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郭嘉在三國中出場不多,為何卻能圈粉無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爭雄,英豪輩出。

關於各路英豪來說,具有高明的謀士至關重要。

眾所周知,諸葛亮一出山,劉備就時運亨通,從寄人籬下的難堪情況初步走向成功,最終建立了一方基業。

與之相反,曹操集團卻由於一個人的早逝而初步走下坡路,並最終導致曹操一統三國的志向沒能完結。

毛澤東曾對此人大為欣賞,稱譽他「學問出眾,智慧過人,出謀劃策,勞績卓著。

」他,就是曹操前期軍事智囊團的核心人物——郭嘉。

郭嘉是曹操最喜歡也是最得力的謀士,可謂曹營第一謀臣。

曹操曾多次講過,自己百年之後要把國家大事託付給郭嘉。

只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否則,他在歷史的天空中所留下的光環肯定可與諸葛亮相媲美。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

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少時即有大志,見識深遠,平時注意結交豪傑,以待風雲變幻。

他長期閉門苦讀,終於學得了廣博的政治,軍事和歷史知識,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政治見解。

為了顯現自己的特殊才幹和完成胸中的偉大抱負,郭嘉決議走出家門,投向紛紛攘攘的大千世界,尋覓明主,建功立業。

時逢董卓作亂, 郭嘉更是摩拳擦掌,預備充分利用其機遇,干一番事業。

袁紹占據冀州後,郭嘉傳聞名噪一時的袁紹禮賢下士,便前往投效,但是卻沒有得到 袁紹的重用。

通過一番調查,透過袁紹外表的強大和喧囂的氣勢,他看到了袁紹致命的缺點。

他的兩位潁川郡同鄉辛評、郭圖也在袁紹處效力,郭嘉對他們說:「袁 公只想學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知用人,不能決斷,要和他一道解救全國的危難,樹立霸王的工作,是很難做到的。

」所以他決然離開了袁紹,去尋求明主。

郭嘉決然離開袁紹後,經同郡人荀介紹引薦,投靠了曹操。

此刻曹操雖已迎漢獻帝許都,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動權,但與袁紹相比,占有的地盤狹小,戎馬缺乏,實力尚弱。

郭嘉決然決然地挑選曹操作為自己安居樂業之主,體現了他深邃的眼力和決斷才幹。

投靠曹操後,郭嘉立刻得到曹操的召見,兩人縱談全國大事。

曹操發現這個青年具有傑出的才智和才幹,不禁高興地讚賞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郭嘉 也慶幸得遇雄才大略的明主,喜不自勝地說:「曹公真是我想投靠的明主啊!」二人志投意合,相見恨晚。

曹操當即錄用二十七歲的郭嘉為司空軍祭酒。

其時曹操已 擔任司空,軍祭酒即軍師祭酒,是顧問軍事的官職。

從此,郭嘉就做了曹操帳內的軍事顧問,為曹操煞費苦心地謀劃軍機。

當時,各路諸侯割據一隅,並無蠶食四海之志。

在這種情況下,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況的精確判別,便常常成了曹操取勝的要害。

公元197 年,當曹操正憂慮自己是否具備與袁紹抗衡的才能的時候,郭嘉提出了聞名的「十勝十敗」之說。

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

郭嘉從袁、曹雙方的政治、經濟、政策、軍事實力、人心向背,以至個人的氣質和才能,做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

所得出的曹操「十勝」的結論,是具有科學預見性的推斷。

郭嘉的剖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

同時,郭嘉也正式確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囊團中的核心位置。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北上官渡同袁紹決戰,用奇兵襲鳥巢,終於擊潰袁軍主力,取得了官渡之戰的歷史性勝利。

198 年9月,曹操採用郭嘉之謀出動軍隊攻擊虎踞徐州的呂布。

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終圍困下邳。

呂布堅守不出。

戰爭持續了大半年,曹操見戰士疲乏,預備放棄。

這時,郭嘉卻看出了勝機。

他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念,勸曹操急攻。

曹操依郭嘉計謀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淹下邳,於同年12月攻克下邳,擒殺呂布。

一般情況下,曹操對郭嘉是百依百順的。

但只有一次,他沒有遵從郭嘉的意見,結果犯了一個不可彌補的過錯,那就是在199 年放走了劉備。

劉備投靠曹操後,謀士一開始都主張殺掉他,以絕後患。

唯有郭嘉同曹操意見一致,認為劉備不能殺。

郭嘉的原意是讓曹操對劉備實施幽禁,假如殺了劉備,必定給曹操帶來不好的影響,絕人才之路。

儘管不能殺,但也絕不能放。

但曹操對郭嘉的意思了解得一知半解,以致鑄成大錯。

在曹劉煮酒論英雄之後,劉備憂慮曹操猜忌,便想乘機脫離曹操的操控。

劉備假稱趁袁術潰敗,向曹操懇求前去截擊。

這時,剛好郭嘉不在身邊,曹操就贊同了劉備的懇求。

待郭嘉回來,得知此事後馬上說:「備不行遣也!」曹操當時也後悔了,當即派人去追,但已來不及。

果然,後來劉備踞有徐州,開啟了與曹操的對立。

最能體現郭嘉料事如神的,當屬官渡之戰。

公元200 年,曹操大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不下。

曹操憂慮劉備在背後捅刀。

正面的強敵已難於敷衍,曹軍還能不能分出戎馬迎擊劉備呢?郭嘉偏偏說「能夠」,並且刻不容緩。

郭嘉剖析道:「袁紹歷來優柔寡斷,不會敏捷作出反應。

劉備人心未歸,立足未穩,敏捷進攻,他必敗無疑。

然後再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四面楚歌的最好時機,決不能失掉。

」所以,曹操舉師東征,大破劉備,俘虜了劉備的妻子,擒了關羽。

情況正如郭嘉所料,袁紹果然還沒有作出反應,劉備就已被擊敗。

也是在曹操與袁紹對峙官渡之時,又一個令人不安的音訊傳遍曹營:江東好漢孫策,預備出兵狙擊曹操坐落許都的根據地。

孫策驍勇善戰的名聲當時正在華夏大地上鐺鐺作響,這位將門虎子藝高膽大,完全繼承了其父孫堅的好鬥氣質。

此前,他以所向無敵之勢,在豐饒的江東四面作戰,一舉奠定了雄厚的基業。

與袁紹對峙中已處於下風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軍力捍衛許都。

而一旦許都失守,曹操陣營將馬上土崩瓦解。

這是曹營中人心最為騷動的時期,不少人開始私自向袁紹獻媚,準備為自己留條後路。

其時,曹軍中與袁紹私下有書信往來者很多,官渡之戰後,在袁營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敵竹簡。

在此緊迫關頭,郭嘉竟然提出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見地:「明公(曹操)根本沒必要抽出軍力去捍衛許都,因為孫策來不了。

」郭嘉說:「孫策剛剛吞併江東,所殺的都是英雄好漢。

而孫策本人又草率疏於防備,儘管具有百萬之眾,但和孤家寡人無異。

我看他必定死於刺客之手。

」後來,孫策果然因三名刺客為主人報仇,中毒箭而亡。

這或許是偶然,但確實為郭嘉的錦囊妙計添上了一筆。

203 年,官渡之戰大敗而歸的袁紹病逝,曹操進攻他的兩個兒子,連戰連捷。

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獨進奇策,主張退兵。

他為曹操剖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對立:「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雖是長子,但袁紹更喜愛袁尚。

袁紹一向為傳位給哪個而猶疑,以至於在撒手人寰之際才草草決定讓二子袁尚接位,長子袁譚對此一向心存不滿。

假如咱們攻擊,他們一定會聯合抗擊,假如暫緩用兵,他們一定會迸發內訌。

」郭嘉主張曹操假裝向南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

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音訊就已傳來。

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

由於郭嘉的妙計,這一仗贏得既輕鬆又順暢。

207 年,袁尚逃入烏桓,即現在的遼寧錦州一帶。

曹軍諸將都說:「袁尚已如漏網之魚,關外胡人不會援助他們的。

假如再做遠征,劉備必定會挑撥劉表突擊許昌,萬一有什麼變數怎麼辦?」 此刻的劉備經過數年的安居樂業,在荊州劉表的身邊又積聚了適當的實力。

以曹操對劉備的了解,他有理由擔心自己孤軍遠征之際,劉備會在背面發問。

這時,郭嘉又提出不同於別人的見地:「明公你儘管放心去遠征,留下一個空空蕩蕩的許都也無妨,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

不是劉備不想添,而是有人會替代您來阻撓他,此人就是劉表。

」 在世人一片譁然聲中,郭嘉具體地分析了平烏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胡人自恃偏僻,現在必定沒有防範,偶然發起進犯,必定可以將他們消除。

袁紹對胡人有恩,假如袁尚還活著,他們必定幫助,遲早是危險。

現在袁家的影響還很大,這個時分南征,假如胡人有舉動,咱們的後方就不安穩了。

但劉表是個只知坐談的政客,他自知才能不足以駕御劉備,所以必定會對劉備有所防範。

現在雖然是虛國遠征,但一勞永逸,就再也沒有後患啦。

」 郭嘉的觀念言必有中,曹操聽罷恍然大悟,馬上進兵遼東。

曹軍在白狼山奇襲烏桓主營,俘虜了20 余萬人。

走投無路的袁尚投靠了襄平公孫康。

曹軍到了易城,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還是太慢,又進言道:「速戰速決。

現在千里遠征,輜重太多,跋涉緩慢,被對方有所察覺必定就要做防範。

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趁火打劫。

」後來,這一戰成為了我國戰役史上「速戰速決、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

曹操在設置了一些撤軍假象之後,私自帶領一支輕裝精兵,在導遊的帶領下,突然出現在烏桓首領蹋頓王的背面。

烏桓軍士措手不及,首領蹋頓也被擊殺。

這次行軍路況極點惡劣,沿途有長達二百里的地段乾旱無水。

當糧食吃光今後,曹軍將士又不得不先後殺了幾千匹戰馬果腹,才困難抵達目的地。

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康帶著袁尚的首級前來屈服。

曹操依據郭嘉的計謀總算完全平定北方,一致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區域。

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因為不服水土,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逝世。

就這樣,一個曠世奇才如流星一般隕落了。

其時,曹操痛哭失聲。

這一年,是公元 207年。

這是個特別的年份,兩位重量級謀臣郭嘉和諸葛亮擦肩而過,郭嘉撒手離去,諸葛亮卻正式出山。

正是這一去一來,改寫了三國的歷史。

後來的赤壁之戰,成了曹操戎馬一生中最大的軍事失敗和政治失敗,而這恰恰是在郭嘉去世後,失去其輔助和謀議的情況下發生的。

無怪曹操嘆道:「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在曹操眾多的謀臣中,郭嘉是一位年輕而又活躍的人物。

曹操說他「體性通達」,他也確實是性格開朗、豪放,甚至不拘小節。

郭嘉很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尤其是他同主帥曹操之間的關係,相當融洽,達到了行同騎乘,坐共幄席」的程度,被曹操引為知己。

與曹操這樣廣有權謀的極權人物共事,時刻存在著危險,「伴君如伴虎」並非虛言,死於曹操刀下的名臣謀士不乏其人。

而郭嘉同曹操的關係之所以幾乎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一方面可能是郭嘉對於曹氏大業的重要性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是他通達圓和,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結果,這是他作為傑出的謀略家的另外一個側面。

對於郭嘉名聲在外的「鬼才」名號,你怎麼看呢?歡迎大家討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里有一個人能和諸葛亮媲美,原來是他!

可能大家看到這裡首先想到的是司馬懿或者周瑜,但我說的而是鬼才——郭嘉。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謀士。他先在實力較強的袁紹軍中出謀劃策,後來發現袁紹...

赤壁之戰後,曹操最想念的人是誰?

漢朝末年是社會大動亂,群雄爭霸,在爭霸的鬥爭中,主要是鬥智斗計。因此,雄踞一方的英雄也好,梟雄也罷,無不延攬人才,以保證自己在鬥爭中取得勝利。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三國的第一謀士,被稱為鬼才的郭嘉。

歷史名人:郭嘉屢獻奇謀、大放異彩……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如果郭嘉不死,天下是否三分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

郭嘉若不英年早逝,也許三國鼎立局面不會出現

敵我雙方從來是此消彼長的趨勢,郭嘉去世時年僅27歲,而諸葛亮正好出山。曹操陣營少了一位重量級謀士,而劉備陣營終於迎來了能夠力挽狂瀾空手套白狼的軍師。曹操曾經評價郭嘉:當機立斷、神機妙算、出奇制勝...

《小劉說三國》三國第一鬼才郭嘉

想必對於三國迷而言,雖然在《三國演義》中對郭嘉的記載並不多,但是郭嘉這個名字並不會陌生。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在嚴...

三國,要是此人在的話,諸葛亮就算一根蔥!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人物。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

三國第一謀士 竟然不是諸葛亮

郭嘉的謀略肯定是比諸葛亮強的,諸葛亮僅僅長於政事,對於用兵打仗當軍師沒有任何出彩的事跡,而郭嘉是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謀臣,在幾次關鍵性戰役都有出彩表現,可以說是曹操最喜歡的謀臣。下面是郭嘉的生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