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奸雄」形象的由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一個對中國歷史有著深遠影響,但千百年來褒貶不一,難以蓋棺定論的人物。

對於其功業為人,評論之多,意見分歧之大,真可謂世所罕有。

有人讚譽他為「超世之傑」,有人則罵他為「漢賊」。

而最深入人心的,莫過於「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句評價了。

那麼,曹操的「奸雄」形象到底是如何被定型的呢?

首先倡導曹操「篡逆」之說的是東晉的習鑿齒。

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一書中將蜀作為正統,認為「魏武雖受漢禪晉,尚為篡逆」,而且在繼統關係上試圖將魏抹去,由晉直接承漢。

甚至不認為司馬氏立功於魏,而認為立功於漢。

由此可見,習鑿齒的封建正統觀念是非常強的,為爭正統,不惜曲解歷史。

當然,習鑿齒認為曹魏「篡逆」不足為怪,因為東晉和以後的南宋一樣,偏安一隅,情勢同於蜀漢而異於曹魏,但他的觀點卻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到了南北朝,以及唐朝、北宋,人們對曹操的評價深受習鑿齒等人影響,不少人專門選擇有損曹操形象的事實與傳說而宣傳,曹操的形象也隨之江河日下。

南北朝時期,曹操為人譎詐的一面雖然常為人非,但其政治手段卻常為人效。

南北朝常有帝王逼禪之事,而且也大都學習曹操三讓而後受之的程式。

到了唐朝,評論曹操的砝碼開始不斷向貶低的一頭傾斜。

而到了北宋,曹操的「奸雄」形象已經開始定型,並且深入民間。

如蘇軾所言:「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

」可見,白臉曹操的形象已是深深印在了人們的腦海中。

趙宋南渡,如同孫、劉偏居一隅,如此形勢也就使得南宋人極度仇視曹操。

朱熹作《通鑑綱目》一書時甚至於不顧歷史事實,篡改歷史,將《資治通鑑》以曹丕黃初承漢建安的紀年關係改為劉備章武承漢建安紀年。

文字的表述也不像《三國志》《資治通鑑》那樣的相對客觀,而是徑稱曹操為「篡盜」。

愛國詩人陸遊則甚至寫出了「邦命中興漢,天心大討曹」的詩句。

由此可見,南宋時期,視曹操為賊已經是人們的共識,人們在鄙視仇恨曹操方面也走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元、明、清時期,曹操的「奸雄」藝術形象被徹底定型化,藝術化了的曹操也就逐步取代了歷史上的曹操,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這部尊劉貶曹的通俗演義一經發布,有著詭譎奸詐作為和卑鄙齷齪心理狀態的曹操被典型化。

此時的曹操再也就不是原本意義上的歷史的曹操,而被徹底醜化與妖魔化,直至今日,曹操的形象也沒能被徹底扭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魏晉南北朝對立的那些事》

魏晉南北朝(222年—589年),又稱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統,而餘下朝代替換很快並有多國並存的時代。這個時期從222年孫權稱王到589年隋朝滅南朝陳而統一中國,共3...

檔案解密:諸葛亮是如何被後人神化的?

中國歷史上對於諸葛亮這個人物的評價,不是從一開始就固定的。今天人們所熟知的諸葛亮形象,其實與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有較大的出入,在漫長的歷史中,諸葛亮有一個逐漸被神化的過程。而這個神化的痕跡之一就是...

王立新品評三國人物:魏蜀吳誰才是「正統」?

三國是在漢末亂世的基礎上演進而來的,亂世是豪傑蜂起,也是混帳橫行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里,人物往往很多,正負面的都不少,但是真正上檔次,夠重量等級的其實並不多,大多也只是渾水摸魚,僥倖獲利而已。三...

曹操不是奸雄 曹魏才是正統

三國時代可以說是一些小說、影視比較喜歡涉及的年代,尤其是年輕人都嚮往那段充滿鬥爭的歲月。三國鼎立,鬥智鬥勇,一樁樁的經典事件千古流傳。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曹操,曹操是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奠定者(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