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遺風,三國時期曹魏對外作戰十戰九勝,不容胡馬踏足山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裊雄亂舞,不知留下多少膾炙人口的典故,一部三國演義更是讓當時的蒼涼亂世被後人神往至今。

然而當時華夏大地的舞台上真的只有「三國」嗎,當時的少數民族在哪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些當時北方少數民族的存在情況和曹魏對外作戰的堅毅不拔。


了解這段歷史的讀者朋友或許知道曹操北征烏桓勝利之後作的那首大氣磅礴的千古遺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對,裡面的烏桓就是當時最強大的少數民族之一,那麼烏桓概況如何呢?小編查閱了資料

烏桓最強盛時期長據遼西

烏桓屬於東胡種,在秦漢之際被匈奴的冒頓單于征服(當時遊牧民族之間的戰爭堪比滅族,血腥慘烈)。

此後, 烏桓不曾有過統一的組織。

傳說,霍去病打下了匈奴的東部屬地之時,把烏桓各部落強迫遷移到沿邊的幾郡的長城左右。

事實上這些部落,本來就是住在長城之外的。

可能是略向南移,移近了長城而已。

光武帝劉秀的建武二十五年,遼西郡的烏桓領袖郝旦,率領 了許多「大人」與酋長之流,來到洛陽朝覲,表示願意歸化,留 住在中國境內。

光武帝心軟,封了他們之中的八十一名為王為侯, 讓他們與他們的部眾搬到長城以南,與漢人雜居,藉此也利用他 們來抵抗不時侵擾的匈奴,或搜集有關匈奴內部的情報。

他們卻 也深感光武帝的恩德,經過了明帝、章帝、和帝三朝,一直不曾 鬧事。

到了安帝以後,漢朝內政不修,邊疆的文武官吏沒有控制外 族部落的能力,烏桓便時而恭順,時而叛亂。

靈帝即位之時,烏 恆的力量已經足以威脅漢朝沿邊各郡的安全。

在(易縣一帶與河北省懷來縣一帶的)上谷郡的烏桓領袖,名叫難樓,有九干多個部落聽他指揮。

在(河北北部)右北平郡的領 袖,叫做烏延,有八百多個部落。

在遼西郡的領袖叫做丘力居, 有五千多個部落。

在(遼寧省)遼東郡的領袖,叫做蘇仆延,有一 千多個部落。

獻帝初平年間,丘力居的侄兒蹋頓成為遼西、遼東三個郡的 烏桓的領袖,蘇仆延與烏延均和他一致行動。

他幫助袁紹打公孫 瓚;袁紹「承制」以獻帝的名義把他與蘇仆延及烏延,都封為單 於;也把上谷郡的難樓封為單于。

袁熙與袁尚二人跑到柳城,去投奔蹋頓,不是沒有理由的。

烏桓因居於現在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烏桓山得名,此時袁紹的殘餘勢力,就是袁紹的兒子和其殘部,與胡人勾結,雄霸烏桓三郡.說到這就要說起另一個雄才之主,烏桓之王蹋頓,並且三國志也稱讚此人』『又驍武』『,邊境的老百姓都把他比作漢初的草原霸主冒頓,草原的外族都非常佩服蹋頓,史書記載蹋頓』『以雄百蠻』『。

可以說此人是個非常強勁的對手,也是新一代的草原霸主。

(說到做到小編就為一位三國初期的梟雄感到惋惜,就是鎮守燕地的公孫瓚,趙雲的第一人主公,此君對外族戰鬥威名赫赫,當地胡族懼之。

本來烏桓就是心腹大患,正好還有了出兵的理由,對胸懷天下的梟雄曹操來說這是不能容忍的,正好可以一箭雙鵰,一舉多得。

不顧眾人反對,歷史上有名的白狼山之戰拉開了帷幕,為了一戰功成,曹操還專門修了倆條運糧渠道,可謂決心難移。

為了確保此戰的勝利,曹操帶了一大批的能臣猛將,其中謀臣就有輔佐他平定河北的郭嘉,武將更是有張遼、徐晃、張郃、張繡、韓浩、史渙、鮮于輔、閻柔、曹純;牽招等名將,還帶來了曹操手底下最最精銳的虎豹騎由他的族弟曹純率領,可見曹操對於此戰的重視。

除此之外,曹操還作了封功臣令,把二十多個功臣封為列侯,並免除戰死戰的賦稅。

烏桓那邊也不含糊,在此之前,蹋頓就經常帶兵侵擾幽州冀州,掠奪大量人口,並且袁尚還想用那十幾萬戶人充當士兵,以此來光復中原。

除此之外,蹋頓為了打贏此戰,把三郡烏桓全部召集起來,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都來協助蹋頓,蹋頓的實力大漲。

除了在數量上占據優勢外,蹋頓的士兵在質量上也是非常強大的,三郡烏桓皆是天下名騎,曹操方面只有曹純所率領的虎豹騎能跟烏桓騎兵相抗衡,烏桓那邊民風也相當彪悍,所有成年的男子都被視為戰士,並且如果戰死在烏桓人看來是非常光榮的一件事情,可見這烏桓士兵的不要命不怕死的精神是曹軍所不及的。

被掠奪的和跟隨袁尚去烏桓的人口加起來得有三四十萬人,再加上烏桓本地的人口,這一相加在五十萬左右沒什麼問題,再加上袁尚希望把他那十幾萬用作士兵,三郡烏桓的精騎也有數萬,而且烏桓成年男子都可以去打仗,但從最後白狼山一戰只有數萬騎兵參戰,可以說真正的兵力不會太多,應該接近十萬。

大戰拉開,一觸即發。

建安十二年七月,郭嘉建議曹操拋棄輜重,率領輕裝部隊千里奔襲。

曹操同意,於是,命田疇為嚮導官,大軍從無終出發。

臨走前,曹操又命人在濱海道旁立個牌子,上書:「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表面是通令全軍的路標,其實是為了麻痹敵人。

烏桓人看到,信以為真,「誠以為大軍去也」,不做準備。

可他們無論如何沒想到曹操會出盧龍塞。

在田疇的帶領下,曹軍過盧龍塞,出關,一路逢山開路,遇水疊橋,尤其是塞外「五百里」絕地,大大延緩的曹軍的行程。

直到到達平岡一帶,曹軍才真正可以急行奔襲。

實際上即使是到了平岡,離柳城還是有百餘公里的距離。

八月,曹軍一直急行軍到距離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附近,袁尚、袁熙與蹋頓單于、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才倉皇集結「數萬騎」向西迎敵。

兩軍在白狼山遭遇。

這是場遭遇戰,其實也是場決戰。

如果曹操戰敗,那麼全部曹軍勢必全軍覆沒於遼西,因為他們沒有退路。

如果烏桓戰敗,那麼他們的柳城勢必失守。

當時烏桓的優勢是以逸待勞,兵馬「盛眾」,但他們面對曹軍的到來卻措手不及,而且和其他遊牧民族一樣,他們單兵能力強,但整體作戰弱。

曹操的優勢是出其不意,手下都是勇冠三軍的猛將和百戰餘生的精銳騎兵和「虎豹騎」,不過他們經過十幾天的山路和急行軍,體力已經大打折扣,更何況他們的重裝主力步兵在後面,面對多於自己的烏桓軍很多人也都發怵。

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曹操登白狼山觀敵陣,看到烏桓軍陣不整,陣形鬆散,便命令張遼、張郃二人為前鋒沖陣。

別人也許害怕,張遼可不怕,他「勸太祖戰,氣甚奮」,曹操看他氣吞山河,勇猛無畏,「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張遼拍馬下山,直衝敵陣,在張遼的帶動下,曹軍的精銳騎兵與烏桓騎兵在白狼山下一場血戰。

徐晃、張郃、韓浩、史渙、鮮于輔、閻柔、曹純奮勇爭先,數萬騎兵的大混戰,可以想像戰鬥的慘烈。

一戰功成

烏桓原本就人心惶惶,一看曹軍如此勇猛,其陣行開始崩潰,混戰中,曹純麾下虎豹騎「獲單于蹋頓」,斬首。

烏桓群龍無首,最後終於被殺得七零八落,「死者被野」,三郡烏桓的主力騎兵在這場決戰中開始全面崩潰,《三國志》記載:「虜眾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

」 白狼山之戰曹操大獲全勝,並一舉平定了三郡烏桓的「親袁勢力」,直接占據柳城。

此戰,曹操用兵神速,出敵不意,以少勝多。

最終討平烏桓,並徹底剷除袁氏殘餘。

斬蹋頓及名王以下10餘人,俘虜20餘萬人。

袁尚、袁熙投奔遼東郡太守公孫康。

白狼山之戰後,曹操「屠柳城」。

他沒有進一步追擊逃亡到遼東的二袁,而是坐等二袁的人頭。

果然,沒多久公孫康就把它們送來了。

這就是著名的「隔岸觀火」,《三國演義》里是郭嘉的計謀,名為「遺計定遼東」。

是不是郭嘉的計謀我們不知道,但郭奉孝確實死於此時此地,當時環境惡劣,「寒且旱」,連曹操自己也說:「這次贏得困難,贏得僥倖!」郭嘉英年早逝很可能是因為水土不服,這也成為曹操志滿意得之際美中不足的原因。

緊接著,曹操收編三郡烏桓騎兵加入自己的軍隊,「由是三郡烏丸為天下名騎」。

大大發展了曹軍的騎兵部隊。

建安十二年九月,曹操從柳城班師回朝.

此戰取得大勝,史載死者被野,數萬騎兵被殺的只剩下數千,然後率軍攻破柳城,《零陵先賢傳》記載,曹操攻打數日都沒有攻破,然後周不疑進了十策,柳城立刻被攻下,這段史料應該是不準確的,曹操於野戰大勝後,勢不可擋,柳城定然無法阻擋,柳城裡的數十萬人幾乎全部被俘虜。

袁尚袁熙還有速仆丸等人,丟棄了自己的族人,逃到了遼東公孫康那裡,仍然有數千騎兵。

取得大勝後,宋書記載了曹操手下做的鼓吹曲:

言曹公越北塞,歷白檀,破三郡烏桓於柳城也。

屠柳城,功誠難。

越度隴塞,路漫漫。

北逾岡平,但聞悲風正酸。

蹋頓授首,遂登白狼山。

神武海外,永無北顧患。

魏國對外作戰可以說是除了畢軌一次外,其他都是全勝,可以說是史上罕見的。

而在北方打得最漂亮,收穫最大的無疑就是曹公的白狼山之戰,此戰可以說把盤踞邊境上百年的烏桓一舉消滅,使烏桓最後淡出歷史舞台,堪稱是三國時期對外第一戰,並且徹底消滅了袁氏家族,基本上是統一了袁紹的河北四州之地。

最後附上曹老大的一首征烏桓大勝之後的詩詞: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鉤沉北征烏桓 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挑戰

點擊上方「央視百家」可訂閱哦!「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這首《觀滄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殘留部隊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北征烏桓可以說...

公元207年 看看曹操乾的這兩件事

公元207年,魏武帝曹操寫了一首《觀滄海》,使祖國東北海岸的「碣石」更加出了名。這一年,曹操還幹了另外一件更大的事。先來說說「碣石」在哪?魏武帝曹操這一年東臨碣石是為了觀滄海嗎?

揭秘曹操北伐:反敗為勝血戰白狼山

官渡之戰,曹操大敗袁紹,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袁熙嚇得屁滾尿流,沒日沒夜地逃到柳城(今朝陽縣十二台鄉袁家台子村附近),投靠了烏桓。袁紹曾與烏桓關係密切,兩個兒子跑去和他們一勾結,遲早是個大禍患,怎...

漢末對外第一戰——白狼山之戰

白狼山之戰是曹操為消滅北方烏桓勢力和袁氏殘餘勢力而進行的一場戰爭,和官渡之戰一樣也是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爭。戰役的結果曹操方面取勝,基本統一了中國北方;烏桓的領地則被摧毀,之後烏桓的勢力被逐漸削弱...

三國時期的對外戰爭,世人皆稱讚

說到五胡亂華,就想到在胡人的野蠻殘暴的統治下,長期陷於戰爭,民生經濟大受破壞,人口銳減的時代。不禁感嘆為什麼三國時期,沒有胡人在中華大陸上橫行。其實在三國時期,北方的曹操跟胡人就有一場戰爭就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