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不伐吳諸葛亮能統一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培養一個博士

2018-02-21 09:15

隆中對

上面的地圖是隆中對。

諸葛亮提出,先占荊州再占益州,一旦天下有變,就一路出荊州攻擊宛、洛,一路出秦川攻魏國都城,這樣可以一統天下。

蘇洵在《項籍》中說:

諸葛孔明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

且彼未嘗見大險也,彼以為劍門者,可以不亡也,吾嘗觀蜀之險,,其守不可,,其出不可繼,兢兢而自完猶且不給,而何足以制中原哉。

蘇洵在此段話中認為益州作為放手自安的根據地尚不理想,作為進取中原,經營天下、經驗天下的基地更有所不便。

毛澤東讀了這段話,就批道:」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

其終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毛澤東認為,蜀國的失誤在隆中對一開始就存在,這個戰略的缺陷就在於,使本來有限的劉備的兵力有分散了,劉備占據荊州之後再占益州,必分兵讓關羽守荊州,就是毛澤東說的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後來劉備占了漢中,成都後,諸葛亮長期經營漢中,這是毛澤東說的三分兵力。

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必首尾不能相顧,結果關於失了荊州,劉備起兵伐吳,大敗而歸。

至此,蜀漢的鼎盛時期就過去了,諸葛亮無論多麼有能耐也無力回天了。

對諸葛亮用兵,毛澤東曾多次評價,毛澤東讀《資治通鑑》中寫作諸葛亮街亭失利一節時,批道:」初戰亮宜自臨陣「。

失街亭是很著名的戰例,由於諸葛亮任用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馬謖在沒有水的山上紮寨。

被魏軍擊敗,毛澤東認為,諸葛亮在首次伐魏這樣重大的戰役中,應當親臨前線。

毛澤東看到《資治通鑑》第72卷,寫諸葛亮在建興九年(此時離第一次伐魏有三年),第四次伐魏回,因糧盡退兵,以伏兵掩殺追兵,射殺張郃時,毛澤東又批道:」自街亭敗後,每出,亮必在軍。

就是說毛澤東認為,自街亭失敗後,每次伐魏,諸葛亮都親臨前線,是吸取了街亭失敗的教訓。

由此想到毛澤東在解放戰爭中的戰略部署,抗日戰爭勝利後,應採取什麼樣的戰略呢!毛澤東和黨中央制定了先北後南的戰略,事實證明,這一戰略是正確的,從中國歷史上看,從北向南打似乎有居高臨下之勢。

元清兩代入關,都是從北方南下,由北向南勢如破竹,歷史上從南向北攻擊的,都未獲得勸功,宋朝最終沒有統一全部國土,明朝從南向北,最終統一了全國,可是最後,還是朱元璋的兒子從被向南,打敗了自己的侄子,奪取了皇位。

這除了從地勢上考慮外,最主要的是當時的形勢所決定的,當時國民黨軍按照蔣介石的命令,在日偽軍到接應下,進占了,臨近解放區到徐州,開封,洛陽,太原等城市,並繼續沿著平漢、平綏各鐵路推進。

我華中、蘇南、浙東、皖南、皖中等解放區和豫西,中原,湘粵邊等解放區,已處於國民黨軍重兵包圍之下。

在這些地區的部隊,有被國民黨軍各個擊破的危險,晉冀魯豫,晉察冀,山東,華中解放戰區,也面臨著國民黨軍隊嚴重威脅。

但東北地區和熱河省,是國民黨勢力薄弱的地區,國民黨部隊短時期內還無法大量到達。

蘇軍在東北進占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其餘廣大地區多為土匪,偽滿軍警控制,我軍為對日反攻進入東北的冀熱遼軍區和膠東軍區的部隊,在東北抗日聯軍的配合下,控制了若干地區,並迅速發展力量。

胡喬木在《回憶毛澤東》一書中說:這題大饃,

在東北建立根據地,是毛澤東和我黨其他領導同志反覆考慮的問題,在七大,毛澤東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不過,那時還很難預料將會出現怎樣的具體情況,蘇聯出兵之後,在東北發展我黨力量就的現實問題,毛澤東去重慶前夕,中央已經決定立即派遣大批幹部去東北,並儘快建立東北局,我軍進至察哈爾、熱河兩聲省,東北可去則去,如蘇方一時不允許,就在熱河發展,司機進入。

當時黨中央的估計是,我黨我軍在東北的活動,只要不直接影響蘇聯在外交條約上的義務,蘇聯將會採取放任的度並寄予同情,加上國民黨在接收東北上有很多困難,我當黨有很好的機會爭取熱,察和東北各省。

事態的發展很快證明了這個估計是正確的,由於美蘇矛盾的增加,蘇聯對國民黨的態度也變得比較強硬,不允許用美國軍艦運送到國民黨軍隊在大連,營口等地登陸,這就為我黨向東北發展提供了便利毛澤東在渝期間,黨中央在劉少奇同志主持下,積極調兵遣將,趕東北開闢工作。

9月17日,中央電渝代表團,明確提出:」東北為我勢所必爭,.....為了實現這一計劃,我們全國戰略必須確定向北推進,向南防禦的方針「,兩天後,毛澤東回電錶示,」完全同意「,這樣,這個重大戰略決策就最後確定下來。

談判期間,國共雙方並沒有就東北問題進行專門的討論,不過,周恩來同志曾明確的向國方提出,我黨應參加東北行政組織。

儘管國方置之不理,但幾個月後,蔣介石就再也無法迴避,我黨在東北已經形成重大力量的這個現實。

毛澤東在渝期間,代理中共中央主席的劉少奇同志,為黨中央起草了《關於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部署的指示》於1945年9月19日發給各大單位,指出,目前我全黨全軍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打擊敵偽,完全控制熱察兩省,發展東北並爭取控制東北,以便依靠東北和熱察兩省,加強全國各解放區及國民黨地區的人民的鬥爭。

東北地區有人口3000多萬,110萬平方公里,工業發達,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戰略地位極為重要,黨中央關於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的中心思想,就是集中力量,力爭控制和發展東北,改變國民黨在戰略上對我長期四面包圍的局面,並依靠一流的工業和支援,將東北建成我黨我軍的主要戰略基地,支援關內解放區的鬥爭,

在解放戰爭中,我軍發展東北,江南撤退,中原突圍,確保山東、陝北,這一戰略顯然是集中兵力,而不是像諸葛亮那樣分兵,這說明毛澤東注意集中使用有限的兵力。

在解放戰爭中,我黨派10萬優秀幹部去東北,到平津戰役開始時,從東北出來的軍隊有110萬,有力地支持了關內的解放事業。

在這一英明決策的指引下,中國人民解放軍英勇奮戰,一舉摧垮蔣介石的反動統治,解放了全中國,建立了一個社會主義新中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看一代偉人怎麼評價諸葛亮的《隆中對》?

看一代偉人怎麼評價諸葛亮的《隆中對》?文丨姜衛華公元207年,徐庶向劉備推薦了他的好朋友諸葛亮。諸葛亮何許人也?自稱「臥龍」,常以春秋戰國時的管仲、樂毅自比。劉備作為求賢若渴的老闆,三顧茅廬聘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