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對現代企業戰略管理的借鑑作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段極為紛爭的年代。

當時的東漢政權幕落,農民起義蜂起,各方勢力展開了尖銳複雜的政治較量,進行了此起彼伏的軍事鬥爭。

這些政治、軍事集團之間,時或朋黨勾結,時或相互攻殲;時或刀戎相見,時或杯酒言歡。

彼此存在著多方面、錯綜複雜的關係和矛盾。

在驚心動魄的政治風雲和你死我活的戰爭中,任何不求進去、因循守舊、優柔寡斷、粗枝大葉、考慮欠周、倉促決斷,都會招致慘重損失。

可以說舉手投足之間,決定榮辱失敗,關係著身家性命。

因此,重視戰略、善於決策,是「三國」人物的共同特點,他們胸懷全局,目光遠大,能夠從全局上、長遠上思考問題,善於處理大的方面的關係,能夠在變化中把握局勢發展的方向,爭取戰略上的主動和優勢,因而,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成就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這些軍事思想與現代企業戰略管理思想,從戰略機制制定與實施和戰略戰術聯繫在一起,李江濤老師覺得對我們今天企業戰略管理和市場競爭都具有很好的借鑑作用與現實意義。

劉備在沒有得到諸葛亮之前,落魄不遇,屢遭挫折,不得已投奔荊州的劉表,後經水鏡先生司馬微和徐庶的介紹,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出山。

諸葛亮在與劉備第一次見面時就精闢地分析了天下局勢,指出:曹操已擁有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地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

接著,簡明分析了荊洲的和益洲的重要的地位,最後告訴劉備,欲成霸業,應該: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洲為家,後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

這便是古今稱道的隆中決策。

在這個著名的決策中,既有戰略目標,又有戰略措施,還有實現戰略目標的幾個階段,諸如:火燒新野、舌戰群儒、草船借箭、赤壁之戰、三氣周瑜、巧賺荊洲、計取成都、平定漢中,正是正確實施了這一正確決策,劉備集團才得以絕處逢生,立穩了腳跟,日益發展,與先期建立的魏、吳政權鼎立天下,存在和延續了四十餘年。

諸葛亮之後,戰略意圖最為清楚的當數東吳名士魯肅了。

歷史記載,魯肅年輕時就胸有大志,並對當時的群雄逐鹿的形勢有清醒的認識,他雖然生長在劉表統治下的東城,但當他看到劉表雖然暫時強大,但終難長久時,便拒絕了劉表邀請他當東城長的要求,依然過江東投奔了孫權。

《三國演義》根據歷史記載了魯肅為孫謀劃的重大戰略決策,他對孫權說:肅料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畔。

目前,一要趁北方混亂,事多的良機,巢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然後,建號帝國,以圖天下。

可以講,東吳政權的建立和擴大,正是執行了這一正確的主張的結果。

後來,在劉表新死,曹操大軍南下的不利情況,又是他審時度勢,及時向孫權提出:同心一意,共同破曹的正確決策。

為此,他積奔走孫、劉兩家,先是以弔喪為名,來到荊洲,向劉備陳述孫、劉結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璇即又陪同諸葛亮過江,共商破曹的大計,終於促成了孫、劉兩家的結盟,為赤壁之戰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外交基礎。

東吳政權在危機中得以生存,依然是接受魯肅正確建議的結果,之後,他為了:多曹之敵,而自樹為黨。

使曹操多受一個敵人,自己多一個朋友,想方設法緩和孫權、劉備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在極為敏感的「荊洲」問題上,從中多方斡旋,維護了孫劉之間的聯盟,貌似笨拙,實則卓越的魯肅,比起急功近利的周瑜,要計高一籌。

設想一下,如果沒有魯肅為東吳制定的正確決策,並極力推行之,諸葛亮制定的三分天下的戰略設想也只不過是紙上談兵,赤壁大戰的歷史也將改寫,已經建立的東吳政權恐怕也早已向曹操遞交了投降表。

《三國演義》的成功事例,有力地揭示了戰略對一個政治、軍事集團既是必須了解的問題,又是舉足輕重的大事,他可以轉危為安、易強易弱,化悲喜,為成功者高唱勝利的凱歌,為失敗者奏起嗚咽的哀樂,這些猶如晨鐘暮鼓,永遠值得後人驚醒。

戰略的重要,同樣存在於企業經營活動中,現代企業處於一個科技、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處於廣泛分工、密切協作、社會關係空前複雜的時代。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企業管理已由生產型轉變為生產經營型,由執行型轉變為決策型,由封閉型轉變為開放型,企業必須能動地適應當今這個市場。

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必須有自己獨到的目光,系統地、發展地、全面地、前瞻地看問題和決策,也就是說,必須解決戰略問題。

經營戰略確定以後,就將規定一個企業經營目標和經營方針,確定一個企業經營範圍和規模,選擇企業組織結構、管理體制,從而從根本上影響全體職工的積極性,整體上影響企業的工作秩序,長遠上影響展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盛衰存亡。

可以這樣講,企業經營戰略是時代和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是企業自身存在和發展的必要。

由於我國企業戰略管理髮展歷史比較短,因而,重視程度不夠,有的企業根本就沒有戰略意識,只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有的雖然有點戰略意識,也存在許多問題:

一是,有的企業對企業戰略管理的作用認識不清,方法運用不當,產生了戰略管理近視症,實際上是沒有戰略意識;

二是,有些企業對中長期戰略規劃、經營方針的制定不夠重視或不嚴肅;

三是,有的企業對戰略管理不夠系統、不科學與全面;

四是,有的企業市場意識欠缺,不能從消費者的利益出發,去認識市場和企業生產經

五是,企業戰略管理的監督的有效性不足,使企業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偏差,或因企業信息的及時性和有效性較差,從而導致了對戰略評價體系的不全面。

商場如戰場,在市場環境越來越複雜,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企業管理如同軍事管理一樣,同樣需要戰略規劃。

《三國演義》雖然是以軍事題材為表現形式且又是以古人的智慧的結晶,但是,他具有系統的、科學的現代企業戰略管理思想,因而對現代企業更加具有現實的借鑑意義。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shangyemoshi_ljt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權的承業之路,你一定想不到是這樣的!

三國英雄中,孫權無疑是個幸運兒,他在一個最恰當的年齡承襲了父兄的基業,成為家族事業的守成者與光大者。孫權的幸運首先源於他名門貴胄的出身。孫權的祖上孫武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軍事家與政治家,歷史上少...

問鼎天下,患得患失,夢三國的東吳觀

從東吳的發展歷程來看,孫策到孫權,東吳的戰略方針發生了本質的改變. 孫策時期,策借袁術之力,承先父遺志,轉斗江東,開創東吳基業,同時也為後來吳國赤壁爭雄奠定了基礎.當時孫策清楚的看到,中原群雄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