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晚年用錯一個人,竟導致五丈原抱恨終天,毀了一世英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漢章武三年,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伏在床前承諾:「竭盡全力,報效之死」。

操辦後事輔助劉禪登基,維護蜀漢過渡完畢後,諸葛亮打起了「復興漢室 ,還於舊都」的大旗。

在人生最後的時光內先後5次北伐曹魏,可惜造化弄人,神機妙算的三國第一人始終因缺糧每次都不克而返,將北伐帶上窮兵黷武。

遙想400年前,劉邦也從蜀地北伐一舉攻克漢中,跟項羽拼了4年的持久戰,卻從未出現過糧草不濟,這中間到底有什麼原因,難道真是諸葛亮徒有虛名?答案當然不是。

相反的,諸葛亮北伐計劃十分高明,離成功僅差一步,而這一步失誤,卻讓他延誤終身。

根據《三國志》記載來看建興六年,諸葛亮首次北伐堪稱無懈可擊,佯攻眉縣,出軍隴右,出其不意拿下隴西三郡。

主要死死守住街亭,一個月就能吃下雍州和涼州,關鍵點是守住街亭,可惜諸葛亮忘記劉備臨終的告誡,選擇了馬謖。

最終因為馬謖驕傲自大,沒能守住街亭,被迫退軍。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人,馬良之弟。

馬良兄弟五人,都因才能而出名,尤以馬良最為出色。

劉備占據荊州時,馬謖隨兄長馬良投奔到劉備麾下,馬良官至侍中,是劉備的重要幕僚。

馬謖是荊州人,是諸葛亮的半個老鄉,諸葛亮避禍荊州,隱居隆中的時候,馬氏五常也聲名鵲起,和其他兄弟相比,馬謖似乎一點不遜色馬謖以從事身份隨劉備出兵益州,曾擔任綿竹、成都兩縣縣令,後升調越嶲郡太守。

偏安西南的蜀漢,人才本身就匱乏,劉備手下的人基本上在三國第一流人才都比較少,但是劉備卻看出來馬謖其人言過其實,只能誇誇其談,用作參謀給自己出出主意還行,要是用其去獨當一面,指揮千軍萬馬則是萬萬不可能的。

因此,劉備臨終前便叮囑諸葛亮不要重用馬謖。

諸葛亮可能沒能認識到這一點,因為本身自己手下人才就不是很充裕。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出兵祁山,曹魏在隴西的三個郡聞訊立馬投降,形勢好的讓諸葛丞相本人也難以置信。

諸葛一生唯謹慎,他知道守住這大好的局面,必須要守住戰略要地街亭。

因此選誰去比較頭疼。

魏延吳懿這些人吧,早年跟著劉備混,自己未必能指揮的動,倒是一直跟著自己的馬謖,可以去鍛鍊下,所以就派遣馬謖去鎮守。

馬謖出兵街亭之前,曾立下軍令狀,表示若有差失,則乞斬全家。

但是,馬謖率兵到達街亭之後,沒有聽從諸葛亮「在山上紮營太冒險」的囑咐,自以為熟讀兵書,更不聽副將王平的勸告,屯兵于山頭。

他自信地說,兵法有雲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後生。

最終,馬謖被曹魏名將張郃圍困在山頭,斷了水糧,馬謖兵敗而回。

馬謖失守街亭,戰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諸葛亮北伐曹魏的計劃也隨之流產。

為此,諸葛亮下令將馬謖革職入獄,斬首示眾。

斬首之時,全軍落淚,諸葛亮亦失聲痛哭。

街亭失守,諸葛亮落淚後悔了。

究其原因:首先是馬謖違背部署造成致命的錯誤。

其次,作為三軍統帥的諸葛亮難辭其咎,問題就出在他用人不當,用人未疑。

如今人們一提起失街亭,便盛讚諸葛亮如何以身作則、公正執法,不僅斬馬謖,還上書劉禪,自請處分,搞得劉禪不知所措。

殊不知,這其實是諸葛亮用人不疑的一次慘痛教訓,前車之鑑世人當引以為戒。

諸葛亮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權力過分集中,缺乏民主意識,必然會導致決策的失誤,栽了跟頭悔之晚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堅持北伐,為何不攻略涼州西域等地呢?

蜀漢政權是三國時期劉備建立的。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占有今雲南...

為什麼現在有人不喜歡諸葛亮?

諸葛亮是武廟十哲,在三國戰無不勝,堪稱智慧的化身,一代戰神。然而在現代社會卻有一部分人認為諸葛亮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一種失敗的做法,諸葛亮的失敗早在他出山輔助劉備前的那篇千古名文《隆中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