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逛逛平邑狀元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平邑縣同台莊狀元府的傳說~
一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又稱山左。
先秦時期隸屬於齊國和魯國,故而別名「齊魯」,簡稱「魯」。
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孟子均出生於魯國。
平邑,因屬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季平子的食邑而得名,北臨魯國封疆內的附庸國——顓臾國,中國古代「四大聖賢」之一的宗聖曾子、「孔門十哲」之一的仲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的原憲又均出生於平邑。
關於曾子,有「齧齒痛心」、「殺豬示信」等許多佳話;關於仲子,有「百里負米」、「君不死冠不免」等許多傳說;而關於原憲,最最著名的就是「原憲甘貧」的故事和他那句「若憲,貧也,非病也」的慷慨陳詞。
如今我們要講的,是另一個同屬於「孔門七十二賢」的高柴的後裔的故事,實際上也就是平邑同台莊的由來。
二
同台莊為什麼叫做「同台莊」呢?
其實,同台莊最初的名字叫做「同抬莊」。
這裡的祖祖輩輩都知道,「同抬」就是合力共舉的意思。
地名嘛,就是一個記號,後世之人喜歡簡潔明快,在不知不覺中也就約定俗成地省去了那個提手旁,成了現在的樣子。
話說後周顯德年間,宋太祖發動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時任殿中侍御史的柴自牧率領家人逃出東京汴梁,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開封市。
與柴自牧一起逃出的還有高姓、宋姓和梁姓三家。
他們一行輾轉河北的邢台、滄州,又折返至山東的高唐,最終在平邑小城的北部安頓下來。
為什麼柴自牧要逃出京都呢?因為當世皇帝乃是柴姓。
柴自牧本名柴守敬,柴世宗柴榮皇帝為什麼讓柴自牧做殿前侍御史呢?因為柴榮皇帝與柴自牧同族同宗。
柴自牧為第八十一世,而柴榮皇帝為第八十二世。
也就是說,柴自牧是柴榮皇帝的家叔,跟劉備的皇叔身份可以同日而語、等量齊觀。
殿中侍御史又是個什麼樣的大官呢?據史書上記載,乃是「掌糾察朝儀,兼知庫藏出納及宮門內事,及京畿糾察事宜」的炙手可熱的朝官。
官階不大,從七品以下;「掌糾察朝儀」也不是要害,關鍵是「兼知庫藏出納及宮門內事」。
表面上看,是負責紀檢監察的幹部,實際上還執掌著大內總管的權力。
試想,這樣一個生死攸關的職位,除了自己的皇叔還有更佳的人選嗎?
現在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去想,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返回汴梁逼宮,不先殺你殺誰呢?!所以柴自牧選擇逃離京都應當是別無選擇的明智之舉。
高姓、宋姓和梁姓三家為什麼一同逃走呢?在後周列傳上,這三姓人家應該都能找到他們祖宗的大名。
因為他們要麼反對趙匡胤篡政,要麼就是平素里與趙匡胤不睦。
如今是趙匡胤君臨天下,「杯酒釋兵權」是最光彩的結局,滿門抄斬的日子可能就在眼前。
所以,「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三家跟著柴自牧來到現在叫做同台莊的地方,因為柴自牧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的高柴的後代,便在此地盡力尋找仲子和原憲的後代,以期得到某些幫助。
而此時,恰好仲子和原憲的後人還有留在原籍耕讀經營的,便將部分土地以比較低廉的價格賣給了柴自牧四家。
四家從京城逃出時,田產家業均未來得及變賣,或者根本不敢大張旗鼓的出售,打點一些細軟就慌不擇路似的逃了出來,因此儘管多年為官,但身上並沒有多少銀兩。
四家都要買田置宅,以現有的銀兩計算,哪家也蓋不起像樣的房子。
打頭的柴自牧提議,四家先把買田以後剩餘的銀兩集中起來,第一年先給一家造起房子,其他三家先行借住;第二年收成之後,四家再一起給第二家造起房子;以此類推。
四家都覺得這個辦法最好,於是才有了這個村子的第一套房子。
房子蓋好之後,該給這個村子起個名字吧,大家想來想去,因為四家是互相幫襯、互相抬舉嘛,最後議定就叫「同抬莊」。
三
在同台莊,解放前還盛行著一些對聯。
這些對聯對於外鄉人來說,簡直就是雲山霧罩。
而對於土生土長的同台莊人來說,卻是家喻戶曉、孺婦皆知。
第一副對聯:
一鄉一府一龍脈;
半耕半閒半讀書。
第二副對聯:
半水半山半龍胄;
一村一府一狀元。
是啊,都是什麼意思呢?先說第一副對聯:一鄉,就是指同台莊;一府,就是指狀元府;一龍脈,就是說都是帝王之胄、金枝玉葉;半耕半閒半讀書,就是指農耕之餘就是讀書。
第二副對聯:半水,是指同台莊多半處於仲村平地的範圍之內,天降大雨就形成了湖一樣的水患,下游的河流為什麼叫做浚河呢?就是需要不斷疏通、清淤的意思;半山,就是指同台莊的土地占領了多半個蓮花山;半龍胄,是指同台莊的人多半都是龍子龍孫;一村,就是指同台莊;一府,就是指狀元府;一狀元,則指的是大宋乾德六年的狀元柴成務。
為什麼兩副對聯都提到了皇帝子孫和狀元府的問題呢?我們先說帝王之胄的事情:
從《柴氏世系大通譜》中,人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一些歷史人物的蹤跡。
如果說炎帝神農氏是第一世,第二十四世就是大名鼎鼎的齊國始君齊太公姜子牙,「孔門七十二賢」之一的高柴為第四十一世,而被後人尊為「壽聖」的高柴又是所有柴姓人的始祖,那麼說現在的柴姓人都是帝王之胄也就名正言順了。
但是,同台莊柴姓人所言龍子龍孫的依據,卻另有更加具體、更加淺近的指向。
他們的所指,卻是周世宗柴榮。
四
說到柴榮,就不能不先說郭威。
郭威是柴榮的親姑父,二人同為河北邢台人。
郭威和柴榮是歷史上公認的五代十國時期的文治武功蓋世的英主。
郭威是大唐之後五代十國中後周王朝的締造者,史稱後周太祖;柴榮是後周的第二任皇帝,史稱周世宗。
郭威帶兵大敗契丹,被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因功高震主,為後漢隱帝所忌,幾度誅殺未果。
公元951年,郭威也是假借契丹南侵,帶兵出征時來了個黃袍加身,奪去了後漢的天下。
公元954年,郭威在出征的途中病重。
因兩個兒子均被漢隱帝殺害,傳位於已收為養子的妻侄柴榮。
柴榮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
公元959年,柴榮在北伐節節勝利的路上染疾而返,途中病情日漸沉重。
此時軍中傳言「都點檢作天子」,柴榮唯恐有變,只好解除張永德殿前都點檢的職務,升任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
張永德是誰呢?張永德乃是後周太祖郭威的第四個女婿,後周的開國功臣。
所以柴姓人有這樣一種說法,之所以軍中有「都點檢作天子」的傳言,是因為人們在提醒柴榮皇帝,也許應該將皇位傳給郭威的女婿張永德了。
為什麼呢?因為柴榮三個年齡較大的兒子也都被漢隱帝給殺害了,在世的四子才只有七歲。
如果柴榮傳位給了張永德,肯定也就沒有了趙家幾百年的大宋歷史了。
實際上,最後還是應了軍中「都點檢作天子」的傳言,繼任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撿了一個天下。
只是此「都點檢」,非彼「都點檢」而已。
拿柴榮與郭威相比,似乎郭威更具備堯舜禪讓的胸襟。
其實郭威並不姓郭,他姓常,因為隨母改嫁後而姓了郭。
郭威在做了皇帝以後依舊沒有改回姓常;柴榮則不同,在做太子之時曾經改為姓郭,而在做了皇帝之後又改回姓柴了。
五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病危,臨終託孤,命范質為顧命大臣,輔佐柴榮的第四子7歲的恭帝柴宗訓即位。
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
當時主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聽說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後問計於宰相范質。
范質暗思朝中大將唯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不料趙匡胤卻託言兵少將寡,不能出戰。
范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
范質何許人也?
范質(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人。
五代後周時期至北宋初年的宰相。
儘管他的陽壽不高,卻恰恰閱盡了整個五代十國(907年—960年)的興衰更替。
後梁初年出生,至末年(923年)已是12周歲。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考中進士,被任為忠武軍節度使推官,後遷升封丘令。
後晉天福年間,被封為監察御史,歷任主客員外郎、直史館,官至任翰林學士,加任比部郎中、知制誥。
後漢初年,加封范質為中書舍人、戶部侍郎。
郭威為後漢征伐叛亂時,曾稱讚范質有宰相之才。
後周時期,歷任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左僕射、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後加官司徒、弘文館大學士,官至宰相。
趙匡胤依樣葫蘆又來了一個黃袍加身,返回京都逼宮,范質看看大勢已去,便說:「事已至此,就不要太倉促了,自古帝王有禪讓之禮,現在可以舉行了。
」又勸導趙匡胤說:「你既然通過禮儀接受禪讓,就應該侍奉太后如母,贍養少主如子,千萬不要辜負先帝的舊恩啊!」趙匡胤揮涕許諾,然後在范質等文武百官的擁戴下登基。
趙匡胤對范質安排以禪讓的形式奪取皇位十分感戴,所以繼續留任范質為宰相。
五代,范質在四個朝代中做官,最後又在大宋繼續留任宰相,說明了幾點:第一,以范質為代表的一大批官員對於王朝的頻繁更換已經司空見慣;第二,這些官員的忠君思想幾乎蕩然無存;第三,「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思想,或者已經成為很多官員的生存之道;第四,做宰相的,好像大多都具有這副德性。
范質臨終時,「戒其後勿請諡立碑,自悔深矣」。
自悔什麼呢?自悔做了後周的宰相,又做了大宋的宰相嗎?
不是,也許是自悔將全部兵權交給了趙匡胤,如果自己親自挂帥也來他個黃袍加身,被擁立為帝的應該就是他范某人了。
六
陳橋兵變的結果是這樣:
1、趙匡胤醉酒後在夢鄉里被人黃袍加身,最後迫不得已才但還是兵不血刃地進行了改朝換代。
2、范質繼續做他的宰相,其他有功之臣要麼加官進爵,要麼封妻蔭子,最次最次的也是留任原職。
3、手握重兵的一律「杯酒釋兵權」,這是歷史上最好看的一齣戲。
4、「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
」最終殺了那些人呢?可想而知。
5、皇后符氏,改封為周太后。
儘管是太后,可早已沒有了昨日的風光,那麼就去陪著兒子慢慢長大吧!
6、四子恭帝柴宗訓,被反封為鄭王。
20歲神秘死去,趙匡胤曾為之披麻戴孝。
廢帝柴宗訓不死,趙匡胤自然寢食難安。
奪位之時就大開殺戒,必然會失去了禪讓的光環;20歲再將你斬草除根,不算早也不能算晚,反正不能等你成了氣候。
是在等著柴宗訓生齣兒子來再殺嗎?不,趙匡胤有的是辦法讓你生不齣兒子來。
柴宗訓死了,趙匡胤如喪考妣,那是要告訴天下人:人可不是我殺的,誰讓他不會好好的活呢?
7、五子曹王柴熙讓,據史書記載是不知所終。
老四恭帝柴宗訓即位時只有7歲,老五柴熙讓年齡能大到哪裡呢?這個曹王也是趙匡胤的心腹大患,不日夜派人盯梢才是怪事,趙匡胤要的是死活都得有個清楚的說法,怎麼會是不知所終?可見也沒有落到一個好的結局。
還有一種說法是為了躲過趙匡胤的追殺,改姓了寧。
老五曹王柴熙讓與老四恭帝柴宗訓都是嫡出,估計趙匡胤讓他姓「死」也不會讓他姓寧。
8、紀王柴熙謹,被大宋開國名將潘美收為養子,改名潘惟吉。
潘美,就是評書中常說的潘仁美。
9、蘄王柴熙誨,被另一位大將軍盧琰收養為義子,改名盧璇。
後來,盧琰以自己的女兒盧錦嫁給蘄王柴熙誨。
紀王柴熙謹和蘄王柴熙誨同為庶出,也就是說不是正妻皇后生的。
按照周禮的規制,他們一般情況下是不能繼承皇位的,所以在趙匡胤的眼裡算不得是心腹大患,但也是肘腋之患,一樣也在斬草除根之列,只不過是看管的較為寬鬆了一些罷了。
——平邑同台莊柴姓人家,對於兩位小皇子的下落,卻給出了另外一種答案。
七
先看看下面這種說法:
「宋太祖趙匡胤採用七妙計策,立恭帝柴宗訓為鄭王,其餘後周的公卿太臣都不改變舊職.在宋太祖和一批大將進入內宮時,發現有兩個小孩.宋太祖查問這兩個小孩是誰。
查問結果得知是周世宗的庶子(當時封為紀王與蘄王)。
宋太祖環顧將鄰們,問該如何處置這兩個小孩。
侍衛們揣摩宋太祖心意,迅將紀王與蘄王抓起來。
兩小孩大驚失色,哭聲動地。
其慘狀使盧琰目不妨睹。
大將盧琰冒著生命危險勸諫宋太祖:『堯舜授受不廢朱均,今受周禪安得不存其後?』大將潘美說:『臣豈敢以為不可!但於理未安耳。
』宋太祖就發令把小紀王與小蘄王追回來。
這時潘美抱走小紀王,而盧琰抱走小蘄王,各自回家。
」
我們的疑問是:
1、恭帝柴宗訓繼位之後,很快就分別冊封他的五弟、六弟和七弟為曹王、紀王和蘄王,這種大事是要昭告天下的,為什麼獨獨趙匡胤在宮中遇見兩個小孩不知是誰?
2、兩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將軍,對兩個小孩怎麼會突然動起了憐憫之心?
3、兩個大將軍吃了熊心豹子膽了,居然敢冒犯皇帝的天威收養兩個潛在的敵人?你敢說你將來不會以匡扶後周的名義起兵造反嗎?
4、依照趙匡胤後來「杯酒釋兵權」的脾氣,兩個大將軍以後的日子恐怕都會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哪裡來的養虎遺患的閒情逸緻?
5、按照宋史的說法,兩個小皇子也是不知所終,難道還有另外一對小皇子不成?
說對了,實際上還真的就有另外一對小皇子。
話說當時正任殿中侍御史的柴自牧,在得知趙匡胤有謀逆之心之後,立即謀劃出了應對之策。
未等趙匡胤和眾叛將來到宮前,已經完成了「狸貓換太子」的掉包之計。
柴自牧買來的兩個小孩,迅速交由兩位貴人調教,認作兩個小皇子,而真正的兩個小皇子,早已被柴自牧帶出了皇宮。
為了躲避趙匡胤的追殺,柴自牧一路星夜兼程向邢台、滄州進發。
在邢台、滄州製造了潛居下來的假象後,又悄無聲息地離開二地,一路南下奔向高唐。
在高唐安頓好一個小皇子之後,又帶領一眾人向東直行,最後自己和另一個小皇子都在平邑立下陣腳。
隨行人等,除了柴自牧自己的幾個家人,幾乎無人知道兩個小孩就是小皇子,而不是柴自牧的孫子。
大宋之後,高唐和平邑的柴家都自稱是後周的皇子皇孫,原因實際上就在這裡。
八
柴自牧逃離京都之後,趙匡胤並沒有差遣兵馬追趕,為什麼呢?因為一時間逃跑的人太多了,要追哪個是好呢?再者說了,好端端的恭帝柴宗訓都被他趕到了湖北房州,還在乎你一兩個柴自牧不成?
再說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
柴自牧在後周任殿中侍御史的時候,趙光義在軍中任供奉官都知。
兩人的業務往來頻繁,個人的私下交情甚篤。
柴自牧年長趙光義30歲,所以趙光義每每以叔父事之。
柴自牧雖貴為皇叔,但為人剛正、體恤下情,在百官當中享有很好的名聲,所以贏得了包括趙光義在內的多數官員的敬佩。
趙匡胤登基之後,趙匡胤即位之後,封趙光義為殿前都虞候,領睦州防禦使,不久領泰寧軍節度使。
殿前都虞候,就相當于禁衛御林軍的頭子;領睦州防禦使,就是現在杭州一帶的地方軍事長官;泰寧軍節度使,就是駐紮在現在兗州的總管統兵。
趙光義在帶兵南下征討李重進的時候,打聽到了柴自牧的下落,由兗州專程趕到平邑同台莊拜會柴自牧。
不僅沒有責怪柴自牧擅自逃離東京汴梁,還一邊出資在同台莊為柴家建造府邸,一邊懇請柴自牧再回到大宋朝中為天子做事。
看看如此情景,柴自牧已是難以推脫。
如果一味僵持下去,又恐偷偷撫養兩個皇子的事情敗露,只得跟隨趙光義先到南征的大軍中效力。
趙光義於軍中帳前推薦柴成務,趙匡胤恩准他做了兵部員外郎。
柴成務的官階由原來的從七品以下,反倒升遷為正七品,可見趙家兄弟還是很會籠絡人心的。
平定李重進叛亂班師回朝後,柴自牧也回到了東京汴梁。
但畢竟是「心不在焉」,不就便稱病告老還鄉,回到了平邑同台莊。
柴自牧離開京都之前,變賣了留在那裡的房產,接著在定陶開設了商鋪,從此開始遊走在平邑和高唐之間,為兩個小皇子以及兩地柴家人的休養生息付出了幾乎畢生的心血。
又過了許多年以後,第八十五世柴皇城由滄州遷往高唐,在那裡修了一座好大的柴府。
此時柴皇城可以公開自稱是皇子皇孫,但前面先來的柴家人卻從不敢說。
再後來,柴皇城的兒子第八十六世柴進,便是人稱「風存大小,黑惡則懼。
一嗯之微,香滿太虛」的小旋風,因結交梁山英雄被打入死牢,還想著遣人回滄州取來免死的「鐵券丹書」。
其實,大宋的皇帝有的是辦法讓你病死在牢房裡,「鐵券丹書」也救不了誰的命。
九
柴自牧的兒子叫做柴成務(934年—1004年),字寶臣。
趙匡胤篡周時,已經是26歲的青壯年了。
為什麼此時還沒有任何功名呢?
其一是,自後晉至後周這20多年裡,科舉制度因為兵荒馬亂已經幾乎廢止,即便是十個小國的內部,幾次科舉也都是半途夭折、無果而終。
其二是,因為政權更替頻繁,加之官場險惡、雲譎波詭,柴自牧始終沒有準許兒子到官場上行走。
趙匡胤面臨天下百廢待興的局面而求賢若渴,公元960年登基的當年便開科取士,而且改為每年都進行鄉試、會試和殿試。
自唐以來,歷任皇帝每科進士都取20—30人,但趙匡胤的原則卻是寧缺毋濫。
趙匡胤在位16年,15次開科取士,共計錄用進士188人,平均每次還不到13人。
所以,能夠得中進士者,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狀元更是可想而知了。
在趙匡胤開科取士進行了8年之後,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還是沒有看到柴成務金榜題名。
趙光義開始坐不住了,第一是因為大宋急需人才;第二是柴成務在京都生活時,其詩文早已聞名遐邇、洛陽紙貴了。
趙光義寫信給柴家父子,極力勸勉柴成務參加明年的恩科。
公元967年,柴成務以東京汴梁學子的身份參加考試。
先是府試,而此時的趙光義已是大內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開封府尹,再加兼中書令。
什麼是開封府尹呢?就是京都的最高行政長官,一般都是事實上的儲君。
周世宗柴榮就曾擔任過這個職務,以後接了姑父的班做了皇帝。
如今趙光義也是擔任這個職務,可見其後來繼位並不是篡逆。
再之後的宋真宗趙恆也同樣如此。
趙光義素知柴成務才華橫溢,如今看了他的卷子簡直就是愛不釋手,真有大快朵頤之感,於是就給柴成務定了個頭名解元;968年參加禮部的省試,又是高中會元;接下來是參加皇帝趙匡胤的殿試,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不小心又中了個狀元。
十
有人說柴成務的狀元,都是趙光義一手製造的;有人說趙光義不僅一手製造了柴成務這個狀元,而且還一手製造了一個大宋的天朝。
為什麼呢?
《宋史》記載:帝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故帝之功德,炳煥史牒,號稱賢君。
趙匡胤本無稱帝之心,只不過是嗜酒如命的一介武夫而已。
頭番在軍中散布「都點檢作天子」是趙光義,導致周世宗柴榮換掉了自己義父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張永德;二番在軍中散布「都點檢作天子」的還是趙光義,那是要鼓動部隊發生譁變;三番為趙匡胤準備黃袍的還是趙光義,否則出征行軍的過程中你上哪裡去找到一副龍袍呢?四番將趙匡胤灌醉的還是趙光義,不在趙匡胤醉酒的過程中為其穿上龍袍,好像會讓趙匡胤顏面掃地;五番逼後周小皇帝禪位的還是趙光義,你不逼著人家禪讓,難道生生的把人家殺了更好看嗎?六番導演「杯酒釋兵權」的也是趙光義,難道你還等著人家黃袍加身把你做掉不成嗎?七番欽點柴成務為新科狀元的是趙光義,為什麼呢?不知道。
但柴成務的一首樂府詩卻不吝筆墨的宣洩出了他對皇帝知遇之恩的感戴知情:
內署延賓宴玉堂,紫闈深啟會琳琅。
雲霏寶額題宸翰,金錯瑤編勒御章。
盤薦異羞羅彩翠,盞頌醇醴湛清光。
柳當朱檻春先到,日過花磚影漸長。
吟客盡容窺綺閣,棲禽應許托雕梁。
觀榮共樂文明代,惟願登歌頌聖皇。
而柴成務的一副對聯,更是直言不諱的呼出了趙光義的名字:
宋太宗曾言開卷有益;
孔夫子猶教溫故知新。
不過無論如何,一切都改變不了柴成務做了大宋第九位文科狀元。
即便你說柴成務不是皇帝趙匡胤欽點的,那麼趙光義點的你能把他怎麼樣呢?何況人家趙光義後來也是做了皇帝。
柴成務高中狀元之後,喜寶從東京汴梁一路敲鑼打鼓送到平邑同台莊,路過的州府縣衙都要恭迎歡送、接風洗塵、敘庚攀親、包銀祝賀。
除了官府撥款修葺府邸之外,趙光義還命令當地的官員斥資予以擴建,昔日的柴府也因此改成了狀元府。
一時間,同台莊土木大興、沸反盈天。
十一
狀元府坐落在同台莊東首,背有一望無際的仲里沃野,懷抱物華天寶的蓮花山腳,中間一條舒緩的浚河橫貫東西,給人留下清幽、典雅、平實、祥和的無限遐思。
從魯國古城曲阜請來的能工巧匠,把華夏山水的美麗巧妙地濃縮到了大院的角角落落,又給人以閱盡天下不出戶的閒適感受。
雕樑畫棟不說,勾心鬥角不說,其美輪美奐的程度可能只有從詩畫中才能體味得出來。
柴家家廟更名為「狀元堂」,連同台莊的名字也差點改成了「狀元村」。
其實,柴家父子並不喜歡張揚,「狀元府」、「狀元堂」可以改名,同台莊卻是萬萬不能改名的。
因為什麼?因為這個村名可是記載了整個村子的創業史啊。
高中狀元之後,先是出任陝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西舊陝縣)軍事推官,即從八品的地方官;接著專任曹州(今山東省菏澤市)、單州(今山東菏澤市單縣)的觀察推官,也是即從八品的地方官;後來升為大理寺丞,正八品的國家最高審判機構的京官;最後官至從二品階,除了皇親國戚一般很難升遷到這個級別。
《宋史》上說柴成務乃曹州濟陰(今山東菏澤市曹縣)人,實在是由於他曾經在曹州、單州做過觀察推官的緣故,導致了籍貫上的差池。
按照大宋官員任職迴避的制度,那是絕對不會允許柴成務到自己的故鄉去任職的。
再後來,隨著柴成務到南方做官,柴家人尤其是經商者開始遷往南方。
到柴成務去世120多年以後的南宋時期,相繼又有不少柴姓人家遷走。
同台莊的狀元府應該就在這個時段歷經多次戰火而變成斷壁殘垣,最後甚至蕩然無存。
都說「南方人會做買賣」,都說「江南是錦繡文章之鄉」,原因就是文人和商人大都在南宋偏安一隅的那個時期逃往了江南。
平邑同台莊狀元府如今能夠得以完整保存下來的,恐怕只有當年懸掛狀元旗的旗杆窩了,這是最最不可磨滅的歷史文化遺蹟。
柴家的後人說,這麼大的旗杆窩,就證明了狀元府官階的大小。
沒有皇帝的恩准,誰家敢豎起這樣大一面旗子,難道是想造反不成嗎?即使不是造反,豎這面旗子也夠誅滅九族了。
誰不信,都可以去試試!
【觀歷史跟十大帝王學創業】第7集——宋太祖趙匡胤
牛郎ID:lj11226912唐末黃巢起義,藩鎮割據四起,中國再次陷入分裂,五代十國大小政權更替,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中國北方地理屏障丟失,後周柴榮奮發圖強,豈料英年早逝,
他不辭職,趙匡胤當不了皇帝?宋太祖見了也要客氣的叫聲駙馬爺!
話說後周世宗柴榮北伐契丹,在行軍路上,審閱各地所上文書,得到一隻皮口袋,袋中有一塊三尺多長的木板,上面寫著「點檢作天子」,柴榮感到這件事十分奇怪。當時張永德任殿前都點檢,柴榮臥病回京,命趙匡胤任...
宋朝最會演戲的皇帝是他!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大部分都很有才華,特別是開國皇帝都會表演,演的讓人信以為真。歷史上開國皇帝演戲最精湛的要數趙匡胤了。在他一生中,他表演了兩場重要的戲,一場戲讓他當了皇帝,一場戲讓他穩定了政權。我...
同為兵變黃袍加身,宋太祖趙匡胤與後周郭威有什麼異同?
宋朝建立者宋太祖趙匡胤原來是後周第一位皇帝郭威的小跟班,後來不斷得到提拔,成為後周軍隊的最高領導人,最後通過著名的「陳橋兵變」,實現黃袍加身。而郭威原來也是後漢的大臣,官至樞密使,相當於國防部長...
趙匡胤黃袍加身真的是被逼無奈?
''顯德七年(公元960年),後周世宗柴榮去世不足一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帶兵直指都城開封,脅迫恭帝禪位,趙匡胤登基稱帝,史稱宋太祖。
趙匡胤千算萬算,卻因漏掉了一個人,導致皇位被此人篡奪
導讀:在中國古代,那些戰功顯赫的開國功臣,能得以善終者,可謂是祖墳上冒青煙,尤其是漢朝和明朝。漢高祖劉邦登基後,因畏懼手握兵權的韓信等異姓王,就通過一些列的手段,將他們一一解決了。並非所有開國...
為什麼黃袍加身的是趙匡胤而不是別人,一相士早就道出了天機!
試想一下,要是當初被黃袍加身的人不是趙匡胤而是別人,歷史會變成什麼樣子?為什麼偏偏就是趙匡胤被選做了皇帝,而不是其他人呢?古人都相信天命一說,皇帝那更是老天爺定下的真龍天子,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
著名導演趙匡胤的傑作陳橋兵變
話說唐朝末年,藩鎮割據,中國逐漸被無數個地方軍閥割據,直到朱溫把好死不死的唐朝滅掉,就徹底淪為軍閥混戰。先是朱溫,緊接著是李克用,然後石敬瑭、劉知遠一個個粉墨登場,無一不是手握重兵的豪強軍閥。...
大家只記得他杯酒釋兵權,卻忽略了他其他的功績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軍人家庭,公元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周世宗柴榮死後,恭帝即位。公元960年,趙匡胤...
弟兄們已經決定了,由你來做這個皇帝
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一,正是中國農曆的新年。在這個本該是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的日子裡,後周的都城東京(今天的開封)卻傳出了一個謠言:北方的契丹即將發兵南下,而北漢也將參戰。
不流血而建立的大宋王朝——趙匡胤陳橋兵變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是宋的開國皇帝。依靠超群的武藝和出眾的膽略建立大宋王朝。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生於洛陽夾馬營。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
古今一帝——柴榮的一生終極篇
柴榮逝世:安排好王朴的後事,柴榮於公元959年(顯德六年)三月,北伐契丹,意在收回被石敬瑭出賣的中原屏障幽雲十六州。為什麼柴榮這個時候北伐契丹,而不是參照王朴的《平邊策》,先南後北,柴榮認為,...
黃袍加身並非趙匡胤首創 謠傳成真 江山被依樣畫葫蘆
五代時,後漢隱帝劉承祐逼反郭威引起大戰被部下殺害。勝利後的郭威帶兵入京,覲見李太后,請太后臨朝聽政,假裝要擁立劉氏宗室武寧節度使劉贇(劉崇兒子)為帝,隨後以契丹南侵為由,率軍北上抵禦,到了澶州,...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大宋走上一條不歸路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個朝代。這個朝代,中國的人口首次超過一億。是中國曆朝歷代最富庶的時期,老百姓的生活甚至比現代人都高。連賣饅頭的住的都是獨棟別墅。但這個朝代也是5000年里唯一個不發...
柴榮死後趙匡胤怎麼做
雄才偉略的柴榮曾經感嘆說:「假如我能再有三十年生命,一定要用十年統一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只可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年僅三十九歲就告別人世,將天下拱手讓給趙氏。去世之前,他正在北征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