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其實很悲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經常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個「一人」指的就是宰相,可見宰相的權力有多大,宰相是中國古代最高的行政長官的通稱,平時處理軍國大事、發布政令等都是宰相的日常工作。

趙匡胤在初得天下的時候,為了撫慰後周舊臣和百姓,穩定政局,依然任命後周范質、王溥、魏仁浦等人擔任宰相。

通過與趙普的對話,趙匡胤覺得藩鎮太重不過是中唐以來君弱臣強的表現之一,解除藩鎮權力也不過是三大國策付諸實施的一方面成效而已。

而相權的強弱消長總是直接影響到君權的安危存亡,「挾天子以令諸侯」這類例證在中國歷史上更是屢見不鮮,於是趙匡胤只要一有機會,除了在權限制度上消減宰相的權力之外,在禮儀體制上也刻意予以打壓。

秦漢時期,宰相地位極為崇高。

拜相時,皇帝要施以大禮,因此才有「拜相」一說。

在朝廷上,宰相有時甚至與皇帝一起接受百官的叩拜。

皇帝如果在街上遇見宰相,雙方需要下車相互施禮;宰相生病時,皇帝應該到相府探視;

宰相見皇帝商量政事,是要賜茶看座的,即所謂的「坐而論道」。

但是,到了趙匡胤時代,看到宰相們坐在他面前說話,他心裡就開始不舒服。

於是,有一天,他招呼宰相們說:「我眼睛昏花,看不清楚,你們把奏摺拿到我面前來。

幾位宰相不知是計,便走上前來,結果,事先安排好的內侍們趁機把宰相們的椅子撤掉了,從此,宰相們就只能站著奏議朝政了,並且成為定製。

趙匡胤為了分割宰相的權力,還另設參知政事,實為副相,分掌民政;又以樞密使主管軍政;再以三司使總領財政。

所以在宋朝,但凡擁有宰相這一官稱的人只意味著他擁有宰相的資格和可以領取宰相的俸祿,並不意味著他真的就是宰相了。

只有皇帝差遣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他才能算是實際的宰相。

這種繞山繞水的幹部制度,常常會使我們在碰到大宋帝國的官職稱謂時,一頭霧水,完全找不到北。

比如,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判中書省事這個稱謂,實際表示的是真正的宰相。

但在字面上,它的意思是尚書省副首長兼中書省副首長,然後代理中書省首長。

因此,名為「百官之長」的宰相,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權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朝是一個怎樣的朝代?承上啟下,國富民強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宋朝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但相對而言,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儒學復...

陳橋兵變中被掩蓋的真相,歷史真的經不起推敲

在宋朝歷史的記載中,陳橋兵變是一場沒有預謀、不流血的兵變,趙匡胤在兵變前是毫不知情,是被將士擁立的。但近些年來很多學者發現,陳橋兵變大有疑點,趙匡胤並不是如史書中記載的那樣毫不知情,這是一場預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