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偷襲荊州計劃全揭秘,關羽之死真相大公開,天衣無縫的陰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雲長大意失荊州」,一代名將敗走麥城,這個故事為中國人所熟知。

那麼歷史上東吳為何要破壞孫劉聯盟,偷襲荊州?孫權又是如何策劃了這場軍事行動?總指揮呂蒙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

東吳最初對荊州的覬覦,早在孫權剛剛接手江東的時候就已經現出端倪。

魯肅初見孫權,就為孫權獻上了稱霸江東的國策,其中「取得荊州,全據長江」是這個戰略的關鍵一環。

「因其(曹操)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當時荊州還在孫家世仇劉表的手中,劉表雖然沒有雄心開拓進取,但他防守還是綽綽有餘的,除了劉表死前最後一年被孫權攻破江夏,終其一生,孫氏對劉表的荊州都沒有很好的辦法。

(參閱拙作《此君手捏劉備,腳踩東吳,手段高明,但你卻認為他是個老實人!》)

那麼魯肅為什麼要建議孫權取荊州呢?東吳又為何世世代代對荊州如此重視呢?

荊州地處長江中游,位於江東上游,不但交通四通八達,人物繁盛,而且順江而下有天然的地理優勢。

古往今來,占據江東的政權無不死守荊州,一旦荊州失守,那就意味著敵人可以從上游隨意進攻,下游的政權也就離滅亡不遠了。

故此,東吳一直把荊州視為自己志在必得的囊中之物。

魯肅就說:

「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可以說:「取荊州」是東吳多年的國策,是稱帝稱王必須的條件,是既定方針。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征,劉表病死,劉琮舉荊州投降曹操。

但曹操在赤壁吃了敗仗,被迫北還。

隨後,南郡被周瑜攻克,至此,除了襄陽以北的部分,整個荊州南部全部落入了周瑜手中。

開始,孫權為了利用劉備對抗曹操,便把一些荊州南部的一些小城市交給劉備,讓他駐紮。

但劉備實力不斷擴充, 周瑜死後,連大城南郡也被劉備要走了。

自此,荊州不再姓孫,而是姓劉。

出於「聯劉抗曹」的目的,孫權此時不得不允許劉備在荊州的活動。

建安十九年,劉備破成都,取得巴蜀。

孫權立刻派人索要荊州,但劉備豈肯將到嘴的肉吐出來?

於是親帥五萬大軍來荊州與孫權撕比,又派關羽引三萬荊州軍助戰。

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

可偏巧此時曹操攻漢中,劉備後院著火,被迫退兵,將幾座城市還給了孫權,匆匆忙忙回巴蜀去了。

可以說,在建安二十二年之前,孫劉雙方因為有共同的敵人曹操,才暫時得以相安無事。

然而,建安二十二年後,形勢就徹底變了。

這一年,魯肅病故。

魯肅是孫吳集團內部最堅定的「聯劉派」,他活著時候雖然也有過與關羽的「單刀赴會」,但兩家始終沒有撕破臉。

魯肅死後,繼任者是行伍出身的呂蒙。

呂蒙是孫權從士兵提拔到將軍的人物,此人可沒有魯肅的「好脾氣。

他早就建議對荊州採取攻略。

他當時的用兵是計劃是:

「(今)征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游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

征虜就是吳將孫皎。

呂蒙計劃的藍圖是:他與孫皎占據南郡北出襄陽,以蔣欽封鎖漢水,以潘璋守夷陵至臨沮的西部防線。

從後來歷史的發展來看,東吳偷襲荊州就是按照他這個計劃實施的。

只不過當時曹操兵臨江東,孫權不能兩線作戰,才暫時沒有對荊州採取動作。

建安二十二年,孫權親帥十萬大軍攻合肥。

結果被張遼八千步卒殺得大敗虧輸,孫權本人險些被俘虜。

此一戰後,東吳集團基本放棄了從揚州一線北上的企圖,轉而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對荊州的攻略之中。

(參閱拙作《他才是三國第一狂暴戰神,告訴你什麼叫真正的萬夫莫敵!》)

呂蒙就說:

「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

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說:徐州方向地勢四通八達,一馬平川,利於騎兵作戰。

就算今天拿下徐州,日後曹操必來爭奪,我們就算用七八萬人鎮守,也未必能守住。

所以,我們不如西取關羽所在的荊州,全據長江,這樣我們東吳的疆域擴張,形勢也會更加穩固。

當時孫權就對呂蒙的話十分認同,這是東吳軍事目標轉移的象徵。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稱漢中王,同時命關羽率荊州軍團北伐襄樊。

八月,關羽滅于禁精銳七軍,圍困襄陽樊城,威震華夏。

孫權終於坐不住了。

對於這一點,我認為曹魏集團有著清醒的認識。

蔣濟就對曹操說

:「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孫)權必不原也。

可遣人勸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果然,孫權既暗中妒忌關羽,又惱恨關羽過去時常欺負東吳,便暗中與曹操結盟,命呂蒙開始著手進行偷襲荊州的行動。

史書稱:

權內憚羽,外欲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

就是說:孫權內里懼怕關羽,對外又想顯擺功勞,便寫信暗中連接曹操,主動要求討伐關羽為曹操效力。

孫權偷襲荊州計劃是絕密,連他的重臣全琮都隱瞞了。

當時全琮也向孫權建議偷襲荊州,但孫權裝傻充愣,沒有理會全琮。

直到呂蒙拿下荊州後,孫權才向全琮解釋:「君前陳此,孤雖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

就是說:「你前面對我說的那些,我沒有答覆你,今天的勝利,也有你的一份功勞。

」封陽華亭侯,算是對全琮的安慰了。

呂蒙得到孫權的命令後,並沒有立刻實施行動,因為當時關羽為防備東吳偷襲,留了不少兵馬駐守南郡公安兩處要地。

荊州城是關羽親自都督建造,十分堅固,假如東吳採取強攻,那麼荊州很可能就是下一個合肥。

呂蒙為此頗為苦惱,便裝病,暗中回建業與孫權商議對策,並派當時還籍籍無名的陸遜代任都督職務。

我們現在當人都知道,陸遜此人是後來的東吳的軍事支柱,是一代名將,但當時關羽卻不可能知道。

陸遜上任後,立刻寫了一封言辭謙卑的「馬屁信」送給關羽。

關羽被陸遜書信蒙蔽,再加上前線也確實需要增兵,便將防備東吳兵力盡數北調。

就這樣,荊州空虛了。

而呂蒙和孫權商議好作戰計劃後,又暗中回到指揮崗位,開始布置偷襲行動。

呂蒙的軍事行動基本是按照上次他向孫權建議的那樣去做的。

東吳對荊州的偷襲大致有以下幾個要點:

第一, 東吳勸降糜芳、傅士仁是經過精密策劃的一次成功策反。

東吳的情報工作十分到位,事先打探到糜芳與關羽不和,成功將糜芳策反,並勸降傅士仁,兵不血刃取下堅固的荊州。

於是「(孫)權聞而誘之,(糜)芳潛相和。

及(呂)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第二, 東吳軍事行動快、准、狠。

關羽在江邊是留了部分守軍,監視東吳的,但呂蒙率精銳假扮商船,夜間突襲,將關羽沿江守衛盡數擒殺,導致了關羽預警系統的失靈。

所謂「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舉。

第三, 關羽曾在南郡和公安城中安排了大批的探子和伏兵,原本打算一旦東吳偷襲,他們就埋伏在城中打退敵軍。

但這一點被孫權的謀士虞翻料到了。

東吳事先準備,將關羽預伏的兵將都斬殺了。

第四, 其實在呂蒙偷襲荊州得手以後,關羽仍未失敗。

因為那時候荊州軍團的主力仍在關羽手中,倘若軍隊不散,關羽還是有機會奪回荊州,或者是逃回益州劉備那裡。

然而,呂蒙來了一招「釜底抽薪」,善待荊州軍家眷,這一招終於導致關羽軍團兵無鬥志,不戰自潰。

第五, 關羽水軍精銳本有機會從漢水逃回益州,但被呂蒙派蔣欽率精銳水軍一萬,堵截在漢水

關羽最為倚重的水軍部隊也最終全軍覆沒。

第六, 關羽從陸路的逃跑路線被呂蒙搶先全部卡死。

呂蒙剛取下荊州就派陸遜襲夷陵,潘璋鎮臨沮

這兩條路是關羽西逃的必經之路。

果然,後來關羽走投無路,在麥城偽裝投降後率殘部突圍,到夾石被潘璋部將馬忠俘獲,一代名將落馬被誅。

呂蒙偷襲荊州,整個計劃嚴密精確,這是一個經過長期籌劃的軍事行動。

呂蒙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堪稱一場完美的偷襲戰。

呂蒙也因此戰得以進入唐代武廟,享受香火。

東吳為了荊州苦等了十幾年,終於在建安二十四年拿到手中,孫權親臨荊州對呂蒙表示祝賀。

孫權先後委任呂蒙、朱然、陸遜等人鎮守荊州,後世陸抗等人繼任,幾代人苦心經營,將荊州作為上游屏障,數十年間再也沒有丟過。

直到六十年後,公元280年,晉滅吳之戰爆發,荊州終於失守,不久之後,晉軍攻入下游建業,孫吳帝國隨之滅亡。

(本文部分觀點可參閱拙作《一場大多數人不了解的封神之戰,成就了三國時代唯一的神!》)

(本文為「老不看三國」頭條原創首發,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如有疑問和出版合作意向,請聯繫QQ:205950752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吳能擒殺關羽,成功之道主要有三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東吳在這次戰役中殲滅關羽軍團,取得夢寐以求的荊州,這確實是輝煌的勝利。《孫子兵法》稱「兵者,詭道也」,東吳偷襲荊州,很好的詮釋了這一理論。他們先是表面撤換呂蒙,以「...

三國最實誠之人魯肅簡介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

東吳四英傑簡介 歷史上的東吳四英傑

東吳四英傑是指在東漢末期及三國早期的孫吳重要大臣,分別為周瑜、陸遜、魯肅、呂蒙。他們皆是吳大帝孫權的心腹近臣和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先後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東吳四英傑簡介,歷史上的東吳...

三國:兩次丟荊州,關羽為啥一直玩不過呂蒙?

我們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說的是關羽在前線和曹軍殺的酣暢淋漓,結果東吳背後陰了一手,背信棄義偷襲荊州,直搗黃龍,最終導致關羽身死,荊州也被奪走。其實歷史上關羽大意失荊州可不止一次,早在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