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治中國近千年的門閥世家是如何興起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先來段題外話,筆者在這裡討論中國歷史上的等級制度,並不是想肯定什麼或者否定什麼,畢竟一項制度的好壞要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評判,如果把這些制度搬到今天來,肯定是不合適的,畢竟大家已經接受了人生而平等的觀念,這也是我認為印度的種姓制度不合時宜的原因。
印度自詡為一個民主國家,並且已經在法律層面廢除了種姓制度,但種姓制度所帶來的道德觀念卻依舊在影響著印度社會的方方面面。
我曾經看過一篇老外寫的文章,裡面說,現在印度的下等種姓甚至可以通過外貌辨識出上等種姓,注意不是通過言行舉止,衣著氣度來判斷,而是僅憑外貌。
這使我興起了探究一下等級制度在中國的發展,但是越探究越發現無從下手,中國傳統的等級制度與中國的社會體系道德體系接合的儼然一體,深刻影響中國幾千年歷史,受其影響的任何一個小的方面都可以寫成大部頭著作,所以深感無力的筆者只能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知道的那一部分。
說到門閥制度就不得不提九品中正制,提到九品中正制就得說一說曹操。
曹操本出自陳留夏侯氏(這個觀點好像有爭議,網上有相關的考據文章),他的父親曹嵩被過繼給曹騰,而曹騰是一個宦官。
十常侍亂政時期,士族集團與宦官集團之間矛盾尖銳,這使得很多士族瞧不起宦官之孫曹操。
官渡之戰前,袁紹曾令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寫過一篇很有名的討曹檄文《為袁紹檄豫州文》,文中寫道曹操的父親曹嵩,「乞丐攜養,因臧買位,輿金替寶,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由此可見曹操在士人中的形象。
士人不待見曹操,曹操又需要人才輔佐自己,所以多次頒布「求賢令」,確立了不計出身、「唯才是舉」的取士原則,而且他還出台政策,破壞朋黨交遊,蔑視清議;同時,曹操推行法治,陳壽在《三國志》中評曹操:「攬申商之法術」,申既申不害,他提出以權術治國,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理論;商既商鞅,他提出以法治國的政治理論。
這兩人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曹操還任用王脩、司馬芝等正直不畏強權的官員治理地方,這使得地方門閥士族的勢力得到極大抑制。
中正官最早是由郡縣推舉,晉後改由朝中司徒選授,將品評人物的權利收歸中央,以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門閥士族。
但是朝中能擔任中正者多是二品,二品之人多出自豪族,最終這一改變反倒加強了門閥士族對中央的控制,所以筆者才會說正是九品中正制將門閥士族控制朝廷的行為合法化。
曹魏時期推行的屯田制度被西晉廢止後,門閥士族爭相侵占田地,隱匿戶口。
這些侵占的田地和隱匿的人口是不用給朝廷上稅的(和明清的投獻是不是很像),因此農業荒廢,國庫空虛。
為了改變之一局面,西晉滅吳後,晉武帝頒布了一項重要政策:占田制。
占田制鼓勵百姓墾荒,但其中還有一項內容是:士族地主有占田、萌客和萌親等特權,一品官有權占田五十頃,以下每品遞減五頃,至九品占田十頃。
貴族官僚還可以萌親屬,多者九族,少者三族。
從一品到九品還可以萌佃客十五戶到一戶,萌衣食客三人到一人(這段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這項《品官占田萌客制》使得門閥士族搶占的田地和隱匿的人口合法化,從法律層面保障了門閥士族的經濟特權。
兩晉時期正是這兩項制度的實行使得門閥士族的發展進入鼎盛時期,門閥子弟憑藉門第就可以中正高品,直接經由吏部銓選即可為官(察舉制當官前要考試),次一等的名族只能由州長官徵辟佐吏和舉秀才的途徑出仕,更下層的下地主則是由舉孝廉和郡長官徵辟佐吏的途徑出仕。
至此,國家選士只看血統門第,中正品第只是例行公事,終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
到了南朝,出仕只需明確出身血統,中正的品第反而變得無足輕重。
隨著隋朝對中正制的廢止和唐朝科舉制的實施,門閥士族勢力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受到抑制,但憑著家風底蘊,門閥士族在唐朝中後期再次崛起,關於這個時期,筆者以後會介紹。
寫這文本身只是出於筆者自身的興趣,如有疏漏還請指出來,謝謝。
淺談司馬氏顛覆曹魏政權的根本原因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自東漢末年到西晉統一三國的故事,曹魏政權經過幾代後,為何被司馬氏給顛覆了?這一直是件讓人討論不休的事,今天筆者也為大家分析下。話說司馬懿誅殺曹爽後掌控了曹魏...
極簡古代制度史——淺談曹魏九品中正制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和事物就像斗轉星移,潮起潮落,一方唱罷,一方興起。這或許就是歷史和時代的變遷所帶給我們的:有開端、高潮,也必將有隕落。任何事物的存在與發展都有其...
門閥士族簡史:是制度的必然還是歷史的偶然造就了門閥士族?
我們常說的門閥士族,是指在官職爵位不能世襲的社會中那些長期為官控制朝政的家族,這些家族並不如那些外戚一樣只在一朝顯貴,而是長期掌權,換個皇帝對他們的衝擊遠沒有那麼大,甚至到了後來,就連改朝換代對...
曹丕真是不孝子,頒布一個政策影響不亞於赤壁之戰,危及曹氏江山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最有名的經典戰例,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大敗曹軍,曹操錯失了統一天下的最好機會。這場戰役可以說奠定了日後天下三分的形勢基礎,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評彈歷史:打殺三國「二」三國綜述,獻帝離開洛陽始,吳國滅結束
今日頭條 王俊傑猛三國疆域,大體魏得北方,蜀得西南地區,吳得東南地區。 魏國置司、豫、兗、青、徐、涼、雍、冀、幽、並、荊、揚等州。其中涼州領戊己校尉護西域;幽州地境達於遼東;南部諸州大致依秦嶺、...
《三國演義》中曹魏政權與門閥士族間的鬥爭史
上期,我們主要對東漢時期的門閥士族進行了介紹,也簡要闡述了門閥士族和魏蜀吳三國政權的關係。那麼本期我們就來著重探討一下曹魏政權與門閥士族之間的博弈。這期節目我想以曹操的創業心裡路程來分析,站在一...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建立曹魏王朝?
曹操(三國魏政權奠基人)(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曾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