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愛宋朝:趙普立三大綱領,太祖分政軍財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支持我們,請關註:『印像』

01

建隆二年(961年),宋太祖趙匡胤與趙普有一段對話。

太祖問:「天下自唐末以來,帝王換了十姓,兵戈不息,蒼生塗炭,其故何在?我想息天下之兵,為國家建長治久安之策,其道如何?」

趙普說:「陛下能問到這事,真是天地神人之福。

其癥結就在於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

今天根治的方法,也沒有什麼奇巧可用,只要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安定。

趙普以「君弱臣強」一語道破中唐以來政變頻繁、社會動亂的根本原因,又以「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作為解決這一歷史大問題的三大綱領。

02

趙普的回答,最初是為解決藩鎮問題而發的,但其後太祖君臣的政治實踐,卻把三大綱領推廣到強化中央集權的各個方面。

先說消除藩鎮之禍的問題。

在「削奪其權」上,太祖主要採取了三條措施。

其一,罷領支郡。

地區節度使駐地以外的州郡劃歸中央直接管轄,中央派遣文官擔任支郡的知州和知縣等郡縣長官,三年一任,直接向朝廷奏事。

其二,添置通判。

朝廷始向當地諸州派遣通判,身負特殊監視的使命。

要求通判與知州協調,凡有文書,知州必須與其同簽署才能生效。

其三,收司法權。

各州死刑必須由刑部審復。

恢復前代縣尉的建置,執掌一縣司法治安的權力。

03

在「制其錢穀」上,太祖主要採取四條措施。

其一,嚴禁占留。

規定各州所收財賦稅課,除留最必要的開支,悉送京師,不得占留。

其二,設置漕司。

漕司是轉運使司的別稱,掌一路財賦收入,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其三,監臨場務。

場務是指徵收各種商稅、專賣稅的機構。

派京朝官監臨各處場務,制定條禁,整齊文簿,有關稅收直接歸公。

其四,禁止販易。

頒布內外臣僚不得「回圖販易」的詔令,把藩鎮經商獲利渠道堵死。

04

在「收其精兵」上,太祖主要採取了三條措施。

其一,選拔精銳。

命各地長吏挑選本道驍勇精兵,補充中央禁軍的缺額。

同時選拔強悍士兵作為兵樣,分送各地照樣募兵。

後來又以木梃為高下之等,散發諸州依樣遴選。

其二,撤罷節鎮。

任命有戰功之臣擔任些榮譽的虛銜,撤免節度使。

其三,文臣代闕。

在藩鎮因死亡、遷改、致仕等原因出缺,一概由京官文臣權知

以三大綱領收藩鎮之權,由趙普建議,太祖施行,某些政策至太宗時仍在繼續推行。

同時,太祖舉一反三把三大綱領推廣運用到分割相權上。

05

趙普雖是開國第一功臣,他直到乾德二年才真正做上宰相。

此前四年則由范質、王溥和魏仁浦擔任宰相,留用他們是為了穩定政局。

宋代以前,宰相見皇帝議事,是要賜茶看座的,即所謂「坐而論道」。

據說,有一天,范質等人議事時還坐著,太祖說自己眼睛昏花,讓他們把文書送到他面前,等到想落座時,座位已被撤去,從此宰相只能站著奏議朝政了。

宰相見皇帝從坐到站,是從宋代開始的,這是相權下降的標誌。

太祖把原先的相權一分為二,分為中書和樞密院,一文一武,號稱「二府」。

中書又稱政府、東府;樞密院又稱樞府、西府。

中書即中書門下的簡稱,是最高行政機構,其長官即宰相,官銜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簡稱同平章事或平章事),有時也以侍中為宰相,其議事辦公場所稱政事堂,俗稱都堂。

乾德二年正月,太祖命樞密使趙普取代范質等三人獨自為相。

太祖此舉不過循名責實而已,卻犯了一個程序錯誤。

他首先罷免三相,兩天後才讓趙普拜相。

這樣,拜相制敕卻沒有宰相為其署行。

太祖倒有開國帝王不循規矩的氣派,對趙普說:你來起草,我給你簽署。

趙普表示:這歸行政部門辦,不是帝王的事。

最後,因皇弟趙光義以同平章事任開封尹,略當宰相之職,可以署敕。

這才解決了難題。

06

太祖似乎從這事感到宰相之權太尊太重,對相權也作了分割調整。

首先,設立參知政事,簡稱參政,是為副相。

後面參政與宰相輪番掌中書門下的相印,押百官上朝班次,用意是防範宰相專擅,分割宰相權力。

又增樞密院副使。

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構,長官為樞密使或知樞密院使,另設樞密副使或同知樞密院事為副長官。

樞密院長官與宰相不在一起辦公和奏事,所奏兩不相知,皇帝不僅將原屬宰相的那部分軍事權力劃給了樞密院,而且也可以在不同的奏事中,了解全面情況,作出正確裁決。

再設三司總理全國財政,這是僅次於中書和樞密院的中央行政機構。

其最高長官是三司使,號稱「計相」。

宰相、樞密使、三司使分掌了全國行政、軍事、財政大權。

太祖分割相權執行的也是三大綱領:設參知政事為副相,即「削奪其權」;以樞密院與中書合稱二府,即「奪其精兵」;設三司總理財政,即「制其錢穀」。

07

三大綱領後來也貫徹在地方政權上,大概情況如下。

漕(轉運使司)、憲(提點刑獄司)、倉(提舉常平司)、帥(安撫使司)四司是並行的路級機構,各司所職,各不統屬,不但監司之間互不統屬,帥司與監司之間也互不統屬,分別直接向中央有關部門負責。

不僅如此,宋代實行路級長官互察制度。

互相牽制,使任何路級長官都不可能專權獨斷。

三大綱領對宋代削奪藩鎮權力、分割宰相權力、制約路級權力,都起了不可替代的指導性作用。

僅憑這點,趙普無愧是見識透徹的政治家。

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

青煙翠霧罩輕盈。

飛絮遊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笙歌散後酒初醒。

深院月斜人靜。

-- 司馬光 《西江月》

了解歷史,感受名人。

這就是歷史的魅力。

支持我們,請關註:『印像』

關鍵詞:

趙匡胤 趙普 三權分立 宋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