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筆談40:趙匡胤做皇帝後,為什麼放心留用前朝宰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號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

此為第40篇。


宰相到底有多重要?

五代以來的皇帝換來換去,可有的宰相卻能歷經幾朝而不倒。

最有名的是馮道,歷經四朝十帝,擔任宰相多年。

雖然當時宰相比不上樞密使,在軍事上沒啥權力,起不了實際作用。

但宰相的身份和資歷擺在那,使得皇帝在政事上都要忌憚幾分。

身為天子,擅長集權,熱衷玩三足鼎立的趙匡胤,怎麼能容許這種情況的發生?

當然宰相跟武將不同,讀書人嘛,能有什麼威懾力?

陳橋兵變後,為安撫人心、穩定政局,趙匡胤留用了范質、王溥兩個宰相。

況且那時他的關注焦點在軍事,在將領、藩鎮,無論是舊臣還是心腹任宰相,對他影響都不是太大。

圖片源於網絡

所以,不同於武將「先換人再思長久之策」,趙匡胤是放心大膽留用相府舊人。

先從制度上分權,等政局日益平穩,尤其是以文臣為主體治國理政後,再慢慢換人。

撤座廢茶

范質等舊臣對趙匡胤是相當恭敬。

他們本就謹小慎微,再碰上趙匡胤這麼個英明神武、熱衷集權的開國皇帝,就愈加小心伺候。

以前,宰相見皇帝議論國家重大政事,皇帝讓人看座、上茶,大家面對面地從容談論。

范質等人說,皇帝您老人家太英明睿智了,我們都不敢面對面地跟您說話。

於是,遇到有事時就準備奏章呈獻給皇上,等到趙匡胤一批閱就是聖旨了。

並且說,像這樣才可以盡到為臣的職責,免得妄自尊大。

趙匡胤當然同意這種做法。

這種方式用的越來越多,趙匡胤就越來越習慣,不久就忘了原先那種坐而論事還給茶喝的規規距了。

圖片源於網絡

這是正史上的說法,美化了君臣關係。

實際上許多私人筆記是這樣記載的。


范質他們仍然保持著以往宰相的作風,結果有一天商量什麼事,趙匡胤說我眼睛花了,看不清寫的什麼,你們拿近點我看一下。

范質起身之後,凳子就被人撤了。

後來一想,三十幾歲的皇帝眼睛都花成咱們這樣了,看來,完全是嫌咱們礙事了啊。

於是,議事的風氣、程序就慢慢改變了。

以前,大家可以在皇帝面前爭個臉紅脖子粗,把問題討論透。

皇帝沒辦法也得接受討論結果,難以面對面地獨斷專行。

圖片源於網絡

現在,沒有了坐而論道的充分民主作風,實際上是范質等自動廢除了自己的建議甚至決策權,成為趙匡胤的提線木偶,按照領導要求辦事就行了。

宰相必須依靠皇帝才能具有權力,不再能夠獨立於皇帝而存在。

三足鼎立

這還只是形式上的動作,更厲害的是實際的權力分割。

趙匡胤又玩了一手三足鼎立,將宰相權力一分為三。

宰相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簡稱「同平章事」,意思是共同議政,在「中書門下」(中書省或政事堂)這一機構管理國家行政事務。

樞密院為中央最高軍事機構,長官為樞密使,與「中書門下」合稱東、西「二府」,分管文、武兩事。

「三司」(戶部、鹽鐵、度支)主管財政,號稱「計省」,長官為「三司使」,號稱「計相」,地位略低於「二府」。

二府三司各自獨立,互不統屬,直接對皇帝負責,構成最高輔政機關。

沒有軍權、沒有財權,宰相就只是名義上的行政首腦。


多謝欣賞。

讀完此篇,如仍感興趣,敬請關注本號,後續連載更精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史筆談79:趙普罷相

本號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此為第79篇。雷有鄰舉報趙普後,趙匡胤下詔: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