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赤壁之戰根本沒有發生過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故事可以說個個精彩,其中赤壁大戰則是精彩中的精彩!從《三國志》到《資冶通鑑》都記錄了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赤壁一帶對曹操發動了一次水戰和火攻。
除了史料上的記載,還摻雜著詩人騷客的吟詠、憑弔,以及後來羅貫中的精彩演義。
依據這些,後人對赤壁大戰的真實性深信不疑。
圖——赤壁之戰劇情圖(現代繪)
但史料上也有著少量截然相反的記載,認為赤壁大戰根本就沒有發生過,或許這些看似異端的文字才可能是真實的歷史,莫著急莫拍磚,在此我們一一列出火燒赤壁的六大疑點!
提出疑點之前不妨先梳理一下整個事件過程:從曹操吞併荊州開始,隨著曹軍的節節勝利,戰爭形勢將孫權從偏安一隅的江南,直接拉入到歷史活劇的中央舞台中來。
整個事件的精彩之處在於:當曹操大兵壓境,在軍事壓力和政治利誘的雙重作用下,東吳集團內部圍繞戰與和展開了空前激烈的討論,這其間道義與利益之爭,原則與現實的矛盾貫穿其中。
並且,在聯劉抗曹的大政策制定後,孫劉兩家又為戰役的具體形式煞費苦心,最後,孫劉聯軍在赤壁一地火攻勝曹。
赤壁大戰不僅奠定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基礎,而且赤壁大戰也成為戰史上少有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而名揚天下,一直為後人所景仰。
特別是《三國演義》通過「舌戰群儒」、「草船借箭」、「蔣干盜書」、「諸葛亮借東風」、「龐統獻連環計」等一系列故事,將赤壁大戰的情節和人物演義得栩栩如生。
但我通過對三國歷史的研讀,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千百年來人們所傳誦的赤壁大戰其實並沒有發生過!!
讓我們乘坐時間快車來重複一下公元208年前後的那一段歷史吧。
圖——三國鼎立
首先,赤壁大戰中各家將領零損失。
正史和野史對於赤壁大戰都有較為詳細的記載,當年赤壁大戰空前慘烈。
但我們翻開史書會發現一個天大的悖論,那麼一場大的戰爭,曹操、孫權、劉備三家竟然在戰爭中都沒有損失一員上將,這不是奇了怪了嗎?
其次,赤壁之戰後,孫權並未對周瑜、魯肅等人進行封賞。
一般戰爭結束,勝利的一方都會對將軍和其他作戰有功人員進行大肆封賞。
孫權在呂蒙大破關羽後,封呂蒙為南郡太守,孱陵侯,並給呂蒙配備步騎鼓吹,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
陸遜取得彝陵之戰大捷後,孫權加拜陸為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封江陵侯。
唯獨赤壁大戰後,孫權對誰都沒進行封賞,將軍原來幹什麼,戰後還幹什麼,著實讓人費解。
第三,東風的重要性值得懷疑。
無論《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濃墨重彩提到了當時的重要氣候條件——東風,把東風當成了火燒赤壁的必要條件,唐代大詩人杜牧還曾經就東風的問題寫了一首叫作《赤壁》的千古名篇:「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但事實上,火攻與東風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這裡主要涉及到一個與航運有關的問題。
眾所周知,長江自西向東流淌,在身處江南的周瑜都督如果想抵近曹軍,完全可以將部隊布置在與曹軍對峙的南岸上游,戰船以左滿舵的態勢即可順流直達江北。
如果周瑜將部隊集結在曹操軍營的正對岸,即使有再猛烈的東風也不可抵住長江的水流,將船隻生生橫著刮過對岸。
並且,即使沒有東風,帆船也可以通過調整風帆與風向的角度,向西向北前行的。
差不多2000多年後的解放戰爭,在實踐上也證明東風與渡江的非相關性。
人民解放軍49年的渡江戰役發生在4月下旬,正值東南季風影響華東、華中地區,當時,解放軍從北向南渡江,完全是逆風態勢。
當時解放軍的渡江船隻大條也是帆船和手划船。
按照三國史家的理解,渡江戰役是萬萬不能在夏季發動,而需秋後西風起時,才可藉助風勢到達南岸。
至於沒有東風是否會回燒自己的問題,則更是無稽之談。
東風抵不住江流,自然也抵不住燃燒的戰船。
只要孫權和劉備的軍營不是位於曹軍對岸的下游。
大火自然是不會回燒自己的。
第四,在火藥沒有用於軍事上的後漢年代,將有人防護、長期浸水的船隻燒著應該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第五,《三國志·魏書·郭嘉傳》中曾記載:「太祖征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
是說曹操南征,在巴丘部隊遇到疾病,把船燒了。
特別是「燒船」兩字,用的是主動句式,說明是曹操主動燒毀的船隻。
第六,曹操並不承認遭到火攻。
《江表傳》記載,曹操赤壁之戰後曾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
曹操告訴孫權,我是因為部隊有病,非戰鬥減員嚴重,才自己主動撤退的,在撤退之前為避免將戰船落入東吳手中,才自己主動燒毀的。
當時的雙方當事人最清楚事實真相,一方對另一方扯謊則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曹操不會因為被燒戰船而去到燒船人那裡通過顛倒黑白的言辭來找回顏面。
結合上述幾點,我們可以認定,曹軍因疾病撤退,自燒戰船的說法最為可信。
震驚古今的赤壁大戰其實並沒有真正發生過!
那麼為什麼眾多史料都記載孫劉火燒赤壁的事情呢?這是由於戰爭參與者的宣傳工作決定的。
在戰爭中,戰爭的參與各方都會誇大自己的戰績,縮小自己的損失,來達到鼓舞自家氣勢和打擊對手心理的目的——這是戰爭中的基本規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兩伊戰爭時,由於伊朗和伊拉克同為我們的友好國家,每天我國媒體都會同時播發雙方的戰報。
在戰報中,雙方都宣稱自己取得了輝煌戰績,而損失情況基本不提。
那麼公元208年的真實情況應該是怎樣的呢?
主要過程大致應該是這樣的:曹操南下的主要目的是奪取荊州,由於劉表新亡,劉琮歸降,曹軍勢如破竹地奪取了荊州。
戰爭形勢的順利發展不僅出乎世人的意料,也出乎曹操自己的預料。
既然自己已經飲馬長江了,索性就嚇唬一下孫權吧。
曹操在不具備渡江作戰的物質基礎和心理準備的條件下,以大兵壓境為手段,對孫權開始了政治誘降。
但孫權繼承了其父兄志當人傑的優秀基因,憑藉長江天險,拒不降曹。
相持中,曹軍不幸瘟疫流行。
曹操見孫權真的不降,也就沒有了辦法,便焚燒戰船北撤。
孫權一見曹操兵敗,便利用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在輿論上打擊、羞辱曹操,宣傳說曹軍被周瑜用火攻擊敗。
孫權的輿論可謂一舉多得,在打擊曹操氣焰的同時,鼓舞了部下士氣,樹立了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向劉備一方的聯軍顯示了東吳的強大軍力和國力。
百姓在接受東吳宣傳的同時,也的確看見赤壁一帶著起了一把大火,曹操戰船損失殆盡,接著便是曹軍大踏步北撤,這些事實都與孫權的戰爭宣傳嚴絲合縫,因此沒有人會懷疑孫權戰報的真實性,這些人當中自然也包括我們的歷史學家。
圖——曹操與孫權
曹操戰船全部損失,大軍撤回北方,荊州的防衛也由面防改為點防,因此讓出了一部地盤。
在退卻和失地的事實面前,曹操有再一千張嘴解釋也是徒勞的。
只能在寫給孫權的書信中說上兩句,聊以自慰吧!
這大概就是對「成者為王,敗者寇」這句話最好的詮釋吧!
本文節選自作者三十從軍《三國的謊言》
《三國的謊言》是最接近三國歷史真相的書,作者三十從軍以史志為依據,提出許多具有突破性和革命性的觀點,馬謖是被冤殺的,劉備的不信任和諸葛亮的排擠導致徐庶棄劉投曹,震驚古今的赤壁大戰根本沒有發生過,龐統是東吳派往蜀漢的高級間諜……還原被誤解1700多年的歷史。
三國是否真發生了赤壁大戰,值得推敲
三國故事可以說個個精彩,其中赤壁大戰則是精彩中的精彩。整個事件過程是:從曹操吞併荊州開始,隨著曹軍的節節勝利,戰爭形勢將孫權從偏安一隅的江南,直接拉入到歷史話劇的中央舞台中來。整個事件的精彩之處...
火燒赤壁背後的六大疑點
在我國,赤壁大戰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是一場確定政治格局的戰役。公元208年,劉備,孫權聯軍在赤壁和曹操進行了一場大戰。曹操吞併荊州後,隨著曹操軍隊的節節勝利,戰爭的壓力來到了孫權和劉備一方,...
如果赤壁之戰沒有東風,曹操有沒有機會贏?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與孫權、劉備聯軍在今赤壁市三國赤壁古戰場(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進行了一場大戰,這就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著名的「赤壁之戰」。整個漢末三國時期...
赤壁大戰探疑:大火何曾燒赤壁?
《紅樓夢》第五十一回中,有薛寶琴做赤壁懷古一首: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赤壁大戰,火燒赤壁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可是真的發生過火燒赤壁的故事嗎?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孫權為什麼是英雄?
三國時期有奸雄曹操、梟雄劉備、英雄孫權,前兩者還好說,但孫權是繼承父兄基業的,對外作戰有周瑜、陸遜,對內理政有張昭、顧雍。好象就是個甩手掌柜,啥事不干。憑什麼當得起這「英雄」的稱號,令當時的曹操...
赤壁之戰的真正「主角」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赤壁之戰,是冷兵器時代難得以少勝多,場面恢弘的戰爭。我們年少時大部分人讀過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其中草船借箭、諸葛亮巧借東風等膾炙人口的情節,更是讓讀者大呼過癮。但是,今天我所說的主導赤壁之...
中華典故說「赤壁之戰」是歷史上最著名戰役,你知道嗎?
赤 壁 之 戰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
火燒赤壁是誰的計謀?火燒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誰?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國演義》那你一定會認為火燒赤壁是諸葛亮的計謀,而整個赤壁之戰的主人公也是諸葛亮,不過事實真是這樣麼?其實諸葛亮對赤壁之戰的唯一貢獻就是和孫權談判,促成了吳蜀聯盟,而他本人並沒...
文史隨筆 赤壁之戰勝曹操——以少勝多的戰役
三國時期。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統一了北方,而後興兵向南。在強敵壓境、存亡未卜的危急關頭,孫權和劉備為了避免徹底覆滅,終於結成了聯合抗曹的軍事同盟。 公元208年lo月,周瑜率兵沿長...
「草船借箭」和「火燒赤壁」並非子虛烏有,但跟諸葛亮沒關係!
《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是全書最重要、規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戰事。從第四十二回「劉豫州敗走漢津口,魯肅來夏口吊劉表之喪」開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歷史上魯肅的才能真的比諸葛亮差嗎?
魯肅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戰略家、外交家。作為東漢末年東吳都督,魯肅死的時候,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來為他弔喪,可見魯肅的重要性。智者之間是惺惺相惜的,而君主與臣子之間也能像魯肅與孫權一樣。 魯...
碧眼紫髯觀孫權(上)
孫權,字仲謀,繼承父兄之業,成為吳主。他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從外貌上看,極像胡人。有專家認為漢時國門已開,漢胡交融,孫氏一門乃江東豪族,家蓄鬍姬,並不意外,因此推斷:孫權極可能帶有外族血...
周瑜是被氣死的嗎?真相是這樣的
周瑜---三國高富帥的代表人物之一,智勇雙全,在《三國演義》里卻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氣量褊狹,心胸狹小之人,並且因為嫉妒諸葛先生的才智,而活活被諸葛亮氣死,由此給後人造成了誤解,對周瑜來說,實在...
同是東吳名將,周瑜和陸遜誰的能力更強
孫權繼承父兄之志,以一個後輩的身份與曹操劉備爭雄,離不開幾個英傑的全力協助。從周瑜到魯肅,從呂蒙到陸遜,無一不是孫權的股肱之臣。周瑜之赤壁、魯肅之戰略、呂蒙之荊州、陸遜之夷陵,都是東吳穩定和強...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赤壁之戰的東風真的是諸葛亮借來的嗎?
赤壁之戰是《三國演義》最精彩的故事之一。這場戰役決定著小說的走向,戰前主要是寫曹操掃平六合統一中原和孫權鞏固政權一統江東,戰後主要是寫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故事。
三國裡面諸葛亮「借東風」之謎 被《易經》破解了
看過《三國演義》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借東風火燒曹軍戰船,孫劉聯軍以弱勝強,大敗曹軍,三國在這一刻也就成立了。諸葛亮借東風這個故事已經很多人都知道了,人們經常在茶餘飯後談論一番。但只要冷靜想一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