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02] 關於閱讀,這兩本書告訴了我們一些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貝魚

頭條號·貝魚說

全文脈絡

1.發文緣由

2.這兩本書分別是說什麼的?

2.閱讀過程如何推進?

3.讀書筆記如何做?

4.兩本書之間如何聯繫應用效果更佳?

閱讀預告:全文約2300字,需花費您10分鐘左右時間

01 發文緣由

最近閱讀了兩本關於閱讀方法方面的書,第一本書是正在讀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它是由[美]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著作,由郝明義和朱衣翻譯;第二本書是讀完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它是由[日]奧野宣之所著,張晶晶所翻譯。

為了讓讀過的書真正內化為自己的思想,也為了讓想讀這兩本的讀者有更好的閱讀體驗,故將這兩本書的一些內容以及二者之間的聯繫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

02 這兩本書分別是說什麼的?

通過書名,我們可以了解到這兩本書的主題都與閱讀有關,而如果讀一下序言的話,會發現第一本書編寫的重點集中在閱讀過程如何推進上;而第二本書的編寫重點則集中在讀書筆記如何做的方法上面

但除此之外,二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補,這部分內容將在第04部分敘述。

03 閱讀過程如何推進

這部分內容,第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給出了答案。

首先本書作者將閱讀過程分成了4個層次,所謂層次即是指各個層次之間是互相聯繫過渡的,並且高層次的內容包含了低層次的特性。

正如一個複雜的動作可以分解成幾個短動作一樣,對於初學者可能需要將各個層次的內容搞明白進而融匯貫通繼而成為一個合格的讀者。

對於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作者認為讀者在初中或者高中階段就應該掌握的技能。

我們都經歷過高中做語文或者外語閱讀理解的過程,基本上和這些內容差不多。

這一層次我們主要需要習得不同文體以及不同領域文章的閱讀方法,善於發現文章的線索以及篇章段落大意,進而明白作者的構思。

在具備了第一個層次的閱讀能力之後,我們就進入了第二個閱讀層次——檢視閱讀,而這本書的重點敘述也是在默認讀者具備了第一個層次的閱讀能力上進行的。

在這一層次上面讀者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完一本書,主要目的是獲得全書的框架結構以及全書的重點部分,做出一本書是否有必要做第三個層次閱讀的判斷。

請注意這裡的全書框架結構是一本書的作者陳述、發展他的觀點的思路,進而映照到他的主題上面,這對於我們了解一本書以及如何構思一片文章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當我們已經做好對一本書做細入分析的時候,就進入了第三個層次的閱讀——分析閱讀,在這一層次我們首先需要對一本書進行一下分類,因為每一種類型的書,都有其使用的寫作技巧,我們掌握了這些技巧之後,就會更利於我們的閱讀,更有效地把握我們所需要的信息;由於在上一層次,我們已經發現了一本書中,作者重點說了哪些部分,因此這一層次我們的關注重點則集中在作者是如何說的,這也是學習一種類型文章的寫作技巧;進而加入自己的判斷,做出特定部分或者全書中作者的觀點是否合理的判斷以及一本書對自己的啟發——變成從思想上擁有一本書。

通過上述三個層次,我們就完成了一本書的完整閱讀,而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在上一層次中,我們已經完成了對一本書中作者的觀點是什麼以及作者觀點是否合理的判斷;在這一層次中,則是將我們置身於書海中,對同一主題的多本書做出作者觀點的整理,進而得出可能任何一本書中都沒有的觀點的推理。

打個比方,研究生階段我們需要寫論文,而寫論文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在歸納作者觀點的同時得出有利於自己課題或者論文有利推進的結論,因此這也屬於一種主題閱讀。

04 讀書筆記如何做

這部分內容,第二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給出了我們答案。

現在我們先回憶一下我們高中階段是如何做數學筆記的,我們需要摘抄下來題目,給出幾種不同的解題方法,總結出考點和解題方法的切入點,進而在面對同類型題目的時候,形成自己的一套答題風格。

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讀書筆記是一本理工科筆記——裡面既有摘抄,還有感悟。

首先這本書的作者打破了我們對讀書筆記的認識——筆記只用來記錄書本中的知識。

全書通過選書-購書-讀書-活用的方式來展開,凡是與讀書相關的活動均可以記錄在讀書筆記中,自己的點滴感悟、讀書清單等等內容;如果是從報紙或者讀物上的一段文字或者圖片,還可以將這些內容剪下,粘貼在讀書筆記當中。

此外當讀書筆記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還可以製作成電子索引,方便自己以後重閱筆記。

在記錄筆記的具體方式中,書中也舉了一些例子。

05 兩本書之間如何聯繫應用效果更佳?

在這部分內容中,我們需要給兩本書定一下性。

第一本書是關於讀書方法的指導性書籍,因此你可以看到在每一個閱讀層次中都會有帶著特定問題和目標去讀一本書;而第二本書是關於讀書筆記如何做的工具書。

如果按照第二本書的展開順序——選書-購書-讀書-活用的順序來看的話,結合兩本書的特點,我們可以這樣來學習閱讀的方法:

通過第二本書中關於選書-列寫讀書清單的方式來選擇一本自己想讀的書;購書階段-我們可以選擇紙質版或者電子版的來閱讀,當適合做分析閱讀的時候,再購買紙質版本的書籍;在讀書階段,則可以用第一本書中的閱讀方法來讀一本書,用第二本書中做讀書筆記的方式來記錄。

在談到活用這一點上,兩本書都強調了將閱讀對象放在顯眼的位置,方便來一次更深刻的感悟,只是對象有所不同,前者強調對一本書來做分析閱讀;而後者強調翻閱讀書筆記。

此外,第一本書也強調了對於一個成熟的讀者,閱讀的這四個層次可以同時進行,但是如何同時進行,她給出的答案是習慣——熟能生巧,在這一點上,第二本書給出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則可以保證同時進行檢視閱讀分析閱讀,而這也是讀一本書的重點內容。


以上內容希望能給大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如果喜歡這兩本書的讀者可以翻閱一下。

此外我會不定期分享關於閱讀的相關感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就是你讀那麼多書,仍然一無所獲的原因

最近在看,奧野宣之先生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說,如果你只是用眼睛看,而不是記在腦子裡,讀再多的書也沒用。那麼如何讓讀過的書物盡其用呢?如何讓自己不忘記書的內容,使之融入自己的身心呢?奧...

記錄書香 記錄你

前段時間,有幸參加了一個各方面精英齊聚的訓練營,因為學生時代多讀了幾本書,便在一個誇人的環節出口成章,奪得些許關注。休息的時候大家在一起討論讀書方法,結果發現大家普遍的情況是拿起一本書開始讀,...

向前推進一步,讓讀書更有成效

  很多人有這樣的問題,讀時感慨萬千,讀後卻記不住,說不出什麼。用一句話說,就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日子越久留在記憶中的越少 。花了不少時間讀了不少本書,覺得沒有收穫,沒有積累,時間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