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軍事能力被大大低估?李靖為何認為他可比白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確實不曾如白起、項羽、韓信等古之名將那樣,斬首百萬,席捲八荒,因此他的軍事才能,從他去世起,就一直被許多人大大低估了。
如《三國志》作者陳壽便認為諸葛亮是「連年動眾,未能成功,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然而,自古以來軍事才能的比較,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純數人頭,比較殲敵數量的遊戲。
如果說到絕對意義上的「戰績」,論殲敵人量,論席捲疆域,論軍隊戰力,美國二戰時那些陸軍海軍的五星上將、四星上將,哪一個不是揮軍百萬,一路所向披靡,殲敵數十上百萬,幾年時間就掃蕩了大半個地球,為美國奠定了稱霸藍星的基業。
可是就算美國人自己,也並不以為除了巴頓將軍以外的其他將領,如艾森豪,麥克阿瑟,馬歇爾,尼米茲,哈爾西等人,算得上什麼了不起的名將。
美國國內對這些人軍事才能的評價,甚至低於南北戰爭的羅伯特·李,托馬斯·喬納森·傑克遜(石牆將軍),溫菲爾德·斯科特·漢考克,格蘭特等人。
更勿論拿他們去和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古斯塔夫等歐洲古代軍神相提並論了。
同樣的道理,以蜀漢所據有的益州一州,對抗曹魏的中原九州,諸葛亮未能取得如白起、項羽、韓信那般的戰果,絕不代表他的軍事才能就一定比不上這些兵仙戰神。
在國力兵力嚴重劣勢的逆境下,他已經儘可能做到了兵家之極限。
諸葛亮十年北伐,每次出兵只率領數萬兵卒,卻能來去自如,牢牢掌握戰役主動權。
不但克復武都、陰平兩郡,擊殺魏軍名將張郃,王雙,更令魏軍統帥司馬懿,坐擁中原九州之精銳,十餘萬大軍,卻堅守營壘,避不應戰。
而魏國的雍涼地區,也因此長期成為戰區,不得解甲釋鞍。
【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
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
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
】
諸葛亮能創造這樣的軍事奇蹟,首先是因為他以身作則,嚴明法度,賞罰必信,同時精兵省將,嚴格練兵,建立了一隻訓練有素、耕戰有序的軍隊。
諸葛亮更嚴令,每次行軍停駐,所有的營壘、井灶、廁所、屏障等,都必須嚴格按他所制定的法度興造,這樣軍隊便隨時可根據戰事情況,變更戰守,軍容和軍紀也得到充分保障。
同時,諸葛亮的各項政治舉措,又令蜀漢後方政治清明,組織高效,贏得蜀國民眾普遍愛戴。
因此每次戰鬥時,蜀軍將士既無後顧之憂,方能不顧險阻,上下用命,敢戰能戰。
為了彌補蜀漢國力軍力的先天不足,讓連年戰事不傷民力,諸葛亮更充分發揮其才智,創製和改進了許多陣法和器械,來加強蜀軍戰力,更因此為中國古代軍事學做出傑出貢獻。
諸葛亮研讀兵法,參照《周易》六十四卦,創製了八陣圖陣。
該陣「以石縱橫布為八行」「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隅落鉤連,曲折相對」,由於「外畫之方,內環之圓」,有如六花之形,又稱「六花陣」,該陣變幻莫測,演練純熟後,有以少御多、以步制騎之奇效,從西晉起,為後世無數兵家名將所沿襲,稱為「武侯八陣」。
如西晉名將馬隆,以三千五百步勇大破數萬鮮卑叛軍,平定涼州叛亂,就是採用的武侯八陣圖。
諸葛亮又改進了戰國以來的連弩,他創製的「元戎連弩」,箭用鐵制,長達八寸,一次能發出十枝箭,威力遠勝舊制,同樣為歷代所沿襲,所以此後「連弩」又有了「諸葛連弩」的別稱。
諸葛亮還將此前的兩輪車改為輕便省力的人力獨輪車(即「木牛」),能大量裝載貨物的人力四輪車(即「流馬」),有效改善蜀軍後勤的運輸效率。
諸葛亮又改進煉鋼術,令工匠蒲元打造鋼刀三千口,舉刀斷竹筒內鐵珠,如斷雜草。
蜀軍得此利器,更是如虎添翼。
諸葛亮深入險峻叢林,克服煙瘴侵襲,攻心為上,平定南中叛亂後,不僅穩定後方,讓當地人員兵力、牛馬金銀皆充作蜀軍軍資,還編選當地善射的夷人,組建了一隻行動敏捷的山地步射軍團:無當飛軍,在此後蜀漢數十年戰史中,屢建奇功。
正因諸葛亮編練出了一隻精銳冠絕天下的強兵,同時奇思妙想、發明創造層出不窮,才能每次北伐,僅僅提兵數萬,就能與魏國的數十萬大軍相抗衡。
(【亮率數萬之眾,其所興造,若數十萬之功,是其奇者也。
】)
上邽之戰,諸葛亮將司馬懿打得丟盔棄甲,一戰斬獲甲首三千級,收取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
此戰後,司馬懿從此喪失了和蜀軍野戰的膽氣,哪怕承受禮贈婦人衣帛之羞辱,也依舊堅守不戰。
慘敗中的司馬懿父子
可惜諸葛亮終究天不假年,被無情的病魔阻礙了他的理想。
他去世後,司馬懿來到蜀軍所棄營壘,由衷嘆服「天下奇才」!
蜀漢滅亡後,司馬懿的孫子,晉武帝司馬炎專程派自己的親信將領陳勰,去蜀地收集整理諸葛亮所制八陣圖法,用來教授禁軍兵士。
並將諸葛亮制定的兵法兵制「甲乙校標幟之制」,葛亮制定的兵法兵制「甲乙校標幟之制」,也在晉朝得到廣泛推行,成為國家基本軍事制度。
晉武帝:司馬炎
司馬炎還曾特令《三國志》作者陳壽,替自己整理《諸葛亮集》,並在閱畢後大讚:「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認為西晉開國滿朝文武,無一人才具能與諸葛亮相比。
鎮南將軍劉弘到隆中諸葛亮故居祭祀,祭文云:【推子八陳,不在孫、吳,木牛之奇,則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千井齊甃,又何秘要!】高度讚揚了諸葛亮的眾多軍事貢獻。
到了唐朝,開國軍神李靖李衛公,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更是無上推崇,完全推翻了陳壽著《三國志》關於「奇謀非長、將略為短」的結論。
唐朝衛國公:李靖
李靖批點諸葛亮用兵之術的要點,「戎卒欲輯,令行禁止,兵利甲堅,氣銳而嚴,力全而勁,豈可速而犯之耶」,其軍隊的戰鬥力可與秦國軍神白起麾下的虎狼之師相提並論。
而司馬懿面對諸葛亮的不戰據守,正如廉頗拒守白起一樣,「蓄盈待竭,避其鋒勢」,是兵法唯一抗拒這種強兵的對策。
這也正和李世民在《晉書·宣帝紀》里評價司馬懿「閉軍固壘,莫敢爭鋒,生怯實而未前,死疑虛而猶遁」遙相呼應。
兩大戰神級人物的一致共識:不是宣王不給力,而是對手太強大。
【兵之情雖主速,乘人之不及。
然敵將多謀,戎卒欲輯,令行禁止,兵利甲堅,氣銳而嚴,力全而勁,豈可速而犯之耶?」答曰:「若此,則當卷跡藏聲,蓄盈待竭,避其鋒勢,與之持久,安可犯之哉!廉頗之拒白起,守而不戰;宣王之抗武侯,抑而不進,是也。
】——《通典·李衛公兵法》
疑為後世託名所撰,將李世民和李靖的問答輯錄成書,被北宋官方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的《唐李問對》,同樣對諸葛亮的用兵之術推崇備至,贊其「戰必勝,守必固」。
【靖曰:「武侯有所激云爾。
《孫子》曰:『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
』自古亂軍引勝,不可勝紀。
夫教道不明者,言教閱無古法也;吏卒無常者,言將臣權任無久職也;亂軍引勝者,言己自潰敗,非敵勝之也。
是以武侯言:兵卒有制,雖庸將未敗;若兵卒自亂,雖賢將危之,又何疑焉?」靖曰:「觀其文,跡其事,亦可差別矣。
若張良、范蠡、孫武,脫然高引,不知所往,此非知道,安能爾乎?若樂毅、管仲、諸葛亮,戰必勝,守必固,此非察天時地利,安能爾乎?其次王猛之保秦,謝安之守晉,非任將擇才,繕完自固,安能爾乎?故習兵之學,必先由下以及中,由中以及上,則漸而深矣。
不然,則垂空言,徒記誦,無足取也。
」】——《武經七書·唐李問對》
唐肅宗時期,朝廷官方設置武廟,以呂尚為武聖,張良為亞聖,諸葛亮與孫武、吳起、樂毅、司馬穰苴、白起、韓信、李靖、李勣等著名軍事家同列「武廟十哲」。
宋朝時對「武廟十哲」人選有所更易,而諸葛亮依舊位列其中。
杜牧在《注孫子序》中評點從西周至唐末的古今二十名將,也將諸葛亮名列其中,認為他們皆是「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之人。
【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熲,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杜預),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
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
】——杜牧《注孫子序》
——豈以成敗論英雄,悠悠青史鑄豐碑。
諸葛亮軍事才能不行?別開玩笑了,讓歷史的記載來告訴你真相!
諸葛孔明千年流傳,時至今日,中國人誰人不知道諸葛亮,就是這樣的一個千古奇才,最後卻未能實現報復,未能匡扶漢室,智能說天公不作美!但是也有很多人說諸葛亮軍事才能一般,治國政治還可以,那麼今天我們就...
諸葛亮有沒有資格位列武廟十哲,與白起韓信並肩齊坐?
「武廟十哲」是指唐朝玄宗皇帝為表彰祭祀歷代名將而設武廟,以姜子牙為主祭,並以唐朝以前的歷代名將十人從之。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右...
別再黑諸葛亮了,他的這三點軍事才能,完勝曹操、司馬懿
蘿蔔發現有很多人喜歡黑諸葛亮偏內政後勤,軍事才能並不凸顯,作為蘿蔔最喜歡的古代軍事家,蘿蔔有必要為諸葛亮正名。曹操,司馬懿是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人物,軍事才能傑出是眾所周知的,那麼他們兩個和諸葛亮...
武廟十哲,「長於內政而短於奇謀」的名相何以能入內
武廟十哲指的是唐朝開元十九年,玄宗皇帝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的廟宇,它以周朝開國太師、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
諸葛亮唐代就被封為武廟十哲,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懷疑其軍事才能
歷史上究竟到底有沒有諸葛亮這個人呢?首先,三國演義的原著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說明諸葛亮並不是因為三國演義把他捧起來的,是自古就被承認的。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得到歷代皇帝的肯定,卻被當代人嚴重詆毀!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