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改革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我國歷史的各個時期,當國家面臨各種危機的時候,都會有少數敢為人先的有識之士挺身而出,置個人安危於不顧,以匡正天下、革除積弊、救國安民為己任,銳意改革,興利除弊,儘管他們的動機不一,結局各異,但是都不同程度的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他們的首創精神也應為後人所永遠銘記。

筆者特地精選在中國歷史上影響較大的四位最具影響力的改革家及其改革運動,在此簡要介紹一下他們的事跡。

一、商鞅:嚴刑峻法,成就強秦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

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在位執政十九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這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變法之一,它的成功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商鞅從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規模地推行過兩次變法。

第一次是在孝公六年:獎勵耕織,生產多的可免徭役;廢除貴族世襲特權,制定按軍功大小給予爵位等級的制度;採用李悝《法經》作為法律,推行連坐法。

第二次是在孝公十二年:合併鄉邑為三十一縣(一說四十一縣);廢除井田制,准許土地買賣;創立按丁男征服辦法,規定一戶有兩個男者必須分居,否則加倍征服;頒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統一度量衡制。

商鞅先後兩次變法,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為秦國統一六國創造了條件。

由於商鞅在推行新法時手段過於嚴酷,得罪了部分守舊貴族。

秦孝公死後不久,他即被貴族迫害,遭車裂酷刑而死,以身殉法。

商鞅雖死,但秦惠王和他的後繼者都繼續實行了商鞅的新法,所以秦國的國勢得以進一步發展,為後來秦始皇消滅六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商鞅的思想在商鞅死後經過發展逐漸形成一門學派,名為商學派。

商學派經過建立、開拓、發展、定型和後勁五個階段,配合秦的歷史,逐漸成為主宰秦國乃至秦朝的思想主流。

二、北魏孝文帝:胡漢一家,盛世肇基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499年),獻文帝拓跋弘長子,南北朝時期北魏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後改名元宏。

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即位時僅5歲,公元490年親政。

471年—499年在位。

到孝文帝即位時,在中國北方民族融合逐漸成為時代的主流,北魏孝文帝順應歷史潮流,主動採取改革措施,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孝文帝的改革是分兩期進行的。

第一期開始於公元484年,主要改革政治經濟制度,措施主要是政治上整頓吏治,實施俸祿制度,嚴懲貪贓枉法;經濟上實行均田制、三長制、戶調製,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完善農村基層政權,保障國家稅源。

因此時的孝文帝年幼,改革實際主要是在其祖母馮太后的主持下進行的。

馮太后死後,孝文帝親政,繼續推進改革,終於是改革獲得巨大成功。

為了便於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統治,孝文帝不顧守舊勢力的反對,於494年遷都洛陽,開始了第二階段的改革。

遷都後,一律穿漢服,說漢話,改漢姓,並提倡與漢族通婚。

在改革中,他以身作則,將皇族改為元姓,自己改名為元宏,帶頭娶漢族大臣的女兒做皇妃,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漢族人為妻。

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使北方少數民族在語言、服飾、風俗習慣上與漢族逐漸趨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了豐富和發展,少數民族的食物、服飾、藝術、生活用具等,逐漸融入漢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孝文帝還頒布「均田令」,實行租調製,為北方經濟的恢復發展作出了貢獻,也使少數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

漢化改革使鮮卑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大大的發展,緩解了民族隔閡,史稱「孝文帝中興」。

魏孝文帝的改革是中國古代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它深刻的影響了此後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為隋唐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王安石:不畏人言,金陵夢碎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

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

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王安石提出當務之急在於改變風俗、確立法度,提議變法,神宗贊同。

為指導變法的實施,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由王安石和陳昇之共同掌管。

王安石委任呂惠卿承擔條例司的日常事務,派遣提舉官四十多人,頒行新法。

熙寧三年(1070年),王安石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新法,開始大規模的改革運動。

所行新法在財政方面有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在軍事方面有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

熙寧四年(1071年),頒布改革科舉制度法令,廢除詩賦詞章取士的舊制,恢復以《春秋》,三傳明經取士。

同年秋,實行太學三舍法制度。

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在於富國強兵,藉以扭轉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

然而變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對。

法令頒行不足一年,圍繞變法,擁護與反對兩派就展開了激烈的論辯及鬥爭。

王安石曾先後兩次罷相。

加之用人不當,朝臣黨爭加劇。

最終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勢,新法都被廢除。

政局的逆轉,使王安石深感不安,當他聽到免役法也被廢除時,不禁悲憤地說:「亦罷至此乎!?」不久便郁然病逝。

四、張居正:力挽狂瀾,功虧一簣

當人們評價那場發生在明朝後期萬曆元年到十年的那場改革時,總喜歡用一句話來評價張居正,那就是「世間再無張居正」,這是非常高的評價。

張居正的赫赫功績更是讓他成為封建王朝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之一,其餘三人分別為協助秦王完成統一霸業的商鞅、促進民族大融合的北魏孝文帝和宋朝歷史上偉大的改革家王安石。


張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號太岳,漢族,幼名張白圭。

江陵人,時人又稱張江陵。

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

明中葉,貴族大地主兼并土地的情況相當嚴重。

全國納稅的土地,約有一半為大地主所隱佔,拒不繳稅,嚴重地影響了國家收入。

土地兼并、封建剝削的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日益加劇,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明王朝處於危機四伏的境地。

為自救,當權人物選擇了改革政治,張居正的改革措施得到了推行。

在內政方面,首先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制。

張居正創製了「考成法」,嚴格考察各級官吏貫徹朝廷詔旨情況,要求定期向內閣報告地方政事,提高內閣實權。

罷免因循守舊、反對變革的頑固派官吏,擢選支持變法的新生力量,為推行新法做了組織準備。

整頓了郵傳和銓政,其為政方針是:「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和「強公室,杜私門。

在經濟方面,張居正的成績最為突出。

「清查土地」他認為「豪民有田不賦,貧民曲輸為累,民窮逃亡,故額頓減」,是「國匱民窮」的根源。

在1578年(萬曆六年),下令在全國進行土地的重新丈量,清查漏稅的田產,朝廷的賦稅大大增加,所以說:「自正(正德)嘉(嘉靖)虛耗之後,至萬曆十年間,最稱富庶。

」此外,他任用潘季馴督修黃河,使黃河不再南流入淮,於是「數十年棄地轉為耕桑」,而漕河也可直達北京。

「一條鞭法」則是張居正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封建社會賦役史上的重大變革。

萬曆九年,他終於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一條鞭法。

軍事方面,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加強了邊防;與韃靼俺達汗之間進行茶馬市貿易,採取和平政策。

從此,北方的邊防更加鞏固,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韃靼沒有發生過大的戰爭。

張居正改革對鞏固明朝的封建統治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因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

1582年六月,張居正病死,反對派反攻倒算,改革的成果很快毀於一旦。

張居正有一稱號叫「救時宰相」。

很多歷史學家在談明朝後期時,會講到如果不是張居正的這場改革,可能明朝早就已經滅亡。

梁啓超更是稱讚他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其實在中國古代有很多的改革家,比如管仲、李悝、吳起、漢武帝等。

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在中國歷史上,皇權(王權)是多麼的強大,保守勢力是多麼的頑固,改革者又需要多大的勇氣!但願,中國古代上述社會變革的經驗教訓能為今天的人們所汲取,使今天的改革開放能夠少走彎路,使二十一世紀的中華民族能夠早日騰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有關商鞅、王安石、張居正、的一些看法。

文/卡卡羅特 圖/網絡變法:歷史名詞,讀音是biàn fǎ,指對國家的法令制度做重大的變革。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變法事件有: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齊國鄒忌的改革、韓國的申不害變法、秦國的商...

商鞅為什麼非死不可,而改革卻史前的成功?

在歷史小說《大秦帝國》中,作者將商鞅塑造成了「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的完美主義改革英雄。連商鞅最後被車裂,都是因為他自己的選擇,他要用鮮血和生命來捍衛自己的改革成果。書中那漫天飛雪及佳人相隨的...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改革家,商鞅才排第三!

在我國歷史的各個時期,當國家面臨各種危機的時候,都會有少數敢為人先的有識之士挺身而出,置個人安危於不顧,以匡正天下、革除積弊、救國安民為己任,銳意改革,興利除弊,儘管他們的動機不一,結局各異,但...

中國歷史上數次改革為什麼會失敗?

在中國古代社會裡,改革者似乎總沒有好下場。這無論從政治的角度還是從人情的角度似乎都說不過去,然而,這又確實是歷史事實。何以會如此呢?有些人把古代中國難行改革的原因歸結為老百姓不願改革,其實,這很...

中國歷代改革家盤點,水煮歷史不胡說

改革是指對舊有的生產關係、上層建築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調整變動。可以是政治上的,經濟上的,甚至是全盤的。可以說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也可以說人類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那麼中國歷史上都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