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活學活用,讀書可能送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之子趙括,從小熟讀兵書,軍事理論張口就來。

公元前259年,秦趙兩軍對峙長平,廉頗派趙括領軍作戰。

趙括自認軍事知識豐富,一到長平就改變廉頗的作戰方案,死搬兵書,導致40多萬趙軍被滅,自己中箭身亡。

這就是著名的「紙上談兵」的故事。

正如郭沫若所說:「人是活的,書是死的。

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

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

那麼,你的閱讀是書讀人,還是人讀書?

對於大多成年人來說,閱讀不是目的,實踐才是。

讀致用類書籍,尤其追求實操價值。

怎樣才能做到活學活用,把知識落到實處?大岩俊之所寫的《實用性閱讀指南》,可以作為參考。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內容如其所言,是指導人們通過閱讀書籍獲取知識,並使知識落地可行、服務行動的方法。

大岩俊之目前是研討會培訓指導,他成長和創業的全過程,都受益於書。

但從前他很討厭閱讀。

聽說「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他一年狂啃300本書,卻忘得一乾二淨。

從此,他開始研究各種閱讀技巧,終於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逆襲為閱讀專家。

正因如此,《實用性閱讀指南》淺顯易懂、細緻入微、實操性很強,但部分內容原創性不足,有比較豐富閱讀知識的人,可能會從中看到別處的影子。

所以閱讀時,需保持空杯心態,耐心發掘新知。

01 根據目標選擇閱讀內容

閱讀致用類書籍,通常是為了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

所以,在讀書前,就要明確自己的目的。

帶著這樣的意識,集中火力去讀書,更容易找到想要的內容,讓書為你服務。

目的明確後,就可以採取靈活的閱讀方法

先概覽序言、目錄、後記部分,大概了解書中的內容,再確定哪部分需要深度閱讀。

比如閱讀這本書,我的目的是學習新鮮的閱讀方法。

讀完書的序言、後記,對作者的情況、寫作這本書的原因、書的主要內容都有了大體了解。

瀏覽目錄後,發現有些內容很熟悉,可以略讀或跳讀。

比較引起我興趣的是「將書中內容付諸行動」,那麼這就是我需要深度閱讀的部分。

不必強求自己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因為重要的內容通常只占全書的20%,其中最核心的只有4%。

弄明白這4%,足以解決現實問題。

其餘部分,如果有興趣有需要,另找時間來讀也未嘗不可。

02 記錄+記憶=牢記書中內容

讀書時,要在書上留下自己的專屬印記。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寫畫畫也好,貼便簽折角也好,輔助加深對內容的印象,方便日後查找。

標記完成後,再分別用兩種方式做記錄。

一種是讀書筆記,可以直接摘抄內容,也可以摘錄要點,關鍵是要記下自己的感想。

做讀書筆記的過程是收集信息的過程,也是一種輸出的方式。

另一種記錄方式是畫思維導圖

它不但有助於整理書籍框架,還能幫助我們記憶、理解書中內容。

而且,這也是一種輸出。

製作一本書的思維導圖,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以書為中心,在不同的分支上寫出書籍原有的章節、標題、小標題等。

第二種是以自己為中心,按書中的順序整理大分支,再把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寫在小分支上。

如果想通過思維導圖回憶全書框架,可以採用第一種。

如果想利用思維導圖作為自己的知識積累,就選用第二種。

做好了記錄,書中內容就一定能記住嗎?並不是。

100多年前,德國實驗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了一種現象,人記憶的內容,在1天後,就會忘記大部分。

《實用性閱讀指南》,大岩俊之,P64

因此,為了留存記憶,我們必須在容易遺忘的時間點反覆閱讀

之後的閱讀儘可能借用讀書筆記和思維導圖,十分必要時再有針對性地翻書。

《實用性閱讀指南》,大岩俊之,P67

03 六步把書中內容付諸行動

完成以上兩步之後,就到了把書中內容付諸行動的時候。

從讀書到行動,分為六個步驟:

①從書中內容發現行動目標。

把這些行動目標以「何時、何事、多少」具體用數字表示出來。

用「重要緊急四象限」,將目標分組。

按照「SMART」法則,設定「具體、可預見、可達到、實際、有期限」的目標。

②想像目標達成的狀態。

想像儘可能詳細具體,比如會看見什麼、聽見什麼、感覺什麼。

用這種方式,激發自己的鬥志。

③明確自己現在的位置,用數字表示。

考慮幾個問題:如果目標達成達成的狀態是100%,那麼現在的狀態是百分之多少?你為什麼認為自己的狀態值是這個數字?比這個數值高一點或第一點的狀態應是什麼樣的

④計算自己所處位置與目標之間的差距。

⑤規劃填補差距所能採用的具體行動。

應該怎麼做?和誰做?在哪裡做?何時做完?用「5W1H」的提問方式,為行動作出可執行的計劃。

如果需要作出的行動很多,先選出其中最迫切想做的一項,將其詳細劃分成小步驟,立刻投入行動。

⑥行動之後,對照書中內容寫下自己的實踐過程以及感想,對目標或行動進行進一步調試,直到達成所願。

用這樣的方法,把書中學來的知識,運用到行動中去,就能讓行動成為讀書的一個環節。

紙上讀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讀書能為我們設立目標,但是否實現,關鍵在於行動。

書中讀來的知識有沒有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需在行動中進行檢驗。

離開行動和堅持,多了不起的知識存量,都是紙上談兵。

正如作者所說:

通過閱讀書籍可以獲得知識,但只有付諸行動才有效果。

換言之,通過讀書設定行動目標後,在最終得以實現目標之前,必須不斷地深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功利化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閱讀居然還要功利化?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估計要火冒三丈朝我扔磚頭了。閱讀怎麼能夠變得功利化呢?這大概和為了五斗米折腰一樣讓人感到羞恥吧,更何況我還是這麼明目張胆的大肆討論如何功利化地閱讀,你...

讀100本書,不如用好1本書!

當面前有一桌豐盛的菜餚時,你光看能飽嗎?不吃飽能有力氣幹活嗎?讀書也一樣,光看書但不用書中所傳授的知識,即使你一年讀300本書也沒用。道理就跟吃飯一樣,光看著好吃的食物我們不會飽,讀書後不能將知...

破除「讀書無用」困局,把知識轉化成能力

讀書真的有用麼?這是困擾了我很多年的一個問題。記得剛上大學時,關注各種名人訪談,印象特別深刻地就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說,他大學的時候讀過800本書,而且還把讀書200本作為新東方的錄用條件之一。...

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前兩年我花了大量的時間閱讀了上百本書,但對大多數書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我的生活也並沒有太多的改變,經常有一種無奈: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的作者大岩俊之曾...

信息爆炸時代,一年高效閱讀300本書,不是夢

很多時候,讀過的書一轉眼就忘記了,總覺得有些精闢的文字在哪裡見到過,但著實想不起來,然後還在用三毛的這句「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

如何一年閱讀3000本書

很多時候,讀過的書一轉眼就忘記了,總覺得有些精闢的文字在哪裡見到過,但著實想不起來,然後還在用三毛的這句「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