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斬殺了威震天下的關羽、卻死的太蹊蹺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呂蒙(178年-219年,一說180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
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
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
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
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
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
然而"蒙疾發"(後世人或猜測建安二十四年發生瘟疫,因史載呂蒙、孫皎、蔣欽死於同年,或猜測是呂蒙年輕時在戰場上吃苦受累導致積勞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歲。
年少輕狂
呂蒙少年從家鄉南渡,往江南依附姊夫鄧當。
鄧當是孫策部下,曾數次討伐山越。
呂蒙時年十六歲,常偷偷跟隨鄧當出征討伐賊眾。
鄧當發現時吃了一驚,但無論鄧當如何苛責,也阻止不了呂蒙。
鄧當將此事告訴呂蒙母親,蒙母大怒,要將呂蒙處罰,呂蒙表示自己只是希望上進脫貧,才敢於冒險,蒙母被其言所感動,因而不忍處罰呂蒙。
其時鄧當手下一名吏員認為呂蒙年紀幼小,因而十分輕視他,後來又出言羞辱他。
呂蒙大怒,拔刀殺了這名吏員,避罪出走,潛逃到同縣的鄭長家裡。
後來呂蒙往校尉袁雄處自首,袁雄代其向上級求情;孫策便召見呂蒙,對其稱奇不已,於是赦免其罪,並將呂蒙安排為左右隨從。
幾年後,鄧當逝世,張昭舉薦呂蒙代領鄧當職務,於是呂蒙被拜為別部司馬。
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得年26歲。
其弟孫權接掌大權,想要重新編排軍隊,將小部隊裁併到其他部隊之中,矛頭指向那些統兵較少、地位低微的年輕將領。
呂蒙自知如果自己的部隊遭到兼并的話,自己將來更難取得成就,於是想辦法賒貸籌集物資,讓士兵穿上深紅色制服與綁腿布,並加緊操練士兵。
孫權檢閱時,呂蒙兵馬「陳列赫然,兵人練習」,孫權見後,認為他治軍有方,不但沒有削減其部隊,反而為呂蒙增加兵員。
計擒郝普
214年,劉備任命關羽鎮守荊州全土,孫權便派遣呂蒙都督鮮于丹、徐忠、孫規等二萬兵西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呂蒙向三郡致書勸降,長沙、桂陽二郡望風歸服,惟獨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肯降。
呂蒙安頓好長沙的防務後前往零陵,經過酃縣時遇到南陽人鄧玄之。
鄧玄之是郝普的舊識,呂蒙便打算透過鄧玄之勸誘郝普。
此時,劉備得知孫權有意奪取荊南之地,便親自來到公安,命關羽帶領三萬兵至益陽爭奪三郡。
孫權當時正在陸口,節度眾軍,他一方面使魯肅帶領萬人屯於巴丘,以拒關羽;另一方面發書傳召呂蒙,令呂蒙捨棄收取零陵,迅速回軍協助魯肅對付關羽。
呂蒙收到孫權要他勒兵回益陽的指示時,刻意將信件藏起,隱瞞此事,並於當夜召集諸將,教授他們戰略。
翌晨,呂蒙一方面指示軍隊直接攻城,另一方面著鄧玄之進城遊說郝普,並向他傳送虛假軍情,指劉備受困、關羽戰敗,外無援軍,零陵孤城難守。
鄧玄之將呂蒙的說話具體告訴郝普,郝普果然被呂蒙所誤導,答應投降。
鄧玄之先出城向呂蒙報訊,呂蒙預先敕令四個將軍,各選百人,待郝普出城,便進城守住城門。
不久,郝普出城,呂蒙親自迎接他,並握著他的手,和他一起下船。
寒暄幾句後,呂蒙拿出孫權的書信給郝普看,更拊手大笑起來;郝普細閱書信內容,方知劉備已在公安,而關羽則近在益陽,對自己受呂蒙用心計所騙不戰而投降感到羞慚怨恨,無地自容。
呂蒙盡得三郡後,便留孫河守城(一說是留守者孫皎,但《吳主傳》中孫皎卻跟隨呂蒙兵援魯肅,故留守者應為孫河)(孫河早已在204年與孫翊遭殺害)。
自己即引軍開赴益陽,與孫皎、潘璋及魯肅兵並進,對付關羽。
結果劉備向孫權重新請盟,孫權遣歸郝普等人,以湘水為界割還零陵,另一方面賜尋陽、陽新為呂蒙之食邑。
白衣渡江
219年,呂蒙軍隊前赴尋陽,將精兵埋伏於小船中,令將士身穿白衣,喬裝成商人,晝夜兼行,直至江邊,將關羽所設置的守兵盡數制伏,因此身在樊城戰線的關羽對呂蒙的行動毫不知情。
呂蒙成功襲取南郡後,遣虞翻說降(傅)士仁、麋芳。
呂蒙入據城中,擒得關羽及其軍隊的將士家屬,並採取懷柔策略,撫慰各軍家屬,又嚴令約束孫軍士卒不得干犯城中百姓,更不能豪取強奪。
其時呂蒙麾下一位軍吏,是汝南人(與呂蒙同鄉),因天雨關係而擅取鄉民的一個斗笠來保護官家鎧甲。
當時官鎧是屬於配給物資,士卒有責任保護獲分配的物件不被損壞,呂蒙明白此人是為了維護鎧甲,但卻因此竊盜冒犯新訂立的軍令,亦自覺不能因為同鄉的緣故便徇私枉法,於是垂淚下令處決此人。
自此軍中綱紀嚴謹,士卒都能做到路不拾遺。
關羽家中府藏的財寶,呂蒙皆令先行封閉,待孫權來到才處置。
關羽引軍欲回後方期間,在道路上數次派人與呂蒙相通消息,呂蒙每次都厚待使者,讓他週遊於城中,向前線士卒的家屬致問或投送家書。
使者回到關羽軍隊後,士卒紛紛向使者詢問家中狀況,當他們得知家門無恙,所受的招待甚至比平時更好的時候,變得全無斗心。
孫權親臨南郡後,關羽自知形勢孤窮,於是退走麥城,西至漳鄉,其屬下部眾都投降吳軍。
孫權便命朱然、潘璋截斷關羽的逃走路徑,結果於220年1至2月間,終於捉獲關羽父子,重奪荊州。
呂蒙之死
《三國演義》里名將的死法各有不同,除自然原因死亡(老死、 病死)外,中箭致死是最多的,如太史慈、甘寧、龐統、黃忠、徐晃、 張郃等。
其次,有各種死亡,憂死如諸葛亮、陸遜;氣死如周瑜、王 朗;戰死如夏侯淵、典韋;被斬如呂布、關羽;被刺殺如孫策、張飛; 自殺如荀彧、姜維。
但有一個人的死卻非常蹊蹺,他就是東吳的第三 任大都督——呂蒙。
呂蒙死在自己職業生涯的巔峰期,斬殺威震天下的蜀漢名將關羽,奪回荊州後。
跟呂蒙一樣,關羽也是死在自己職業的巔峰期—— 攻取襄陽和水淹七軍(關羽年輕時曾溫酒斬華雄、斬顏良文丑,但只是作為一員武將,未親自統帥大軍。
關羽死前駐荊州,相當於一方諸侯,掌握著一個集團軍) 。
當一個名將在自己的職業巔峰期斬殺另外
一個處於職業巔峰期的名將時,或許他的使命也隨之完成了,但呂蒙的死充滿著太多的疑惑,讓我們不得不去懷疑。
一、 關羽的亡魂索命
這是《三國演義》原著里呂蒙的死法。
呂蒙盡收荊襄之地後,孫 權犒賞三軍,大設宴會為諸將慶功。
孫權親自酌酒賜呂蒙,呂蒙接酒 欲飲,忽然擲杯於地,一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曰:「碧眼小兒!紫 髯鼠輩!還識我否?」眾將大驚,急救時,蒙推倒孫權,大步前進, 坐於孫權位上,兩眉倒豎,雙眼圓睜,大喝曰:「我自破黃巾以來, 縱橫天下三十餘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 當追呂賊之魂!
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
」 權大驚, 慌忙率大小將士, 皆下拜。
只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
眾將見之,無不恐懼。
羅貫中的這種寫法讓人著實費解,呂蒙死前舉止反常,死後七竅 流血,這是典型的中毒症狀,怎麼會是關羽亡魂索命呢?學過哲學的 應該知道,物質決定意識。
當物質不存在時,又哪來的意識呢?可能 羅貫中是個唯心主義者吧,但古人迷信,信封鬼神也是源遠流長的。
不過還有另外一個可能,羅要突出關羽的英雄氣,就是死後也有報仇 雪恨,就像大家電視劇里看到的,有人要死時威脅對手說:「我死後 化作厲鬼也要纏著你」。
所以,從呂蒙死的症狀可以推斷出呂蒙是被毒死的,羅貫中為了 神化關羽, 於是虛構了關羽亡魂索命這個情節。
就算有 「因果報應」 , 但鬼神之說簡直是無稽之談。
也就是說羅貫中描述的呂蒙死因並不是 真正的原因,而且另有玄機。
二、 發病而死。
據陳壽《三國志·呂蒙傳》記載:以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
蒙固辭金錢,權不許。
封爵未下,會蒙疾發, 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 千金。
時有針加,權為之慘慽,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 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
病中瘳, 為下赦令,群臣畢賀。
後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士於星辰下為之請
命。
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
從陳壽的記載來看,呂蒙是病死的,也有理論依據,呂蒙 16 歲 時便隨姐夫鄧當上戰場殺敵,可謂少年英雄。
此後,跟著周瑜身經百 戰,屢立戰功。
在赤壁之戰後,呂蒙已成為周瑜手下首屈一指的大將 和未來的接班人(當時周瑜病故時,眾人都以為繼承人是呂蒙並提前 祝賀。
當周瑜指定魯肅時,眾將錯愕,呂蒙也非常失望。
但他遲疑了 一會便跪拜魯肅,其他眾將也才跟著跪拜) 。
根據呂蒙的生平經歷, 其早年只是「吳下阿蒙」 ,卻戰功赫赫,可以推斷出其一定是個勇將, 常年征戰,哪有不會受傷的。
到 42 歲時,他已經是傷痕累累,身體 嚴重透支了。
其實,在關羽奪樊城時,呂蒙就生病了,由陸遜接替, 關羽也才放心的去攻樊城。
但是,呂蒙在追殺關羽時可是生龍活虎呀,連陸遜的大軍都苦苦 追趕不上。
突然溘然長逝,從道理上說病死是不太可能的,除非是急
性病。
但呂蒙長期征戰,身體硬朗,得急性病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是 朱元璋送徐達的那隻烤鵝。
況且,呂蒙意氣用事,一心斬殺關羽,他 報的不是孫權,而是周瑜。
違抗軍令本來就是死罪,更何況還將災難 引向了吳國。
所以,不殺不足以平息孫權心中的怒火。
再者,呂蒙取了荊州, 荊州是什麼地方?是威震天下的關羽鎮守的地盤; 更是周瑜、 魯肅等人一輩子都想取而沒能取下的地方, 正如慶功宴上諸將說的那
樣「大都督此戰兵不血刃而取荊州,功勞蓋過周瑜、魯肅多矣」 ,正 所謂「功高震主」 。
如此違抗軍令又功高蓋主之人,孫權能容忍嗎? 但是,孫權知道即使呂蒙違抗軍令,但他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他是吳國人民心中的英雄, 就算殺也不能明殺。
於是, 孫權來了個 「一 箭雙鵰」之計,先毒殺呂蒙再召集天下名醫為其治療,來贏取吳國的 民心。
這也可解釋孫權為什麼把呂蒙接到自己的內殿, 一是方便監視, 怕其裝死;二是做給大臣們看的,好讓他們誓死為自己效力。
三、 被孫權毒殺。
這是《新三國》里呂蒙的死法。
奪荊州後,呂蒙病重,孫權召見陸 遜議事。
陸遜見孫權之前,孫權讓張昭帶陸遜看看呂蒙大都督,陸遜 一看死了,張昭對陸遜說: 「主公讓大都督去奪荊州,拿下荊州不要 傷害關羽,大都督一意孤行,把東吳逼入危難之中,他的死也算上天 報應吧」 。
聽聽話里的殺機,張昭的意思是,誰對主公威脅或牽制和 不聽命令,就和呂蒙一個下場。
從陸遜掀開的被子來看,呂蒙臉色鐵青、發紫,口角流污。
再加上 張昭的話,可明顯推出:呂蒙因違抗君命,被孫權毒殺。
在《新三國》 里,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很容易推斷出來,因為在呂蒙死之前,劇情 做了大量的鋪墊。
呂蒙攻下荊州後,首先做的就是設壇祭奠周瑜,以 報周瑜當年的知遇之恩(而不是報孫權之恩,大忌呀) 。
然後陸遜傳 孫權令「奪下荊州後,駐守休養,不能斬殺關羽」 ,而此時,呂蒙命
人關閉城門不讓陸遜進城傳令,又令人追殺關羽(還讓人打著自己的 帥旗把陸遜引向相反的方向) 。
這明顯是違抗君命,一心想治關羽於 死地呀,把戰火引向東吳呀(大忌中的大忌) 。
綜上所述,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呂蒙很可能是被孫權毒殺的, 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違背了孫權的意願,將禍水引向東吳。
這是呂蒙之死最重要 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對於蜀國,不是不打而是時機未到,孫吳的國 策是聯蜀抗魏,而不是與劉備翻臉。
但是呂蒙在打下荊州後殺死了關 羽(地盤丟了可以再搶,命沒了豈能復活),這是曹操非常希望看到
的(呂蒙幹了「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如曹操在赤壁之戰後的命 運一樣, 劉備、 孫權都不願意殺他, 怕惹火上身, 對於關羽也是一樣, 曹操和孫權都是要地不殺人的策略,或者說,都希望對方殺關羽,與劉備結仇,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
所以,這是曹操要求曹彰將關羽逼 入吳軍包圍中的原因; 也是孫權把關羽的頭顱送給曹操的原因——將 禍水引給對方。
從這方面來說,呂蒙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因為對曹操和孫權這 對老油條來說,他們都知道關羽對於劉備的價值,就像當年周瑜和諸 葛亮在赤壁之戰時知道曹操對於曹魏的價值一樣。
但不同的是,諸葛 亮當年略施小計,讓關羽守華容道,而關羽念舊情放走曹操,使周瑜 之計未得逞;而此刻呂蒙卻意氣用事,違抗命令,執意追殺關羽。
相比之下,曹操此時要高明很多,對徐晃下令: 「對關羽殘軍,只追不
擊;對關羽,不殺不傷」,多像當年的諸葛孔明呀。
此時,真替呂蒙冤呀,關羽是誰呀?是戰無不勝的戰神,是天下無 雙的名將。
殺了他,自己就是天下第一名將而揚名天下了,面對如此 大的誘惑,世人恐怕都是欲罷不能呀(曹彰其實更有機會,只是被徐 晃拚死攔著才未殺成)。
可以說,是呂蒙自己的慾望殺死了自己,戰 勝不了自己的慾望,就為慾望去死吧。
可是,為了自己一時的慾望而 身首異處也太不值了吧。
相比於垂釣高手司馬懿, 呂蒙此時太短視了, 為了虛名而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真是太可惜了 (哎, 好死不如賴活著) 。
二、是報周瑜而非孫權。
《新三國》這點表現的特別明顯,呂蒙是 周瑜提拔的,對周瑜忠心不二,但是對孫權就隔著一層了。
而皇帝希 望每個人都對自己忠心,而不是只忠心於某位大將,這是作為將領的 大忌呀。
周瑜只是呂蒙的前任 Boss,而孫權才是他倆的終極 Boss, 呂蒙卻偏偏犯渾,為了死去的前任 Boss 而得罪了現任的 Boss,不死 於非命才怪。
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這句話永遠是在外將軍死於非命的潛 理由,哪個君王都不會允許不聽話的將軍的,將軍是家將,是唯主子 之命是從的。
呂蒙對孫權已經是陽奉陰違了,他的所作所為,是不可 能不傳到孫權的耳中,他的身邊是不可能沒有皇帝的耳目的。
四、 擁兵自重、 功高震主。
呂蒙是大都督, 總管東吳的所有軍隊, 相當於現在的軍委主席;孫權是東吳的國君,相當於現在的國家主席 和中共中央總書記。
「槍桿子出政權」是萬古不變的真理,所以,要 三權歸一。
孫權一直比較壓抑,因為前有周瑜的赤壁大捷,後有呂蒙 奪回荊州,個個都戰功赫赫,在軍隊中擁有極高的威望。
萬一這個大 都督對自己不滿, 「兵諫」不是沒有可能的,況且,呂蒙還抗命不遵, 假以時日,那還得了。
所以,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的悲劇再次上演。
似乎歷史上的名將都逃不過這個定律,但呂蒙冤在 此時還未到「兔死狗烹」的地步,畢竟此時天下三分,還不是「清君 側」的時候。
或許有人會說,孫權可以來個「杯酒釋兵權」呀,不一定要致呂蒙 於死地呀。
但情況有所不同,此時關羽已死,他知道關羽對於劉備的 重要性。
他認為殺了呂蒙,關羽的大仇也就報了,再加上自己的求和
與諸葛亮的勸諫,劉備心中的怒火也就消了。
但東吳終究沒有擺脫這 趟渾水,因為他太低估劉備了。
劉備此時是手握重兵的一方諸侯,和 當年哪個東奔西走的織席販履之輩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況且他以「仁 義」立於天下,關羽之死,為了面子,為了做給天下人看,就算馬革 裹屍也要伐吳吧。
所以說,呂蒙比前輩晁錯死的要冤,晁錯的戰功無 法與呂蒙相提並論,只是力主削藩而引發「七王之亂」。
二人死前都 把禍水引向自己的主公, 而被自己的主公殺死後也未平息生前帶來的 禍患。
古人打仗向來尋求「師出有名」,吳蜀兩國在政治上只是相互利用 的關係。
而如果有一方打破「三足鼎立」的局面,兩國交兵也是不可 避免的(換句話說,吳蜀兩國遲早要干一仗)。
而此時,關羽的死只
是為劉備出兵找到了藉口,而呂蒙只能做那隻「替罪羔羊」了。
一代名將呂蒙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斬殺蜀漢名將關羽,致東吳於水火,而招來殺身之禍,死於非命,讓人扼腕嘆息。
---------------------------
最近您是否感覺財路不暢,運勢不佳?有沒有覺得壞運纏身、諸事不順?
風水不是迷信,風水就在身邊,關注風水就是關注財運健康!
想了解更多風水運勢問題,可添加微信 : sh19911
苦學為將,計殺武聖,曹操因他將孫權視為「英雄」
當年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劉備點名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繡、張魯、韓遂等眾,皆被曹操否定。什麼是英雄呢?曹操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今天下...
細思極恐!跟著孫權混的東吳大將、謀士,竟然都離奇死亡!
(舊聞新知頭條號特約作家:劉志軍)在《三國演義》中,孫權是個不溫不火的角色。他沒有曹操東征西討的魄力,也沒有劉備白手起家的奮鬥經歷,但在他的執政下,卻打過不少有名的硬仗。比如,周瑜指揮的赤壁之戰...
東吳四英傑都非等閒之輩
東吳四英傑是指在東漢末期及三國早期的孫吳重要大臣,分別為周瑜、陸遜、魯肅、呂蒙。他們皆是吳大帝孫權的心腹近臣和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先後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四人並提的說法最早出自陸機的...
此人文武雙全,堪比曹操陸遜,一戰促成天下三分
由於《三國演義》重蜀抑魏,輕視東吳,因此後世對東吳的人才往往認識不深。事實上,歷史上的東吳也算是人才濟濟,如周瑜不僅氣度不凡,更是赤壁之戰的最大功臣;魯肅絕非「厚重無用」,當年單刀赴會更顯其膽識...
偏居一方的吳國,吳國的四大都督,夢三國孫吳勢力的擴張
孫吳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朱然,呂岱,諸葛恪,丁奉,陸抗。(包括四大都督、地方都督及各個時期軍事支柱9人)周瑜,安邦重臣。其實對於周瑜,赤壁之戰四個字就夠了,他英年早逝,戰績也不多。前期...
孫權手下四大都督,保東吳百年江山,卻因小說之故,一直被「黑」
每每看到盪氣迴腸的《三國演義》,都為那段風雲際會的三國史感嘆不已,真是一個人才輩出、英雄雲集的時代;但是書中以劉備的蜀漢作為正派、曹操的曹魏作為反派,孫權的東吳似乎只是一個打醬油的存在。
三國演義吳國歷代大都督排行榜,第一名副其實
三國吳國歷代大都督排行榜東吳四英傑是指先後執掌東吳水軍的大都督,按接任順序,分別為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周瑜 周瑜(公元175年-公元210年),字公瑾,漢末名將,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
東吳四大都督中,周瑜呂蒙陸遜輝煌戰績,為什麼獨獨魯肅沒戰績?
三國四大都督中,周瑜燒赤壁,呂蒙取荊州,陸遜敗劉備,為什麼獨獨魯肅沒戰績?來看看。很少有人知道周瑜是個戰略大家,周瑜跟孫權提出了攻占兩川聯合馬超圍攻曹操的方案,也就是著名的二分天下論。但在周瑜趕...
呂蒙巧計得零陵,魯肅嚴詞斥關羽
劉備以前在荊州時,周瑜、甘寧等人多次勸孫權奪取蜀地。孫權派遣使者對劉備說:「劉璋軟弱,不能保護自己,假如曹操得到蜀地,荊州就危險了。我現在計劃先攻破劉璋,再擊敗張魯,統一南方,即使有十個曹操,...
三國指揮作戰能力最強的五大名將,張遼排名第四,第一天下三分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諸侯爭鬥不止,戰事不斷,發生了很多次戰役,最終奠定了三分天下。那麼在這些戰役之中,我們也可以發現確實湧現了很多指揮作戰能力很強的名將,那麼最強的有哪些呢?top 5 呂蒙
東吳四代謀主,誰更勝一籌?孫權至死仍念念不忘他,卻被小說醜化
三國時期,魏國文成武將數不勝數,綜合實力絕對第一;蜀國也有小說中吹的五虎上將,無人能力,文有空前絕後宇宙第一的諸葛亮,那也是牛得不行!但是東吳就很尷尬了,明明就是一個小受,文不成武不就,似乎一直...
古今64名將之一、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
呂蒙(179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 少年時依附姊夫,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從圍曹仁於南...
呂蒙——吳下阿蒙終成一代名將
原創精彩不斷,歡迎點擊關注,更多精彩內容等著您!呂蒙,字子明,今安徽人,在15,16歲的時候就私自跟隨姐夫鄧當去打仗,把這鄧當嚇得呀,回去就給呂母打小報告,什麼您兒子這樣太危險了,你得管管他。呂...
呂蒙究竟是怎麼死的?當真關羽冤魂索命?
《三國演義》里名將的死法各有不同,除自然原因死亡(老死、 病死)外,中箭致死是最多的,如太史慈、甘寧、龐統、黃忠、徐晃、 張郃等。其次,有各種死亡,憂死如諸葛亮、陸遜;氣死如周瑜、王 朗;戰死如...
一代名將斬殺關羽之後,卻死得非常悽慘,吳下阿蒙悲慘的結局
《三國演義》中死的最蹊蹺的非呂蒙莫屬,一位戰勝名將關羽,席捲荊襄的東吳大都督竟然在慶功宴上毫無預兆的死去。作為一個高明的小說家,羅灌水先生在文學上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解釋——關公附體。然而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