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對稿」十八路諸侯22:任命士人主政地方,董卓自掘墳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董卓當政之後,短短一個來月的時間裡,廢了漢少帝立了漢獻帝,毒殺了何太后並清算了何氏一族,給自己和想拉攏的士族都升了官,還給黨錮之亂中的受迫害的士人們平了反。

效率之高,一定嚇壞了東漢朝廷的所有人。

軍人和朝臣,比起做事效率來,勝的可不是一兩個身位,幾乎可以用天差地別來形容。

但效率高,並不一定意味著是好事。

圖1、屹立朝堂上的董卓(《董卓進京》)

《後漢書》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在漢靈帝傳記的最後來了這麼一句「自六月雨,至於是月。

」可別忘了,免掉當時的司空劉弘,自己當司空,原因可是老天不下雨。

史書的作者這時候,是不是有意在嘲弄董卓的同時,暗示他這麼一番討好士人的舉動,其實到頭來都是白費功夫。

士人們積怨二三十年的黨錮之亂終於平反了,士人們應該感激為他們平反昭雪的董卓才是,可史書上一句誇讚的話都沒有。

但董卓並不覺悟,依然在信任重任士人的路上繼續往下走。

這時候的董卓,最信任兩個人——身為尚書的武威人周毖、身為城門校尉的汝南人伍瓊。

這兩個人如何走進董卓視線的,史書上沒說。

但一個是汝南人,和汝南袁家是老鄉;一個是今天甘肅武威,和董卓多少有點老鄉關係。

董卓和袁家的關係,從這些相關人的身世背景,看到些許端倪。

周毖、伍瓊勸董卓,革除漢桓帝、漢靈帝時期的弊政,重用天下名士族,以爭取天下人心。

董卓很是聽的進去,於是就命令周毖、伍瓊和尚書鄭泰、長史何顒等一起清除貪贓枉法、不稱職的官員,而徵召天下名士。

緊接著,就徵召了一大批從未做過官的名士入朝,其中有荀爽、陳紀、韓融、申屠蟠。

這四個人,公元189年的時候,年齡都已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家。

年齡雖大,但都是世家大族出身,而且名滿天下。

荀爽是「潁川四長」 之一的荀淑的兒子,陳紀是「潁川四長」之一的陳寔的兒子,韓融是「潁川四長「之一的韓韶的兒子。

申屠蟠雖不是名人之後,但名氣也很大。

董卓這時候,要的就是名氣和人心,可未免太直接了點。

圖2、荀爽(189年已年過花甲)

其中要特別說一下荀爽這個人,他出自潁川荀氏,是「荀氏八龍」之一。

他的侄子荀彧因為輔佐曹操的關係,名聲比他這個叔叔更為大家所熟知。

荀爽是126年生人,到189年,算一下已經是六十有四了。

董卓一開始拜荀爽為平原的國相,在荀爽前往任職的路上又被任命為九卿之一的光祿勛,三天之後又被任命為三公之一的司空。

比較一下董卓之前怎麼提拔蔡邕的,這個時候提拔荀爽也是一個路數,完全按著行政程序走,但一天一遷,沒幾天就把你弄到最高位。

此時的董卓還是按著東漢朝廷的遊戲規則在做遊戲的,只不過他會鑽鑽東漢遊戲規則的空子。

在任命荀爽之前,司空的位置已經騰出來了。

騰出來的辦法,是順次給大家升官。

董卓當時已占據了三公之首太尉的位置,再往上走,只能找被擱置很久、歷史上存在過的官銜了。

董卓這一次任命自己為相國,而且賜給自己「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

上面這十二個字,是不是有點熟悉,是曹操之後有的特權。

不過,曹操是學董卓的,董卓開闢了一個新時代,也復活了一個老職位——相國。

圖3、陳紀(189年一樣年過花甲)

在升任自己為相國的時候,董卓又把剛任命為司徒的黃琬升遷為太尉,把剛任命為司空的楊彪升遷為司徒,這樣把空出來的司空給了很久沒當官的、「荀氏八龍」之一的荀爽。

荀爽從被朝廷徵用,到成為三公之一,一共用了九十三天,絕對是火箭一樣的提拔速度。

這樣的火箭提拔速度,歷史上真沒幾個人比得了。

其他幾個任命比起荀爽來,就沒那麼顯眼了,任命陳紀為五官中郎將、韓融為大鴻臚。

董卓徵召的四個人中,只有申屠蟠抗命沒來。

世家大族的人們,因家族之累,比起寒族出身的申屠蟠,抗爭起來確實不夠硬氣。

軍人出身的董卓,需要一些名人士族都裝點門面,以上的任命,雖然都是強人所難,但從整個大局沒有太多的影響。

畢竟這些人都在自己掌控的朝廷之中,但接下來對地方官員的任命,真正壞了董卓的大事,也讓董卓陷入了真正的困境。

圖4、董卓重用士人(《董卓進京》)

先看一下董卓的這些任命:任命尚書韓馥為冀州牧,任命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任命陳留人孔伷為豫州刺史,任命東平人張邈為陳留太守,任命潁川人張咨為南陽太守。

對比一下,之後三國演義里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我們會發現,前面五個人冀州牧韓馥、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陳留太守張邈是其中的主力。

董卓在附著風雅的時候,不經意的給自己埋了一個大雷,而埋這個雷的時候,董卓自己卻渾然不覺。

圖5、韓馥

董卓並不是沒有謀略的人,怎麼會如此輕易的犯下這樣的大錯呢?想一想新上台的軍人政府,第一件要做的是什麼,就是控制好各地的軍權,讓自己的親信嫡系去當各個地區的頭,把局勢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上。

可董卓這麼一個昏招,是因為他自信心不夠呢?還是他此時也把自己當世家大族的一份子了?再或者是,他沒有認清楚控制地方政局的重要性?

圖6、孔伷

不管是那一條吧,董卓自己的結局,是自己埋下的。

董卓想討好士族,可士族怎麼會買你一個軍頭的帳?這一點董卓到這個時候,還沒完全想明白。

董卓任命了那麼多士人、文人去做官,去主政地方,而自己人卻沒怎麼提拔。

「卓所親愛,並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資治通鑑里的這句話,看似是一個褒獎,但實質上是一個最大的諷刺。

董卓你一個好好的軍頭,不好好當好軍頭,附和這些文人們幹嘛?到頭來只能自取其辱。

這個時候的董卓,還沒有真正看清楚自己和世家大族這些顯貴們的關係,但很快他就會意識到,不是他自覺自知的,而是變化的形勢讓他明白的。

緊接著董卓又一次改了年號,廢除了漢少帝在位時定的光熹、昭寧,以及剛即位的漢獻帝定的永漢,將年號恢復成了中平。

記住這一年是中平六年,多事之秋的中平六年。

這已經是一年裡第四次改年號,在董卓主導下的第三次,兒戲一樣的更換年號。

董卓這樣的性格,想坐得住江山也難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淺談潁川士族(荀氏篇)

對於三國時期士族的論述,我在前面的文章里曾經進行過淺談的分析,應我的好朋友尚尚的邀請,今天一起來聊一聊潁川士族;潁川作為中原腹地,是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大郡,相傳黃帝出生於潁川,大禹曾建都於此,因此...

三國說之淺析強大的潁川荀氏

潁川荀氏是後漢至西晉時期的典型士族之一,經歷了從後漢末年形成世家大族再變成魏晉高門的整個時期,在晉室南渡後式微,並最終湮滅於南朝。從漢至隋,史書記載者百人,從政者諸多,各代人先後不同程度的參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