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故事之曹操北征烏桓駐軍易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曹操在統一北方的戰爭中,於官渡之戰大敗實力強勁的對手袁紹,基本掃清了統一道路,袁紹也因為這一戰憂鬱而死,但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袁熙投奔烏桓。

為清除後患,曹操意欲進擊烏桓。

不少將領認為袁尚、袁熙已是兵敗將亡、力窮勢孤,不足為慮。

如果劉備、劉表趁我大軍西進之際,乘機襲許都,我救應不及,才是禍患,不如回兵。

只有謀士郭嘉認為現在征烏桓正是時機,烏桓必沒有準備,乘其無備,突然襲擊,必然能擊破。

袁紹曾與烏桓關係密切,現在袁尚、袁熙兄弟不可不除。

而且烏桓以為袁尚收回故地為由,數次襲擊邊境,劫走幽州百姓十萬戶,已成為統一北方的心腹大患。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依郭嘉計帶領軍隊向北進發,可是大軍到達易縣(今容城、雄縣)境內,郭嘉已因為水土不服臥病。

由於道路難行,曹操有回軍的意思,他向郭嘉問計,郭嘉說:「兵貴神速,我們帶著這麼多輜重去襲擊別人,行軍速度太慢,不如輕兵兼程前進,以襲其不備。

」曹操依其計,留郭嘉在易縣養病,也把軍中輜重留在易縣,以輕兵快速進軍。

八月,在白狼山(在今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東,今稱白鹿山)大敗烏桓軍,斬烏桓蹋頓單于,俘獲甚眾。

袁尚、袁熙轉投遼東公孫康。

這時候曹操身邊的將領和謀士都向曹操提建議,我們要珍大軍新勝,士氣正旺,乘勝追擊窮途末路的袁尚、袁熙兄弟,會唾手可得,連公孫康也一起滅掉,但曹操以軍隊連續作戰需要休整為由,率領大軍回駐易縣,這時候郭嘉已在易縣病逝。

失去了一位最倚重的謀士,使曹操大為傷感,他親自設祭。

眾將領一致請求進軍遼東,征討公孫康和二袁。

曹操也不答應,只是在易縣按兵不動。

過了數日,公孫康派人送來袁尚、袁熙的頭顱,眾人都感到驚奇。

曹操將郭嘉的遺書出示給大家,書中勸曹操不要急於進兵遼東,因為公孫康一直怕袁氏將其吞併,現在二袁去投奔他,必然引起他的懷疑,如果我們去征討,他們就會聯合起來對付我們,一時難以取勝。

如果我們按兵不動,他們之間必然會互相攻殺。

結果正如郭嘉所料,大家深深為郭嘉的料事如神所嘆服。

曹操這才率領軍隊回冀州。

(編輯:一白)

保定方誌 微信公眾號:bddfz031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為何北征烏桓 曹操北征烏桓時的將領軍師

曹操征烏桓時間曹操征烏桓時間據歷史記載是在建安十二年的夏天。曹操征烏桓這件戰事是發生於在曹操於官渡打敗袁紹之後。那時候的袁尚和袁熙便投奔於北方的烏桓部落,在建安時間的夏季烏桓在獷平攻擊鮮于輔,在...

讓諸葛亮感到忌諱的一位鬼神級別的人物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民間還有一句:郭嘉不死,諸葛不出。

郭嘉若不英年早逝,也許三國鼎立局面不會出現

敵我雙方從來是此消彼長的趨勢,郭嘉去世時年僅27歲,而諸葛亮正好出山。曹操陣營少了一位重量級謀士,而劉備陣營終於迎來了能夠力挽狂瀾空手套白狼的軍師。曹操曾經評價郭嘉:當機立斷、神機妙算、出奇制勝...

讀史札記:曹操獎勵反對意見

曹操打敗袁紹後,袁紹的兒子袁尚投奔了少數民族烏桓。曹操準備出兵征討烏桓,將領們認為「袁尚的勢力已經衰弱,烏桓人貪得無厭而且不念舊情,怎麼會再為袁尚出力呢?並且深入塞外,劉備就會勸說劉表乘虛攻擊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