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死的地方,離益州只有20里,劉備為啥見死不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諸葛亮借孫權之手殺關羽之說近年塵囂甚上,很多人認為關羽尾大不掉難以控制,幾乎成了事實上的「荊州王」,所以劉備出於為自己也為劉禪翦除權臣的目的,或故意或放任導致了關羽之死。
這個說法是不是可信呢?
很明確地說,可信度不高。
並不是因為劉備與關羽義同生死,而是劉備縱然可以放棄關羽,但絕不能放棄荊州。
諸葛亮「隆中策」的前提就是跨有荊益,如果劉備丟了荊州,北伐中原的戰略還沒開始就已經失敗了一半。
那麼有沒有可能是劉備只希望關羽死但並不想丟失荊州呢?可能性也不大。
劉備很清楚,孫權要的並不是關羽的命,而是荊州。
孫權如果出兵,不得到荊州自然誓不罷休,所以劉備如果只是希望借孫權之刀殺關羽,一定會提前派兵於荊益邊界準備,一旦關羽身死,便出兵力保荊州不失——但劉備直到關羽死後兩年才出兵伐吳,所以劉備顯然是沒能預料到孫權會如此毅然決然地進攻荊州的。
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劉備並沒有想到孫權居然會出兵荊州。
為什麼劉備、諸葛亮會如此有信心呢?原因有二:一、曹操勢大,孫權如果與劉備交惡,便無力抵抗曹操;二、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與劉備剛剛就荊州進行了相對和諧的分割——以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三郡歸孫權;南郡、零陵、武陵屬於劉備。
由此,劉備與孫權各占荊州三郡,彼此雖然都不太滿意,但至少彼此都能接受了。
因此,劉備根本沒有想到孫權居然會翻臉,怎麼會進行兵力的部署與準備呢?而且關羽軍兵勢極盛,劉備心中說不定還以為孫權會出兵相幫呢。
可是就在這個關鍵時期……關羽拒絕了孫權的提親,而且還Diss了孫權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
此時孫權就是不想翻臉都不行了。
由此,孫權對劉備集團信任感大減,最終觸發了偷襲荊州之戰。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不是劉備想殺關羽,而是關羽自己做死,順便還賣了諸葛亮的「隆中對」。
劉備東征吳國,為何不帶上諸葛亮?理由其實很簡單
公元221年,劉備帶領十萬精兵征伐吳國,打出的旗幟是為二弟關羽報仇。這次東征,劉備沒帶任何名將,也沒帶啥首要謀士。在這裡,小編有個疑問,劉備伐吳,真的是給關羽報仇嗎?盡人皆知,關羽死於公元219...
關羽改變了三國的兩次歷史進程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關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跟隨劉備轉戰南北,為劉備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三國演義中更將其尊稱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由於三國演義對關羽的完美刻畫,...
關羽的性格不但丟了自己的命 更是丟掉了劉備辛苦得來的蜀國!
關羽號稱蜀國五虎將之首,有萬夫不敵之勇,在演義里還經常手持《春秋》,給人文武雙全的印象。而關羽雖然勇武,但很多我們知道的精彩故事,主人公卻並非是他。著名的有,關羽溫酒斬華雄,歷史中的華雄乃孫權之...
劉備本來有機會建功立業,結果關羽一句話葬送
曹操統一北方揮師南下,劉備孫權於赤壁大破曹操,赤壁大戰後,劉備借荊州,約定取西川還荊州。為了鞏固孫劉聯盟,孫權將妹子孫尚香嫁給劉備,所謂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那是演義非正史。為了進一步加強孫劉聯盟...
蜀吳結盟一波三折,歷經風雨卻不堅固,不及他一條計一個臨時之盟
《三國演義》中,在赤壁之戰後,孫權為對抗曹操,在魯肅和諸葛亮的穿針引線下,終於結成抗擊曹操的統一陣線,讓曹操不敢輕舉妄動。蜀吳從結為聯盟至翻臉,經歷了三個階段,終於沒有經得住風雨考驗,千辛萬苦修...
《隆中對》堪稱史上最有名的戰略方針 但被毛主席指出致命要害
上一篇文章中,濤哥為大家分析了,為什麼諸葛亮不會投曹操、孫權、劉表,只能選擇劉備的原因。是因為諸葛亮是一個沒落士族子弟,在被士族掌控統治權利的曹操、孫權、劉表等勢力中,即便這些人能重用其才,可是...
夢三國歷史上究竟該派誰來守荊州?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聯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當時形勢後,又為劉備謀劃了「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諸葛亮趙雲都錯了 劉備借為關羽復仇之機伐吳出發點是正確的
前面講到,諸葛亮為了迅速得到劉備的認可,並希望馬上就得到劉備的重用,不再虛度光陰,所以他在和劉備見面後就獻上了《隆中對》,而《隆中對》的主要思想就是讓劉備拿下荊益兩州,然後聯盟孫權,若天下有變則...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
關羽死的地方,離益州只有20里,劉備為啥見死不救?
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最後關羽死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