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軸:從漢末到隋初——四百年亂世,孕育隋唐盛世的胚胎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處亂世】這一期將縱覽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段亂世。

以最粗粒度,最宏觀的視角,去概覽一下這段歷史。

如大家對這段時間的人、事感興趣,歡迎關注【處亂世】頭條號。

這段亂世,從張角的黃巾起義開始(公元184年),到589年隋滅陳,四百多年的時間,是秦始皇一統中國一直到現在,最長的一段亂世。

這是一段夾在中國歷史上最輝煌兩個時期秦漢和隋唐之間,讓人不忍直視的亂世,也將是【初亂世】接下來重點關注的時期。

這四百年大致可分成四個時期,傳統歷史也是這麼劃分的:三國時期、西晉時期、五胡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

這樣分易於記憶,但被忽略的卻很多。

短短四百年,來來去去的王朝、國家不下五十個。

這四百年中,大一統的時間,只有短短二十年(280年晉滅吳到303年成漢占據益州獨立)。

三國人物

【三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

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

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

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歷史上的三國,是以曹丕公元280年篡位登基開始的。

但熟悉三國演義的國人而言,三國的開始,是從劉關張桃園結義開始的。

而劉關張結義,就是為了撲滅張角的農民起義。

如果三國從曹操過世之後算,怎麼能算是三國呢?

三國歷史被國人深深的記住,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有直接的關係。

直到今天,恐怕沒有一個歷史時期的人物,能比這個時期多,被大部分國人熟知的。

在三國演義里,曹丕篡位要到八十回「曹丕廢帝篡炎劉 漢王正位續大統」,在一百二十回中里,三國演義里最精彩的故事都講的差不多了。

回到歷史裡看,三國這個時期,最亂的是220年之前的那段時期。

220年之後,所謂的魏蜀吳三國,相互之間的征伐並不多。

出名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這些歷史上響噹噹的戰役,都是在220年之前打完的。

【西晉】

西晉(266年—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後短暫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

傳5帝[1] ,國祚五十一年。

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

為了區別於五代時的後晉,史稱西晉,又稱為司馬晉。

司馬炎於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建國號為晉,[3] 定都於洛陽,西晉代魏後,期間發生西陵之戰,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

八王之亂後(公元306年之後)西晉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

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

西晉後期地圖

西晉如果將五十一年歷史都算上,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是晉武帝司馬炎時期,這一段相對穩定。

第二段,就是八王之亂,從291年至316年。

第三段,永嘉之亂、洛陽陷落、長安陷落,絕望到不能絕望的亡國史。

時間雖短,不過從文化角度看,西晉卻大放異彩,士族階層的活躍,讓西晉成了一個與歷代都不一樣,士族個人自由開放的時代。

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士族階層的自由開放,更是成為整個中國歷史中最獨特的文學標識。

西晉胡人內遷及分封王權利無法控制,及士族階層的相對獨立,都造成了皇權的進一步衰落,從而導致了更大的混亂。

【西晉分封諸王】

265年(泰始元年)十二月,晉武帝司馬炎剛即帝位,又改革分封制度。

鑒於當時人議論以為曹魏宗室諸王力量弱小,使司馬氏才得以順利取代曹魏,晉武帝將其祖司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為王,以郡為國,邑二萬戶為大國,置上、中、下三軍;兵五千人;邑萬戶為次國,置上軍、下軍,兵三千人;五千戶為小國,兵千五百人。

司馬炎叔父司馬乾、司馬倫、司馬亮分別封為平原王、琅邪王、扶風王,弟司馬攸封為齊王,均為大國,司馬炎叔祖安平郡王司馬孚則超越制度,食邑戶數多達4萬戶。

司馬炎的弟弟、堂兄弟、伯父、叔父、堂伯父、堂叔父同時封王者達27人。

司馬氏創業的勛臣貴戚均加封進爵,為公為侯,封邑達1萬戶者為大國,5000戶者為次國,不滿5000戶者為下國,大司馬石苞、車騎將軍陳騫、尚書令裴秀、侍中荀勖、太傅鄭沖、太保王祥、太尉何曾、驃騎將軍王沈、司空荀勗、鎮北大將軍衛瓘均封為公。

西晉分封制度並未實現晉武帝鞏固司馬氏政權的初衷,封王們結納封國內的士族人士,引用在西晉士族制度確立以後難以仕進的寒族士人,形成一個個與中央政權相背離的政治集團,並憑藉其王國軍隊爭取自己的利益。

晉末八王之亂中,長沙王司馬乂、東海王司馬越均憑其國兵起事,參與最高權力的爭逐。

【五胡十六國】

五胡十六國時期(公元301年——公元460年 ),在入侵的眾多遊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

他們在這個範圍內相繼建立許多國家,而北魏史學家崔鴻以其中十六個國家撰寫了《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一成、一夏),於是後世史學家稱這時期為「五胡十六國」。

實際上這一時期國家數目遠多於16。

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胡和漢族的河西張氏除了建立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國、成漢等十六國之外,此外還有在當時具有較大影響的仇池、代國、高句麗、冉魏、西燕、吐谷渾、西蜀和翟魏等,實際遠不止十六國。

五胡十六國分布示意圖

五胡十六國其實從八王之亂期間就開始了,五胡指的是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十六國包括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成漢、夏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一成、一夏)。

五胡十六國又可分成兩個時期,以著名的「淝水之戰」「投鞭斷流」不成,反而「風聲鶴唳」的前秦國王苻堅為分界線。

苻堅在淝水之戰前(公元383年),短暫的統一了北方。

而隨著苻堅的戰敗,剛剛統一的北方就又陷入了胡族政權割據。

在五胡十六國期間,也有漢人建立的政權,比如前涼、冉魏、北燕等。

所謂的五胡十六國都是北方包括四川的政權,同時期此階段南方大部分地方都歸東晉。

五胡十六國政權列表

【前秦統一北方之戰】

前秦統一北方之戰是前秦皇帝苻堅消滅中國北方的割據政權,統一北方和四川地區的一系列作戰。

苻堅即帝位之後,任王猛以政。

王猛採取政治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抑制貴族勢力發展來強化中央力量,並興修關中水利,前秦國力逐漸增強。

370年,前秦滅前燕,擒慕容暐;371年,滅仇池氐楊氏;376年,滅前涼張氏;同年,乘鮮卑拓跋氏衰亂之際,進兵滅代;382年,命呂光駐西域。

南北朝時期建築

傳統的南北朝時期,以東晉被劉宋取代開始,以隋朝滅陳為結束。

以天朝上國自居的中國史學家們,不怎麼看得起北方哪些胡族政權,一直以南方為正統。

但真正讓中國統一的卻是以北魏這個鮮卑政權為基礎演化而來的。

隋唐的根脈出自北方這些胡族政權,楊堅、李淵都是鮮卑政權高級將領的後代。

確切的說,北方的胡族孕育出了之後的中華文明,而不是南方。

中華文明的一直就是多民族融合的過程,雖然這個過程異常血腥、異常艱難,但沒有魏晉南北朝這麼翻天覆地的變化,很難有後來的大唐盛世。

南北朝歷史脈絡

【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南北兩勢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式,故稱為南北朝。

南北朝後期地圖(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知道 漢朝和隋朝中間有什麼朝代嗎?

1.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

三國後面是哪個朝代,是誰一統天下?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中國年史順口溜。這樣一首耳熟能詳的中國年史順口溜是否已經把你拽回了中國的古代,即便是穿越相信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