著,以及獲得各類文學獎的優秀作品。

這些書值得細細地、反覆地閱讀,但是也一定要有選擇。

因為好書數量極其繁多,可以用浩如煙海來形容,一個人窮盡一生也難以讀完,所以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進行選擇。

嚴蘇認為,深閱讀紙質作品的好處是知識的來源比較全面、系統,讀後的印象比較深刻;可以通過反覆的閱讀和深入的思考,和自我生活聯繫起來,從而激發靈感,使人獲得新的感悟和提升。

通過手機、電腦等淺閱讀獲取的信息一般比較零碎,難以反映出事物的完整面貌,在頭腦中往往是一閃而過,難有真正的收穫,且容易讓人對網絡產生依賴,逐漸失去閱讀的興趣。

嚴蘇表示,深閱讀與淺閱讀兩種閱讀方式不可偏廢,但應當以深閱讀為主。

淺閱讀可以增長人的見聞,讓人在各個領域都有所涉獵,對於增長知識有好處;但對於一個想學有所長、學有所精的來說,深閱讀就顯得極為必要了。

「精讀一本名著比泛讀十本普通書籍的收穫都多,且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穫。

淮海晚報記者傅停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速讀未必靈光

作者:趙 強 在如今一切都講究快速的時代,似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打上了快速的烙印。在很多人看來,走路要快,據說要像日本人、美國人那樣風馳電掣般走路才叫快;吃東西要快,自然肯德基、麥當勞是速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