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假裝眼花,撤掉三把椅子,打破一個千年朝堂規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有個成語,叫拜相封侯,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極品。

侯可以有數百個,而相不過一個和數個。

相比而言,拜相比封侯更加榮耀。

歷史上,既封侯又拜相的人很多,如諸葛亮官至丞相,在世時封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

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稱謂,如周之太宰,秦漢之丞相,南北朝之錄尚書事,隋之尚書令,唐之中書門下侍郎,宋之同平章事,清之軍機大臣,等等。

不管稱謂如何,宰相是皇帝之輔,百官之首,是中國古代最高行政長官。

宰相制度真正確定下來,始於秦朝。

皇帝的精力有限,需要宰相幫著執掌朝政,統領群臣,所以宰相的人選很關鍵,拜相儀式也很隆重。

拜,是一個會意字,古文上部是兩隻手,下部是一個下字,意思是指兩手合於胸前,頭低到手,是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種禮節。

拜相儀式的實施者是皇帝,承受者是宰相,即皇帝要拱手彎腰,給自己所選定的宰相行禮。

這一拜,承載著皇帝的千斤重託,也讓宰相成為世人矚目的朝堂之上的風雲人物。

古代講究坐論,即坐而論道,坐下來討論問題。

群臣朝見時,出於對宰相的尊敬,皇帝通常會賜座、賜茶,讓宰相坐下來邊喝茶邊議論國家大事。

習慣成自然,宰相坐朝的慣例自秦漢至唐、五代一直沿襲了千餘年,直至宋初。

北宋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是後周武將出身,雖然為人還算厚道,但身上總或多或少帶有一些痞氣,做起事來也匠心獨具。

陳橋驛「黃袍加身」後,趙匡胤率領大軍快速返回京城,幾乎兵不血刃地控制了後周時局。

不久,趙匡胤登基稱帝,以宋代周,先前那些各級文武同僚都成了他的臣子。

稱帝後,趙匡胤最上心的就是收攏兵權,強化皇權,防止篡逆。

為此,趙匡胤在果斷解除了禁軍首領慕容延釗、韓令坤的兵權後,接著又搞了第一次所謂的「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石守信、高懷德等高級將領的兵權。

當兵權收攏得差不多的時候,趙匡胤把目光瞄向了魏仁浦、范質、王溥等幾個重量級文臣。

魏仁浦、范質、王溥均為後周元老級重臣,特別是范質歷經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在後周時官至宰相,同時也是周世宗柴榮臨終前選定的顧命大臣。

周恭帝柴宗訓即位後,范質封蕭國公,比侯還高一等,是當時的一號宰輔。

趙匡胤篡位後,雖然繼續以范質、魏仁浦、王溥均為宰相,但也對他們進行了打壓,解除了他們樞密使、參知樞密等軍職。

先前,他們是趙匡胤崇拜的上司;如今,趙匡胤成了手握生殺予奪大權的皇帝。

真是造化弄人啊!

身份變了,有些規矩就看不慣了,比如坐論。

據《宋史·范質傳》記載,「先是,宰相見天子議大政事,必命坐面議之,從容賜茶而退,唐及五代猶遵此制」。

宋初幾年,這個規矩仍在延續,范質等人仍按部就班地坐論喝茶。

這個沿襲千年的規矩,讓頗有些痞氣的趙匡胤覺得心裡一直不痛快,在我面前裝什麼大爺啊,是時候該廢掉了。

乾德二年(964年)正月一天,范質等人上朝,還像往常那樣坐下來喝茶。

這時,趙匡胤發話了,「吾目昏,可自持文書來看」,說我眼花,看不清奏摺上面的字,你們過來看看。

看完後,范質等人「欲復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座矣」(《聞見後錄》卷一),想再坐下,發現椅子不見了,這顯然是趙匡胤提前策劃、暗中指使的。

這叫什麼事啊!范質等人暈菜了,一頭霧水,但很快就明白了。

對於這件朝堂滑稽之事,《宋史·范質傳》中的記載比較模糊,「質等憚帝英睿,……始廢坐論之禮」。

《續資治通鑑長編》也有類似記載,「質等自以前朝舊臣,稍存形跡,且憚上英武,……賜茶之禮尋廢,故弗暇於坐論矣」。

椅子悄悄搬走了,上面說不定還有范質等人的體溫,趙匡胤就是這麼不按常規出牌,軟中帶硬地給了范質等三位宰相一個下馬威。

范質是個聰明人,他歷經五朝,又是兩朝宰相,政治上非常成熟,於是借坡下驢,以圖保全身家性命。

從此,宰相坐論喝茶,這個沿襲一千多年的規矩被打破。

策劃「椅子事件」,是趙匡胤加強中央集權,進一步抬高皇帝威嚴的一個妙招。

之前,范質等人曾上表辭職,趙匡胤沒有答應;椅子事件發生後,范質等人再次上表辭職,這回趙匡胤點頭了,「以質為太子太傅,溥為太子太保,仁浦為左僕射,皆罷政事」(《續資治通鑑長編》)。

趙匡胤不僅是個政治家,而且是個好導演,無論「黃袍加身」還是「椅子事件」,都反映出了他的高明。

(劉秉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朝是一個怎樣的朝代?承上啟下,國富民強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宋朝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但相對而言,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儒學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