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原尻淳一來告訴你答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微光

我以前看書經歷過兩種心態,剛上大學那會,特別喜歡看自我管理和職業發展類的書,希望看了這些書就能夠變得很厲害,看書非常認真,每一個字都不放過,恨不得可以把整本書都記住,但是往往把書關上,我的大腦就一片空白,然後心裡就非常失落,每次閱讀都是高度緊繃的狀態,一點也享受不到閱讀的快樂,時間長了就厭煩了這種疲憊的學習狀態,也因此打心底里否認了這類書的實用價值。

後來朋友帶領我進入了小說的世界,於是開始了我閱讀的第二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就只看小說,小說有故事有情節,看得懂又看得開心,路遙、余華、嚴歌苓等名家的小說看得不亦樂乎,瞧,我看了這麼多的經典名著,多麼有成就感。

但是每次給朋友們講書的時候,發現自己描述不出我所看到的精彩內容,只能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搪塞過去,直到有次朋友給我講書,她講得非常精彩,我聽得都入迷了,特別迫切的想要立馬就打開書看。

這兩種情況我一直都沒想明白,後來看書少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我最近看了一本書——《高效能閱讀》,它解答了我所有的疑惑。

為什麼看了那麼多書卻依然不能出口成章,甚至基本的演講都應付不了?為什麼看了那麼多書寫作時卻文思枯竭?為什麼看了那麼多自我管理的書卻依然不懂怎麼管理自己?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的作者原尻淳一,不僅是日本知名暢銷書作家,同時還是Bloomconcept股份公司董事、"赫曼全腦模型"推廣人、業務諮詢師、生存技能培訓教練,即使身兼數職仍能從容不迫地享受生活。

他就是通過不斷的閱讀,去粗取精,將親身實證有效的內容建立成自己的資料庫,最終實現創造性產出,最後又將產出用於工作和生活,如此不斷循環,工作與生活中所有繁雜的事務都可以高效率的解決,他用自己的實踐來證明閱讀會讓生活和工作越來越好。

在《高效能閱讀》中,作者提出信息在以洪水猛獸般的速度快速增長,為了不被淹沒在信息的洪水之中,不被時代大潮遠遠的甩開,牢牢地掌握「閱讀技術」來高效獲取信息是必要的,但同時也要順應自媒體的時代環境,為寫而讀,為產出而投入。

所以全文主要圍繞「如何讀」和「如何產出」這兩個課題來展開。

一、如何高效的讀書獲取信息

首先分析自己的讀書體質

如果不喜歡閱讀,第一章可以幫你獲得讀書的內在動力,第二章會教你如何找到讀書的樂趣,第三章則教你如何打造讀書的環境,讓自己愛上讀書的氛圍。

如果你喜歡讀書,但是讀書效率不高,可以直接跳到第四章閱讀,該章節以速讀為主題,教你如何快速理解文章主旨和內容

原尻淳一本人讀書的方式是基於作者人脈的「書脈」,連綿成帶,延展開來。

這種方式怎麼理解呢?

在我們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很重要的人,他們改變了我們的人生軌跡,這些人可能是我們的老師或者朋友或者領導同事,也有可能是某本書的作者,那位作者寫的書打開了我們的新世界,這本書就是我們的「座右書」,因為重要的影響,這本「座右書」給了我們無與倫比的讀書原動力,接下來我們會去搜集作者其他的所有書籍,去了解這個作者的一切,通過這條線索繼而發現其他有趣的人,讀的書多了,接觸的作者多了,從而發現多人共通的普遍性信息,感受到打通任督二脈的「知的喜悅」。

除了這種方法,書中還提到了很多其他的技巧,比如聽書,這個除了可以降低讀書的難度,同時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現在有很多這樣的平台,「得到」、「喜馬拉雅FM」、「新世相讀書會」等等;比如參加讀書會,也可以自己舉辦讀書會,既能督促自己讀書,又能結交朋友;比如主題閱讀,給自己定一個現階段比較感興趣的主題,在一段時間內專門閱讀跟主題相關的書籍

二、如何將獲得的信息產出

如果你對於獲取信息沒問題,只是苦惱於讀書獲取的信息不能用於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那麼就直接閱讀第五六七章節,第五章幫你分析讀書對於工作的重要性,教你如何成為工作領域的專才,第六章教你如何利用工具解放大腦,第七章教你如何構建用於產出的資料庫。

關於讀書對職場產生的效應,原尻淳一認為職場中個人能力評價有三大指標:

1、普遍技能:在任何企業均具備的基本能力

2、企業特殊技能:該技能為公司內部所重視,但在其他公司並不通用。

3、職業專項技能:高度專業化的技能,若為同一職業種類,則在其他公司也通用。

普遍技能是進入企業正式工作的一道門檻,這些技能我們在學校和社會實踐中就能獲得;企業特殊技能是公司固有的知識,向前輩請教是最快的學習方式。

而職業專項技能是最容易通過讀書掌握的領域,因為超越公司及商業領域的普遍性、本質性的理論和規律,多已作為前人的才智被寫成書了,通過讀書領會這些規律,再通過實踐加以試驗,如此不斷重複不斷,就能將自己鍛鍊成理論與實際完美結合的職場人士,而社會招聘中,企業進行招聘的目的是想要購買「職業專項技能」,因此職場人士想要生存下來,不能單靠企業特殊技能,關鍵還是要在掌握普遍技能的基礎上強化職業專項技能。

因此可以說,讀書是直接關係到職業生涯升華的學習。

那麼在工作中該如何將高效閱讀反饋到工作中呢?

在投資領域有一個黃金比例:70-20-10,是谷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提出的谷歌公司的投資基準,即谷歌將70%的資源用於現有服務,20%用於現有服務的周邊服務,10%投資於全新的未知領域。

原尻淳一把這個基準引入到讀書中。

閱讀除了可以幫助我們在職場中提升能力,快速成為所在部門的專才,也是促進讓我們和職場前輩們交流的好幫手,工作中多注意觀察部門前輩們看什麼書,書架可以看出其主人的性格和思維,熟悉以後甚是能隱約看出對方的興趣所在,繼續下去還能知道對方與自己是否志同道合,脾性相投。

產出者是能夠洞悉潛藏在表層表達之下的「規則」和「事物的道理和本質」,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表達方式,並創造有價值的東西的人。

很多人認為的讀書無用論,是因為讀書本人就真的只是讀書,完全放棄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哲學家叔本華曾就「無腦讀書」此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讀書是讓別人幫自己思考。

讀書的我們,不過是在反覆的追拾別人思考後的殘渣,好似習字的學生,用鋼筆沿老師划下的鉛筆線描摹,所以讀書時幾乎全無思考的辛苦。

對於停止自己思索的讀書,之所以會感到心安理得,原因即在於此。

然而,只要努力讀書,我們的大腦就只不過是別人思想的運動場罷了。

因此,即便是有時只是為了打發時間,絕大多數用一整天來讀書的勤勉者,也會喪失自己思考的能力。

總是使用交通工具,終將忘記如何走路。

所以作者也在書中提出介紹的89個讀書技巧,並不是每一個都適用於大家,鼓勵大家去實踐這些技巧,然後找到適合自己的技巧,書里的東西並不是標準答案,可能你自己也會有更好的方法,那為什麼還要讀書呢,因為書能夠超越我們的認知盲區,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打開更寬闊的眼界。

文章最後引用了齋藤孝先生的一句話:「書」是作為讀物而存在的,這是普遍的看法,然而在我看來,書是為了讀後「著書」和「立說」存在的。

有目的的讀書才能知而不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樣讀書如山倒

不知道什麼時候,「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這句話開始廣為流傳。看著書架上那一本本整齊排列著的書,有幾本是我們可以對內容娓娓道來的?看過的公眾號文章,我們能有個大概印象的有多少?書架上的,手機里的...

以產出為目的的讀書才是高效能閱讀

這段時間一直在學習如何提高閱讀效率,連續看了幾本相關的書。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這本《高效能閱讀》。很多人覺得讀書無用,因為讀完之後並不能使自己的工作或學習有任何改變,就如同網上經常有人說,懂了那麼...

養成高效能的讀書體質究竟有多賺?

未來學家凱文·凱利在《必然》裡面曾經說過,「在信息豐富的世界裡,唯一稀缺的資源就是人類的注意力。」在資訊發達的現在,各種信息唾手可得,如果不加甄別地接收,很可能就被信息的洪流淹沒。而培養自己的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