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到手麻?這幾個原因你不能不留意! - Heho健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姿勢不對. 睡覺姿勢不對,比如將手壓在身體下面,時間長了影響血液循環,導致手麻。

· 2.枕頭問題. 枕頭墊太高也會導致血液不循環,導致手腳發麻。

· 3.腕 ... Skiptocontent 生活中,有時候我們會在一覺醒來後,發現自己手麻了,有人甚至有半夜被手「麻醒」了的經歷。

那麼,睡覺手麻是什麼原因呢?可能是哪些疾病引起的?又該如何預防呢?今天就來說說這些問題吧。

1.姿勢不對 睡覺姿勢不對,比如將手壓在身體下面,時間長了影響血液循環,導致手麻。

《為你量身打造正確姿勢才有好眠》教大家,怎麼睡才比較正確,更容易獲得高品質的睡眠哦! 2.枕頭問題 枕頭墊太高也會導致血液不循環,導致手腳發麻。

而且如果你喜歡睡高枕頭,也要特別注意,在《心臟衰竭5年死亡率5成!枕頭習慣越墊越高可能是警訊》文章中,HEHO君有提醒過大家,要特別留意心臟衰竭的問題,因為心臟衰竭可能是一個長久而緩慢的過程,但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早就有跡可循,枕頭越睡越高就是一個警訊。

3.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是職業傷害中最為常見的周邊神經病變之一,由正中神經經過腕道時受到壓迫所致。

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於職業性搬運、托舉、扭擰、捏拿等工作的人群中。

早期症狀以手麻為主,尤其是拇指、食指及中指。

也有病人感覺五指全麻或局限在中指,或者中指及食指,也常會伴隨手刺痛感或無力。

這種痛也會放射到手背及肩膀,有些病人半夜常被麻醒,或者騎車中突然手麻。

後期神經受到嚴重傷害時,會有肌肉萎縮、手無力、感覺喪失等現象。

4.頸椎病 頸椎病除了有手指麻木、感覺異常以外,還伴隨其他症狀,比如頸肩部骨肉酸痛,上肢有放射痛或活動障礙等。

身為「電子產品的奴隸」的現代人,要得到頸椎病可以說是太容易了,在《你的頸椎快死啦!這兩件事24小時在殺害你的脖子呢!》中,HEHO君就告訴大家,害你得頸椎病的原因,基本上是你每天都在長時間接觸的。

所幸,確診頸椎病並不困難,只要照一張X光片就可以了。

而且,在《玩電腦玩到「烏龜頸」上身?醫生教你3招找回健康脖子!》裡,也教了大家怎麼「自救」了哦! 5.更年期症狀 進入更年期的婦女有時候也有手麻的現象,相較於很多令人討厭的症狀,「手麻」大概只是最輕微的一種了,而且隨著更年期的結束,手麻現象就會隨之消失。

更年期常伴隨著許多讓女性無所適從的症狀,在《熟女們的重要時刻更年期3種保養防骨鬆、憂鬱、心臟病》中,提出了幾種讓姊姊們身心更健康的建議,可作參考。

6.中風 引起手麻的另一常見疾病便是中風,雖然手指麻木不一定會發生中風,但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來說,如果經常出現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肢體麻木、舌頭髮脹等症狀,患者平時又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時,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的發生。

7.其他疾病 心腎疾病也會引起手指發脹,一般伴有臉腫或腿腫,糖尿病患者也可出現手腳麻木和感覺異常等症狀。

如果你懷疑自己有這些疾病,需要做尿檢、血糖等相關檢查,以便確診。

預防手麻,做好這些事 生活中,我們應當注意避免長時間低頭,避免頸部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多活動頸部,睡覺時枕頭不要過高、過硬。

有空時,做這個動作可以預防手麻現象:五指張開垂直壓桌面4-5秒;用力握拳4-5秒,然後將五指張開,這兩種動作可以重複做幾次。

總之,如果經常感覺手麻的話,我們可不能忽視,找到病因,必要進行更加針對性的治療。

延伸閱讀: 腳貼著床睡「骨盆都歪了」!長庚醫師昝文清3點心法預防腰椎開刀 超級損害你健康的7個小動作! 手腕操促循環,滑鼠手不要來 文/林以璿圖/許嘉真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BA.5更常出現聲音沙啞2022-10-122.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9-293.2022年流感疫苗整理包/自費、公費差在哪?該去哪家診所施打?2022-10-034.確診了要隔離幾天?同樣是居家,一張圖了解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2022-06-155.COVID-19/BA.5潛伏期僅2天!「這些族群」易再感染,住院、死亡風險增2022-09-05 影音健康 沒確診可以喝清冠一號?清冠一號怎麼喝?醫師大揭秘:不是每個人都適合!2022-05-27【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相關網站 親子站 生活站 營養N次方 癌症站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臉部 腦部/頸部/胸部 腹部 泌尿/生殖系統 皮膚/骨骼/肌肉 內分泌/免疫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牙醫說 中醫師說 藥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心理師說 護理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醫學健康 夏日消暑大作戰 打擊失眠大作戰 視力保健診療室 未來醫學專區 小手術大困擾 心血管專區 急診室直擊 飲食營養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糖尿病專區 查營養 更多醫學專區▸ 醫學專區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認識癌症 預防癌症 治療癌症 抗癌新知 抗癌故事 康復調理 協助資源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健康大調查填問卷抽好禮▸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孕前到產後 親子生活 教育學習 生長曲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