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袁熙奔遼東太守公孫康 有人勸操繼續追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建安五年(200年)十月,曹操在官渡大敗袁紹後,冀州城邑,多降於操。
但曹軍也已人困馬乏,特別是軍糧短缺,使操無力再行北進。
直到次年三月,操軍仍缺糧,不能不就食於東平郡的安民(亭名,在今山東東平西南)。
由於劉備仍在汝南,所以曹操打敗袁紹後,親自率軍擊備,備不戰而奔荊州。
劉表令備屯駐新野,以防曹操。
袁紹歸鄴後,收集散卒,平定諸叛郡縣。
原先,紹愛少子尚貌美,欲以為後,乃令長子譚出任青州刺史。
沮授當時進諫說:「譚長子,當為嗣,而斥使居外,禍必始於此矣。
」紹不聽,曰:「吾欲令諸子各據一州,以視其能」。
又以中子熙為幽州刺史;外甥高幹為并州刺史。
袁譚與袁尚之間的矛盾,便由此形成。
紹部下要員亦跟著分為兩派:審配、逢紀為尚派;辛評、郭圖為譚派。
建安七年(202年)五月,紹死,尚繼立,譚不服,自號車騎將軍,屯兵黎陽。
尚、譚互訌,給操以吞併河北的良機。
九月,操進軍攻譚,譚、尚在曹軍的重大壓力下,懼而合力拒操,譚、尚數敗。
建安八年(203年)二月,操攻黎陽,譚、尚敗走。
郭嘉向操建議:「譚、尚各有黨與,急之則相保,緩之則爭心生。
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
」操以為善,遂引軍還許。
不出郭嘉所料,操退軍後,譚、尚就廝殺起來,譚為尚所敗,退保平原,尚圍城急攻,譚竟遣辛毗求救於操。
辛毗勸操乘機略定冀州。
操稱善,許助譚。
十月,操引兵至黎陽,尚聞操軍北上,乃釋平原還鄴。
尚部將呂曠、呂翔叛尚歸操。
譚陰刻將軍印給曠、翔。
操知譚懷詐,為子整聘譚女以籠絡之。
操因軍糧不足,引軍暫還。
建安九年(204年)正月,操引淇水入白溝,以通糧道。
二月,尚又進兵攻譚,留審配、蘇由守鄴。
操乘尚東去,再來攻鄴,先為土山、地道攻城,至五月,毀土山、地道,而繞城鑿長塹,周回四十里。
起初挖的甚淺,審配從城上望見,笑其無用。
至夜,操急掘之,廣深各二丈,引漳水以灌城,城中餓死者過半。
袁尚聞鄴城危急,率兵萬人還救。
操諸將以為尚來保衛老巢,人自為戰,有必死之心,不如避之。
操以為尚從大道來,當避之;若循西山來,則有依險自全之心,而無輕生必死之意,可一戰而禽。
尚果循西山來,被操戰敗。
尚奔中山(今河北定州市)。
八月,鄴城被操攻占。
鄴為冀州州城,冀州在操所轄各州中,戶口與財賦都居首位,操對之極為重視,自領冀州牧,經常駐鄴。
操圍攻鄴城時,袁譚亦乘機略取冀州數郡,並攻袁尚於中山,尚敗走,到幽州依袁熙。
操責譚負約,與之絕婚,然後進討。
十二月,操入平原,略定諸縣。
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操擊殺譚於南皮。
於是冀、青二州郡縣皆為操有。
袁熙為其將焦觸等所攻,與袁尚俱奔遼西烏桓。
焦觸自號幽州刺史,帶領諸郡守、縣令降操,操皆封為列侯。
并州刺史高幹於鄴城陷落時,曾向操投降,後叛,發兵守壺關口(今長治市東南)。
建安十一年(206年)春,操攻破壺關。
高幹自往匈奴求救,單于不受,干南奔荊州,行至上洛(陝西商縣),為都尉王琰捕斬。
至此,袁紹原來占有的冀、青、幽、並四州均為操平定。
(2)北征烏桓
漢末軍閥混戰之際,居住在幽州之遼東、遼西、右北平、上谷各郡的烏桓強盛起來,掠有漢民十餘萬戶,袁紹立其酋帥為單于,以家人子為己女妻之。
遼西烏桓蹋頓尤為強盛,曾助袁紹滅公孫瓚。
後袁尚兄弟前往歸附,蹋頓欲助尚收復故地,屢入塞為寇。
操將擊之,鑿平虜渠(由今河北省饒陽縣至滄州市)、泉州渠(在今天津市寶坻、武清二縣境)以通海。
建安十二年(207年)春,曹操準備擊烏桓,諸將皆曰:「袁尚亡虜耳,夷狄貪而無親,豈能為尚用?今深入征之,劉備必說劉表以襲許,萬一為變,事不可悔。
」郭嘉曰:「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因其無備,猝然擊之,可破滅也。
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桓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俱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
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
」操從嘉議,率軍北征,行抵易縣,郭嘉獻計:「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趨利,且彼聞之,必為備。
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掩其不意。
」操復從之。
七月,操軍至無終(今天津市薊縣),時正當夏季多雨季節,濱海低洼,濘滯不通,烏桓遮守徑要,軍不得進。
操患之,問路於右北平郡人田疇,疇曰:「此道夏秋每常有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為難久矣。
舊北平郡治在平岡,道出盧龍,達於柳城;自建武以來,陷壞斷絕,垂二百載,而尚有微逕可從。
今虜將以大軍當由無終,不得進而退,懈弛無備。
若嘿回軍,從盧龍口(今河北平泉縣南柳河口處),越白檀(今河北承德市西南古北口東北一百四十里灤河之濱)之險,出空虛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備,蹋頓可不戰而禽也。
」操稱善,乃引軍還,而署大木表於水側路旁曰:「方今夏暑,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
」烏桓候騎見之,以為大軍已退,故烏桓不復設備。
操令疇將其眾為嚮導,上徐無山(在今河北玉田東北二十里),塹山堙谷,五百餘里,經白檀,歷平岡(今內蒙喀喇沁左翼),涉鮮卑庭,東指柳城(今遼寧興城北),未到二百里,烏桓始覺之。
尚、熙與蹋頓及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率數萬騎迎戰。
八月,操登白狼山(在平岡東),猝與烏桓遭遇,烏桓軍容甚盛,操輜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操登高望見敵陣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烏桓大潰,斬蹋頓。
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
袁尚、袁熙奔遼東太守公孫康。
有人勸操繼續追擊。
操曰:「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矣。
」九月,操引兵自柳城還,公孫康果派人送尚、熙首來。
眾問操:「公還而康斬尚、熙何也?」操答:「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并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
」
到這時,中國北方,除遼東的公孫康和關西的馬騰、韓遂尚僅是名義上的服從外,其他州郡都直接隸屬於曹操的管轄之下了
讀史札記:曹操獎勵反對意見
曹操打敗袁紹後,袁紹的兒子袁尚投奔了少數民族烏桓。曹操準備出兵征討烏桓,將領們認為「袁尚的勢力已經衰弱,烏桓人貪得無厭而且不念舊情,怎麼會再為袁尚出力呢?並且深入塞外,劉備就會勸說劉表乘虛攻擊許...
雄安故事之曹操北征烏桓駐軍易縣
東漢末年,曹操在統一北方的戰爭中,於官渡之戰大敗實力強勁的對手袁紹,基本掃清了統一道路,袁紹也因為這一戰憂鬱而死,但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袁熙投奔烏桓。為清除後患,曹操意欲進擊烏桓。不少將領認為...
郭嘉是在眾人中一針見血的點醒曹操,後來卻死的讓人惋惜
郭嘉是後來投靠的曹操,他本來是袁紹的部下。跟了曹操以後,他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被封為洧陽亭侯。他是在三十八歲的時候為曹操征伐烏丸途中病死的,死後被尊為貞侯。
挖渠修路戰馬充飢,兩千里奔襲,曹操為滅掉烏桓也是拼了!
建安十二年秋,一支遠征的勁旅來到了碣石山。這支軍隊的統帥信步登上碣石山,看著無邊的滄海,望著若隱若現的島嶼,在秋風瑟瑟中,他心生慷慨,緩緩吟出這首流傳千古的《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
曹操軍事集團不能統一中國,主要因為郭嘉英年早逝
袁紹被曹操大敗後。去冀州養病,因為心情抑鬱,終於得病身亡。臨死前,他立小兒子袁尚為繼承人,委任為大司馬將軍。曹操這時鬥志昂揚。親自率領大軍前去討伐袁氏兄弟,意圖一舉平定河北。曹軍勢如破竹地攻克黎...
曹操統一北方,此人發揮了關鍵作用,還建了一支精銳之師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殲滅袁紹十萬大軍,河北主力在這一戰盡數被摧毀,袁曹的攻守開始逆轉。
此人歷代君主中最可惜的,智慧勇敢堅強,遠超開國皇帝卻不能統一
官渡之戰後不久,袁紹病死,但他的兩個兒子袁熙和袁尚還在頑抗。被曹操打敗之後,袁譚和袁尚到北方投奔了烏桓,打算借用異族的勢力繼續跟曹操爭奪河北。東漢末年,烏桓人在東北一帶居住。上谷郡烏桓的首領是難...
漢末對外第一戰——白狼山之戰
白狼山之戰是曹操為消滅北方烏桓勢力和袁氏殘餘勢力而進行的一場戰爭,和官渡之戰一樣也是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爭。戰役的結果曹操方面取勝,基本統一了中國北方;烏桓的領地則被摧毀,之後烏桓的勢力被逐漸削弱...
官渡之戰袁紹敗北, 曹操乘勝追擊, 徹底肅清袁氏勢力
建安五年一月,袁紹率精兵10萬南下。兩軍對壘於官渡,相持數月。其間曹操因兵疲糧缺,一度欲回守許都(今河南許昌東)。謀士荀彧認為,曹軍以弱敵強,此時退兵必為所乘;反之,袁軍輕敵,內部不和,相持既...
此人更勝諸葛亮一籌,可惜英年早逝,不過卻為後人留有一用兵成語
作為曹操手下的謀士之一,郭嘉歷來都是廣大三國迷們最喜歡討論的歷史人物之一,這不單單是因為他的奇謀經常能夠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年輕有為。不過可惜的是英年早逝,去世時只有38歲。之前我們曾...
郭嘉臨終留下一計,曹操打開錦囊後,果然一統中原
東漢後期,曹操和袁紹是實勢力最大的兩支軍閥。他們都想打敗對方,獨霸天下。袁紹雖然實力更強,但他不如曹操精明,在官渡一戰,兵力損傷嚴重,此後不久就死去了,死前立小兒子袁尚承襲了他的爵位,任冀州牧,...
曹操的工作啟示:官渡之戰後曹操是如何步步盡收河北之地的
俗話說:走不視地者顛。就是說,走路時光顧著走而不看地面的路況的話,就會栽跟頭。在工作中,事有輕重緩急,你如果不理順思路,光一個勁兒的干,那是瞎忙,可能會感到累但卻沒有取得一定成效,或者說工作效率...
大漢遺風,三國時期曹魏對外作戰十戰九勝,不容胡馬踏足山河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裊雄亂舞,不知留下多少膾炙人口的典故,一部三國演義更是讓當時的蒼涼亂世被後人神往至今。然而當時華夏大地的舞台上真的只有「三國」嗎,當時的少數民族在哪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些當時...
三國演義之何為地理優勢?
地理位置的問題,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歷史上那些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把地中海作為內湖的巨大帝國,像什麼羅馬、拜占庭、阿拉伯、奧斯曼之類,都在周圍強大鄰居的打擊下或解體或消亡。我們中國能夠屹立東方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