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以產出為目的的讀書是什麼樣子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 ◆

文 | 李家小貓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這句話形容我特別貼切,我算是囤書重症者,買書能給我帶來喜悅,但是讀書的過程慢如蝸牛,喜憂參半。

倒不是以慢為恥,而是深知信息爆炸時代,如何甄別哪些是有價值的信息,如何使信息在實際生活中為己所用,如何實現創造性地產出,才能實現自己的真實價值是我一直思考和想解決的。

因此我不反對功利性地讀書,反而認為以產出為目的,以解決當下問題為目的的功利性讀書對於職場人來說是最高效的。

既然要高效閱讀,決定從閱讀的主題閱讀開始系統研究下閱讀,首先從《高效能閱讀》這本書開始,作者原尻淳一認為,「為寫而讀」、「為產出而投入」,正是時代環境的要求。

必須閱讀高質量的文章,以掌握更好的產出技巧。

深深贊同。

那麼如何做到為了產出而快速閱讀,以及能夠獲取多少高質量的信息,變成了關鍵所在。

《高效能閱讀》從培養興趣變得喜歡讀書,如何快速閱讀,通過垂直型閱讀X水平型閱讀使知識立體化,分解、收集線索消化知識和建立屬於自己的資料庫讓知識結構化用於產出,給出了工作學習中超實用的89條讀書技巧,按照讀書成長模式從初級到高級的階段,文字簡潔易懂,每個人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自己需要的技巧,從需要的地方開始閱讀。

by 李家小貓

《高效能閱讀》作者原尻淳一是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

畢業後進入知名廣告公司工作,專門從事飲料和食品的品牌宣傳策略規劃。

隨後在大型唱片公司從事藝人、電影、動畫的營銷和企宣工作,繼而加入Bloom Concept,負責面向大型製造商的新產品開發、營銷等諮詢工作,並任企業培訓講師。

這本書是作者閱讀百餘冊閱讀方法論書籍,並結合自身閱讀體驗實證有效而寫的一本書。

開篇對於養成讀書體質,沉迷讀書的竅門以如何創造閱讀環境這三章讓你學會跟書談戀愛,很貼合生活也很實用。

我本身就是熱愛閱讀的,所以就略過這一部分,既然談到功利性閱讀,作為職場人如何以產出為目的進行閱讀,就想直接通過本書直擊本質的高效閱讀技巧,結合我自己最有感觸的部分分享一下。

一、速讀技巧-假設與驗證的互相追逐

我自己讀書的時候特別有儀式感,打開書前必須洗手,正襟危坐隻字不差地閱讀,手邊必須有筆勾勾畫畫才覺得是完整的讀完一本書。

總是不相信速讀怕有遺漏,可是最終發現隻字不差地閱讀也沒有記住更多。

達尼埃爾.佩納克先生提出「讀者權利十條」,其中包括跳讀的權利、不讀完的權利、隨意選讀的權利,佐證了讀書不用「從頭讀到尾」。

看到這些權利能讓自己稍稍釋懷,開始想嘗試不再強迫自己從頭讀到尾,嘗試多種閱讀方法。

我們擁有這些權利,要提高閱讀效率,必然繞不開速讀術。

速讀術,就是事先對關鍵詞有所意識,然後快速將正文里與關鍵詞有關的部分填入意識的技術。

作者認為速讀的關鍵完全在於快速進行「關鍵詞的發掘」「假設驗證型讀書」

為了快速挖掘關鍵詞,需要仔細閱讀目錄。

通過目錄,對關鍵詞做到大致心中有數,然後構思假設,想像關鍵詞所包含的意義。

接著快速閱讀文中關鍵詞附近的內容對自己構思的假設進行驗證。

通過對比,分析自己的假設與作者的想法有何不同,同時做好筆記。

如果有新的創意和想法浮現,也要立刻記錄來,直接寫在書即可。

這樣就能通過關鍵詞驗證假設,在讀書的同時積累分析,並發現閃亮的創意。

具體步驟是這樣的。

1.目錄讀書

仔細閱讀目錄,選定自己該看的章節。

在這個步驟中,重點尋找關鍵詞,預判自己應該著重閱讀哪些部分。

要把自己當成作者,具體想像自己會寫什麼內容。

2.根據目錄,對特定章節進行「跳讀」。

在快速翻看的過程中,在覺得「必須讀」的位置貼上便利貼作為標記,便於過後仔細閱讀。

這一步是通過追尋關鍵詞,迅速把握書的整體感,大約需要15分種即可完成。

3.仔細閱讀便利貼標記的前後部分。

將閱讀目錄後所想像的假設與正文對照,找出「差異」。

這時可以把自己仔細閱讀後的意見、創意等所思所想和業務上的假設直接寫在書頁的空白處。

這些筆記都將成為日後與業務直接相關的線索,實現自己原創產出的重要信息。

速讀的靈魂在於「對關鍵詞做到心中大致有數,快速、多次閱讀關鍵詞附近的內容,以及獲得新的視角和創意。

其實就是帶著問題意識找到線索後,在其帶動下進行快速、多次閱讀。

就像先在坑裡打些樁子,有個立足之處,然後再一口氣填砂埋坑。

每天閱讀一本與自己的業務有關的書,從中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並在每天的業務中進行驗證。

只要堅持這個過程,總有一天,知識就會從點變成線,再由線變成面,繼而從面變成立體,再反饋應用於業務上,那麼你的進步就是巨大的。

我覺得閱讀與寫作是一脈相承的,這種假設驗證型閱讀的方式讓我聯想到訓練寫作也是一樣的。

帶著問題翻開目錄,找到能解決自己問題的相關章節,想像如果自己會用什麼樣的框架和邏輯展開,再去書中求證作者具體是怎麼寫的,以此找到其中差距,不僅會讓自己記憶深刻,並且通過這種刻意練習的方式,寫作水平也會日益劇增。

二垂直型閱讀X水平型閱讀,使知識立體化

既然是要學習以產出為目的閱讀,接下來主要看看職場人應該如何閱讀,贏得職場競爭力。

書中介紹有三種視角看待商業中的個人技能。

1、企業特殊技能:該技能為公司內部所重視,但在其他公司並不通用。

2、普遍技能:該技能超越了英語、領導能力等職業種類,而且是在任何企業均具備的基本能力。

3、職業專業技能:高度專業化的技能,若為同一職業種類,則在其他公司也通用。

by李家小貓

說白了企業之所以進行社會招聘,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購買「職業專業技能」。

職場人士想要生存下來,不能單靠「企業特殊技能」,關鍵還是要在掌握「普遍技能」的基礎上強化「職業專業技能」。

學習其他公司也通用的職業技術的本質,是升華職業生涯的學習法中最重要的一點。

換句話來講,職場人首先應該要做的,是成為「當前所屬部門的專才」,迅速建好「主場」。

作者本身是做市場營銷的,他一直在這個領域進行非常垂直化(即專業化)的讀書。

所以關於市場營銷戰略論、品牌管理論、價格戰略論、客戶管理論、市場調研等等不勝枚舉。

他通過讀這些書,積累實踐,就會在無意識間,不知不覺地形成「思考的主場」。

擁有思考的主場,就是形成了事物觀的基準。

若遇到困難,總是回到那裡重新思考。

為此,需要貫徹垂直型閱讀。

作者建議把讀書的七成投資在垂直型閱讀上。

谷歌公司有一個「70:20:10模式」的投資基準比

作者把這個基準引用到讀書中來。

- 70%投資於現在所屬部門業務的書籍

- 20%投資於對現有業務或可能成為新業務的其他領域的書籍

- 10%投資於未知領域的書籍

作者這裡的投資主要指用於買書的金錢花費,同時也反映了分別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這一模式不僅適用於讀書,還能活用於各種活動,作為參考其准。

其實「職業專業技能」是最容易通過讀書掌握的領域。

因為超越公司及商業領域的普遍性、本質性的理論和規律,早有聰明才智及實踐經驗豐富的前人寫成書了。

通過讀書領會這些規律,再通過實踐加以試驗,如此重複不斷,就能將自己鍛鍊成理論與實際完美結合的職場人。

當然,商業讀書,是吸取他人的經驗教訓。

然而關鍵在於,要努力吸收這些教訓以嵌合自己的工作。

讀書只是知道的手段,關鍵在於「使他人的教訓發生變化,升華為屬於自己的訣竅」,逐漸積累,就會慢慢地形成自己思考的主場。

前面提到的讀書投資基準「70:20:10」模式中,20%是對專業相關領域的投資,餘下10%用來挑戰未知領域。

如何將這合計30%的領域引入新的視角,是通過客場來學習的好機會。

若能從這30%的投資領域中找到可以反饋於自己業務的東西,就能孕育出新的業務。

就像我們常常提到的T字型人才,先深耕一個領域,先建立好這1,才慢慢的有後面0的不斷疊加。

在我們領會並建立了專業性,也就有了思考的主場以後,應該帶著積累的知識衝出主場,去客場戰鬥,積極外出探索其他領域,來獲取刺激或啟發,給自己的業務帶來新的積極的反饋。

以讀書而言,就是從垂直型讀書轉向水平型讀書。

通過這種水平型的閱讀,通過廣泛閱讀完全不同領域的信息,能從多角度把握自己的對象,從而突破壁壘,能使主場的知識掌握進一步深化。

通過客場洞徹本質,強化專業力量。

by 李家小貓

思考的主場就是自己思考的「軸」。

擁有了這個軸,就像擁有了「知識的磁鐵」,所有信息都會隨之而來。

之後再通過水平型閱讀使知識無限擴展。

這時,知識就能以更立體的形式呈現在眼前,就像綜合格鬥一樣解決問題所向披靡。

三、「解剖讀書」與建立自己的資料庫

確定適合自己的標記術,將書解剖。

像用筆將書解剖一樣地做標記,就可以對作為線索的信息進行取捨和選擇。

不管怎要練習做標記,都要練習如何做到快速且準確。

首先,需要養成邊讀書邊對單詞、術語及在意的文句做標記的習慣,所以最好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並養成好的習慣。

在閱讀商業書籍和雜誌時應重視圖表(結構圖)。

已經結構化的圖表里塞滿了製作者想要表達的信息,如果關注圖表(結構圖),就能做到迅速理解。

特別是著名商人製作的圖表,大多簡練而直擊本質,需要格外留意。

我們讀書的時候首先應該仔細觀看圖表,理解其結構後再繼續深入閱讀。

並且,這些我們事先收集的各種圖表,到產出時拿來即用,將會非常方便。

還有對於優秀的企劃資料,多關注它的「結構」,關注演示資料是如何組成的,留意作為骨架的「結構」,將其作為邏輯展開的模式納入參考

我們解剖收集信息時,應該收集與自己的產出直接相關的素材,以便日後方便取用。

那麼應該收集資料有哪些標準呢?應該注意以下三點。

能否用作產出內容和結構的範本?

能否用作說服材料(數據)?

能否用作產出的設計範例?

作者借鑑了黑澤明導演的剪輯習慣。

解剖信息分為「菜譜信息」、「食材信息」、「裝盤信息」。

「菜譜信息」用商業的話講,就是「企劃書的種類」。

種類有很多,比如事業計劃,宣傳策略、品牌戰略、市場調研、調查報告等,對此應該進行大量積累。

對於自己負責項目結束後要進行復盤,從中提煉有益於未來的經驗智慧,所以再次閱讀該項目資料,進行版本升級為以後做準備。

「食材信息」是時刻要求新鮮度的。

說得直白些,已在媒體上發表的信息屬於「昨日黃花」。

所以就要靠自己獲取必要的信息,採訪如此,觀察也是如此。

那麼真正靠得住的信息是什麼呢?是「在現場親眼確認的信息」。

這稱為一手信息,在當今時代,就是在參考二手信息的同時,靠一手信息定勝負的。

「裝盤信息」指的是設計。

比如說商業書籍和雜誌的布局設計,結論的呈現方式、照片和圖表的展現方式、文字的分配、顏色的區分使用、資料本身的設計性等,都應該作為「設計範例」加以收集,這可謂是裝盤的樣品合集。

另外我們要像黑澤明導演學習,為了時刻做好創造新產出的準備,先從身體上養成習慣,當日事當日畢,當日的資料當日解剖收集。

在工具選用上作者鼓勵在雲端聚合知識生產系統,推薦了博客、印象筆記、Dropbox、Faceook四種,結合我們國內的情況,博客已經基本不太使用了,Faceook是無法使用,Dropbox類似於國內的幕布,基本上我們都可以找到類似的軟體來代替使用。

現在國內各類軟體和平台比較豐富,建立專屬於自己的資料庫的同時,還可以多平台發展打造自媒體。

熱愛閱讀和寫作的人可能都會有一個夢想,書里倒數第二個也就是第88個技巧里同樣提到,「讀書的終極目的是著書立說」,作者說讀書這件事情歸根結底,是為了創造獨屬於自己的原創內容的書。

讀到這裡,特別打動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就被作者這樣的效率專家很自然地說出來了,莫名有一種暗示和小激動,仿佛我真的可以似的。

《高效能閱讀》文字簡練,每個豆腐塊大小的文章用來描述一個技巧,特別好讀實用。

幫我們打造善讀體質,保持讀書熱情,收集優質素材,告訴我們讀書投資的基準,充實專業知識,積累實踐經驗,形成自己的思維框架。

並在社交媒體上創建資料庫,使知識易於取用。

我想再好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都需要行動去驗證。

作為職場人來講,讀專業書籍是我們獲取信息的一項重要渠道,把我們讀過的書用於業務和負責的項目,再總結經驗用於下一次,讀書→發現經驗教訓→實踐驗證→找出能用的經驗教訓,按照這個循環,才是最高效的成長,這也是我認為的以產出為目的閱讀方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你一定要為了寫作而讀書?

畢淑敏說過:現代社會是一隻飛速旋轉的風火輪,把無數信息強行灌輸給我們。在自媒體發達的時代,你要麼被別人影響,要麼影響別人。你也許在想:怎樣把各種信息為自己所用呢?怎樣寫出原創的內容,繼而影響別人...

為寫而讀書

據英國學者詹姆斯·馬丁統計,人類知識的倍增周期,在19世紀為50年,20世紀前半葉為10年,70年代縮短為5年,80年代末每3年翻一番,而如今隨著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等工具的普及,信息生產和流通...

以產出為目的的讀書才是高效能閱讀

這段時間一直在學習如何提高閱讀效率,連續看了幾本相關的書。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這本《高效能閱讀》。很多人覺得讀書無用,因為讀完之後並不能使自己的工作或學習有任何改變,就如同網上經常有人說,懂了那麼...

養成高效能的讀書體質究竟有多賺?

未來學家凱文·凱利在《必然》裡面曾經說過,「在信息豐富的世界裡,唯一稀缺的資源就是人類的注意力。」在資訊發達的現在,各種信息唾手可得,如果不加甄別地接收,很可能就被信息的洪流淹沒。而培養自己的閱...

怎麼做才能讓自己成為閱讀量很大的人?

最近看完了一本《高效能閱讀》,作者告訴我們,想要從書中得到什麼,你得先愛上閱讀。學富五車出自《莊子 天下》,稱讚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辯客和哲學家惠施學識淵博,古人的書為竹簡,極其貴重,若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