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與諸葛亮的相遇相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劉備(161年─223年)三顧茅廬,請諸葛亮(181年─234年)出山。

諸葛亮家在襄陽城西邊二十里的隆中。

諸葛亮身材魁偉,才智超群,常常以管仲、樂毅自比,時人都不以為然,唯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智。

建安初年,諸葛亮在荊州,曾和好友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人一起遊學。

這三人研究學業在於精熟,唯獨諸葛亮只觀大略,每天從容以待,抱膝長嘆,對這三人說:「看你們三人的官運仕途,可以做到刺史、郡守。

三人問諸葛亮是怎麼知道的。

諸葛亮只是笑而不答。

多年以後,諸葛亮的預測得以應驗。

徐庶官至御史中丞,相當於最高檢查長,統領十三州的刺史;孟公威做過涼州刺史,刺是檢查問事的意思,刺史是御史的一種,行使監察職責。

石廣元歸附曹操後,官至郡守,相當於今日的市長。

諸葛亮未卜先知,是當時的一大奇人。

劉備屯兵新野,徐庶向他推薦諸葛亮,稱其為臥龍。

司馬德操也曾對劉備說,識事務者為俊傑,稱諸葛亮為伏龍。

於是劉備三次前往隆中,禮請諸葛亮,直到第三次才見到他。

劉備屏退其他人,對諸葛亮說:「我沒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就想在天下推行大義,因為才智短淺、缺少謀略,屢遭挫敗,落到今天這般境地。

然而我的志向依然沒有改變,您說我應該怎麼辦?」

諸葛亮回答說:「自從董卓以來,各地豪傑紛紛起兵,占據州、郡的人數不勝數。

曹操與袁紹相比,聲望很小,然而曹操最終之所以能打敗袁紹,以弱勝強,不僅因為天時好,也是人的謀劃得當。

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確實不能與他爭強。

孫權占據江東,基業已經歷三世了,江東地勢險要、民眾歸附,他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所以只可以將孫權當作外援,不能圖謀得到他那塊地方。

「荊州北靠漢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大家都要爭奪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卻沒有能力守住它,這大概是天要拿它來資助將軍的,將軍你可有占領那地方的意思呢?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越,高祖憑藉它開創了帝業。

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在他的北面駐守,那裡的物產豐富,人民生活殷實,劉璋卻不知道體恤。

有才能的人都渴望遇到賢明的君主。

「將軍既是皇室的後代,信義聞名天下,招攬各處英雄,求賢若渴,如果你能占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與西邊的各個民族交好,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梳理政事;一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向宛州、洛州一帶進發,將軍你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老百姓誰能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將軍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霸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就可以復興了。

在這段史上聞名的「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剖析了天下大勢,也指出了劉備的出路,甚至還對未來的「天下三分」做出了準確的預見。

劉備聽了這番話,茅塞頓開,對諸葛亮由衷佩服,感嘆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這就是成語「如魚得水」的由來。

從此劉備對諸葛亮言聽計從,對他禮敬有加。

最終,諸葛亮感念劉備的知遇之恩,出山輔佐劉備,並終其一生,嘔心瀝血,為劉備出謀劃策,助其成就大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