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諸葛亮只能三分天下,而不能統一天下,毛主席道破緣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他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後人所效仿。

他又以智慧與聰明而著稱,是文化傳統里智的代表性人物。

在至今諸葛亮被很多人看成是神一樣的人物,於是就會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諸葛亮不能帶領蜀漢統一天下呢?

諸葛亮早年習得一身才學,隱居在南陽,過著耕種悠閒的日子。

那時候的劉備東奔西跑,居無定所,不過所幸大器晚成。

心懷大志的劉備,為尋求高人輔佐匡扶漢室,於是三顧茅廬請臥龍出山。

當時諸葛亮就精闢的分析了統一大計,提出先奪取荊州、益州為根據地。

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盟東吳,南撫夷越,西和諸戎。

等待好時機,兩路出兵北伐,統一全國。

諸葛亮跟隨劉備出山後,赤壁之戰大敗曹操,然後奪占荊州,形成三分天下的局勢。

此後奪取益州,敗曹攻占漢中,一步一步向著巔峰攀升。

劉備稱帝後,關羽斬龐德,擒于禁,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可以說是達到蜀漢最頂峰時刻。

可謂成也關羽,敗也關羽,最終死於高傲自大的性格下,被魏吳聯手除掉。

於是蜀漢出現連鎖反應,黃忠、法正、張飛相繼死去,劉備幾十萬大軍伐吳失敗而歸,並且病逝於白帝城,蜀漢此時已經凋零不成模樣。

諸葛亮開始致力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旅程,帶領著積弱的蜀漢,一次一次北伐,即使失敗了,也要一次次站起來,最終勞累過度,病死於五丈原。

雖說諸葛亮沒有完成統一,但是那種精神是值得學習與敬佩的,那麼毛主席指出哪些諸葛亮失敗原因的呢?第一是將帥選擇不當,關羽失荊州和馬謖失街亭就很好的看出,都錯在關鍵的時刻。

第二是諸葛亮作為主帥不能再關鍵時刻親自調度,街亭之戰關乎著蜀漢命運,卻將重任交給了紙上談兵的馬謖,如果親率大軍挺進,結果就不會那樣了。

第三是戰略的錯誤,兵力過於分散,毛主席明確指出,「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