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曹公學文化 火是影響三國歷史的重要因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宋朝茶樓一夥計(著名文史作家,「太史令H」合作作家,個人博客閱讀量過千萬,專注高質量文史文章的寫作。
歡迎關注。
)
火燒連營七百里
持矛舉火破連營,玄德窮奔白帝城。
一旦威名驚蜀魏,吳王寧不敬書生。
這是描述三國鼎立前最後一戰夷陵之戰的情況。
,陸遜一把大火燒的劉備幾乎喪生火海,火勢延綿四十座營寨,劉備兵敗如山倒,數萬蜀軍多半葬身火海,化為焦土。
俗話說,水火無情。
一場大火威力是不可想像的,其破壞力太徹底,即使到了現在滅火如此先進時代,造成損失依然不可估量。
因此,在古代冷兵器時代,火廣泛應用戰爭。
藉助火,往往在敵強我弱時,出其不意,反敗為勝。
《火戰》最早在軍事著作《六韜》有所記載,《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
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書中對火戰和放火戰都有戰術:「遇深草蓊穢」之時,又有「天燥疾風之利」,敵人很可能乘機發起火攻。
反敵火攻的戰法,首先要加強警戒準備,「以雲梯、飛樓,遠望左右,謹察前後」。
發現敵人以火攻我,可提前將我軍前後的茂草燒成「黑地」,構成一道防火帶,並將強彎材士部署在左右進行防護,即可免受敵人攻的威脅。
如果敵人前出至黑地,我軍則應結成「四武沖陣」,用強彎護衛兩翼,這樣雖不能取勝,也不會失敗。
東漢末年,東漢末年,由於土地兼并越加尖銳,地主豪強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權虛弱無力,對地方過度放權,因而造成群雄割據的局面。
軍閥割據,彼此混戰。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都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之所以逆襲成功,最後決勝的關鍵因素都是一把大火。
先看看看官渡之戰,看曹操是如何戰勝袁紹的,用一個成語描述曹操,火燒眉毛。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獻帝,遷都許縣,自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勢大增。
他先後擊敗呂布、袁術,占據了兗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隸。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最終戰勝公孫瓚,據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盡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爭天下。
這樣,華北最重要的兩個政治軍事集團,決戰勢所難免。
起初形勢袁強曹弱。
袁紹已無後顧之憂,地廣人眾,可動員的兵力在十萬以上。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其實,當時曹弱袁強。
雙方相持三個月,曹操外境困難,前方兵少糧缺,士卒疲乏,後方也不穩固,曹操幾乎失去堅守的信心,幾乎到了要了火燒眉毛之時。
一日見運糧士兵疲於奔命,於心不忍,不禁脫口而出,「卻十五日為汝破紹,不復勞汝矣!於是,一個計策在曹操心裡醞釀好了,火戰!不久,袁紹謀士許攸投奔曹操,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燒其輜重。
曹操立即付諸實行,留曹洪、荀攸守營壘,親自率領步騎五千,冒用袁軍旗號,人銜枚馬縛口,各帶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襲烏巢。
到達後立即圍攻放火。
袁紹獲知曹操襲擊烏巢後,一方面派輕騎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張郃、高覽率重兵猛攻曹軍大營。
可曹營堅固,攻打不下。
當曹軍急攻烏巢淳于瓊營時,袁紹增援的部隊已經迫近。
曹操勵士死戰,大破袁軍,殺淳于瓊等,並將其糧草全數燒毀。
張郃、高覽聞得烏巢被破,於是投降曹操,導致了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大軍崩潰。
袁紹倉惶帶八百騎兵退回河北,曹軍先後殲滅和坑殺袁軍七萬餘人,也有說是八萬人。
官渡之戰增強了曹操的實力,從而扭轉北伐格局,最終曹操擊潰了袁紹,統一了北方。
赤壁之戰,發生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
它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不過,這次戰役也用一個成語描述:爐火純青。
公元208年,曹操揮師南下,打敗劉備,占領了軍事重地荊州的大部分地區,迫使劉備退守夏口(今湖北漢口)。
曹操妄想一舉消滅劉備,同時吞併孫權占據的江東地區,劉備和孫權決定聯合抗曹。
當時曹操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從江陵(今屬湖北)沿江東進,直逼夏口。
孫劉聯軍五萬人逆流北上,雙方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磯山)相遇。
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會水戰,初戰失利,於是曹操退駐江北,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
曹操吃了敗仗,便任命投降的荊州將軍蔡瑁和張允訓練北方士兵學習水上作戰,初見成效。
為孫權統兵的都督周瑜擔心曹軍在蔡瑁、張允的訓練下,學會水上作戰,於是巧妙地使用離間計,曹操中計上了當,誤信蔡瑁和張允是潛伏在曹軍的姦細,將二人殺了。
周瑜與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商量,覺得曹操人馬眾多,軍容整齊,如果正面交戰,孫劉聯軍無法取勝,於是他們決定採取火攻,並安排了一系列的計策。
劉備軍師諸葛亮的好朋友龐統出場,建議曹操用鐵索連船,把三十隻或者五十隻船,頭尾相連,用鐵索鎖住,上面鋪上木板,看書似解決曹軍暈船問題,實則是曹軍戰船被火攻時難以逃脫。
然後就是黃蓋挨斗,假裝偷偷寫信給曹操投降。
十一月二十日,突然颳起了東南風,這也諸葛亮善觀了氣象,早就和周瑜作好了準備。
這時,曹操收到黃蓋派人送來的信,約好來投降。
曹操帶了將領站在船頭等候。
果然看見黃蓋領著十多隻小船,順風駛來,曹操非常得意。
十幾隻小船趁著風勢,很快就到了曹操的戰船前。
黃蓋手一招,小船頓時燃起大火,原來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
著火的小船借著東南風,直撞入曹操的戰船營里,曹操的戰船立刻著火,因相互被鐵鏈鎖住,無法脫逃,登時成了一片火海。
曹操急忙棄船上岸,誰知岸上屯放糧食的軍營也被周瑜事先埋伏的士兵燒了。
孫劉聯軍乘勢猛攻,曹軍大敗,曹操狼狽突圍,逃回北方。
經過赤壁一戰,孫權得以鞏固在江南的統治,劉備則乘機占領荊州大部分地區,因而形成曹、孫、劉三方鼎立的局面。
在這次戰爭中,不能不佩服諸葛亮和周瑜,連環計如此成功,達到爐火純青。
至於三國鼎立最後一戰夷陵之戰,應該是惹火燒身!
夷陵之戰,應該是劉備本身錯誤,北方曹魏強大,而南方孫權與蜀漢聯盟,應該才是正確道路。
關鍵問題是,孫權藉機收回本屬於自己荊州,殺了劉備兄弟關羽,讓劉備統一中國夢想暫時夭折。
如果此時,劉備冷靜一下,立足西南,仍與東吳聯盟,先解決強大曹魏。
然後在從長計議,報仇時機不對。
夷陵之戰三國時期吳蜀之間的一場戰爭,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為報吳奪荊州、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
吳將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
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又不能速戰速決,加上入夏以後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落。
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紮寨以避暑熱。
陸遜看準時機,命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達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
蜀軍營寨的木柵和周圍的林木為易燃之物,火勢迅速在各營漫延。
蜀軍大亂,被吳軍連破四十餘營。
陸遜火燒連營的成功,決定了夷陵之戰(猇亭之戰)蜀敗吳勝的結果。
夷陵之戰中蜀漢損兵折將,一大批優秀的將領戰死,造成了之後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
同時,夷陵之戰的失利迫使蜀漢放棄了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跨有荊、益」的戰略設想。
更重要得到劉備在夷陵之戰後病死,而諸葛孔明又沒有把我大局能力。
總之,戰爭勝敗不在乎人多人少,而在於把握時機,天時地利人和才是取勝的關鍵。
所以人才謀劃,當然在火戰中天時也是成功關鍵,但是天時是人創作出來的,曹操其實想到吳蜀聯軍會採用火攻,還固執把船綁在一起,估計也是腦子進水。
不過,這些都是表象,亦是《三國演義》一種誇張,其實北方曹操到南方來作戰,還是準備不夠。
已經收列了荊州,先應該是穩定,從荊州為根據地,下滅吳,上打蜀。
有些事,急不得,還真不能火急火燎,這才是失敗關鍵。
歷史已經過去,我們看得也只是一種熱鬧。
不過,三國最重要三次戰爭,火起了關鍵的作用。
從某種程度上講,火就是影響三國歷史的重要因素。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2018年10月20日於宜昌市尚書巷弄石齋
三國謀臣十傑,第三位與其他幾人並列,你有什麼看法
1.臥龍----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
功績論英雄之三國五大謀士
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人們對三國耳熟能詳,隨口都能說出幾個三國時期的名人,如多智近妖的諸葛亮,閉月羞花的貂蟬,勇冠三軍的呂布,義氣沖天的關羽,寧負天下人的曹操等等。俗話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
三國的謀士到底有多神,一起來看看他們的事跡吧
三國是指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
諸葛亮舌戰群儒揭開火燒赤壁大幕
東漢末年,曹操在平定北方、統一中原以後,統率二十萬(自己號稱八十萬)大軍沿著長江向東逼進,企圖迫使占有江南六郡的孫權不戰而降,然後一統中國。這時候屢遭敗績的劉備已經退守到長江南岸的樊口。受劉備的...
中華典故說「赤壁之戰」是歷史上最著名戰役,你知道嗎?
赤 壁 之 戰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
決定三國命運的三場絕世大戰 取勝關鍵就一個字!這是諸葛亮最愛
我們都知道,在三國時期,決定天下命運的有三場戰爭,分別是曹操和袁紹的官渡之戰,曹操和劉備孫權的赤壁之戰、劉備和孫權的夷陵之戰,麼麼歸結了一下這三場大戰的取勝關鍵,發現這竟然和諸葛亮的一個最愛密切...
三國最經典的三大戰役,每場都驚心動魄,此人以「賭技」贏得兩場
漢末末年,漢天子名存實亡,袁紹、曹操等人擁兵自重,彼此之間相互征伐。有人曾說過:「從某方面來看,人類社會的文明史,其實就是一部戰爭史」,亂世三國更是如此。
三國這3大戰役,分別改變三國歷史走向,都有6個鮮為人知的共同點
(說歷史的女人之三國系列第32期)古代史上有許多轉折點,都是由一場特殊的戰役成敗所改變。原本明顯會勝利的一方,常因一個非常不起眼但至關重要的原因而戰敗,歷史的方向因此扭轉,朝另一個以前人們根本沒...
這五場戰役決定了三國歷史的進程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首戰,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用謀士許攸計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
品讀三國:曹操成也「火攻」敗也「火攻」-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
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兩大戰役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在這兩大戰役中,曹操作為主角都參與其中,只不過結局一勝一敗。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因火燒烏巢而最終戰勝袁紹,並統一北方;在赤壁之戰中,因火燒赤壁,曹操敗...
東漢末年的三把大火燒出了 三國鼎立的局勢
火攻絕對算的上是人類戰爭史上應用最廣泛的計策之一,《孫子兵法》就用了整整一篇來講述火攻作戰。歷史上很多著名戰役,都有火攻的身影,火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戰局,乃至一個時期。
一戰滅袁紹,一戰敗曹操,一戰死劉備,改變三國格局的三大戰役!
在三國時期,曾經有三大改變歷史格局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一戰滅袁紹,一戰敗曹操,一戰死劉備,你知道是那三大戰役嗎?一、官渡之戰時間: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十月地點:官...
三國史上以弱勝強的五大戰役,覺得影響最大是哪個?
在弱肉強食的中國封建社會年代, 戰爭成了各路霸主爭奪地盤和擴大勢力的最有效手段。無論是華夏大地上的國與國之間的吞併之戰,或者是對抗他國敵對勢力的侵略之戰,亦或者是開疆擴土的遠征之戰,戰爭都在用它...
三國三大戰役都是那些戰役?竟然能影響到三國的格局
官渡之戰當時曹操迎獻帝,先後擊敗呂布、袁術占據了兗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隸成為北方的一大勢力。而袁紹也戰勝了公孫瓚占領了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盡有河北之地。當時曹操四面受敵想要吞併袁紹,袁紹...
「火」 起來的戰爭(1)
中國的歷史也是一部軍事鬥爭的歷史,《孫子兵法》十二篇裡面就有一篇是專門詳述火攻之法的,戰爭是殘酷的,對任何一方來說,過程不重要,結果才重要,所以在戰役膠著的時候用火攻之法有時往往能取得出其不意或...
赤壁之戰時間結果起因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是哪一年 赤壁之戰的故事
赤壁之戰簡介時間結果起因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是哪一年 赤壁之戰的故事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居然都是靠它取勝的?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場戰役往往成為歷史進程的重要節點。比如在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徹底奠定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基礎。而東晉時期的淝水之戰,幫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
三國的三把火,一把曹操稱霸,一把三國鼎立,一把滅劉備
在古代打仗火就像是如今的飛彈一樣威力無窮。火無常式,水無常形。水火無情。三國中就有非常有名的三把火。第一把火直接讓曹操稱霸北方,成為當時實力最大的諸侯,第二把火,孫劉聯盟大敗曹操,開始了三國鼎立...
三國時期的幾大戰役其共同點,火攻屬巧合?
三國時期,各地軍閥為爭奪地盤而征戰連年,這是中國歷史上戰鬥最頻繁的一個時代。這期間,有三次戰役最為著名,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除了以少勝多之外,這三大戰役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火攻...
三國中永載史冊的三把大火,彈指間,強敵灰飛煙滅
俗話說水火無情,火可以燒壞房屋,可以吞噬莊稼樹林,所過之處更是寸草不生,所以人們天生對火有著天生的敬畏之心。但是火也是好東西,如果利用的好,可以生火做飯,可以祛除寒冷,古代的將軍更是可以利用火攻...
三國時期凡大戰皆用火攻,尤以劉備、曹操、孫權為代表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孫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三國群雄想必是很好的學習過《孫...
三國「三大戰役」:勝利一方都用了這一招!
三國時期,群雄逐鹿中原,這是一個註定無法忽視的時代。這期間,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最為著名,被稱為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對於這三大戰役來說,都對三國的歷史格局形成了重要的影響。比如赤壁之...
影響三國格局最為深遠的三把大火
火攻計早在孫子兵法中就已單獨成篇。火攻篇主要講述對敵作火攻的使用原則,包括火攻的目標、使用火攻的條件以及火攻發起後根據戰況所做的兵力調配部署。縱觀三國歷史,火攻在三國戰爭中可謂應用的淋漓盡致,並...