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讓劉備害怕,完虐諸葛亮,卻因權貴陷害,膝蓋中了一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敗,準備退回漢中。

為了安全撤退,諸葛亮在祁山木門谷設下伏兵,阻擊追兵。

果不其然,魏國追兵傾刻間就來了,一頭扎進了諸葛亮提前布置的埋伏圈。

兩軍將士展開激戰。

魏軍為首的一員悍將左衝右突,無人能擋,幾乎扳回戰局。

最後,蜀軍萬箭齊發,這名悍將遮擋不住,右膝蓋中了一箭,逃回軍營。

當天夜晚,由於失血過多,悍將死於營中。

這員悍將就是魏國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

張郃,字儁乂,最早在冀州軍閥韓馥手下任軍司馬。

公元191年,袁紹率軍奪取冀州,張郃率軍投降,被任命為校尉,後又因征討公孫瓚數有戰功而升為寧國中郎將。

官渡之戰爆發後,曹操奇襲了袁紹的糧倉烏巢。

張郃向袁紹請命前往救援,但謀士郭圖卻力勸袁紹派兵襲擊曹操大本營。

張郃對郭圖的計策表示反對,苦諫袁紹,若烏巢有失,則大勢去也,並且曹營有重兵把守,很難在短時間內攻下。

但袁紹最終還是聽郭圖的。

他派張郃去攻擊曹操軍營,結果被打得大敗,另一邊烏巢也被曹操攻下。

這時郭圖怕袁紹懲罰自己,於是惡人先告狀,誣陷張郃攻營不出力且辱罵袁紹。

張郃很害怕,率眾投降了曹操。

曹操親自迎接了張郃,並盛讚張郃,把他比作漢朝的名將韓信。

此後,張郃追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功勞。

張郃作戰不僅勇猛而且兼有謀略。

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他作戰善於變化,擅長安營紮寨,能看穿戰場和形勢上的變化,沒有他料不到的事,蜀國上上下下都很忌憚他。

漢中之戰時,張郃作為副將隨夏侯淵抵禦蜀軍。

之後夏侯淵不聽張郃忠告,輕敵冒進,在定軍山被蜀將黃忠斬首。

劉備聽說後,卻十分遺憾地說,殺夏侯淵有什麼用,要是能殺掉張郃該有多好。

夏侯淵被殺後,因形勢緊急,大家便推舉張郃為主將。

在他的帶領下,迅速穩定了局面。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響應,叛魏降蜀。

當時的魏明帝曹叡派出張郃前往迎敵。

此時的張郃已是歷仕曹操、曹丕、曹叡的三朝元老,一出手自然不同凡響。

張郃在街亭大敗蜀將馬謖,迅速扭轉戰局,諸葛亮的北伐大軍不得不撤走。

張郃又迅雷般地平定了三郡。

曹叡讚嘆地說,諸葛亮的軍隊在張郃將軍面前就如烏合之眾,張將軍一出馬,他們便羊入虎口了。

公元229年,諸葛亮發動了第二次北伐,對陳倉發起了猛烈進攻。

曹叡急召遠在千里之外的張郃前往。

曹叡送別張郃時,憂心忡忡地對他說,「將軍來的這麼遲,到時候陳倉恐怕早就被諸葛亮攻下了。

」「陛下不必擔心,諸葛村夫沒有多少糧草,等我到時他應該早就退兵了,」張郃一臉輕鬆。

果然,張郃大軍趕到時,諸葛亮早已逃之夭夭。

兩年後,諸葛亮發動了第四次北伐,跟往常一樣,沒有取得太多戰果。

在糧草耗盡後,諸葛亮打算撤軍。

此時魏軍只要靜靜地等待蜀軍退回漢中,便可以很穩妥地獲勝。

但當時魏軍最高統帥司馬㦤卻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他令張郃率部追擊諸葛亮。

張郃很不情願。

他向司馬懿指出,兵法雲,窮寇莫追,歸師勿遏。

一向熟知兵法的司馬懿卻很固執,堅持讓張郃追擊。

軍令如山,張郃沒有辦法,只能追擊蜀軍,最終中伏戰死。

這個結局讓人感覺很費解。

首先,諸葛亮一生謹慎,部隊撤退時必會安排精兵強將斷後,設下埋伏。

作為諸葛亮的老對手司馬懿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

明明是穩贏的局,為什麼卻搭上了一員悍將?

其次,司馬懿與諸葛亮作戰的戰略思想是避開蜀軍鋒芒,深溝高壘堅守,極少主動進攻。

司馬懿甚至不止一次勸阻部下進擊蜀軍,為什麼這次卻要派張郃主動追擊?

其實原因很簡單。

張郃作為魏國的三朝老臣,對曹氏忠心不二,又與大將軍曹真感情頗深,有勇有謀,在軍中享有極高聲望。

司馬氏日後要奪權篡魏,張郃便早已是眼中釘、肉中刺,不得不除。

可惜張郃一代名將,最終卻死於權貴的陰謀詭計之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黑的最慘的人,其實夏侯淵都比不上他

張郃,字儁乂,河間鄚人。字儁乂,河間鄚人。在漢末屬於河北人士,黃巾起義時就已經出道了,擔任軍司馬的官職,在州里也算有點名氣了。相比張遼、樂進等人的軍史出身要高的多了,屬於官二代級別的了。

被貶低的名將張郃

張郃,字儁乂,河間鄚人。東漢末年,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後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曾是袁紹帳下的「河北四庭柱」之一,官渡...

三國24名將:魏國智將張頜

一呂二馬(趙)三典韋,四關五趙(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