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國話權謀(38):關羽、諸葛亮,大意失荊州到底是誰之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千年以來,不少人把荊州問題的關鍵之處定位在關羽頭上,顯然是有了問題。

東吳取荊州,用心可謂良苦。

周瑜在奪取江陵後,因為劉備到京口和孫權妹子完婚,曾給孫權獻計羈押劉備奪取荊州。

孫權以為:「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最後採納了魯肅的建議,借江陵與劉備。

荊州問題,是三國格局的基本問題。

對荊州問題的探討,多半集中在關羽的作為上面,可另一個更重要的方面受重視的程度卻不夠,那就是東吳奪取荊州的決心。

這個決心才是荊州問題的核心。

東吳和荊州的關係可以說是源遠流長。

孫堅在中平三年(186年)任長沙太守,曾在江南一帶討平數處民反,幾年後為了北上討董卓之亂,孫堅又一路連殺荊州刺史王叡,南陽太守張咨,直接促成了劉表的荊州之行。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奉袁術之命從南陽攻劉表所置荊州府襄陽,於峴山遇伏死,導致袁術在中原不能立足,被迫東走揚州,孫策繼承父志繼續依附袁術。

孫策斗轉江東的幾年間,奠定了東吳的基業,沒能夠顧及報父之仇,不過在豫章郡一帶,和劉表仍然有衝突。

到底是劉磐驍勇還是黃忠驍勇或者二者皆勇,記載中語焉不詳,不過很顯然是和太史慈交過手的。

之後數年,孫權為了荊州與劉表衝突不斷,並在建安八年(203年)幹掉了黃祖奪取江夏,報了孫堅峴山之仇。

再以後,由於曹操南下,孫劉聯手,終於弄出個「借荊州」的問題,為後世無限口水留下了綻放的空間。

東吳的戰略規劃,幾乎每一步都直指荊州。

魯肅初到江東,曾給孫權進行了一次全盤規劃,指明了東吳的發展是先占領荊州,然後才可以爭霸天下。

雖然孫權嘴上說「今盡力—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實際上聽得很入耳。

張昭講魯肅的小話,孫權不但不聽,反而對魯肅「益貴重之」,說明孫權已經採納了魯肅的方案。

甘寧歸吳,為孫權建言中單指奪取荊州,對荊州的渴望進一步加強。

劉表死,曹操南下,魯肅被孫權派到荊州探風色,史書有載魯肅之言為:「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可見東吳之心尚在覆滅荊州,只是後來被曹操的攻勢鎮住,才不得已與劉備聯合。

呂蒙為東吳的戰略規劃中,荊州仍然首當其衝,連獲取荊州後的人事安排都考慮到了。

東吳將帥的成長,多半是依託荊州了荊州的戰事。

東吳四英傑中,周瑜能夠流芳千古,是因為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和占領北荊州;魯肅久駐荊州;呂蒙先奪三郡,後來襲殺關羽;陸遜在夷陵打敗劉備,後來長時間駐守荊州。

為了爭奪荊州,東吳名將悉數出動:程普與周瑜為左右督,攻占南郡,領江夏太守;黃蓋於赤壁之戰中建策火攻,後討平武菱蠻夷;韓當曾參與破黃祖,赤壁之戰,後來隨呂蒙襲南郡,隨陸遜破劉備於夷陵;(孫)權討關羽,(蔣)欽督水軍入沔;周泰從討黃祖,從破曹操於赤壁,曹仁於南郡;董襲破黃祖時為先鋒;甘寧不僅給孫權進言取荊州,而且從取黃祖到破曹仁,屢有建樹;其餘凌統,徐盛,潘璋,朱然,呂范,孫恆,孫皎,諸葛謹,步騭,虞翻,駱統,太史慈,宋謙等人,功勞雖有大小,卻儘是青史留名之輩。

東吳將相的絕大多數人都參加過奪取荊州的戰鬥,足以說明東吳在攻擊荊州上的主動性。

魯肅借荊州的目的,是藉助劉備的威名抗拒曹操的強兵,史傳「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曹操不再敢正視東南,東吳得以穩固江防,平定山越。

後來周瑜薦魯肅繼鎮荊州,也是因為魯肅「智略足任」,「及羽與肅鄰界,數生狐疑,疆場紛錯,肅常以歡好撫之」,魯肅在軍略上也許不怎麼樣,但「歡好撫之」則麻痹了劉備和關羽,有利於後來呂蒙襲取三郡。

呂蒙初襲三郡的時候,正是劉備調走諸葛亮張飛之後,關羽還沒有機會重新整合荊州的力量。

呂蒙傳記載:「及蒙代肅,初至陸口,外倍修恩厚,與羽結好」,說明呂蒙雖然力圖占領荊州,在策略上卻並不顯露出來,說句陰險,應不為過。

等到關羽大戰襄樊,呂蒙又詐病,騙關羽削減江防部隊,以期一舉成功。

陸遜代呂蒙守陸口,謙詞卑語麻痹關羽,實際上是在為奪取荊州做準備。

為了奪取荊州,為了守住荊州,孫權寧願給曹魏上貢稱臣,雖然這不是他的本心,曹魏方也清楚只是東吳的一種策略,但畢竟使得東吳沒有在那兩年兩面受敵。

總之,東吳集團的立場是非常明確的。

只可惜諸葛亮當初在制定《隆中對》時竟然忽略了這一點。

他想將荊州作為奪取中原的跳板,自以為只要與東吳搞好關係,孫權就不會在乎荊州。

卻不想荊州也是東吳穩定之本。

出現如此大的誤判,後來出現的關羽被殺,荊州喪失,也就在所難免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亂世的十大勢力之孫家

說完了劉表,就不得不說說劉表的死對頭——孫家。曹孫劉三家裡面,一般說到曹,即言曹操,說到劉,即言劉備,說到孫就比較麻煩,得說孫家。原因是,曹操、劉備兩家的江山,基本上是這兩個人打出來的,而孫家的...

孫權的用人謀略:用人不疑信任諸葛瑾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孫策趁群雄逐鹿中原之際,繼承父業,開闢江東。後來孫策之弟孫權又繼承父兄基業,舉賢任能,確保江東穩定。他40歲稱吳王,48歲稱帝建立吳國,與曹、劉三分天下。孫權是用人高手,王夫...

孫權的吳國,雖弱,但角色關鍵!

三國:曹操的魏國,劉備的蜀國,孫權的吳國。自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聯軍土崩瓦解以後,曹操和劉備都不屑與袁紹這樣子的諸侯同流合污。他們這些諸侯,心裏面就只有自己的那幾塊土地和幾個城池,遠遠沒有想到天下一...

歷史上魯肅的才能真的比諸葛亮差嗎?

魯肅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戰略家、外交家。作為東漢末年東吳都督,魯肅死的時候,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來為他弔喪,可見魯肅的重要性。智者之間是惺惺相惜的,而君主與臣子之間也能像魯肅與孫權一樣。 魯...

東吳四英傑簡介 歷史上的東吳四英傑

東吳四英傑是指在東漢末期及三國早期的孫吳重要大臣,分別為周瑜、陸遜、魯肅、呂蒙。他們皆是吳大帝孫權的心腹近臣和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先後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東吳四英傑簡介,歷史上的東吳...

盡顯風流 盪氣迴腸的三國「義」(三)

才秀明達的孫權江東稱雄三國時期在江東稱雄的孫權是孫堅的次子。孫堅原是袁術的部將,後來被劉表所殺,長子孫策代領部曲。公元195年,孫策因不能受到袁術的重用,遂在袁術的允許下,帶領部下千餘人渡江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