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時,他是唯一犧牲的戰將,趙匡胤為此耿耿於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橋兵變是一場很特殊的軍事政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後,返回京師取皇位時,居然迎來了一場相對和平的結局。

它沒有喋血宮門、伏屍遍野、烽煙四起的正常情節,而是走出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但是,這次政變中還是有一個高級將領喪生,連帶著他的全家,讓本來可以圓滿收尾的行動略顯美中不足。

節度使安重進曾經說:「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本來在五代十國時期,城頭變幻大王旗,誰有兵有權,誰就是天下共主。

後周朝堂之中的滿朝文武,幾乎也都經歷過改朝換代。

雖然趙匡胤政變,他們一開始會義憤填膺的痛罵幾句,形勢不妙也會山呼萬歲。

對他們而言,天下易主,只不過就是換個皇帝跪拜而已。

那麼是誰這麼倒霉,在陳橋兵變中盡忠了呢?他就是後周的韓通。

韓通曆經後晉、後漢、後周三個朝代,那他是不是反覆變節?我認為不是,他於後晉時投軍,就是在劉知遠手下效力,劉知遠稱帝建立後漢,他算是嫡系部隊。

後漢隱帝劉承祐無道,將郭威逼反,而此時韓通偏巧又在郭威帳下。

所以,後周開國時,他又是從龍功臣。

說來說去,這兩次他並非投降,只能算是服從上級。

韓通在《宋史》上專門有《韓通傳》,但對其介紹得不甚詳細。

脫脫說他性剛而寡謀,言多忤物,肆威虐,眾謂之「韓瞠眼」。

以我來看,他是一位極善於利用地理,懂得水利、工程的智將。

比如郭威親征兗州時,恰逢黃河泛濫,倒灌河陰城。

就是在此時,韓通率領一千多名士兵,疏通了汴河口,解除了水患,也為郭威解除了後顧之憂。

此後,他又主持修築了河陰城,因此立下大功,郭威提拔他為保義軍節度使,成為坐鎮一方的大員。

又比如在柴榮攻打北漢的太原城時,就是讓韓通在北面部署,挖地道進攻太原。

只是因為糧草不濟,軍隊不能相持太久,提早收兵。

再比如柴榮為了防止契丹的南下,打算將深、冀兩州間橫亘數百里的胡盧河堤堰修得更高更陡,以阻攔契丹騎兵的快速進攻。

這時候韓通領命負責疏浚胡盧河。

韓通的工作非常漂亮,他不僅疏浚了胡盧河,還達到了禦敵、通漕、溉田三個目的。

從此之後,契丹再也不敢從胡盧河這一處南下。

不僅如此,他還順帶為靜安軍修築了堡壘。

柴榮非常驚訝於韓通在這方面的天才,又讓他先後主持修築了柬鹿、鼓城、祁州、博野、安平、武強城牆。

從此,北方各鎮固若金湯,也讓後周能安心剿滅後蜀,用兵南唐立下大功。

在攻打後蜀時,韓通步步為營,分兵修築了固鎮城堡,斷絕了後蜀糧道,保證了後周軍隊取得最後的勝利。

但他最得意之作應該是班師後,奉柴榮之命擴建了開封城。

本來柴榮給他三年工程期,而韓通只用半年就完成了任務。

北宋此後也就定都於這個富麗堂皇的都市。

就這樣一位擅長工程、水利的智將,卻在陳橋兵變中成為唯一盡忠的人。

當趙匡胤叛變的消息傳來,他正在宮中,此時的職務是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這是皇帝的親兵,是保衛禁宮大內的安全。

但他清楚,一旦趙匡胤進城,小小的皇宮根本就擋不住這群驕兵悍將。

於是,他沒有按照職責死守皇宮,而是騎著一匹快馬飛奔去防禦開封城。

他未曾想到,駐守城門的將領石守信、王審琦都是趙匡胤的結社兄弟。

他們不但沒有阻止叛軍,反而默契地打開城門,一秒鐘都沒有耽誤。

就這樣,韓通還在街上,就遇到了先頭進城的王彥升。

韓通身邊沒有人馬,根本就沒法交戰,迅速逃走。

王彥升本來就是殘忍之人,一路過來還未經一仗,手癢難忍,便率軍窮追不已。

韓通只好往家裡躲藏。

剛剛踏進家門,韓通便被王彥升追上,乾淨利索的一刀砍死。

為了斬草除根,王彥升順便將韓通全家滅門。

這個王彥升素以殘忍出名,他鎮守原州時,為了恐嚇党項人,將抓來的俘虜撕下耳朵下酒。

韓通性格剛烈,言語容易忤逆他人,很可能之前二人就有仇怨,才會如此不依不饒。

也就是韓通之死,破壞了趙匡胤兵變之時再三強調的軍紀,也讓趙匡胤看清了王彥升的為人。

此後,王彥升再也沒有得到重用。

反倒是韓通,在趙匡胤篡位後,被追贈為中書令,以禮安葬。

參考資料:《宋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陳橋兵變——趙匡胤將門崛起

趙匡胤出身於河南洛陽將門之家,膽識過人,武藝超群,21歲時投奔郭威,成為郭威帳下的一名士兵。951年,掌握後漢軍權的郭威,謊稱契丹入侵,太后命他統軍北征。後漢大軍渡過黃河,到達澶州時將士們將黃袍...

敢公然敲詐當朝宰相的宋初名將

北宋開國功臣,大將王彥升是個職業軍人,先後效力於五個朝代,即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最後才修得正果,跟隨太祖趙匡胤,是「陳橋兵變」的重要參與者,擁戴太祖成功登基,是北宋初期炙手可熱的武將之一。然...

僅用4天奪皇位!趙匡胤的成功秘訣是啥?

文/獨孤雁若將歷史上的開國之君做對比,那麼誰奪取皇位的時間最短呢?【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認為,非宋太祖趙匡胤莫屬!從正月初一謊報軍情,到正月初四正式即位,趙匡胤執行整個「陳橋兵變」計劃,僅用...

陰謀也可以代表境界:終結五代十國的陳橋兵變

趙匡胤把後周大軍帶出首都開封的理由是北上抵禦契丹和北漢的聯合入侵,剛走到陳橋就發生了兵變,轉頭回開封接管了後周的政權。史料中把陳橋兵變說成是意外,對北方來犯的外敵自然也要有個交待。於是,史載,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