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壓黃巾軍起家,得到曹操賞識,這個武將以死報效魏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有一個武將很低調,在眾多名將中並不是光芒萬丈,但是他卻實實在在的打了很多硬仗,為魏國的穩固和開拓立下了汗馬功勞。

張郃其實是一個根正苗紅的武將,他一直是站在朝廷這邊的,在黃巾起義的時候應徵入伍,在韓馥手下任軍司馬,鎮壓黃巾之亂,立下不少功勞。

黃巾之亂平定之後,韓馥任冀州牧,冀州這個地方民殷人盛,兵精糧足,袁紹看上這個地方了,想用武力奪取冀州,韓馥打不過袁紹,被迫投靠張邈,後來張邈的使者和袁紹的使者相見,韓馥以為張邈已經出賣了自己,就在廁所中自殺了。

張頜也就歸了袁紹。

袁紹對張郃還是很重視的,畢竟張郃是一員猛將,在攻打公孫攢的時候立下不少戰功,升遷為寧國中郎將。

袁紹平定了北部以後,又開始南下,與曹操決戰,袁紹其實有非常大的優勢,兵精糧足,但是袁紹這個人剛愎自用,很自大,在與曹操的戰鬥中多次喪失良機,決定兩人命運的就是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大家都很了解了,曹操親自帶兵襲擊袁紹的糧倉烏巢,形勢非常危急,張郃向袁紹建議緊急救援烏巢,他認為攻打烏巢的是曹操,烏巢的守將肯定守不住,如果烏巢丟了那我們就完了。

可是袁紹的謀士郭圖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袁紹軍隊應該圍魏救趙,攻擊曹操的大本營,這樣曹操必定會回援,但是張郃反對,說曹操的大本營肯定做好了防範,如果攻不下來可就人財兩空了。

袁紹不聽張郃的建議,採納了郭圖的方法,結果正如張郃所料,烏巢被燒,袁紹也沒攻下曹操的大本營,沒有了糧食,袁紹軍隊軍心大亂。

袁紹這個人是很好面子的,如果袁紹打了勝仗,那麼什麼都好說,如果袁紹打了敗仗,即使建議正確的,他也會懷恨在心,而郭圖惡人先告狀,誣陷張郃出言不遜,張郃深知袁紹的性格,擔心被處置,而且袁紹大勢已去,就投降了曹操。

曹操聽說以後非常高興,親自迎接張郃,委以重任,張郃對曹操也是忠心耿耿,以報答曹操的知遇之恩,剿滅了袁紹的殘餘勢力,擊潰了馬超、韓遂等,當然張郃也不是百戰百勝,在漢中一戰中先勝後敗,漢中被劉備所得。

曹丕即位以後,對於張郃也是非常重視,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魏國處於危難之中,張郃不負眾望大破蜀軍馬謖於街亭,解了長安之危,也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成果化為烏有。

武將平生的夢想就是能夠馬革裹屍,而不是在家裡碌碌無為而死,張郃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這一夢想,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被蜀軍殺死,《魏略》則說張郃是被司馬懿害死的,諸葛亮撤退,司馬懿強令張郃追擊,張郃這才被射死,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司馬懿也是在清除忠於魏國的文官武將,張郃是必然要除掉的。

不管是被害死的還是真正戰死,張郃一生都在征戰,戰死沙場對於張郃來說可能是最好的歸宿,不負三國名將的稱號。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袁紹手下謀士武將雲集絲毫不弱於曹操

四大謀士:審配審配,字正南,以正直不得志於韓馥,袁紹領冀州,被委以腹心之任,並總幕府。河北平定,袁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配峙其強盛,力主與曹操決戰。官渡戰敗,審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譖見疑。袁紹病...

三國24名將:魏國智將張頜

一呂二馬(趙)三典韋,四關五趙(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