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令人恐懼的人,諸葛亮一生無法戰勝的敵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司馬懿是個可怕的人。
在老七對司馬懿的謀略折服的同時,總是不由地膽寒,每次想到這個名字,都莫名的恐懼。
關於司馬懿的雜聞傳記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在曹操擔任司空的時,曾經徵辟司馬懿做幕僚,而司馬懿並不願意加入曹操,於是宣稱有疾病,呆在家中養病。
連「吾好夢中殺人」都能說出來的曹操自然不信,於是派人扮裝刺客在深夜去「刺殺」司馬懿,面對架在脖子上寒氣逼人的利刃,二十出頭的司馬懿硬是躺著不動,一副驚恐萬狀的模樣,連連向刺客討饒,就這麼地瞞過了老謀深算的曹操。
這則故事流傳很廣,但歷史的真實性無從考證。
不過以史書中司馬懿的性格,這事兒他絕對幹得出來。
因為在多年後,司馬懿用傳說中的手段,麻痹了曹爽,發動政變血洗朝堂,攫取了曹魏的最高權力。
但老七之說司馬懿令人恐懼,因為在司馬懿的戎馬生涯中,有這樣一個細節:
曹魏攻打遼東公孫淵的時,司馬懿統率大軍把公孫淵圍困在襄平城裡,他沒有強攻,而是採取圍困。
當時正值七月,一場大雨讓遼河水暴漲,為了圍城魏軍在城下構築圍塹,河水的暴漲讓襄平城四周全是積水,而魏軍的營寨全泡在冷水中,所有的將士都盼望向遠處的乾燥地移防。
但司馬懿卻下令,談移防者,斬。
從事後的成果來看,司馬懿是對的,不撤圍,裝孫子,公孫淵在城頭一看魏軍的行為,怎麼判斷都只能證明圍城的魏軍不會打仗,在這種裝傻的假象下,公孫淵失去了突圍的時機。
此戰最後的結果不用說,襄平城破,遼東被削平。
但是請不要被勝利的輝煌迷惑,我們不妨從實際情況來想一想。
魏軍營寨泡在水裡了,衣服被褥全泡著,火都很難升起來。
我們知道,暴雨積水的溫度很低,一般也就是2到8度左右,比人體體溫低多了。
別說泡在這水裡呆一個月,就算是被暴雨澆了都會生病。
在那個沒有退燒藥,沒有青黴素的年代,重感冒就能要人命。
這種情況還不讓移防,你讓士兵們怎麼活?
司馬懿就是不讓,甚至連提都不許提:誰敢提,我就殺誰。
好高明的謀略,好狠毒的謀略!對敵人狠毒不算什麼,對自己人也同樣狠毒,這才是真正的狠毒。
是的,我們往往因為高超的戰爭藝術目眩神迷,為之傾倒。
毫無疑問,司馬懿又獲得了成功。
但在成功的背後,他的士兵又因為他病死病殘了多少人?史書上毫無記載——沒人知道,甚至沒人關心。
司馬懿有點兒像曹操,善於偽裝欺騙,精於謀略計算,對付敵人毫不留情。
但他在本質上與曹操完全是兩樣的。
曹操大笑的時候能把腦袋浸入湯盆里,憤怒的時候不惜流血千里,對國家的憂憤隨著那些慷慨悲歌噴薄而出,喜愛女人不惜賠了兒子的性命,打敗強敵的時候在馬背上邊舞邊唱。
一個可敬、可恨、可愛、可親,有血有肉的人。
而司馬懿,在史書中關於這個人的筆墨著實不少,透過這些文字,我只能看到一個縝密,堅忍,奸詐,兇殘的影子,卻沒有喜怒哀樂,在他的身上感受不到半點兒性格,仿佛一團陰氣凝成的一個鬼魂。
這就是司馬懿,也是諸葛亮要面對的對手。
司馬懿接手曹真的工作後,來第一件事就是派遣郭淮和費曜率精兵4000火速上隴去堅守上邽,自己則統率大軍跟進,直撲祁山。
此時,蜀軍正在祁山城下,曹魏守軍還在抵抗。
司馬懿堅信,只要自己的主力援救及時,上邽的麥收及時跟上,憑糧草就足以逼退諸葛亮。
這種構想不能算錯誤,但他的對手,是諸葛亮。
前幾次北伐失利以後,諸葛亮也在反思,在總結經驗教訓。
打了這麼多年,對於隴右戰局的輕重分布,諸葛亮已經有了再清醒不過的認識:執著於蠶食城池和郡縣根本毫無意義,只要曹魏西部主力軍還在,敵人就能不斷發起反撲和反蠶食,蜀漢的國力只能在這種拉鋸中消磨殆盡。
不消滅曹魏西部主力軍,切斷隴右、分步北伐,無異於痴人說夢。
得知司馬懿的動向後,素來以作風周詳縝密著稱的諸葛亮,卻只留下極少兵力繼續圍困和監視祁山曹魏守軍,自己則親率主力徑直撲向東方——他要和司馬懿率領的戰區主力兵團決一死戰!
人總是在不斷學習和成長!
此時的諸葛亮沒有再執著於攻占祁山,他已不再是二出陳倉時頓兵堅城二十多天無功而返的諸葛亮了,那時的他還缺乏對攻堅的正確認識,也缺乏對運動戰的深刻理解。
這時的諸葛亮能主動出擊與曹魏主力兵團一博,他也更不再是一出祁山才見張郃上隴就忙不迭撤退的諸葛亮了,那時的他還沒有和曹魏主力決戰爭雄必勝的自信,沒有樹立起對自己統率的這支軍隊野戰能力的自信。
這一切,都在這次行動中得到了改變。
善於巧思的諸葛亮在幾次北伐失利後,用元戎弩、八卦陣、嚴明的軍法鍛鍊出了一支戰鬥力強大的蜀漢勁旅。
現在,他終於有信心使用這柄利劍在野戰中摧毀敵人的主力,並下定決心這樣做。
他一劍就劈向了司馬懿的要害,上邽。
見諸葛亮竟然越過祁山等眾多尚未攻陷的曹魏城池,行軍數百里,突然出現在上邽。
郭淮和費曜來不及準備,只有倉促邀擊諸葛亮,試圖趁蜀漢軍立足未穩,將其挫敗。
被挫敗的,反而是他們。
諸葛亮大破郭淮、費曜,趁機大割上邽的麥子。
這時最晚不過是三四月份,麥子遠遠沒有成熟,但曹魏在隴右的重要補給點被摧毀無疑。
隴右主客之勢,頓時逆轉。
諸葛亮並沒因此止步,他不顧逃回上邽的郭淮和費曜,馬不停蹄,揮軍繼續向東,主動尋殲司馬懿。
兩軍在上邽東相逢。
上一次出祁山,迴避正面交鋒的是諸葛亮,這一次出祁山,迴避交鋒的卻是司馬懿。
司馬懿遠道奔襲,兵馬疲敝,對這麼快就要跟諸葛亮主力決戰一沒準備,二沒把握,所以他踏踏實實地據險紮營,避不交戰。
在等待中尋找時機。
諸葛亮反應奇速:既然我過去你不跟我打,我就調動你過來找我打。
一聲令下,蜀漢軍退回祁山。
諸葛亮進的固然迅猛,令人措不及防,退的更是巧妙。
他這一退,曹魏在隴上的補給點已被摧毀,如果司馬懿再大軍前進,勢必得從關中運輸糧食,補給線就大大拉長,而自己每退一步,就距離後方近一步,補給線卻大為縮短了。
在運動中調動敵人,捕捉戰機,此時的諸葛亮再不比從前,已是深得兵法精要的大將了。
而司馬懿率軍追蹤著諸葛亮來到了鹵城,也就是現在天水和伏羌之間,和祁山等被圍困的城池遙為聲勢。
同時繼續據險紮營,把營盤守衛得像鐵桶一樣,就是不跟諸葛亮野戰,不給諸葛亮可乘之機。
此時雙方對峙的地點已經被拽到了兩國最西邊的邊境,蜀漢軍的糧食固然快要吃盡了,但曹魏軍的糧食同樣也運輸困難。
諸葛亮有信心,司馬懿早晚得主動跟他決戰。
戰局發展到這一步,已經變成了意志的較量。
司馬懿的堅忍,天下無雙,但曹魏軍中的其他將領卻已經按耐不住了。
他們紛紛請戰,司馬懿不允許,他們就指責司馬懿是「畏敵如虎」,甚至大聲質問他,將怎麼去面對天下人的恥笑?
要是擱在幾年以後攻打遼東的司馬懿,這些違反軍令的傢伙早就一個個人頭落地了。
但這時候的司馬懿做不到,他才剛接替曹真的職務不久,原先歸屬曹真麾下的眾多驕兵悍將基沒幾個對他心服的,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講,他們都不會接受這個空降司令。
在眾多不服的驕兵悍將中,為首的就是老將張郃。
話說,張郃其實很不得志。
自打跟隨夏侯淵征西的時候起就是西部戰區總司令的副手。
他的勇猛善戰素為劉備所忌憚,黃忠砍掉了夏侯淵的頭顱呈遞給劉備,劉備雖然高興,卻大嘆一口氣:「要殺就該殺最厲害的,要這傢伙的腦袋有什麼用?」
夏侯淵一死,諸將推舉張郃暫代最高指揮官,憑這才穩定了局勢。
可是漢中失敗之後沒多久,曹真接手夏侯淵的職務,暫代又變成了副手。
此後的張郃就像是曹魏的救火隊,哪兒需要打仗了就把他往哪兒調動。
曹丕當了皇帝要討伐東吳,就把張郃調到中南給司馬懿打下手。
等諸葛亮一出祁山了,張郃又奉命都督諸軍去支援曹真,到了關中又成了曹真的副手。
儘管他建立了那麼多的戰功,卻始終是個副總司令。
司令司令,前頭掛個副,就屁也不是。
好容易曹真病重不起了,這回要選拔新的西部戰區總司令了,在當時關隴諸將中,論在關隴打仗的經驗和戰績,誰能比得上征西車騎將軍張郃張俊乂?好容易該輪到張郃了吧,可曹叡偏偏卻調來了司馬懿。
要說張郃的肚子裡一點兒氣沒有,那絕是假話。
所以自打司馬懿到了關中,倆人就跟鬥氣兒似的不對付。
司馬懿說東,張郃必定要說西。
司馬懿下令集中兵力全軍營救祁山,張郃就跳出來大唱反調,說應該分兵駐守雍和郿這倆地兒,諸葛亮一出祁山,同時趙雲可是在斜谷另一頭晃蕩,威脅郿縣的。
萬一這回他顛倒了個兒,祁山是吸引我方兵力,實則偷偷兵出斜谷打郿縣、長安,那我軍的側後不就危險了嗎?
司馬懿把他給頂回去了,說,如果你覺得,我們派到隴右去援救祁山的前軍能獨當一面對付諸葛亮,那你說的當然對,可如果不能,你這樣三分兵力,只能讓諸葛亮各個擊破。
不能說張郃考慮的沒道理,他是根據擊破諸葛亮頭一次北伐的經驗作出的判斷。
諸葛亮頭次北伐就是這樣搞聲東擊西,不僅如此,當時的蜀漢軍野戰能力不足,所以頭一次北伐的時候見張郃上隴就撤退。
所以張郃瞧不起諸葛亮正面交鋒的能力。
但事實證明,司馬懿的判斷是對的。
諸葛亮選擇了主力和頭一次北伐相同的出兵路線,恰恰是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的新戰略,他就是企圖迷惑曹魏機動兵團分兵郿縣,再利用已百鍊成鋼的蜀漢勁旅,以一反常態的勇銳姿態將其各個擊破並殲滅。
這,就是諸葛亮本次北伐的用兵真正意圖。
叡者,聰明通達是也。
曹叡不用張郃而用司馬懿,他的名字里不愧有個叡字。
諸葛亮終於有了一個旗鼓相當的敵手。
當司馬懿繼續率軍挺進祁山,張郃再度跟司馬懿意見向左。
張郃覺得,諸葛亮已成孤軍,糧食又少,很快就得捲鋪蓋走人,完全沒必要跟著他走,不如分奇兵襲擾蜀軍後方,迫使他早日撤退就夠了。
如果只是一門心思前進,卻又不敢逼近諸葛亮跟他交戰,只能讓人失望。
對張郃這個建議,司馬懿冷冷的一笑,完全置之不理,只顧繼續率軍逼近諸葛亮,甚至連理由都不給張郃一個。
但實際上張郃的這個建議恰恰是很有價值的。
的確,這時候祁山諸城已經被蜀漢將軍王平的部隊圍睏了幾個月,士氣和糧食都所剩無幾了,如果只見諸葛亮回師祁山卻遲遲見不到己方援軍,它們很可能會投降。
但這種投降是極不穩固的,諸葛亮沒法在祁山一帶久留,只要他糧盡撤回了漢中,這幾個孤城遲早還得投降過來。
以司馬懿的謀略,他不是想不到這一層。
可現在他要確立西部戰區總司令的權威,他要給諸將一個清晰的信號,他,司馬懿,將以自己的方式擊退諸葛亮,所以不聽張郃的意見。
結果司馬懿的做法果然使眾多將領們鬧得不可開交。
張郃這時候的態度很曖昧,按理說以他的資歷和威望,幫助司馬懿壓制眾將的喧譁不過是小菜一碟。
可眾將該怎麼折騰還怎麼折騰,可見張郃就算沒有從中推波助瀾,也是在一邊冷眼旁觀,等著看司馬懿的笑話的。
司馬懿迫於諸將的壓力,向諸葛亮的祁山之圍發起了進攻。
他令張郃攻擊蜀漢祁山南圍的無當飛軍,自己率領其餘部隊進攻諸葛亮的中軍。
諸葛亮等的就是這個,派出魏延等將迎頭痛擊,大敗司馬懿,斬首三千級,繳獲了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
如果諸葛亮能趁機擴大戰果,徹底打垮司馬懿,那麼別說隴右,即便是關中,也有可能一舉囊括。
可是他做不到。
司馬懿之前在鹵城的據險紮營十分堅固,憑藉營寨他重新收攏敗兵,敗而不潰,繼續和諸葛亮對峙。
諸葛亮對此滿懷自信。
一次沒打垮你,沒關係。
司馬懿,隴右無谷,你前進到鹵城這麼遠的地方,後勤全需要從關中轉運,非常困難。
所以追求速戰的不光是我,要不了多久,你遲早得跟我決戰。
只是諸葛亮萬萬沒有想到,有一個人竟然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這個人就是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
上邽的慘敗使曹魏在隴右喪失了最重要的補給站,但郭淮卻以出乎意料的方式,解決了司馬懿的補給運輸問題。
在郭淮的傳記里有這樣的記載,當時,隴右無谷,大伙兒都議論著應該從關中大量運輸,但是郭淮卻以威信和恩德撫慰了羌胡,使他們為曹魏提供軍糧。
多虧了郭淮的努力,司馬懿非但沒有陷入缺糧乏食的困境,反而「軍食用足」。
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因為就在前不久的曹真討伐漢中,諸葛亮還派遣了魏延等人深入羌中,聯合了羌胡兵在隴西與郭淮血戰連場,並且把郭淮打得慘敗。
僅僅不到一年,郭淮居然能化干戈為玉帛,反而使羌胡為其所用,這人的外交手腕實在非同凡響。
羌胡的倒戈,使形勢再度發生了扭轉。
司馬懿有了充足的軍用補給,他可以踏踏實實地跟諸葛亮在這裡耗下去了。
司馬懿能耗了,諸葛亮卻不能耗。
這時已經到了六月間,漢中固然有糧食,但秦嶺的雨季卻能截斷交通,讓糧食運不出來。
再耗下去,等雨大到再連下一個月,那諸葛亮的大軍非但沒有糧食餓肚皮,就連回都回不去了。
在華陽國志的記載中,諸葛亮為這事深為憂慮,他寫信給漢中主持丞相府和北伐後勤運輸的李嚴,提出了上中下三策,徵求李嚴的看法。
上計就是讓李嚴從漢中出兵,切斷魏軍的糧道。
中計是如果李嚴做不到上計,就請繼續保障漢中的運輸,能夠使諸葛亮在前線繼續和司馬懿持久對峙。
假使李嚴連中計也做不到,那諸葛亮就只能選下計,也就是率軍退回祁山以南的武都等待時機。
李嚴的看法是,雨下得這麼大,從沮縣到祁山的漕運已經沒法保障了,至於諸葛亮要他出兵隴東去切斷曹魏的糧道,也是根本沒法完成的。
所以他派馬忠去找諸葛亮,要他回軍。
接到李嚴的這個回答,諸葛亮只有撤軍。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頭一次交鋒就這樣草草地結束了。
這時還發生了一件耐人尋味的事。
得知諸葛亮撤退,司馬懿馬上命令張郃去追擊,張郃儘管反對也架不住司馬懿的強令,結果在追擊的路上中了諸葛亮的埋伏。
一代名將被射成了刺蝟。
以司馬懿在此事前後都表現出的才略和謹慎,這是一個他不該犯的錯誤。
或許這根本不是個錯誤——張郃死後,在西部戰區里,敢於跟司馬懿唱反調的聲音就此沒有了。
司馬懿vs諸葛亮,用最真實歷史告訴你誰更厲害
司馬懿可謂是大名鼎鼎,家喻戶曉,一部《三國演義》讓諸葛亮神一樣的存在於後人的腦海里,而那個總是「手下敗將」的司馬懿也「沾光」跟著「火了」。其實真實的歷史是:諸葛亮確實是一位牛人,治國有方,治軍有...
此人保全曹操精銳軍團,智敵諸葛擊敗姜維,卻被黑出翔
一部小說《三國演義》黑了無數曹軍名將,其中被黑的最慘一個,恐怕要數曹操的大將:郭淮。在《三國演義》中,郭淮死的極其窩囊,在小說第九十三回,郭淮追擊戰敗的姜維,姜維當時是個光杆司令,且身上沒有兵刃...
三千軍官被砍頭,司馬懿第一次PK諸葛亮竟輸得這麼慘
上邽之役可說是諸葛亮伐魏六次重要戰役之中最重要的一次。諸葛亮把漢中與後方的政務與軍事,都交給了李嚴父子負責,以便用全部精力與魏軍決戰。請葛亮任命李嚴的兒子作「江州都督」,把李嚴本人從江州(重慶)...
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哪位三國大臣有能力阻止他呢?
昭烈帝劉備駕崩後,諸葛亮總攬朝政,凡事必然親往。建興初,諸葛亮親征南中,朝中卻有一名名不見經傳的官員勸其莫往,因其言辭懇切,致使諸葛亮一拖再拖,直到建興三年(公元225年)才三路進攻南中,最終平...
諸葛亮到底幾齣祁山?史書告訴我們肯定不是六次
諸葛亮六出祁山這種說法出自於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的成名作《三國演義》。這本暢銷了幾百年的章回體小說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影響力遠遠超過了作為正史流傳千古的《三國志》,以至於很多人將《三國...
曹魏版諸葛亮,謀略人品賽司馬懿,此人乃曹真也
在正史中,諸葛亮和魏軍交手次數為6次,其中僅僅只有最後2次是與司馬懿交戰,而前4次都是與曹真交手。但在三國演義中,卻把前4次曹真與諸葛亮的交手,移交給了在這前4次屬於打醬油存在的司馬懿,甚至最後...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何事跡?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碾壓東吳文臣、草船借箭抖機靈、借東風呼風喚雨、借關羽之手在華容道捉放曹、三氣周瑜把周瑜擠兌得一命嗚呼、七擒孟獲一勞永逸、空城計震退司馬懿,火燒上方谷惜敗於天——以上...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計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
諸葛亮六次北伐失敗真實原因驚人,他病逝後司馬懿嘆服:天下奇才
諸葛亮接受遺命以後辦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復聯吳抗曹的方針。這是當時關係戰略全局的重大措施。他採取這項措施的歷史根據是夷陵之戰以後,荊州歸屬問題已經確定,吳蜀矛盾向和緩方向轉化,而兩國同曹魏的矛盾卻...
亂侃三國之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
導語: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會感慨司馬懿真乃是諸葛亮的天地!即生亮何生懿?可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些呢?讀完三國志你才發現!論智慧,司馬懿不如諸葛亮;論志向,諸葛亮不如司馬懿。論軍事能力,諸葛亮...
諸葛亮為何明知打不贏竟還要北伐?其實不北伐,蜀漢內鬥也會亡國
諸葛亮北伐,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而從228年春至234年冬,七年間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諸葛亮設疑兵於斜谷,自...
諸葛亮與司馬懿之軍事才能大PK:誰更厲害一些?
諸葛亮與司馬懿誰更厲害?公元231年的二月,諸葛亮(時年51歲)率軍第四次北伐,並再次選定以祁山為攻擊方向。這次蜀軍遠征,大約呈現出了三個亮點:一是,諸葛亮採用了「木牛」(經改良過的帶有前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