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郭嘉不早死,會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郭嘉是曹操最喜愛也是最得力的謀士,其深具通曉事理,足智多謀的資質。
應該說,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仿佛孫吳」。
其中因為有郭嘉為其運籌帷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用曹操的話來說。
便是:「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弱冠隱居 慧眼識主
郭嘉出生於潁川,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登封一帶。
此地是三國時期最大的人才庫。
當時為各路英豪出謀劃策的謀士,十之六七出於此地。
少年時代的郭嘉就展露出非凡的智慧,他喜歡與長者交談,往往有獨到的見解,常使長者們自愧不如。
光陰往薦,飽讀詩書的郭嘉轉眼長大成人。
他長得清瘦俊朗,又有一雙清澈深邃的眼睛。
郭嘉自信而清高,喜歡無拘無束,交友非常挑剔,只與心目中的仁人志士來往。
但他待朋友非常真誠、熱情,喜歡通宵達旦地飲酒暢談。
郭嘉21歲的時候,在朋友田豐等人的鼓動下,投奔到袁紹帳下。
袁紹當時被稱為「天下英雄」。
他對郭嘉等人極為敬重,厚禮待之。
但數十日一過,郭嘉便看出袁紹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
於是,郭嘉毅然離袁而去。
郭嘉是在袁紹最風光的時候離開他的,這非但要有極大的勇氣,更要有超常的眼光。
就這樣,郭嘉一直賦閒了6年。
公元196年,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士戲志才去世。
傷心之餘,曹操寫信給荀彧,讓他給推薦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
於是,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
曹操大喜,十里相迎將郭嘉接入自己的營帳,共論天下大事。
這次會面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後來的「隆中對」。
郭嘉比曹操小15歲,但對曹操的宏國偉志似乎了如指掌。
當曹操就天下形給向郭嘉問計時,郭嘉一語道破要害,趁議曹操乘袁紹攻擊公孫瓚之時先消滅呂布。
這樣不僅能使曹軍擴大實力,又可以避免以後曹袁決戰時呂布從側翼威脅曹軍。
曹操又詢問郭嘉,作為謀士,最關鍵的素質是什麼?郭嘉說戰爭和下棋一樣,沒有一場戰爭是事先部署好的,熟讀兵法只是入門,軍師的優劣在於臨場應變。
郭嘉明晰透徹的分析,讓曹操一下看到了光明的未來。
曹操聽完感嘆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郭嘉離開營帳後,也大喜過望地說「真吾主也。
」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神機妙算 屢建奇功
當時,各路諸侯割據一隅,並無鯨吞四海之志。
在這種情況下,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便常常成了曹操獲勝的關鍵。
197年,當曹操正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
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
」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
同時,郭嘉也正式確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能團中的核心地位。
198年9月,曹操採納郭嘉之謀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
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圍困下邳。
呂布堅守不出。
戰役持續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準備放棄。
這時,郭嘉卻看出了勝機。
他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
曹操依郭嘉計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掩下邳,果然於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殺呂布。
一般情況下,曹操對郭嘉是言聽計從的。
但只有一次,他沒有聽從郭嘉的意見,結果犯了一個不可彌補的錯誤,那就是在199年放走了劉備。
劉備投靠曹操後眾人一開始都建議殺掉他,以絕後患。
唯有郭嘉同曹操意見一致,認為劉備不能殺。
郭嘉的本意是讓曹操對劉備實施軟禁。
因為如果殺了劉備,必然給曹操帶來不好的影響,斷絕人才之路。
雖然不能殺,但也絕不可以放。
但曹操對郭嘉的意思理解得一知半解,以致鑄成大錯。
在曹劉煮酒論英雄之後,劉備擔心曹操猜忌,便想伺機脫離曹操的控制。
劉備假稱趁袁術潰敗,主動向曹操請求前去截擊。
這時,恰好郭嘉不在身邊,曹操就同意了劉備的請求。
待郭嘉回來,得知此事後馬上說「
備不可遺也」。
曹操當時也後悔了,立即派人去追,但已來不及。
果然,後來劉備踞有徐州,開始對抗曹操。
官渡之戰 大放異彩
《易中天品三國》中提到郭嘉200年,曹操大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
曹操擔心劉備突然發難,在背後捅上一刀。
正面的強敵已難於應付,曹軍還能不能分出兵馬迎擊劉備呢?郭嘉偏偏說「可以」,而且事不宜遲。
郭嘉分析道「袁紹向來優柔寡斷,不會迅速作出反應。
劉備人心未歸,立足未穩,迅速進攻,他必敗無疑。
然後再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
」於是,曹操舉師東征,大破劉備,俘虜了劉備的妻子,擒了關羽。
情況正如郭嘉所料,袁紹果然還沒有作出反應,劉備就已被擊敗。
也是在曹操與袁紹相持官渡之時,又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傳到曹營:江東豪傑孫策,準備發兵偷襲曹操位於許都的根據地。
孫策驍勇善戰的名聲當時正在中原大地上檔檔作響,這位將門虎子藝高膽大,完全繼承了其父孫堅的好鬥氣質。
此前,他以所向披靡之勢,在富饒的江東四面作戰,一舉莫定了雄厚的基業。
與袁紹相持中已經處於劣勢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衛許都。
而一旦許都失守,曹操陣營將立刻分崩離析。
這是曹營中人心最為動亂的時期,不少人開始暗中向袁紹獻媚,準備為自己留條後路。
當時,曹軍中與袁紹私下有書信往來者很多,官渡之戰後,在袁營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敵竹簡。
在此緊急關頭郭嘉居然提出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見解「明公曹操根本沒必要抽出兵力去保衛許都,因為孫策來不了。
」郭嘉說「孫策剛剛吞併江東,所殺的都是英雄豪傑。
而孫策本人又輕率疏於防備,雖然擁有百萬之眾,但和孤家寡人無異。
我看他必然死於刺客之手。
」後來孫策果然因三名刺客為主人報仇,中毒箭而亡。
這或許是巧合,但確實為郭嘉的神機妙算添上了一筆。
203年,官渡之戰大敗而歸的袁紹病逝,曹操進攻他的兩個兒子,連戰連捷。
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獨進奇策,建議退兵。
他為曹操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
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雖是長子,但袁紹更喜歡袁尚。
袁紹一直為傳位給哪個而猶豫,以至於在撒手人寰之際才草草決定讓三子袁尚接位,長子袁譚對此一直心存不滿。
如果我們攻打,他們一定會聯合抗擊,如果暫緩用兵,他們一定會爆發內訌。
」郭嘉建議曹操裝作向南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
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消息就已傳來。
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
因為郭嘉的妙計,這一仗贏得既輕鬆又順利。
征討烏桓 天妒英才
207年袁尚逃入烏桓,即現在的遼寧錦州一帶。
曹軍諸將都說「袁尚已如喪家之犬,關外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
如果再做遠征,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昌,萬一有什麼變數怎麼辦?」此時的劉備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在荊州劉表的身邊又積聚了相當的實力。
以曹操對劉備的了解,他有理由擔心自己孤軍遠征之際,劉備會在背後發難。
這時,郭嘉又提出不同於他人的見解「明公你儘管放心地去遠征,留下一個空空蕩蕩的許都也無妨,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
不是劉備不想添,而是有人會代替您來阻止他,此人就是劉表。
」在眾人一片譁然聲中,郭嘉詳細地分析了平烏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胡人自恃偏遠,現在必然沒有防備,突然發動攻擊,一定能夠將他們消滅。
袁紹對胡人有恩,如果袁尚還活著,他們一定幫忙,遲早是隱患。
現在袁家的影響還很大,這個時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動,我們的後方就不安穩了。
但劉表是個只知坐談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駕馭劉備,所以必然會對劉備有所防備。
現在雖然是虛國遠征,但一勞永逸,就再也沒有後患了。
」郭嘉的觀點一針見血,曹操聽罷茅塞頓開,立刻進兵遼東。
曹軍在白狼山奇襲烏桓主營,俘虜了20餘萬人。
走投無路的袁尚投奔了襄平公孫康。
曹操軍到易城,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還是太慢,又進言道:「兵貴神速。
現在潛力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
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
」後來,這一戰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
曹操在設置了一些撤軍假象之後,暗中率領一支輕裝精兵,在嚮導的帶領下突然出現在烏桓首領蹋頓王的背後。
烏桓軍士措手不及,首領蹋頓也被擊殺。
這次行軍路況極端惡劣,沿途有長達二百里的地段乾旱無水。
當糧食吃光以後,曹軍將士又不得不先後殺了幾千匹戰馬充飢,才艱難抵達目的地。
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康帶著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
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於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
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就這樣,一個曠世奇才如流星一般隕落了。
君臣相知 情意深重
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
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其親密程度可見一斑。
在嚴於治軍的操營帳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曹操手下有一位紀檢官員,叫陳群,曾因郭嘉行為上不夠檢點奏了他一本。
但是,曹操一面表揚陳群檢舉有功,一面卻對郭嘉不聞不問。
不僅如此,曹操還暗地裡為郭嘉一仍其舊的生活作風喝彩。
在長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
有史學家說,郭嘉是幸運的,只有曹操這種雄才大略的人,才敢於使用郭嘉這類藐視禮法的人,並把他引為「知己」
。
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
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
郭嘉在曹操集團中的重要地位是無人可以替代的,甚至可以將曹操的戎馬生涯按郭嘉之死分為前後兩部分。
生前郭嘉幫助曹操統一了北方:在曹操先後剿滅呂布、袁紹及其餘部的戰鬥中,郭嘉居功至偉。
郭嘉死後,曹操除在西北與馬騰、韓遂等草寇型軍閥的戰爭中取得一些戰績外,基本上處於停滯不前的境地。
208年赤壁之戰後,更留下一個天下三分的無奈結局。
對此曹操本人亦深有體會,不然他不會在赤壁戰敗後的退卻路上,發出這樣一聲孤猿泣血般的哀嘆:「郭奉孝(郭嘉)在,不使孤至此。
」
惜哉奉孝!痛哉奉孝!哀哉奉孝!
毛澤東評價郭嘉: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
我想如果郭嘉不早死的話就不會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吧。
郭嘉被某些人稱為三國第一謀士,看完他的這些計謀後,你認為呢?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起,逐鹿中原。這一時期,湧現了眾多謀士,出謀劃策,竭盡所能,封侯拜相,得償所願。謀士之中,既有高下之分,也有難分伯仲。曹操的謀士郭嘉,常常被某些人稱為三國第一謀士,那麼...
赤壁之戰後,曹操最想念的人是誰?
漢朝末年是社會大動亂,群雄爭霸,在爭霸的鬥爭中,主要是鬥智斗計。因此,雄踞一方的英雄也好,梟雄也罷,無不延攬人才,以保證自己在鬥爭中取得勝利。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三國的第一謀士,被稱為鬼才的郭嘉。
如果郭嘉不死,天下是否三分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
三國最頂尖謀士,遠超諸葛亮,獻五條妙計給曹操,個個算無遺策
對於三國的頂尖謀臣,蜀漢有諸葛孔明、龐統、法正,東吳有周瑜、陸遜,曹魏有郭嘉、司馬懿、戲志才、荀彧、程昱、荀攸、賈詡。我們可看出,曹魏陣營的頂尖謀臣最多,但曹操最倚重的只有一位,那就是郭嘉。三國...
曹操如沒有此人為謀 斷然難成霸業 曾想把身後的治國大事相托
昨天,《掌新春秋》分享了西晉著名風水大師郭璞的神奇故事,受到很多朋友喜歡。今天本篇故事的主人公也姓郭,仍夠得上奇人。因為有人甚至說,他的謀略要比諸葛亮強。他是早於西晉的三國時期人物郭嘉,乃為東漢...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被譽為鬼才的郭嘉有什麼過人之處?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郭嘉死了諸葛亮才敢出山;郭嘉於公元207年去世,而這一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因此,後世的坊間就開始流傳這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這倒不在說諸...
為什麼都說郭嘉不死 臥龍不出?郭嘉對曹操有多重要?
赤壁之戰後,曹操對眾謀士說,如郭奉孝在,絕不使孤有此大敗,惜哉奉孝,痛哉奉孝。郭嘉對曹操有多重要呢?要了解郭嘉,先了解他的事跡。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傑...
郭嘉若不英年早逝,也許三國鼎立局面不會出現
敵我雙方從來是此消彼長的趨勢,郭嘉去世時年僅27歲,而諸葛亮正好出山。曹操陣營少了一位重量級謀士,而劉備陣營終於迎來了能夠力挽狂瀾空手套白狼的軍師。曹操曾經評價郭嘉:當機立斷、神機妙算、出奇制勝...
超越諸葛亮的謀士,因他之死,才會出現三國鼎立!
三國演義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本書了,裡面的人物相信大家也很清楚了吧。但是很多人卻會忽略裡面很多謀士,因為大家都覺的諸葛亮是最屌的掩蓋了其他人的光輝。所以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比諸葛亮還牛的一個人物吧。
被稱為曹操首席謀士的郭嘉,是言過其實還是實至名歸?
今天給大家聊一聊郭嘉,郭嘉這個人大家一定很熟悉,其英年早逝使他增加了不少神密色彩,後人一直傳言「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甚至有些人認為郭嘉才能遠勝諸葛亮。赤壁之戰後曹操一聲「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小劉說三國》三國第一鬼才郭嘉
想必對於三國迷而言,雖然在《三國演義》中對郭嘉的記載並不多,但是郭嘉這個名字並不會陌生。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在嚴...
三國第一謀士 竟然不是諸葛亮
郭嘉的謀略肯定是比諸葛亮強的,諸葛亮僅僅長於政事,對於用兵打仗當軍師沒有任何出彩的事跡,而郭嘉是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謀臣,在幾次關鍵性戰役都有出彩表現,可以說是曹操最喜歡的謀臣。下面是郭嘉的生平,主...
「鬼才」郭嘉在三國中出場不多,為何卻能圈粉無數?
三國爭雄,英豪輩出。關於各路英豪來說,具有高明的謀士至關重要。 眾所周知,諸葛亮一出山,劉備就時運亨通,從寄人籬下的難堪情況初步走向成功,最終建立了一方基業。與之相反,曹操集團卻由於一個人的早逝...
三國,要是此人在的話,諸葛亮就算一根蔥!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人物。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