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魏延傳

【魏延傳略】魏延,生年不詳,卒於公元234年,葬於漢中石馬坡(今陝西省漢中市北門外石馬鄉),後漢三國時期蜀國名將。

字文長,義陽人(故居在今信陽市溮河區湖東街道三里店社區)。

公元211年以部曲(即私人部隊,部曲統領稱別部司馬)隨劉備入蜀,因驍勇善戰深受劉備信任,升牙門將軍(此職位為劉備首創,趙雲於長坂坡之戰後被封牙門將軍)。

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克漢中,遷治成都,大封諸將,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左將軍,馬超為右將軍,黃忠為後將軍。

班師回成都前,需選派一員大將鎮守漢中,如同關羽鎮守荊州一樣。

多數人都建議劉備派張飛鎮守,劉備權衡再三,最終力排眾議,破格提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令全軍將士都大為震驚。

劉備稱帝後,又進封魏延為鎮北將軍,加都亭侯。

自219年至227年魏延鎮守漢中八年間,能獨擋一面,令曹魏軍不敢進犯,使蜀漢免除了北顧之憂,諸葛亮才得以安心平定南中。

劉禪即位後,關張馬黃皆亡,蜀中大將只剩趙雲、魏延,然趙雲年邁,魏延可謂中流砥柱。

蜀漢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準備北伐,進駐漢中,命魏延總督前部軍兵,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職務。

次年首出祁山,諸葛亮召開戰前會議,魏延獻奇策,欲領兵一萬(分五千架橋開路,五千運糧),出褒中,循秦嶺南麓子午谷東進,奇襲長安,與諸葛亮東西夾擊,可一舉奪取咸陽以西。

但諸葛亮不敢冒險,沒有採納魏延之計。

魏延本被任命為總督前部兵馬,但諸葛亮卻派參軍馬謖為先鋒,致使街亭失守,蜀軍潰敗,幸虧負責後衛的魏延及時趕到堵住曹魏追兵,穩定局面,諸葛亮統率的中軍才得以從容退回漢中。

建興八年,諸葛亮命魏延西入羌中,與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大戰於陽溪,取得大勝,魏延也被升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鉞,進封南鄭侯。

諸葛亮五次北伐,魏延建功最多,諸如斬殺曹真大將王雙,誘殺名將張郃等。

建興十二年(234年)八月,諸葛亮病逝五丈原,遺命讓楊儀、費諱、姜維等統兵,魏延斷後,撤軍回漢中。

因魏延性情矜高自傲,而楊儀心胸狹隘,二人素來不和。

魏延不服楊儀統率,自領本部兵馬,搶先南歸,占據南谷口,阻擋楊儀帶兵南歸,意圖繼續北伐曹魏。

楊儀派王平與魏延對陣,王平陣前怒叱魏延,致使魏延部下潰散,魏延與其子數人逃奔漢中,被馬岱追殺。

後被楊儀夷滅三族。

評:魏延子午谷之謀,乃千古之奇策,甚於鄧艾走陰平、李愬雪夜入蔡州。

亮非不信其謀,乃不信其人也,故延死亦不可避免。

以益州之疲弊,出祁山劍指長安,曠月持久,則何年可成?其敗必矣。

即諸葛向天再借十年,亦難破司馬氏之固守之略。

是孔明堪比管仲,難與樂毅也。

以上是依據《三國志》作者西晉史學家陳壽之書對魏延生平所作的一個敘述。

有關魏延之死另有一說,見諸《魏略》(三國時期魏朝郎中魚豢私撰)。

魚豢認為:受諸葛亮託付兵權的是魏延,楊儀因怕魏延趁機相害,所以造謠說魏延要北上投敵,並發兵攻之,然而被誣陷的魏延深恐與戰則清白難雪,所以只逃不戰,最後終於被追殺。

南朝史學家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比較採信正史《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說法,而斷然否定野史《魏注》作者魚豢的說法:「臣松之以為此蓋敵國傳聞之言,不得與本傳爭審。

【魏延籍貫考】據民國陳善同《重修信陽縣誌》載:「魏文長故宅在今縣城義陽山麓」、「又相傳城南三里店十方院為魏延府,其前有古稱魏延井」、「在城南指南院田畈中,有土阜高數丈,廣一畝,傳系蜀漢魏延先塋」。

魏延原籍經考證就在今信陽市溮河區湖東街道三里店社區,三里店社區原屬舊信陽縣五星鄉三里店村。

因寫《湖東街道志》的緣故,編寫人員多次前往三里店社區,詢問當地老人,據數位老人陳述,三里店老街原來確實有魏延府和魏延井存在。

志書編寫人員在2016年初秋某夜的探訪中,也曾偶遇信陽市文物管理局的兩位工作人員,也都肯定魏延府和魏延井確曾存在。

當地老人說:已經消失的魏延井「井口四圈用青石條砌成,用吊桶打水」;「魏延府在三里店老街無名河(現名三里店河)老木橋(現為磚砌,原名缸瓦橋)西北邊,座西朝東,面積不大」。

也相傳有魏延冢。

古時各地均有給卒於外地的歷史名人建衣冠冢的習俗,如南陽有諸葛亮的衣冠冢,潢川有春申君黃歇的衣冠冢。

【附件】

《三國志·蜀書·魏延傳》(《三國志·蜀書·魏延傳》是西晉初史學家陳壽為三國時蜀漢名將魏延所立的人物傳記,列於《三國志 卷四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

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

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

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

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先主稱善,眾咸壯其言。

先主踐尊號,進拜鎮北將軍。

建興元年,封都亭侯。

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

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為前鋒。

出亮營十里,延夢頭上生角,以問占夢趙直,直詐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也。

」退而告人曰:「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凶甚矣。

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亮適卒,秘不發喪,儀令禕往揣延意指。

延曰:「丞相雖亡,吾自見在。

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因與禕共作行留部分,令禕手書與己連名,告下諸將。

禕紿延曰:「當為君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

」禕出門馳馬而去,延尋悔,追之已不及矣。

延遣人覘儀等,遂使欲案亮成規,諸營相次引軍還。

延大怒,儀未發,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

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

後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咸保儀疑延。

儀等槎山通道,晝夜兼行,亦繼延後。

延先至,據南谷口,遣兵逆擊儀等,儀等令王平在前御延。

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

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

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

初,蔣琬率宿衛諸營赴難北行,行數十里,延死問至,乃旋。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

本指如此。

不便背叛。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征西大將軍魏延與丞相長史楊儀爭權不和,舉兵相攻,延敗走;斬延首。

《魏略》:諸葛亮病,謂延等云:「我之死後,但謹自守,慎勿復來也。

」令延攝行己事,密持喪去。

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發喪。

亮長史楊儀宿與延不和,見延攝行軍事,懼為所害,乃張言延欲舉眾北附,遂率其眾攻延。

延本無此心,不戰軍走,追而殺之。

《魏略》: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

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

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

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資治通鑑》:始,延欲殺儀等,冀時論以已代諸葛輔政,故不降魏而南還擊儀,實無反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名將魏延,死的到底冤不冤?

眾所周知,三國名將魏延,勇猛善戰,在三國後期的蜀漢集團,絕對算是一哥了,他武藝高強,戰功赫赫,只可惜在諸葛亮死後,被殺,並被誅滅三族。《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看出魏延腦後有反骨,認為他日後必反,...

諸葛亮死前說魏延必反 得知真相後讓人心寒

前兩個疑案中,我們發現蜀漢政權中三大勢力的權力鬥爭頻繁,諸葛亮不得不通過 「依法治國」協調各方。建元元年(公元228年)馬謖被殺;建元九年(公元231年),李嚴被廢。這兩記重拳,雖然暫時緩解了三...

三國唯一一個敢說諸葛亮膽怯的名將

這個名將唯魏延是也,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魏延被冤殺的真相

關於魏延的被殺,《三國志》里的《魏延傳》是這樣記載的:「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後來楊儀用腳踩著魏延的腦袋,嘲笑說:「庸奴,復能作惡不?」之後楊儀又「夷延三族」。...

魏延為什麼寧願被殺,也不投降魏國?

魏延是三國蜀漢名將,在劉備時代,魏延受到重用,鎮守軍事要地漢中,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鎮守漢中多年,一直確保漢中無事。劉備死後,在「五虎上將」相繼凋零的情況下,魏延成為蜀漢的重要將領,一直跟隨諸葛...

歷史上魏延為什麼不投降曹魏?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劉備一方的一員大將,也就是因為《三國演義》而被誤會腦袋上長了「反骨」的人。但其實,這種話諸葛亮沒有說過,魏延頭上是不是有反骨,也未必就真的有,他最終也並沒有造反,不可謂是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