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法家思想的偉大實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996年歲末,朱鎔基副總理在北京看話劇《商鞅》。
據報紙上面的消息,他為劇情所動,悽然淚下。
商鞅以驚人的勇氣掀起改革之潮流,終為頑固派羈絆,車裂而死。
此事雖已過去2000多年,然而以古衡今,焉能不令人慨嘆。
那麼,讓朱鎔基總理悽然淚下的商鞅,究竟是何許人也,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請聽大好先生http://www.dahaocaifu.com/娓娓道來。
商鞅變法:法家思想的偉大實踐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
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戰國初期,秦國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和賦稅改革,都晚於其餘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後於齊、楚、燕、趙、魏、韓六個大國。
為了增強秦國實力,在諸侯國的爭霸中處於有利地位和不被別國吞併,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
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衡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
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間,他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變法主要圍繞這些方面展開:
第一,令民為什伍,實行連坐法。
把老百姓給組織了起來。
十家一什,五家一伍,一家犯罪,五家十家都受到牽連,這就叫做連坐。
比如隔壁家的小三吸毒,你知情不報,被發現後一樣辦了你,可見當時對老百姓控制的有多嚴厲。
第二,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中國古代人分四等,士農工商,商居四民之末。
當時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的關鍵原因還是生產力水平太低了。
有道是「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農者,天下之大本也,黃金珠玉,飢不可食,寒不可衣。
不像我們今天中國多少夫不耕,多少女不織,也不會有人受飢受寒,當時可沒有袁隆平這些人,如果老百姓棄農經商的話,國家就完了。
所以一開始搞重農抑商是跟當時生產力水平是相適應的,政策上必須得重農。
另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與百姓的生活無關,要來也沒用,搜羅一打翡翠瑪瑙都不一定能換幾串麻辣燙。
直到中唐以後,民生用品才逐漸多起來,但再往後,比如到了清朝,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發展,還採取重農抑商的政策,那就阻礙經濟的發展了。
第三,獎勵軍功,按功受爵。
高官授爵在此之前是世襲世祿制,生下來就有俸祿,從商鞅變法開始改變了這種情況,獎勵軍功,按功受爵。
秦國把爵分了二十等,其中最高的關內侯是第二十級,第一級到第八級是民爵。
這一級別的晉升就靠戰場上立功。
砍敵人腦袋一個,爵位上升一級,所以敵人的腦袋就叫首級。
秦國的這種激勵制度使得秦軍在戰場上非常的驍勇善戰,割頭不倦,一般被人稱做虎狼之師就是這個原因。
第四,燔詩書而明法令。
這就是後來的焚書坑儒,可見商鞅是典型的法家代表,強調法制,要求大家服從命令聽指揮。
第五,統一度量衡。
度是長度,量是容積,衡是重量。
度量衡不一樣的話,會給各地的交流帶來很多麻煩。
比如美國人開車去加拿大絕對是會超速的,因為美國是用英制單位,汽車裡程表上顯示的是英里,1英里等於1.65公里。
如果加拿大的交通指示牌上顯示限速80,美國人一腳油門下去,准超速!再比如,咱們大陸1斤等於500克,台灣是600克。
如果台灣遊客來大陸買水果,就會覺得大陸人殺豬了。
第六,廢分封,行縣制。
以前的分封制留下太多隱患,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的力量。
造成天子和諸侯的脫節,商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全國設31個縣,由國君委任縣令。
後來縣上又設郡,郡守和縣令都由國家來任命,從根本上加強了中央集權的作用。
第七,為田開阡陌封疆,廢井田。
商鞅以法律形式確立了土地私有。
改變了之前大家心照不宣,國家變相默認土地私有的狀態。
商鞅的一系列措施,促進了秦國政治、經濟、軍事的發展,使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六國創造了條件。
爭議:封建法西斯化變革
商鞅變法普遍認為是一次最為成功的封建化改革,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是一次封建法西斯化變革。
法西斯統治有三大特點。
高度集權化統治。
商鞅變法廢除世卿世祿制,直接動搖了秦國原有的權力架構,分解了老氏族的實力,削弱了老氏族在秦國政治社會的影響力。
誕生的新貴族為了維護既得利益,緊緊與王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從而使得王權的得到空前加強,更加有力地控制了政治和軍事力量。
國民經濟的軍事化。
在商鞅的改革中,雖然廢除了井田制,但是並未影響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格局。
其在經濟領域改革以耕戰為核心,將農耕經濟直接與戰爭捆綁,秦國的一切生產活動都是為對外發動戰爭服務,而戰爭也成了能讓平民獲得財富和權力的唯一方式,從而也強化了全民族的侵略性。
同時控制對外貿易,尤其是在對戰爭物資的嚴格管控,對戰略物資進行全面接管,控制銅鐵生產。
同時武器生產進行規模化標準化改革。
這些措施使秦國的戰爭能力大幅度提升,國民經濟成為了戰爭機器的一部分。
極強的軍事侵略性。
秦國本身是一個處在惡劣地緣環境的封國,在這種環境下發展起來的種群是非常具有好戰性和侵略性。
而商鞅變法是進一步整合這種民族性情,並且將整個民族性情成功轉移到對外征戰上,是秦國國內為生存發生的內鬥轉移到對外拓展生存空間的道路上來。
同事編練新軍,改革軍事組織和領導組織,更新軍事裝備,為對外征戰打造一支有超強戰鬥力和極具裝備優勢的軍事力量。
對內的恐怖高壓統治。
商鞅變法一個重點就是在全國推行法治,但是這並不是現代意義的法治,這裡是指的嚴刑峻法。
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也是法家提倡嚴刑峻法的代表人物。
他在秦國的司法改革中,制定了極為嚴苛法律,雖然最初是為了維護秦國國內治安,但最後還是成了統治者嚴格控制平民,維護集權統治和自身利益的工具。
秦國刑罰的嚴苛,從秦律中就直接體現了出來。
可以說嚴刑酷法就是對內恐怖統治的翻版。
對外實行侵略擴張。
在做好了一切戰爭準備後,走上侵略道路就順理成章了。
在商鞅變法取得初步成果以後,秦國開始了自己的擴張路線。
率先與魏國開戰,奪取河套地區,再東出函谷關與東方列國爭雄,南下從楚國手中奪取漢中地,吞併巴蜀地,向西與西戎爭奪牧場,向北與匈奴對峙。
最後一個一個滅掉東方諸侯,南下控制百越之地,而實現了封建大一統,這都是其軍事侵略成果。
商鞅變法確實使秦國強盛起來,擁有了一統中華的實力,但是這畢竟是一次非正常化的國家實力發揮。
他採用法西斯式的改革模式,激發了這個國家的潛力,而沒有進一步發展這個國家的潛力。
通俗一點就是秦國實力不是積累的成果,而是一個老年人服用偉哥式的方式。
他面向對外侵略擴張的改革模式,只是整合秦國的實力全力對外擴張,使得秦國通過戰爭來獲取利益,維持其對外戰爭的實力,俗稱以戰養戰。
然後在完成統一戰爭後,秦國實力就開始下降了,沒有通過戰爭掠奪來的物質財富的支撐,國內的經濟又只是軍事擴張的附庸,難以積累物質財富維持國內的法西斯統治,同時嚴酷的刑罰制度,使得秦國民心開始分解,同時由於強行統一的方針和殘暴的手段使各個諸侯國平民反抗情緒嚴重。
最終統一的秦朝成了中國歷史中第一個短命的封建王朝。
後記: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
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誣陷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車裂滅族,作為君主制下的臣子,商鞅是悲哀的;新法不廢,作為政治家,商鞅又是幸運的,他的名字永遠都會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
只不過變法思想對後世的影響更值得我們去研究、解讀。
轉自:大好財富http://www.dahaocaif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