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諸葛亮血親,聰明絕頂,最後卻死於亂刀之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兄弟三人,長兄諸葛瑾仕官於東吳。

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也就是諸葛亮的大侄子,此人聰明過人,才華橫溢。

諸葛恪在幼年時便展示出了過人的才智。

孫權此人是個「逗比」,時常愛開玩笑。

因為諸葛瑾臉長似驢,孫權便在宴會上牽來一頭驢,驢臉上書「諸葛子瑜」(諸葛瑾字子瑜),眾人皆大笑,諸葛瑾也十分尷尬。

這時幼年諸葛恪主動上前,向孫權所要筆墨,然後在「諸葛子瑜」下面添了兩個字「之驢。

孫權問諸葛恪:「你爹和你叔叔諸葛亮誰比較賢能?」

諸葛恪毫不猶豫的回答:「我爹比較屌一點。

「為何?」

「因為我爹知道該跟著什麼樣的主公,而我叔叔卻不知道這個道理。

又有,孫權讓諸葛恪給張昭敬酒,張昭不喝,並說:「這不是養老的好辦法。

諸葛恪則說:「老先生,打仗時候你在後面,現在吃飯喝酒你在前面,這還不算養老的好辦法嗎?」

張昭臉紅脖子粗,被迫將酒喝了。

孫權被小諸葛恪的智慧震驚。

史書稱諸葛恪是「發藻岐嶷,辯論應機,莫與為對。

孫權則稱讚諸葛恪是「藍田生玉」,對他給予厚望。

諸葛恪成年後沒有成為「仲永」,他的聰明才智得到延續,他先後平定山越,贊襄軍機,屢立戰功。

孫權病危,破格將諸葛恪提拔為大將軍,代替陸遜都督荊州,後又賜予其生殺大權,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史書稱「中外翕然,人懷歡欣。

孫權死後,諸葛恪掌握了東吳軍政大權。

按照正常邏輯,諸葛家族在東吳樹大根深,而諸葛恪不僅聰明幹練而且大權在握,誰又能撼動他的地位呢?

但歷史就是如此弔詭,諸葛恪不僅在不久之後一敗塗地,而且抄家滅族。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諸葛恪衰亡的導火索是北伐戰爭。

諸葛恪不顧權臣反對,一意孤行發動了對曹魏的北伐,結果兵敗而回,也就是這件事,促使了原本就對諸葛恪不滿的東吳宗室重臣向其開刀。

最終,以孫峻為首的吳國權貴用政變的方式將諸葛恪亂刃分屍,同時夷滅諸葛家三族。

權傾一時的東吳諸葛氏自此衰亡。

要說起來,對於諸葛恪的滅亡,諸葛瑾早有預言,他曾說:「諸葛恪這孩子聰明太過,不是保家之人,早晚必自取滅亡。

諸葛瑾以大智若愚,韜光養晦著稱,而他的兒子卻與父親完全相反,霸氣外露,聰明外露。

這或許就是中國人所不允許的一種生命狀態,是諸葛恪滅亡的一個主要原因。

但是,筆者卻認為,除了諸葛恪自身的性格不適合官場爭鬥之外,另一個原因才是諸葛恪身敗名裂的關鍵。

這就是諸葛恪的北伐策略。

東吳自從孫策周瑜死後,就喪失了志在統一天下的人物。

孫策曾要與袁紹夾擊曹操,周瑜曾有二分天下北伐的戰略,但可惜這倆人都英年早逝。

孫權早年也有過北進的雄心,但面對合肥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加上內部政治和年齡等因素,他漸漸接受了偏暗東南的事實。

即便是魯肅的「榻上策」,也僅僅是提到先占據長江天險,至於後面的事情,只是走步看一步。

孫權死後,東吳歷代皇帝無力北伐,也無心北伐。

孫氏宗室重臣更是沉溺於享受,不願意冒險與曹魏大規模開戰。

諸葛恪北伐前夕,無數人表達了反對意見,雖然他們說的冠冕堂皇,但背後的意思其實就是偏安思想作祟。

史書也明確說明,孫峻之所以能殺諸葛恪是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孫峻因民之多怨,眾之所嫌,構恪欲為變。

在北伐這件事上,諸葛家族都有著非同一般的固執,諸葛亮屢次北伐,死而後已,諸葛恪雖然認為「他爹比他叔叔更屌一些」,但他在行為其實更像他的叔叔諸葛亮。

只不過,諸葛恪沒有達到諸葛亮在蜀漢大權獨攬的地位和權威,這才導致他最後的悲劇。

失去皇權支持的將相,結局總好不到哪裡去,即便諸葛恪北伐戰勝,等待他的也只有滅亡,除非他自己做了皇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恪:四面樹敵

諸葛恪是東吳的神童。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之兄諸葛瑾。孫權喜歡捉弄手下。一次宴會,孫權讓人牽了一頭驢,在驢臉上寫上「諸葛子瑜」四個字,譏諷諸葛瑾的長臉。在大笑聲中,諸葛恪取來筆又加上了兩個...

三國神童多神傷 東吳諸葛恪之死

諸葛恪字元遜琅邪陽都人三國時期吳臣蜀丞相諸葛亮之侄東吳重臣大將軍諸葛瑾長子 諸葛恪是東吳重臣的諸葛瑾的兒子,諸葛瑾是琅邪陽都人,屬於流亡北士的一員,當年於流亡途中與家人走散,作為一民流浪漢被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