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三國|鬼才郭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慧眼識英主

(左曹操,右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郭嘉出生於潁川,少年時已有遠見,見漢末天下將會大亂,於弱冠(二十歲)後便隱居,秘密結交英傑,不與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21歲時,郭嘉北行去見袁紹,在袁紹那待了一段時間後,發現袁紹不是當世英明之主,就藉故離開袁紹,在家賦閒了六年。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士戲志才去世。

傷心之餘,曹操寫信給荀彧,讓他給推薦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

於是,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

曹操召見郭嘉,共論天下大事,討論完後,曹操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郭嘉離開營帳後,也大喜過望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二、郭嘉的十勝論(匹敵孔明的隆中對)

(左諸葛,右郭嘉)

東漢末年,各路諸侯割據一隅,虎爭天下。

在這種情況下,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便常常成了曹操獲勝的關鍵。


當時天下形勢,袁紹實力最強,袁紹後面有袁術、劉表、公孫瓚等,曹操的實力在裡面算是最弱的。

而且袁紹隨時要起兵滅了曹操,面對實力強勁的袁紹,曹操是沒有多少信心的。

在如此局勢下,郭嘉提出了最著名的《十勝論》,他從大局全面分析,認為曹操有十個必勝條件,袁紹有十個必敗條件,結論是曹操日後必能成為中原霸主。

經過郭嘉的分析,曹操對陣袁紹有了很大的信心。

三、實戰案例

1:滅呂布

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

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圍困下邳。

呂布堅守不出。

戰役持續了大半年,城池屢攻不下,曹操見士兵疲憊,準備放棄。

這時,郭嘉卻看出了勝機。

他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

曹操依郭嘉計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水淹下邳,果然於同年攻克下邳,擒殺呂布。

2:官渡之戰大放異彩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當時袁紹條件是剛勝了公孫瓚,盤踞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盡擁河北之地,且無後方之憂,地廣人眾,可動員的兵力在數十萬以上。

而曹操則是處於四戰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紹,關中諸將尚在觀望,南邊劉表、張繡不肯降服,東南孫策蠢蠢欲動,暫時依附的劉備也是貌合神離。

但是曹操在聽過郭嘉給他講的《十勝論》後,曹操則信心倍增,他認為袁紹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刻薄寡恩,剛愎自用,兵多而指揮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於是決定帶領自己全部精銳前去與袁紹對峙。

然而就在此時,劉備倒戈一擊,在曹操後方占領了徐州,並與袁紹遙相呼應,準備前後夾擊曹操。

曹操為了免於將來同袁紹作戰時腹背受敵,決定先消滅在徐州立足未穩的劉備。

當時諸將皆怕袁紹乘機來攻許都,到時候前進無法作戰、撤退失了據點。

曹操也感到疑慮,於是詢問郭嘉的建議,郭嘉分析道:「袁紹向來優柔寡斷,不會迅速作出反應。

劉備則是當世英雄,應趁他人心未歸、立足未穩之時,迅速進攻,劉備將必敗無疑。

然後再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

於是,曹操舉師東征,大破劉備—俘虜了劉備之妻,擒關羽,進而又擊破和劉備聯合的東海賊寇。

情況正如郭嘉所料,袁紹果然還沒有作出反應,劉備就已被擊敗。

在袁紹相持的階段中,曹操出現了他人生中最危險的時刻。

當時孫策統一了江東,孫策有江東小霸王之稱,手下精兵數十萬,準備起兵直搗曹操大本營許都,而且曹操密探也已刺探出孫策的發兵時間,這時曹操與袁紹相持中已經處於劣勢,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衛許都。

而一旦許都失守,曹操陣營將立刻分崩離析。

但若撤兵,袁紹肯定大舉進軍,曹操也必敗無疑。

這是曹營中人心最為動亂的時期,不少人開始暗中向袁紹獻媚,準備為自己留條後路。

連曹操本人也絕望了,都準備先撤軍退守許都,保住大本營再說。

如果此時曹操退兵了,官渡之戰的歷史要改寫了,可是,在這關鍵時刻,郭嘉站了出來。

 

在此緊急關頭,郭嘉預測說:「孫策剛剛吞併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傑,他是能讓人效死力之人。

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於防備,雖然他擁有百萬之眾,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

如果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

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

這時孫策已率大軍到了江邊,準備渡江之際,結果被仇敵許貢的門客埋伏,死於打獵路上。

郭嘉神機妙算,關鍵時刻又一次幫曹操穩定了局面。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錯失了多次重要機會的袁紹哪裡是曹操的對手,曹操先是派人燒了袁紹的糧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經此一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3:妙策定河北

建安七年(202年),官渡之戰大敗而歸的袁紹病逝,曹操進攻他的兩個兒子,連戰連捷。

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獨進奇策,建議退兵。

他為曹操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說:「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

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

郭嘉建議曹操裝作向南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

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消息就已傳來(袁氏二兄弟,因爭奪主公之位,雙方大打出手)。

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

因為郭嘉的妙計,這一仗贏得既輕鬆又順利。

4:幫助曹操統一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入烏桓,即今遼寧錦州一帶。

曹軍諸將都說「袁尚已如喪家之犬,關外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

如果再做遠征,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昌,萬一有什麼變數怎麼辦?」此時的劉備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在荊州劉表的身邊又積聚了相當的實力。

以曹操對劉備的了解,他有理由擔心自己孤軍遠征之際,劉備會在背後發難。

這時,郭嘉又提出不同於他人的見解:「明公你儘管放心地去遠征,留下一個空空蕩蕩的許都也無妨,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

不是劉備不想添,而是有人會代替您來阻止他,此人就是劉表。

在眾人一片譁然聲中,郭嘉詳細地分析了平烏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胡人自恃偏遠,現在必然沒有防備,突然發動攻擊,一定能夠將他們消滅。

袁紹對胡人有恩,如果袁尚還活著,他們一定幫忙,遲早是隱患。

現在袁家的影響還很大,這個時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動,我們的後方就不安穩了。

但劉表是個只知坐談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駕馭劉備,所以必然會對劉備有所防備。

現在雖然是虛國遠征,但一勞永逸,就再也沒有後患了。

郭嘉的觀點一針見血,曹操聽罷茅塞頓開,立刻進兵柳城。

到了易城,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還是太慢,進言道:「兵貴神速。

現在千里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

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

」曹操於是行小路奇襲柳城,大破倉促應戰的敵軍。

這一戰也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具有深遠的影響。

這次行軍路況極端惡劣,沿途有長達二百里的地段乾旱無水。

當糧食吃光以後,曹軍將士又不得不先後殺了幾千匹戰馬充飢,才艱難抵達目的地。

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於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

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一代星隕。

曹操痛拗失聲,嘉表奉孝,增邑八百戶,諡貞侯,並謂荀彧等曰:「你們都和我差不多年紀,只有奉孝最年輕。

等到天下事竟,我還要將後事託付給他,但他夭折在巔峰之年,難道這就是命運嗎!」

偉大毛主席曾這樣評價郭嘉: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

郭嘉是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他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曹操因為郭嘉的死,而導致事業止步不前,最後在赤壁之戰,哀嘆奉孝若在,我必不失敗

四、附錄:郭嘉《十勝論》

第一是「道勝」:袁紹作為世族軍閥,禮儀繁多而雜亂,為其形式所羈;曹操「體任自然」,因時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籌。

第二是「義勝」:曹操「奉順以率天下」,順應歷史潮流,合乎道義。

第三是「治勝」:郭嘉以深刻的眼光分析歷史和現實,認為漢末大亂是統治者「政失於寬」,而袁紹以寬濟寬,所以無以御下;曹操「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寬猛相濟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時要的。

第四是「度勝」:袁紹外表寬厚而內心多猜忌,任人唯親戚子弟;曹操則「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在氣度胸襟上勝過袁紹。

第五是「謀勝」:袁紹臨事無策,優柔寡斷;曹操機警果敢,「應變無窮」。

第六是「德勝」:袁紹沽名釣譽,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曹操以誠待士;「不為虛美」,講究實用,刑賞必諾,「與有功者無所吝」,那些忠正而有遠見的並且務實的士人「皆願為用」。

第七是「仁勝」:袁紹懷婦人之仁,見人飢餓,恤念之情形之於表,而對於自己見不到的,則「慮所不及」。

這不是政治家的胸懷。

曹操對於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對於天下大事則「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勝」:袁紹惑於讒言,而曹操則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潤不行」。

第九是「文勝」:袁紹是非不分,曹操對於正確的「進之以禮」,不正確的則「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勝」:袁紹用兵「好為虛勢,不知兵要」,曹操則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敵人聞而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名臣之 郭嘉 的一身悲與喜

郭嘉出生於潁川,少年時已有遠見,見漢末全國將會大亂,於弱冠(二十歲)後便隱居,隱秘結交英傑,不與世俗往來,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21歲時,郭嘉北行去見袁紹,對袁紹的謀臣辛評、圖說:「正確的人能審...

略品三國——奉孝

"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這是世人我的評價,我從小生在潁川,一直都耳語目染著天下英才的言談舉止,不知不覺中我已經練成了看人透徹的本領,還能猜到其他人的心思,可能我心理學學的比較好吧!

歷史名人:郭嘉屢獻奇謀、大放異彩……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郭嘉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看完才知道

三國里群雄逐鹿,政權動盪,時勢造英雄,在這個紛亂的時代,出現了很多傑出人才,但有一位奇才,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可惜英年早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曾這樣描述他:「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

三國第一謀士 竟然不是諸葛亮

郭嘉的謀略肯定是比諸葛亮強的,諸葛亮僅僅長於政事,對於用兵打仗當軍師沒有任何出彩的事跡,而郭嘉是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謀臣,在幾次關鍵性戰役都有出彩表現,可以說是曹操最喜歡的謀臣。下面是郭嘉的生平,主...

閒敘歷史之—自古三國多謀士「奉孝篇」

人常言,自古三國多謀士。哎,說起奉孝不盡悲從中來。英年早逝的他為三國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讓人不禁感嘆「憶長今,聞斷魂,往事隨風,今生痛駝鈴,惜也,悔也!」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這位在三國時...

三國,要是此人在的話,諸葛亮就算一根蔥!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人物。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

赤壁之戰後,曹操最想念的人是誰?

漢朝末年是社會大動亂,群雄爭霸,在爭霸的鬥爭中,主要是鬥智斗計。因此,雄踞一方的英雄也好,梟雄也罷,無不延攬人才,以保證自己在鬥爭中取得勝利。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三國的第一謀士,被稱為鬼才的郭嘉。

郭嘉若不英年早逝,也許三國鼎立局面不會出現

敵我雙方從來是此消彼長的趨勢,郭嘉去世時年僅27歲,而諸葛亮正好出山。曹操陣營少了一位重量級謀士,而劉備陣營終於迎來了能夠力挽狂瀾空手套白狼的軍師。曹操曾經評價郭嘉:當機立斷、神機妙算、出奇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