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唯一一次獨自領兵就在陽溪大勝,魏延真的強於張郃、郭淮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蜀漢建興八年(230年),曹真接替已經病故的曹休,任大司馬,相當於三軍總司令,起三路大軍伐蜀:東路軍司馬懿統領,從西城方向進攻南鄉;中路軍曹真親自挂帥,從褒斜道及子午谷方向逼近城固、南鄭;但西路軍的去向,卻成了謎。
。
。
按理說如此重大的軍事行動,又在雍涼地區,像張郃、郭淮這些名將一定會參與,但奇怪的是,史書上只有「(諸軍)或從斜谷道,或從武威入」,而張郃等人這段時間竟如蒸發般毫無記載。
為什麼會這樣?
曹真伐蜀,其實魏國內部反對聲音很大,陳群就再三勸阻不要發兵。
面對鐵了定心要出征的叔叔,曹睿最後還是決定放權,並為曹真親自送行,然後索性自己東巡去了,省著呆大臣中間鬧騰。
司馬懿對這次戰役沒有反對,依詔出發時被曹睿賜予黃鉞,他理解曹睿對曹丕臨終託孤三臣都擔心,儘管曹丕說「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但他仍然把曹真、司馬懿給外派,封曹休為大司馬高於二人,不讓託孤臣輔政。
所以司馬懿從不直接違詔,哪怕受委屈壓制,仍按詔令執行。
司馬懿明白曹睿對託孤臣雖然擔心,但曹真畢竟算是曹家人,比起自己和陳群外姓要親,況且曹真與自己是姻親,因此毫無二言地執行配合曹真征蜀。
但對於郭淮而言,情況就不一樣了。
作為雍州刺史,半年前剛丟了武都、陰平二郡,按理說此次伐蜀,正好是「將功贖過」的好機會,但是史書上怎麼沒有其出征的記錄呢?筆者故道之路我認為,很有可能這段時間隴右地區出現了不穩定的情況。
正因如此,郭淮的部隊只能留守維穩,而曹真不得不從更遠的涼州武威調兵支持,而後來諸葛亮派魏延「入羌中」,更進一步證實了蜀漢方向想利用這個機會打一次反擊。
那麼張郃呢?不好意思,完全消失,沒有任何記載,先鋒是夏侯霸,不是張郃!那就全當生病了吧。
。
。
(此處三國志中蜀漢方面和曹魏方面記錄有矛盾,當以魏略為準。
)
消息傳到漢中,剛修完漢、樂二城的諸葛亮立刻進行了針對性部署:一方面,漢中主力由沔陽向東移至赤坂,並邀李嚴帶兩萬巴東軍增援,力求在漢中與西城的交界處東西夾擊司馬懿;另一方面,加強秦嶺各處關隘的把守,並向漢、樂二城增派駐軍,互為犄角,擋住曹真所部。
而針對隴右,諸葛亮決定採用一個及其大膽的戰術:防守反擊、千里迂迴,策應羌中,襲擊郭淮。
是什麼原因讓一向謹慎的諸葛亮制定了如此冒險的作戰計劃呢?原因有三:
其一:此次漢中之戰,敵人主力送到家門口了,隴右地區則孤立無援,加之羌人叛亂,如果此時能有一隻機動部隊深入羌中,從背後插刀,說不定可以在運動中消滅郭淮部的有生力量,為之後的北伐奠定基礎。
其二:就算不能聚殲,也可以起到騷擾敵人後方,減輕漢中壓力的目的,說不好還能像上次一樣趁機拿下幾個郡縣。
其三:去年攻取了武都、陰平二郡後,讓曹魏的隴西郡、南安郡直接暴露在一線,現在可以不用走祁山道,而是從陰平方向突襲敵人後方,相對風險不是很大。
但此次突襲,千里迢迢,山高路險,孤軍深入,需選擇得力將領方能統帥:一則必須能征善戰,二則必須搞好民族工作,依託當地羌人提供軍資,不然就算繞到了大後方,也怕糧草難以為繼。
對於第一個條件,諸葛亮選擇了陣中唯一的攻擊型將領,魏延。
對於第二個條件,吳懿當仁不讓,國舅情商頗高,在官場上人緣頗好,其作為魏延的老搭檔,二人也是配合默契。
就這樣,魏延、吳懿各領數千精兵,從漢中出發,對敵人開始實施千里大迂迴,頗像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千里躍進大別山。
這支魏延一手帶出來的漢中精銳,出陽平關,向西至下辨,然後向南折向桔柑,沿白龍江並翻越山嶺後至臨洮,再沿洮河至狄道,然後向東抵達羌人聚集區,此處也是羌、魏、蜀三國的交界地區,屬於魏隴西郡邊界。
關於行軍路線,在三國正史研究中,爭議很大,主流學者認為魏延跑到了羌族的腹心地區,大概在今天甘肅臨夏附近;還有一些學者認為魏延先到祁山,然後再去南安,路上遇到了郭淮,在陽溪大戰。
我認為,都不對!對於前者,從漢中到臨夏要1,300里,還是少數民族腹地,我就不信諸葛亮敢於冒這麼大的風險,也不信魏延能走這麼遠的路,要知道步兵需要將近二十天才能走完,哪來的糧草,萬一回不來怎麼辦?對於第二種說法,更是不可能,祁山堡是曹魏的軍事重地,魏延、吳懿怎能率大軍輕易從敵國的大路任意穿行。
所以,我更認為魏延等是從陰平繞到隴右的羌、漢雜居區域,而這條路路線後來被姜維走了無數遍。
曹魏時期,對於羌、氐這些少數民族,經常採用高壓政策,比如逼迫他們遷徙、充軍、繳貢,隴右的很多羌人就是曹操征討張魯後從武都、陰平遷移過去的,所以當地人對曹魏政權很不滿意,倒是非常懷念大漢。
想必魏延、吳懿帶去的禮物不少,也許還承諾成功後可以將大家遷回故鄉,反正最後的結果是當地羌人很高興,不但補給了軍隊,還派兵給予援助。
有的學者還猜測後來的軻比能配合諸葛亮第四北伐,就與這次事行動有關。
得到消息的郭淮,考慮到東邊漢中作戰不順利,缺少大軍支援,決定固守嚴防。
天水-祁山一線是國防重地,不用太擔心,但南安-祁山之間有一條陽溪谷道(現甘肅省武山縣洛門鎮南的大南河流域),便決定在此駐守,要不你魏延老老實實按原路回去,要不我就堵住陽溪,把你困死在隴右。
此時,得到羌人大力資助,兵強馬壯的魏延終於按耐不住了,這些年仗打得窩囊啊,想分兵子午谷,丞相不讓,圍了陳倉二十多天,怎麼都打不下來,武都陰平又讓陳式白白撿了西瓜,今天終於獨領一軍,有兵有糧,現在得知敵人屯兵陽溪,便決定會會郭淮。
按理說,兵種上,曹魏有大量騎兵;地形上,郭淮顯然比魏延更了解周邊;體力上,魏延是主動出擊,曹魏是堅守待勞;兵力上,魏軍也更占優勢。
但此時的蜀軍,已不是三年前首出祁山的新兵蛋子,魏延,更不是紙上談兵的馬謖,在陽溪河谷中,憋著一股勁的蜀軍與魏軍展開了真正的肉搏戰。
吳懿以少量兵馬拖住費耀,魏延親自攻擊郭淮,想三年前郭淮死守上邽,魏延久攻不下很是狼狽,而這次,缺少了堅城保護,蜀軍勢如破竹,擊敗魏軍。
然後,魏延回頭與吳懿合兵一處,又將費耀殺的狼狽撤走。
陽溪大戰,以魏延、吳懿所統領的蜀漢軍隊大勝而告終,大約斬敵七、八千人,這也是北伐以來正面作戰最輝煌的成績。
此時,因連續三十餘日的大雨,洛陽方面已經下令停止進攻漢中,魏延果斷撤出,並把隴右的糧草一併帶走。
回到漢中後,魏延因戰功被封為前軍師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其爵位一下子從「亭侯」升到了「縣侯」,而且成為滿朝文武中除了諸葛亮、李嚴兩位託孤大臣外唯一享有「假節」權力的人物(難怪後來看不上楊儀指手畫腳);而吳懿也晉升到高陽鄉侯,遷左將軍。
陽溪大戰,史書記載很簡略,但不能掩其光輝。
陽溪大戰,標誌著蜀軍野戰能力至此力壓曹魏,標誌著魏延統兵能力足以對抗敵將,標誌著除了秦嶺棧道和祁山道外,從陰平方向亦可威脅雍涼。
而這些,不但成為諸葛亮之後的北伐奠定基礎,更為後來姜維的出兵提供了參考,其意義之重大,令人讚嘆,而這一切,均魏延之功,狀哉!
本文章系頭條號@故道之路原創,今日頭條獨家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如果想聯繫小編,可以加weixin/46963523
三國司馬懿能戰勝諸葛亮,背後高人竟是他!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兩位三國頂級人物的初次對決,更是唯一一次正面較量。只談正史,不說演義,看看諸葛亮與司馬懿的龍虎鬥,到底誰更厲害?劉備在白帝城病危時,仿照孫策託孤張昭與周瑜,將...
三國演義之司馬懿上位助推器諸葛孔明
其實整個曹氏家族最大的傳統就是任人唯親,曹操當初最信任的就是曹仁、曹洪,遠一層的就是夏侯惇、夏侯淵。此外其餘不入流的曹氏、夏侯氏等親族也受到了曹操的重用。到了曹丕、曹叡這兩代,絕對是曹休和曹真的...
蜀漢風雲事件5——諸葛亮北伐
「六出祁山」有兩處不恰當,諸葛亮北伐主動的是五次,一次是曹魏反攻,而五次北伐中只有兩次的線路是出岐山的。有些事情一個理由就夠了,有些卻是綜合多方面考慮,權衡利弊之後的結果。我認為諸葛亮北伐就屬於...
曹真伐蜀,竟是諸葛亮北伐的最好機會,卻成為司馬懿崛起的第一步
公元230年,魏明帝曹睿已繼位整整四年:軍事方面,在雍州,抵擋了諸葛亮三次北伐(曹真、張郃、郭淮),在江夏,擊退了孫權突然進攻(文聘),在新城,剿滅了孟達叛魏降漢(司馬懿),在西平,平定了麴英...
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哪位三國大臣有能力阻止他呢?
昭烈帝劉備駕崩後,諸葛亮總攬朝政,凡事必然親往。建興初,諸葛亮親征南中,朝中卻有一名名不見經傳的官員勸其莫往,因其言辭懇切,致使諸葛亮一拖再拖,直到建興三年(公元225年)才三路進攻南中,最終平...
諸葛亮北伐時的「五虎上將」,趙雲排名第二,第一慘遭滅族
熟讀三國歷史,為了匡扶漢室,統一中原,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這一系列的戰爭,稱之為「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每次北伐,到底帶哪些大將呢?我們不妨來看看。top ...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計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
夢三國魏延死因之魏延的神話
上次聊到第二次北伐因為郝昭據守陳倉,諸葛亮黯然收兵回到了漢中。回到漢中的諸葛亮,並沒有再一次的準備北伐事務,而是開始準備漢中的防禦措施。我們不禁有些疑問,明明是北伐,為什麼要準備防禦呢?
諸葛亮北伐戰役,贏了就退回漢中!
蜀漢建興五年(227)春,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出師表》,請兵北伐,後主允准,下討魏詔書,授諸葛亮主持討魏專命之權。三月,諸葛亮率10萬大軍,自益州(成都)出兵漢中,紮營於沔北陽平關,設丞相府,...
諸葛亮北伐中原,出兵祁山僅兩次!有一次還是被曹魏追過來的
諸葛亮平定南方之後,為了蜀漢大業,統一中原,開始北伐。諸葛亮北伐的決策,是貫徹落實《隆中對》策,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是成就霸業的正確軍事舉措和重要戰略方針。而現在很多人習慣用「六出祁山」來稱謂諸...
諸葛亮到底幾齣祁山?史書告訴我們肯定不是六次
諸葛亮六出祁山這種說法出自於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的成名作《三國演義》。這本暢銷了幾百年的章回體小說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影響力遠遠超過了作為正史流傳千古的《三國志》,以至於很多人將《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