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伐蜀,竟是諸葛亮北伐的最好機會,卻成為司馬懿崛起的第一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30年,魏明帝曹睿已繼位整整四年:軍事方面,在雍州,抵擋了諸葛亮三次北伐(曹真、張郃、郭淮),在江夏,擊退了孫權突然進攻(文聘),在新城,剿滅了孟達叛魏降漢(司馬懿),在西平,平定了麴英造反叛亂(郝邵、鹿磐),在遼東,安撫了公孫淵為其鎮守邊疆;內政方面,恢復五銖錢以補充國庫,發展屯田以積蓄糧草,制定新法以強化國家管理(陳群);文化方面,要求各地方「貢士」以「經學」為本,統一意識形態,要求各處官員「務通一經,黜華務實」,提高行政效率。

曹魏集團在第三代領導人的帶領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國力蒸蒸日上。

但也不是沒有問題,比如人才方面,面臨著與吳蜀一樣的新老更替。

此時曹魏,名震天下的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僅剩張郃一人,夏侯惇、曹仁等宗親也已相繼去世,真正的嫡系或宗室中,能征善戰者只剩曹休、曹真二人,時曹休為大司馬,曹真為大將軍。

太和二年(228年)八月,曹休被吳東陸遜在石亭打敗,回國後羞惱而死,結果曹真便成為了曹氏中唯一拿得出手的得力大將。

曹睿對這個不是親叔叔卻勝過親叔叔的長輩,更是無比珍惜和信任。

(曹真的父親叫秦邵,當年曹操被袁術追殺,秦邵遇見袁術的隊伍,說自己就是曹操,結果被殺,曹操為了感恩,收曹真為養子,改姓曹。

鑒於形勢發展,太和四年(230年)春,曹真接替曹休,由大將軍生升任為大司馬(三公之上),賜劍履上殿;驃騎將軍司馬懿升任為大將軍,主要抵禦孫權;同時把遼東太守公孫淵生升為車騎將軍,以此穩定遼東統治。

從軍權的角度,司馬懿成為了僅次於曹真的二把手。

對於自譽為泱泱大國的曹魏而言,三年多來被小小「蜀賊「打了三次,丟了武都、陰平二郡,犧牲了郝昭、王雙等數員猛將,西城還被掠走兩千多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剛剛升任大司馬的曹真,迫不及待地準備發起一場對蜀作戰,以此再立軍功,更有甚者一舉消滅諸葛亮的漢中力量。

於是,曹真給皇帝上奏說:「蜀賊連連騷擾我國,現在應該起兵討伐。

我請求率軍入斜谷進軍漢中北面,司馬懿從西城(今陝西省安康市)攻打漢中東面,再讓張郃從祁山出擊漢中西面,三路並進,先拿下漢中,再取成都。

秦漢時期,武將升遷需依靠軍功,因此武將多主戰,而文官多避戰。

果不其然,魏明帝曹睿找大臣們商議曹真的計劃時,出現一片反對聲,特別是作為三位託孤之臣的陳群,對皇帝說:「當年太祖(曹操)進攻張魯,收繳了周邊很多糧食,結果還是為糧草所困;現在出兵斜谷,山高路險,轉運糧草必然會被敵人截獲,要多多留兵守糧道,又會損耗一線戰鬥力,所以還是從長計議吧。

」曹睿把這份奏章拿給曹真看。

不知道此時的曹真,是因為升遷了大司馬,覺得要為國家建功立業,還是身體不好,感覺已無多日,反正鐵了心要伐蜀,於是很快又寫了封奏章,大概就是說如果褒斜道運糧不方便,子午道最近,我可以改從子午道出兵。

曹睿又把曹真的奏摺給陳群看,陳群又不同意,然後曹睿又一次把陳群的意見轉達給曹真,並且對曹真說「你自己要斟酌好啊(史書原文「權益」)」。

曹真堅持自己的決定,於是,當年六月,皇帝下召,出兵伐蜀,曹睿親自為大司馬曹真送行。

曹魏大軍兵分三路,其中曹真從長安南入子午谷進攻漢中城固縣,另派一支小分隊從眉縣走褒斜道進攻漢中南鄭;司馬懿從南陽出發,沿漢水逆流而上,經西城後進攻漢中南鄉(今漢中西鄉縣);張郃督隴右兵馬沿祁山大道進攻漢中白馬關(今甘肅省隴南市康縣)、陽平關(今陝西省漢中市勉縣)。

三路大軍意圖讓敵人東西不能相顧,會師與南鄭(今漢中市漢台區)。

三十三年後,幾乎跟這一摸一樣的三路大軍,由鍾會率領,僅一個月就打通了漢中。

但這次,曹真面對的對手,不是263年的後主劉禪,也不是屯田沓中被架空的姜維,而是歷經三次北伐磨練,集大權於一身的漢丞相諸葛亮。

其實早在曹真伐蜀一年前,第三次北伐歸來的諸葛亮,就預感到曹魏可能會打擊報復,並著手進行了防禦調整:(一)針對西面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可能的來犯之敵,在沔水(今漢江勉縣段)北岸修建漢城(今勉縣定軍山東盡頭的元山、牟營一帶);(二)針對東邊儻駱道、子午道、西城漢水谷道可能的來犯之敵,在南山修建樂城(今城固縣北40里小河口的儻駱道出口);(三)把主力軍營從沔陽(今漢中勉縣)移到城固赤坂(今洋縣龍亭),重點防備東線敵人。

果然,曹魏太和四年(330年)七月,冒著盛夏的太陽,曹真、司馬懿、張郃等三路大軍兵發漢中。

前文提到過,此時的蜀軍,早已不是第一次北伐時的「新兵蛋子」,此時的諸葛亮,其軍事經驗也早已爐火純青。

面對來勢洶洶的數萬敵軍,諸葛亮巴不得狠狠地打一次,因為,這是一個不用轉戰千里,在自家門口就可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天賜良機。

此戰不僅僅是防禦,更是要在自己家門口,斷敵後路,圍而殲之!

於是,針對西路軍,諸葛亮派遣魏延、吳懿各領輕騎數千,自河池(今甘肅省隴南市徽縣)出祁山,「鑽隙潛行」,悄悄迂迴到羌中(今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一帶),聯合當地少數民族武裝後,再來個回馬槍堵住張郃;針對東路軍,邀約李嚴從江州率兩萬人馬馳援漢中,並攔截司馬懿退路;針對中路軍,自己親帥主力迎戰曹真。

這套作戰計劃,完全不同於當初魏延和後來王平「錯守諸圍」的漢中防禦方案,倒像極了後期姜維提出的「斂兵聚谷」:就是要利用漢中有利地形,誘敵深入,瓮中捉鱉,把曹魏的主力全部殲滅,然後揮師北伐。

此戰,蜀漢方面投入的兵力高達七、八萬,可謂是諸葛亮北伐最好的機會。

一方是志在建功立業的曹真,一方是力求克復中原的諸葛亮,還有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和身經百戰的張郃,那個時代最傑出的人物,即將上演一場龍虎鬥。

可就在此時,歷史卻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會霖雨三十餘日,棧道乃絕」。

曹真沒有選擇春秋出兵,而是在雨水旺盛的夏季,結果秦嶺連綿大雨三十多天,各處山洪暴發,道路阻絕,戰士多死,軍資大失,大軍既不得前,亦難後退,硬著頭皮走了一個月,連一半路都沒走完。

洛陽方面坐不住了,少府楊阜、散騎常侍王肅、司徒華歆等紛紛上奏,請求朝廷下旨班師撤兵。

曹睿也感到天時不利,不可強求,於是下令退軍。

九月,曹真撤退。

司馬懿方面,走的是水路,反因降雨行船順暢,很快到達蜀國縱深,攻占了新豐縣(今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迎豐鎮),但因李嚴率兩萬軍北上增援,老狐狸擔心自己被斷了後路,於是停止孤軍深入,在丹口(今陝西省寧陝縣)駐軍,等候接應曹真部隊。

而曹真因大雨退兵,司馬懿也隨即退兵。

西線魏延、吳懿倒是進展順暢,不僅在羌中招兵買馬一萬多人,還在首陽(今甘肅省渭源縣首陽鎮)大破費耀、郭淮。

具體經過在下一篇文章,作者我(頭條號/故道之路)會仔細講述。

就這樣,因為老天的一場大雨,本該是諸葛亮時代最驚心動魄的大決戰,不了了之了。

曹真的滅蜀計劃泡湯,諸葛亮殲敵於漢中的打算也未能實現。

事後,不知道諸葛亮是慶幸老天幫忙,敵人沒有打進來,還是鬱悶敵人撤走,喪失了全殲的最好機會。

而這場戰爭之後,曹魏政權卻悄然地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大將軍曹真操勞憂鬱,不久病死;張郃下面的費耀、郭淮,被魏延殺的損兵折將;只有司馬懿,他的這次西征,不僅擴展了魏國領土,增強了西城一線的防禦縱深,還把李嚴主力調到了漢中,解除了蜀軍從巴東方向對襄陽的威脅,可謂這次戰役中戰功最為顯著的。

至此,論軍功,論實權,司馬懿成為了曹魏集團中第一號人物,司馬家族的發跡,也就從此刻開始了。

而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巔峰對決,也即將上演於歷史的舞台。

本文章系頭條號@故道之路原創,今日頭條獨家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如果想聯繫小編,可以加weixin/4696352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司馬懿能戰勝諸葛亮,背後高人竟是他!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兩位三國頂級人物的初次對決,更是唯一一次正面較量。只談正史,不說演義,看看諸葛亮與司馬懿的龍虎鬥,到底誰更厲害?劉備在白帝城病危時,仿照孫策託孤張昭與周瑜,將...

諸葛亮六出祁山,為什麼沒有打敗司馬懿?

熟讀三國歷史,大家因受到《三國演義》的深遠影響,導致大家都認為司馬懿是諸葛亮的手下敗將,論智慧,論兵法,論謀略,諸葛亮都遠勝於司馬懿一籌,什麼「空城計」、「火燒上方谷」等等,甚至諸葛亮死後,都要...

諸葛亮北伐始末

諸葛亮北伐,是三國時期蜀漢在228年至234年間發動的對曹魏的戰爭,共五次,雖然在局部取得了一些勝利,奪得武都陰平二郡,使得魏軍損兵折將且處於下風,但未能達成攻取關中地區或是奪取隴西等目標;而曹...

歷史上諸葛亮並沒有六出祁山!

三國里的諸葛亮真有六出祁山這回事?不,正史中諸葛亮並沒有六出祁山!先引凌雲雕龍關於祁山、岐山地理位置的片段:「祁山與岐山不同,岐山為山名,位於今日陝西省岐山縣東北附近,古公亶父曾率領周室遷居於此...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計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