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帥智將周瑜果真被氣死?揭秘正史中不一樣的周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創保護:未經授權允許,嚴禁轉載。

導讀:周瑜是三國歷史中,比較出名的一個智將名字,他的人氣不差於諸葛亮,甚至在軍事方便比諸葛亮還略勝一籌。

但是,我們對它的認識卻是被諸葛亮用言語攻擊,怒火沖頭而被氣死。

周郎臨死前那聲「既生瑜,何生亮」的長嘆。

那麼,歷史上的周瑜真如所說的那樣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周瑜,字公瑾,東吳四英將第一位,廬江舒城人。

幼年與孫策相識,結為生死之交。

後孫策脫離袁術自立後,周瑜主動投奔孫策。

在孫策平定江東的戰爭中起到了謀士和武將的雙重作用,用計謀收服了太史慈。

孫策平定江東後,周瑜任水軍都督。

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外事不決問周瑜」。

說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這個回答,不能否認,因為在《三國演義》這本舉世無爭的著作中,確有「三氣周瑜」,一氣,赤壁大戰後的第二年,周瑜欲奪荊州,卻不料被諸葛亮搶先奪去。

二氣,周瑜想把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以此扣下劉備,逼諸葛交出荊州,怎料,諸葛使計,讓他「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氣,周瑜向劉備討還荊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敗,結果病死了。

且臨死前,他說「既生瑜,何生亮。

但是這個心胸狹隘的周瑜,純粹只是《三國演義》中一個角色的塑造,用以烘托此書中的男主,諸葛亮。

並非歷史上真正的周瑜。

翻開正史,可以發現周瑜可謂是一個完美之人。

歷史上的周瑜,兼具文韜武略,精通音律。

據《三國志》記載,周瑜即便是酒過三巡,仍然能夠聽得出奏曲者的失誤,故而當時民間歌謠傳唱說「曲有誤,周郎顧」。

雖然史書上對於周瑜的音樂才華僅此一筆,但這一鱗半爪,也足可印證周瑜的文武全才。

周瑜自幼志向遠大,有著遠見卓識。

本來頗得袁術賞識的他卻並不看好袁術,轉而投靠禮賢下士的孫策。

周瑜清俊高大,年僅二十四歲時即被孫策封為建威中郎將,吳中人都呼其為周郎。

周瑜與孫策同年,後又為連襟,故而情誼更篤。

史載周瑜追隨孫策南征北戰,攻荊州,打皖縣,討江夏,平豫章,定廬陵,幫助孫策極大地拓展了東吳基業。

曹操聽聞周瑜少年英雄,便派蔣干作為說客勸說周瑜歸附自己。

蔣干雖是能言善辯,孰料剛一到吳營,就被周瑜將了一軍,周瑜表明自己只求酬報明主之恩,但願與其禍福共存的心跡。

周瑜對孫氏政權的忠貞,不僅使蔣乾折服,而且當時中原士人也都對此讚嘆不已。

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又與張昭共同輔佐繼立的孫權,建功立業。

而在周瑜的軍事生涯中,最為絢爛的篇章便是親自部署指揮,並贏得大捷的赤壁之戰。

孫權繼位後,十分信任周瑜。

208年,孫權西征黃祖,周瑜立下了大功。

208年,曹操南下,目標直指江東,孫權戰和未定。

周瑜及時從鄱陽湖趕回,正確分析了曹操遠來的種種弊端,使孫權決定與曹操一戰。

周瑜身為水軍大都督,用火攻之計大破曹操,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後,周瑜攻打南郡時中毒箭,但還是拚死取下了南郡。

隨後周瑜割長江南岸給劉備,但劉備至京口見孫權,要求得到整個荊州,孫權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養傷,在生病期間周瑜提醒孫權要提防劉備。

210年,周瑜領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時箭傷發作,英年早逝,年僅36歲。

孫權聞訊後,立即素服迎接周瑜靈柩回柴桑。

東吳老將程普,早年跟隨孫堅,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輕的周瑜。

但周瑜並不與程普計較,最後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說道:「與周公瑾交,如飲醇繆,不覺自醉。

」到宋代時,世人還是很喜歡周瑜,這一點從蘇軾的《念奴嬌》一詞中就可以看出。

但到了元代以後,人們就逐漸對周瑜進行醜化,至到《三國演義》成書時,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個人了。

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劉備的關係,周瑜一方面主動割長江南岸地給劉備,但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外交行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劉備的梟雄本色,不願劉備一天天壯大,因此上書孫權,要求孫權將劉備軟禁在京口,但孫權不願。

在對劉備一方的態度上,周瑜和魯肅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進派,而魯肅則眼光看得更遠。

遺憾的是,千百年之後,這兩個人都成為了當時還默默無聞的諸葛亮的墊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狹窄的代名詞,而魯肅則變成了一個老實得笨得出奇的人.

另外周瑜性格確實存在一些缺點,周瑜的性格第一個特徵是器量狹小,忌才妒能,目光短淺。

如小說第四十四回寫孫權決定抗曹,並命周瑜組織迎敵作戰。

但諸葛亮卻對周瑜說孫權仍有顧慮。

周瑜立即去見孫權,果然與諸葛亮所說的一樣。

於是周瑜暗忖:「孔明早已料著吳侯之心。

其計劃又高我一頭。

久必為江東之患,不如殺之。

」只是由於魯肅的勸阻,才沒有殺成。

試想,周瑜倘若果真將諸葛亮殺了,那麼孫劉聯盟就可能破裂,就會給曹操造成可乘之機,赤壁之戰誰勝誰負便很難預料了。

由此可見周瑜的目光的確短淺。

此後,周瑜曾多次設計要殺害諸葛亮,如派諸葛亮十天造箭十萬枝,企圖以軍法殺之;又如派諸葛亮往聚鐵山斷曹操的糧道,企圖借曹操之手殺之;諸葛亮在七星壇借東風,周瑜派丁奉,徐盛各帶士兵一百,從水陸兩路前往南屏山,企圖以武力殺之等等,雖說危機都被諸葛亮巧妙地化解了,但卻凸現出周瑜的器量狹小,忌才妒能。

周瑜的另一性格特徵是容易衝動,意氣用事。

如諸葛亮到東吳商量共同御曹大計時,周瑜故意說他準備降曹,意欲以此要挾諸葛亮,求他助劉備破曹。

然而諸葛亮卻說「公瑾主意欲降操,甚為合理。

」周瑜聽了諸葛亮的話後,便勃然大怒,罵曰:「老賊欺吾太甚!」並說:「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賊。

」其盛情衝動的特點便顯現無遺了。

又如周瑜欲借曹操之手殺諸葛亮,派諸葛到鐵聚山去斷曹操的糧道。

孔明明知周瑜的用心,非但不推諉,卻藉此嘲笑說:「吾聞江南小兒謠言云:『伏路把關饒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

』公等於陸地但伏路把關;周公瑾但堪水戰,不能陸戰耳。

」周瑜聽了此話,怒曰:「何欺我不能陸戰耶!不用他去,我自引一萬馬軍,往鐵聚山斷操糧道!」為了一句嘲笑,竟置統帥職責於不顧,可見其感情容易衝動、意氣用事的程度是多麼嚴重。

說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作為文學作品的刻意描繪,無可厚非。

但作為歷史,還是要尊重史實、以真相為準。

過去對周瑜之死的誤解誤會,應當澄清,應該糾正,以訛傳訛將影響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也會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至於周瑜的真正死因是,由於在一次交戰中右肋受傷,戰事緊張,而一直未痊癒,漸漸惡化,最終由於傷口在一次行軍中崩裂,死於巴丘,年僅35歲。

可惜正當風華正茂的年齡,嗚呼哀哉。

通關這篇文章可以看出,周瑜並非後人們所描寫的那個心胸狹隘而被氣死的小人,真正的周瑜同樣也是亂世中的絕代智將。

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待歷史,不能因為個人喜好而片面對一個歷史人物做出評價。

【原創保護:未經授權允許,嚴禁轉載。

《奇聞異錄》:拒絕苟且,只發原創,打造10萬+全網最具人文情懷的歷史世界!每日《今日頭條》獨家首發最新最全的歷史趣事,還原歷史真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三國演義: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出身士族,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可以說是當時很多女性同胞傾慕的對象,擁有大批女粉絲的周瑜,不僅出身不錯還精通音律...

三國中周瑜為何會被抹黑?歷史到底是什麼樣

四大名著中,對《三國演義》情有獨鍾,其中許多的人物的列傳仍舊可以隨口說出。大學後,開始揣摩《三國志》,發現陳壽的才氣遠在羅貫中之上,文筆不得不讓人佩服。其中對人物的描寫可淋漓盡致,又尊重了歷史的...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真是被氣死的嗎?

既生瑜,何生亮!病重的周瑜說完最後一句話,溘然長逝。《三國演義》中周瑜的形象,是個嫉賢妒能、小肚雞腸的人物,一生與諸葛亮鬥智,最終被諸葛亮活活氣死。這其實是一個極大的誤讀,真實的周瑜卻是一個接近...

《三國志》之 歷史上真正的周瑜

四大名著中,對《三國演義》情有獨鍾,其中許多的人物的列傳仍舊可以隨口說出。大學後,開始揣摩《三國志》,發現陳壽的才氣遠在羅貫中之上,文筆不得不讓人佩服。其中對人物的描寫可淋漓盡致,又尊重了歷史的...

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非也非也

每年暑假,電視里三國演義是必放經典之一的電視劇,黃口小兒都知道,在演義里,諸葛亮三氣周瑜,把周瑜活活氣死了,周瑜也千百年來背負著心胸狹隘、目光短淺、急功近利的黑鍋,真實的周瑜是這樣的嗎?非也非也...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的悲情謝世告白?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得...

周瑜是被氣死的嗎?真相是這樣的

周瑜---三國高富帥的代表人物之一,智勇雙全,在《三國演義》里卻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氣量褊狹,心胸狹小之人,並且因為嫉妒諸葛先生的才智,而活活被諸葛亮氣死,由此給後人造成了誤解,對周瑜來說,實在...

既生瑜何生亮的後面一句才體現了周瑜的氣概

不管是小說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以及野史,周瑜這個人物讓很多人口舌,說他是白面儒生,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說他是斥剎疆場的將軍,赤壁之戰一戰成名;說他是勾心鬥角的小人;說他嫉妒孔明之才,多次陷害;說他心胸...

"既生瑜,何生亮"的下一句是什麼

《三國演義》中為了塑造諸葛亮偉大的形象,把周瑜塑造成了一個心胸狹隘,善妒賢能的人,通過貶低周瑜來抬高孔明,這對周公瑾其實有點不太公平。歷史上的周瑜其實是一個胸懷寬廣的真豪傑,他更不是活活被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