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靠讀書改變命運的名將,吳國最多,魏蜀各有一人上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是一個群星璀璨的偉大時代,在這個天下紛爭、軍閥混戰的特殊歷史時期,我們不僅艷羨於足智多謀的文臣,也為萬夫莫敵的武將而驚嘆!三國時期更有這樣一群武將,他們不同於一般的只知好勇鬥狠的武將,而是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即使在現在看來,也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一、魏國方面

1、鄧艾

鄧艾自幼喪父,家中一貧如洗。

為了養活自己,鄧艾曾淪為屯田民,每天要替地主家放牛。

儘管日子過得十分艱難,但鄧艾發奮讀書,決心通過自己的奮鬥來改變命運。

當讀到名士陳寔碑文中的「文為世范,行為士則」時,鄧艾心嚮往之,以此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並改字士則。

後來鄧艾憑才學被舉薦為典農都尉,但因為口吃而不被看好,在基層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遇見司馬懿。

獲得司馬的青睞後,鄧艾青雲直上,他的才能也進一步得到展現。

鄧艾歷任兗州刺史、征西將軍、太尉,多次打敗蜀國姜維的入侵,後與鍾會一起伐蜀,期間偷渡陰平,率先攻取成都,成為滅蜀第一名將。

為了紀念他的戰功,鄧艾被列入古今六十四將之一。

二、蜀國方面

2、關羽

關羽同樣出身於草莽,但酷愛讀書,尤其是《春秋》。

即使後來跟隨劉備四處征戰,也不忘研習經典,經常是連戰袍都沒脫就夜讀經書,「關公月下讀春秋」的典故就是這樣來的。

東吳名將呂蒙評價他「長而好學,讀左傳略(即《春秋》)皆上口,梗亮有雄氣。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他,有國士之風。

關羽後來威震華夏,成為一代名將,死後被後世尊為「武聖」。

三、吳國方面

3、朱然

朱然是吳將朱治的養子,年輕時被送去與孫權一同讀書學習。

在學習期間,朱然與孫權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等到孫權接管江東後,朱然開始嶄露頭角。

平定山越、擒殺關羽、攻破劉備,都有他的功勞,後來又接替呂蒙鎮守江陵,打敗了魏國曹真、夏侯尚、張郃等人的進攻,成為吳國重要將領。

4、甘寧

甘寧少年時好勇鬥狠,聚集了一批問題少年,經常在長江上劫掠商船,人送綽號「錦帆賊」。

甘寧二十歲時,幡然悔悟,想在亂世中有所作為,於是折節讀書,研習了諸子百家,後來輾轉投奔到了孫權手下,南征北戰,戰功赫赫,成為三國時期有名的「斗將」。

5、呂蒙

呂蒙少年時期就加入了姐夫鄧當的部隊,以膽氣出名。

孫權上台後,比較賞識呂蒙,但擔心他勇有餘而謀不足,於是勸他抽空要多讀書。

呂蒙於是勤學苦讀,看過的書的數量超過了一般的讀書人。

大都督魯肅曾經瞧不起他,聽說呂蒙讀書的事跡後,去探望呂蒙。

一番交流後,魯肅被呂蒙的見識所打動,驚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後來魯肅在孫權面前極力推薦呂蒙,他得以繼任大都督。

呂蒙也沒有讓人失望,他設計襲取荊州,擊敗關羽,使吳國版圖進一步擴大。

呂蒙發憤讀書的事跡,不僅成為了勤能補拙、篤志立學的代表,其本人也被列入古今六十四將之一,甚至受到了毛主席的充分肯定。

以上五位武將,都通過讀書受益非淺。

除了朱然出身較為優渥外,其他四人都是從最基層一步步走上來的,通過讀書他們增長了見識、更懂得人心,實現了從武將到名將的高難度跨越,名垂青史,讓人感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吳的都督都死的很不正常嗎?其實不然!

在三國名將中,吳國的四任大都督是比較奇怪的幾位,功勳自不用說,羽扇綸巾,指揮作戰,均是鎮定自若,風采十足。唯一與眾不同的是都死的比較突然,尤其是前三任,周瑜,魯肅,呂蒙。他們的死不顯得很突然嗎?...

三國名將系列之「防守反擊之王」

三國東吳立國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當屬「江東四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決定三國最終格局的三場戰役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有兩場是他們其中的人幹的。「赤壁之戰」,周瑜自導自演,魯

三國後期十大名將排行榜,第一名實至名歸!

奇葩姐趣說三國第五十八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三國前期的名將有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之說,大家也是對這個排名沒有意見,但是對三國後期的名將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今天奇葩姐就為大家...

三國後期的十位名將,第一眾望所歸

三國前期,那是名將如雲,猛將如虎,諸如呂布、關羽、張遼等等,不勝枚舉。那麼三國後期呢?三國後期似乎名將不顯,但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這三國後期的十大名將。10.張翼

誰是三國最強武將? | 歷史

原文見公眾號:七寸丁文:非想說到三國,我想是大多數男性都熱愛的歷史世代,每個男孩都有英雄夢,那個金戈鐵馬、英傑輩出的年代帶給我們許多嚮往,小時候坊間經常流傳一句順口溜「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