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頂尖謀士,遠超諸葛亮,獻五條妙計給曹操,個個算無遺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對於三國的頂尖謀臣,蜀漢有諸葛孔明、龐統、法正,東吳有周瑜、陸遜,曹魏有郭嘉、司馬懿、戲志才、荀彧、程昱、荀攸、賈詡。
我們可看出,曹魏陣營的頂尖謀臣最多,但曹操最倚重的只有一位,那就是郭嘉。
三國史對郭嘉的評價為「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操稱讚他見識過人,乃是自己的奇佐之才。
郭嘉本是袁紹帳下謀士,但袁紹雖有大志,也仿效周公禮賢下士,但不會用人,最終郭嘉在好友荀彧的推薦下投奔了曹操。
曹操與郭嘉暢談一番後說:「能助我成就大業之人,就是你了!」郭嘉也大喜過望地說:「你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郭嘉一生為曹操獻上五條絕頂妙計,個個算無遺策,為曹操的北方統一大業是立下了不世之功。
第一,向曹操獻策,擒殺呂布。
公元198年,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最終把呂布圍困在下邳,可呂布堅守不出,戰爭持續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準備撤兵。
這時郭嘉卻看到了兵機,他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
曹操依郭嘉計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掩下邳,果然於同年攻克下邳,三國第一猛將呂布最終殞命於白雲樓。
第二,官渡之戰前,提出「十勝十敗論」,堅定了曹操破袁的信念和勇氣。
在「十勝十敗論」的指導下,曹軍士氣大振,最終以十萬軍破了袁紹的七十萬軍隊,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第三,打敗徐州的劉備,俘虜甘糜二夫人和幼子劉禪,逼降關羽。
當時曹軍與袁紹大軍對峙於官渡,為避免腹背受敵,曹操決定先滅了徐州的劉備。
當時諸將皆怕袁紹乘機來攻許都,到時候進退維谷,曹操也感到疑慮,於是詢問郭嘉的建議。
郭嘉分析道:「袁紹向來優柔寡斷,不會迅速作出反應。
劉備人心未歸,立足未穩,迅速進攻,他必敗無疑。
然後再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
」
於是,曹操舉師東征,大破劉備,俘虜了劉備的妻子和孩子,逼降了關羽。
第四,神機妙算,料定孫策必亡。
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之時,江東孫策準備發兵偷襲許都,而一旦許都失守,曹操陣營將立刻分崩離析。
這是曹營中人心最為動亂的時期,不少人開始暗中向袁紹獻媚,準備為自己留條後路。
在此緊急關頭,郭嘉預測說:「孫策剛剛吞併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傑,他是能讓人效死力之人。
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於防備,雖然他擁有幾十萬之眾,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
如果有刺客伏擊他,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
」
孫策到了江邊,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
這或許是巧合,但確實為郭嘉的神機妙算添上了一筆。
第五,力排眾議,滅二袁,一統北方。
官渡之戰後,袁紹大敗,不久病逝,曹操進攻他的兩個兒子,連戰連捷。
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
可就在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獨進奇策,建議退兵。
他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進言曹操說:「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
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
」
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消息就已傳來。
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
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於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
但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去世,年僅38歲。
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
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
在嚴於治軍的曹營帳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曹操卻對人說:「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在長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
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
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
也許是天妒英才,郭嘉英年早逝,曹操可謂痛心疾首。
其實在整個三國史中,最精彩的就是高手對決,最遺憾的也是高手相見恨晚。
郭嘉於公元207年病逝,諸葛亮剛好在同年出山輔佐劉備,所以才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
郭嘉要是不早逝,有機會能和諸葛亮對決一番,那絕對為三國增色不少。
抑或諸葛亮壓根不是郭嘉的對手,郭嘉輔佐曹操早早地一統天下,哪裡來的三國,又有司馬懿什麼事,最後又哪來的晉朝呢?
總之,郭嘉之死,留給世人太多太多的遐想了。
由此也可得出結論,三國最頂尖的謀士非郭嘉莫屬,舍了郭嘉又有誰能與他一較高下呢?
此人堪稱三國第一神人,算準了孫策死於非命,可惜英年早逝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這是人才濟濟的時代,論謀臣誰爭雄,無數人心中所屬,乃鬼才郭嘉。甚至還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先且不論郭嘉與諸葛亮孰優孰劣,鬼才郭嘉確實有神鬼莫測之才,其預測三人,結果全部實現。
歷史上如果他不死就不是三國鼎力,而是曹操一統天下
謀士在歷史上是特殊的存在,每個時代的改朝換代,都離不開當世謀士在後面的出謀劃策。如果說什麼時候最出謀士,那麼毋庸置疑肯定是亂世,亂世出英雄,亂世也出謀士,三國時候風雲湧起,英雄輩出,三國時候也是...
打殺三國:魏武帝曹操的一生,整體是光輝的(3)
今日頭條 王俊傑猛官渡之戰。迎獻帝、遷都於許和恢復農業生產是曹操得以成功的兩個重要條件。從建安二年起,曹操利用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東征西討,開始了他翦滅群雄,統一北方的戰爭。其時,在...
郭嘉被某些人稱為三國第一謀士,看完他的這些計謀後,你認為呢?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起,逐鹿中原。這一時期,湧現了眾多謀士,出謀劃策,竭盡所能,封侯拜相,得償所願。謀士之中,既有高下之分,也有難分伯仲。曹操的謀士郭嘉,常常被某些人稱為三國第一謀士,那麼...
三國歷史上他是個鬼才,才能堪比諸葛亮
郭嘉,是中國古代十大謀士之一。其才智在三國應該是首屈一指的,世有「鬼才」之稱。如果不是天妒英才,過早離世,可能歷史上就不僅僅有諸葛亮這麼一個智謀雙全的人了,還有人說有他在曹操極有可能統一中國。正...
《小劉說三國》三國第一鬼才郭嘉
想必對於三國迷而言,雖然在《三國演義》中對郭嘉的記載並不多,但是郭嘉這個名字並不會陌生。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在嚴...
三國第一謀士到底是誰,郭嘉和諸葛亮誰更厲害?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郭嘉的一生,可以說是非...
三國曹操手底下誰才是第一謀士
三國時期,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最重要的是其身邊的謀士眾多,那麼誰是曹操底下誰是第一謀士呢?郭嘉,堪稱三國第一謀士,字奉孝,潁川陽翟人。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被譽為鬼才的郭嘉有什麼過人之處?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郭嘉死了諸葛亮才敢出山;郭嘉於公元207年去世,而這一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因此,後世的坊間就開始流傳這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這倒不在說諸...
鬼才郭嘉到底有多厲害,他是怎麼死的?
「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籌如范蠡,決策似陳平。可惜身先喪,中原棟樑傾。」三國里群雄逐鹿,政權動盪,時勢造英雄,在這個紛亂的時代,出現了很多傑出人才,如荀彧、荀攸、陳群...
三國第一謀士 竟然不是諸葛亮
郭嘉的謀略肯定是比諸葛亮強的,諸葛亮僅僅長於政事,對於用兵打仗當軍師沒有任何出彩的事跡,而郭嘉是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謀臣,在幾次關鍵性戰役都有出彩表現,可以說是曹操最喜歡的謀臣。下面是郭嘉的生平,主...
為什麼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原來確實有依據!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
為什麼都說郭嘉不死 臥龍不出?郭嘉對曹操有多重要?
赤壁之戰後,曹操對眾謀士說,如郭奉孝在,絕不使孤有此大敗,惜哉奉孝,痛哉奉孝。郭嘉對曹操有多重要呢?要了解郭嘉,先了解他的事跡。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傑...
如果郭嘉不死,天下是否三分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郭嘉不早死,會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嗎?
郭嘉是曹操最喜愛也是最得力的謀士,其深具通曉事理,足智多謀的資質。應該說,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仿佛孫吳」。其中因為有郭嘉為其運籌帷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用曹操的話來說。便是:「平定天下,謀功...
歷史名人:郭嘉屢獻奇謀、大放異彩……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超越諸葛亮的謀士,因他之死,才會出現三國鼎立!
三國演義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本書了,裡面的人物相信大家也很清楚了吧。但是很多人卻會忽略裡面很多謀士,因為大家都覺的諸葛亮是最屌的掩蓋了其他人的光輝。所以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比諸葛亮還牛的一個人物吧。
三國,要是此人在的話,諸葛亮就算一根蔥!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人物。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
「鬼才」郭嘉在三國中出場不多,為何卻能圈粉無數?
三國爭雄,英豪輩出。關於各路英豪來說,具有高明的謀士至關重要。 眾所周知,諸葛亮一出山,劉備就時運亨通,從寄人籬下的難堪情況初步走向成功,最終建立了一方基業。與之相反,曹操集團卻由於一個人的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