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趙匡胤是宋王朝的開國皇帝。

他出身軍人家庭,卻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文治局面。

建隆元年(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皇帝,就是宋太祖。

這皇位得來容易,鞏固起來可就不那麼簡單了。

一次,皇帝車隊出行,宋太祖差點被一支冷箭射中。

這個有驚無險的事件,讓他警惕起來。

他開始頻頻微服私訪,以掌握情報。

宋太祖膽量大,當然不怕,可他的親信卻很擔心他的人身安全,勸他:「陛下剛得天下,人心未安,您這樣隨便出巡,萬一真遭人謀害,那時後悔都來不及了。

太祖笑道:「稱王稱帝,自有天命。

強求不得,也推卸不了。

若真有禍患,人不能免。

想當年,那周世宗疑心方頭大耳的將領,把他們都殺了,而我就在他身邊,卻沒有遇害。

若我命該為天下主,誰還能害我?若我不該為天下主,就是閉門深居,又有什麼用!」眾人聽了又怕又服。

但是,宋太祖的內心其實也有些驚懼不安。

謀士趙普冷眼旁觀,知皇帝心事。

他曾建言要把石守信、王審琦等掌管禁軍親兵的將領調離另任。

太祖認為這些擁戴他當皇帝的老夥計肯定不會背叛他。

趙普解釋道:「他們可能沒有反叛的心思,但是如果他們的部隊里跳出幾個害群之馬,恐怕這些將領也會身不由己吧?」趙普一提這話,太祖就明白了。

過了幾天,太祖暗地召來趙普,問他:「從唐朝末年到現在,都過了幾十年了,皇帝都換了八九個,還是戰亂頻繁,民生塗炭,這是何故?朕想平息戰亂,安民興邦,如何才能做到呢?」趙普回答道:「陛下憂國憂民,這是天下百姓的福祉啊!以臣之見,造成天下混亂的根本原因是藩鎮的權力過大,君弱而臣強,故而藩鎮爭雄,硝煙四起。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唯有削弱藩鎮的權力和財力,將他們的精銳兵馬沒收,控制留給他們的錢糧,這樣天下就會太平了。

」宋太祖聽了,頻頻點頭。

一場歷史上著名的「盛宴」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宋太祖在退朝後留下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等藩鎮領袖、高級將領一起飲酒。

酒過三巡,見眾人開懷暢飲至半酣,宋太祖知時機已到,就假裝愁苦地對將領們說:「要不是在座的諸位,我也當不了皇帝。

雖然我如今做了皇帝,但是還不如做節度使時快樂。

自從當了皇帝之後,我就沒有睡過一個好覺。

」宋太祖的這番話,令石守信等人大驚失色。

於是石守信慌忙問道:「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局勢已定,誰還敢再有異心?」宋太祖哀嘆一聲,說道:「局勢看似穩定,然而誰不想要富貴?有朝一日,說不定也會有人將黃袍披在你們的身上,擁戴你們當皇帝。

縱使你們不想造反,可還由得著你們嗎?那時叫我情何以堪?!不管誰做了皇帝,都隨時可能再度淪為階下之囚,難逃劫數,到頭來誰都不能興國安邦,這樣的輪迴,有何意義?!」

石守信等將領會意,紛紛跪下磕頭,哭著說:「臣等愚昧,不知如何化解此局面,還請陛下指點迷津,也指示臣等一條生路。

」宋太祖藉機表達了自己想讓他們放棄兵權的想法:「人生苦短,猶如白駒過隙,你們個個緊握兵權,實力相當,毫無制約,易起紛爭,難免成王敗寇。

不如多累積一些金錢,多置一些房產,傳給後代子孫,家中也可多置歌伎舞伶,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

如此君臣之間沒有猜疑,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嗎?」大臣們剛剛推趙匡胤為帝,還是眾人一心,覺得他的話也是極有道理的,於是答謝說:「陛下為蒼生社稷著想,以民生為懷,更體貼群臣,救臣等於水火之中,這實在是避免我們惹火燒身的恩惠啊!陛下有如此操守情懷,臣等自當以大局為重,全身而退。

第二天,各位將領就稱病的稱病,歸老的歸老,紛紛請辭,宋太祖一一恩准,並給予他們優厚的退休金,讓各將領放權放得心服口服,毫無牴觸心理。

開寶二年(969年),他又用同樣的方法,罷免王彥超、武行德、郭從義等節度使,消除藩鎮割據的隱患。

同時,宋太祖通過任命易控制的人指揮禁軍,設置轉運使、通判,分地方實權,把各地的精兵都收歸禁軍,加強了中央集權,唐朝晚期以來的藩鎮之禍終於被止住了。

有人認為,宋太祖寬和的做法,避免了流血犧牲,避免了兔死狗烹的現象,引導出趙宋王朝較為寬厚的風氣,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杯酒釋兵權」的佳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杯酒釋兵權的背後

在結束五代十國局面的過程中,北宋統治者著重考慮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使唐末以來長期存在的藩鎮跋扈局面不再繼續出現;二是如何使趙宋王朝長期鞏固下去,不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個...

閒敘歷史之—「杯酒釋兵權」

公元960年後趙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國號叫宋,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歷史上稱為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經過五十多年混戰的五代時期,宣告結束。

飯局也瘋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也是一個著名的飯局。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得到皇位的途徑和其他朝代開國皇帝有所不同,他的得位過程基本上是和平的。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大將,官拜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

你所了解的「杯酒釋兵權」 , 難道真的那樣嗎??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得後周政權後,有鑒於唐中葉以來藩鎮割據,武將拔扈,不利於中央集權,乃與宰相趙普密商,決定削奪大將兵權。在結束五代十國局面的過程中,北宋統治者著重考慮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如...

歷史上的今天 杯酒釋兵權始末

961年8月22日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即位之初,國家有兩股軍方勢力。一是禁軍勢力,即由中央政府直屬的主力部隊(殿前司、侍衛親軍司),總兵力不足20萬人;二是藩鎮勢力,即由駐守各地的藩鎮(...

歷史上真實的「杯酒釋兵權」始末

宋太祖即位後,接受趙普建議,解除武將兵權,以免重蹈晚唐五代滅亡之覆轍。建隆二年(961),太祖召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石守信、殿前都指揮使王審琦等宿將飲酒,勸諭他們釋去兵權,這是消除禁軍將領發動兵...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使類似澶州兵變和陳橋兵變的歷史劇重演,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威脅利誘雙...

趙匡胤的一個舉動奠定大宋朝的軟弱

----其實宋朝也很有趣(4)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宋太祖趙匡胤如願登上皇位後,一日閒暇,他召謀臣趙普,問道:「自唐末至今數十年,帝王換了八家,戰鬥不息,生民塗炭,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吾欲息天下之...

別被傳說騙了!「杯酒釋兵權」沒那麼簡單

「杯酒釋兵權」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君臣故事,講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利用一次與大將們喝酒的機會解除了他們的兵權,保障了政權的長治久安。這個事情看似簡單,實則原因和真相異常複雜,今天功德君就為大家講解一下...

「杯酒釋兵權」喝的什麼酒、釋的誰的權?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手中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 「杯酒釋兵權」的弊端有哪些?

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趙匡胤與漢高祖大殺功臣的行為相較,被視為...

趙匡胤為何 「杯酒釋兵權」 的秘密

眾所周知,作為開國皇帝,只有擁有了全部的兵權才能鞏固自已的皇位,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作為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自然也要有自己的一番打算,他是如何收回兵權,讓自已的江山穩固呢?方法便是上演了一出「...

趙匡胤身上有太多的謎讓後人去揭開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祖籍涿郡。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其後郭威廢漢建周,得任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