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說他是亂臣賊子,其實他高風亮節,是個忠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諸葛亮「罵死王朗」把諸葛亮出色的口才表現得淋漓盡致。

諸葛亮的這番言論,正氣凜然,慷慨激昂,義正詞嚴。

面對諸葛亮的駁斥,王朗的表現是「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

每當讀書至此,很多讀者都不禁擊節稱讚,無不為諸葛亮的口才而折服。


諸葛亮罵死王朗的故事,在歷史上是真實發生過嗎?通過對各種史料的分析,可以得出一個肯定的答覆:這個故事是小說家虛構出來的。

原因很簡單:在《三國演義》中被罵死的王朗的死亡時間及死亡地點都與歷史記載有明顯的差異。

《三國志·明帝紀》中記載: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正月,諸葛亮大軍進犯曹魏邊境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當地軍民紛紛倒戈,依附諸葛亮。

魏明帝曹睿派遣大將軍曹真率兵抵禦。

左將軍張郃在街亭之戰中打敗馬謖,奪回三郡。

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敗。

在這段時間裡,並未出現小說中所言的王朗隨軍出征的記載。

反倒是在《三國志·王朗傳》中說:同年十一月,司徒王朗病死。

可見王朗死亡的時間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後,因此他就不可能如小說所言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死亡的。

另外,《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罵王朗「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其實這個記載也是與歷史不符。

王朗原本是漢室忠臣。

據《三國志》記載,王朗在東漢末年擔任會稽太守,孫策為袁術攻打會稽,功曹虞翻勸他逃跑,王朗認為自己身為漢吏,應該為國守城,拒不投降。

戰敗後,他攜老母及家小由海路一直逃到東冶,最終被窮追不捨的孫策逼降,孫策命人將其置留曲阿。

曹操於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奉獻帝於許縣。

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以朝廷名義徵辟王朗。

孫策遂派人遣送;王朗輾轉江海,積年方至。

效力曹魏期間,王朗並未參與曹丕篡漢,因此「同謀篡位」一說並不成立。

第三,小說通過諸葛亮之口痛罵王朗「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是一個小人,其實歷史上的王朗高風亮節。

王朗早年師從楊賜學習經學,後一度為官。

楊賜去世後,王朗為老師舉哀行孝而棄官。

可見王朗重禮。

王朗還頗有正義感。

《三國志·王朗傳》注引《王朗家傳》說,王朗自小和沛國名士、莒縣令劉陽交友。

當初,劉陽認為曹操將不利於漢室,想除掉他。

劉陽死後,曹操要殺他兒子報仇。

其子恐慌,四處逃遁。

劉陽故舊雖多,但無敢收留。

只有王朗接納、隱藏他多年。

從會稽回許縣後,王朗多次在曹操面前規勸,曹操才不予追究,劉陽的門戶因此得以保全。

此外,王朗是一個治學嚴謹的學者。

《三國志·王朗傳》載錄其有「《易》《春秋》《孝經》《周官》傳,以及奏議論記」諸作,並稱「咸傳於世」,在晉代猶置於學官。

《三國志·王朗傳》注引《魏略》載:「朗高才博雅,而性嚴整慷慨,多威儀,恭儉節約,自婚姻中表禮贄無所受。

常譏世俗有好施之名,而不恤窮賤,故用財以周急為先」,可見,王朗還是一個以德立世、不肯媚俗求名的廉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裡面魏國的重臣王朗最後怎麼死的

王朗字景興,三國時期,魏國的重臣。雖然現實中的王朗與《三國演義》中的會有所不同,但是王朗的很多性格以及其他方面還是大致相同的,而且很多人記住的是《三國演義》中的王朗,而不是歷史上記載的那個王朗。

帶你揭秘歷史上的王朗

王朗恐怕都是在小說當中認識的吧,一個被諸葛亮罵的不知所措,最後氣急敗壞吐血身亡。然而小說終歸是小說,歷史上的王朗真的是厚顏無恥麼?真的與諸葛亮對罵過麼?下面我們就來揭開歷史上王朗的真面目。

被罵死王朗,當真是厚顏無恥之人嗎

在三國演義中,在蜀國北伐時期,為了彰顯諸葛亮的神奇,魏國的司徒王朗居然生生在兩軍陣前被孔明三言兩語給罵死,令讀者印象深刻,王朗也因此一死而出名,可謂是一死成名了。可是在真正的歷史中是這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